李国芳校长的课《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吴冠中》,在漳州实验小学的浙闽美术教育教学研讨活动中广泛受到好评。达到这样的结果,是我事先已经有把握的、计划中的事情。
本次闽南游学的美术教研活动,我提前安排各位老师们报名。但是,我发现小学美术名师几乎没有人报名上课,等了若干天唯有国芳校长给我电话说,他可以上课,他的电话着实让我宽慰。因为,在赴闽之前,我也是很担心带着一帮浙江省的名师头衔照耀着老师去教学美术教育的交流活动,如果届时课上不好,那就太丢人了(给浙江省丢脸)。
作为一位有5000人学生的小学教育集团的总校长,国芳老师的课让我安心与宽心。他的这一课之所以好,是因为教学中始终将美术作品的欣赏学习评价贯穿全部时段,孩子们在观看、分析、判断吴冠中各幅美术作品的时候,评价活动是伴随着教学进程的。这样的教学应该说是未来若干年美术教学的目标(方向)。
上好这样的美术欣赏课,需要几方面的支撑。一是美术教师自身对美术的理解水平;二是美术教师始终将学生的思维发展视为第一位;三是美术教师自身的语言功底强大;四是美术教师把控课堂教学的能力突出。这四个方面是国芳校长都具备的。所以,本课教学的成功就是已经预计到的事情了(这是因为在日前的国培班现场示范课,国芳校长上的相当精彩,由此,我决定再请国芳校长上课)。
学生群体对于美术作品的理解,无论是本课当中的内容——吴冠中作品,还是其他中外美术作品,都需要教师在课堂里始终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孩子门。当每个孩子能够面对美术作品,在教师引导下做出自己的判断与评价的时候,美术欣赏学习就成为提升学生素养最好的方式。如果美术教师心中没有学生,或者是不相信学生,教学中必然是自己滔滔不绝地讲述,而忽略了孩子自身主动的感悟、判断、评价。没有学生主动参与的美术学习,无论是欣赏还是动手实践,都是无效教学。
亲切的对话始终贯穿所有课堂环节
让孩子们感受、判断、评价是美术欣赏学习的关键
问答、追问、理答,引领
国芳校长教学中关注学生群体的感受、体验与评价,才有了让所有观摩课的美术教师内心折服的感叹。
当然,浙江省美术教研员冷莹老师点评中提出的关于“艺术作品优劣”(哪一幅作品更有艺术品位)的判断,是否需要调整的建议是很中肯的意见。相信,国芳校长在日后的教学研究中,会更加关注学生群体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理解,会更加强化学生群体在评价美术作品中的主体作用,而教师的指导性引领会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起到导向性的作用。由此,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修养的提升必然落在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