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法根《唯一的听众》课堂教学实录
(一)
师:同学们好。请同学们们拿出一只笔和稿纸或者笔记本,准备上课。好,我们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读一读课题。
生:《唯一的听众》
师:课文中有一些生字和词语,看同学们会不会读。(出示大屏幕)会读吗?举手。
生:仪
师:如果正确的话,必须跟着读(生齐跟读)。字不离词,读这个词。
生:隆重的仪式。
师:读(生齐读)好的,看第二个字
生:歉
师:声音要响亮
生:抱歉
师:读(生齐读)
师:看这个歉,是生字,笔画比较多,看老师黑板上写。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这个“歉”字。
在自己的纸上写一个字。注意笔顺,写字的姿势。可以写大一些,大大的写,
就不会写错。好,写完了就坐端正。看第三个字。
生:溜,溜走
师:怎样的走,才算溜走?
生:悄悄地走,一个人走,就叫做溜走。
师:恩,你说。
生:不为人知的,别人不知道的走。
师:对了。
生: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偷偷的走。
师:对,一起读。(生齐读)好的。
生:割,无法割舍(生齐读)
师:这个割,看老师写。(板书)一竖要出头,好,写一个字。(生书写)文中的生字要写正确。
哪些东西你觉得无法割舍?
生:应该是亲人和朋友吧。
生:我认为应该是学习。
生:我认为应该是自己的爱好。
生:我是个爱看书的小女孩,我认为书是我无法割舍的东西。
师:好的。
生:我觉得友谊永远无法割舍。
师:无法割舍啊,后面割舍了什么,表达了我的一种感情。对吗?好,我们再看。这个字谁会念。
生:嘿!
师:你会念吗?读!(生齐读)这是一个叹词,叹词一般表示一种强烈的感情。我们放到这篇课
文当中,读一读它所在的句子,体会一下“嘿”这个词所表达什么样的一种感情。
谁来读句子。
生:我羞愧了起来,同时有了几分兴奋,嘿,毕竟有人夸我了,尽管他是一个聋子。
师:读得不错,你看,这里的“嘿”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啊?
生:我认为这里的“嘿”是一种激动,开心的感情。
师:激动,有点开心的。
生:有点兴(xìng)奋,从中还有一点自豪。
师:恩,不念兴(xìng),而念兴(xīng)。有点兴奋,不是十分兴奋。
生:我感觉到作者有点情不自禁的流露出来的感情。
师:对啊,所以一个叹词,一个字,在一段文章当中,它包含了丰富的感情。读一读这几个字。(生齐读)
师:这句话,读的时候要读好它,像你们这样慢吞吞的读法,不能够表达这种“嘿”的感情,我
请一个同学来读。(生读)读的好。(生读)对,这一种点点滴滴的兴奋,喜悦,情不自禁
,是埋在心里的。这个词,一起读一下。(生齐读)课文中有些词很特别,它能表达人物的
心理的。就比如这个嘿字。我们再看。一起读。
生:悠 ,悠悠的小令。
师:小令就是小曲。悠悠的小令,听起来让人感到?
生:应该是一种慢慢的,令人很舒适的感觉。
生:应该是使人感到有点悠远的。
生:我认为应该是使人有一种陶醉感。
生:我认为是时而有一点,那个,比较,那个,开心的。
师:不要有那个,那个,开心就开心。没有那个的。
生:我认为是让人身心放松的。
生:我认为是让人舒适,感到心里很舒服,有种很悠长的感觉。
我认为是让人感到抑扬顿挫,一波三折的美妙的音乐。
师:美妙的。我们一起体会一下,一起读这个词。(生齐读)这个词放到课文的句子当中,我们
再来体会一下。谁来读?
生: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声音,犹如悠悠的小令。
师: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别的吗?
生:把林子里的声音比成悠悠的小令。
师:是一个比喻句,看出来了。
生:它先说林子里是静极了,然后是沙沙的声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听起来有点矛盾。
师:有点矛盾,这叫什么样的写法。他要写静,但课文却写了沙沙的足音,谁知道?
生:这种写法叫衬托,先写出林子里的静,才能听出那很小的声音。
师:这叫反衬,用沙沙的足音来反衬林子的静,明白吗?我们说教室里很静,静到?
连针掉下的声音都能听到。
师:还有什么特被吗?你看,沙沙的足音,悠悠的小令。
生:这里用了叠词,声音比较拖,听起来比较舒服。
师:用了叠词,好啊。
生:它把每一种声音描写的很细。
师:什么?
生:它把每一种声音描写的很细。
师:每一种声音?听不懂,就一种声音,沙沙的足音,你听一下啊。如果他这么写,沙沙沙的足音,就像一曲悠悠的小令,可以吗?
生:不可以。因为他沙沙沙的声音,说明他人很多,而这里是说林子里静极了。
师:沙沙沙,可以说是人很多,也可以说是脚步非常的?
师:可以看出脚步非常的快。
师:快速的脚步,能说是悠悠的小令吗?所以说是沙沙对悠悠,足音对小令,语言对称之美,如
果说老师把沙沙改成蹬蹬。蹬蹬的足音,就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生:如果用蹬蹬,感觉这个人脚步很沉重,就没有用沙沙让人觉得舒适。没有了这个人心里很
轻松的感觉了。
师:哦,好的。很好。
生:我觉得用“蹬蹬”,说明这人人的脚步声不美,后面说是像一曲悠悠的小令,小令的话,让
人很美妙的音乐。这里用沙沙比较好。
师:你看,多一个字就不美了,少一个词也不美了。这里用沙沙最恰当。我们自己练习,读一读
这个优美的句子。自己读啊,不要齐读,齐读不好听。(生1读).好,读到心里去了。
(生2读)你的朗读听起来,也像一曲悠悠的小令。(生3读)多美妙啊。起!(生齐读)
师:这一句啊,写的是“景”(板书),但是在不同的语境里面,这个景包含的感情是不一样的。
比如,你在家里受到了很大的委屈,走到这个林子里,会像悠悠的小令吗?
生:是不会的。因为在家里如果不高兴的话,你的心情也十分不好。听起来也不好听了。如果你
的心情很好的话,那声音也起来也会很愉快的。
师:对吗。对,不同的心境,听到的声音,感觉也是不一样的。我们看,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句不离段。读一读所在的这个段落,体会一下作者此时的这个心情。自己轻声读一读。请一
个同学来读一读。
生:一天早晨,我蹑手蹑脚地。。。。。。
师:不是拉起,拉起不一定拉得出声音。
生:拉响了第一支曲子。
师:读得好,你能体会这时候林子里十分安静。
生:她当时的心里也是蛮愉快的。
生:我认为他心里是十分激动的,因为好像要干一件什么事情。
生:我认为他的心里是充满神圣感的。从这里看出作者心里是很神圣的。好像要去做一件什么事
情一样。
生:我从“蹑手蹑脚”看出,他不忍心扰乱林子里的安静,所以走得非常小心。我从这里看出作
者非常的愉快。
师:除了愉快,他还想拉出?
生:还有美妙的曲子。
师:以便和这寂静的林子?
生:相和谐
师:是啊 。他对自己有一种期盼。这时候,这个景,不再是简单的景了。她有了作者的一种心
情,一种感情。所以记住这句话,这里的景其实是情语,一切景语皆情语。(板书)
我们读到课文当中出现的偶然的一两句写景的句子,它可能包括作者内心的感情,心情。如
果我们读课文,能够读到作者的心里去,体会到作者的感情变化,那么,我们学课文就深刻
了。尤其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唯一的听众》,要切身感受到,作者在练琴过程中,
心里一系列的变化。有的在课文中明显的告诉你他是什么心情,有的用一些叹词,像“嘿”
,“无法割舍”表示出来,更有的是藏在语言文字当中,是让我们用心去品味和体会的。下
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用心去体会一下,品味一下,感受作者在 拉琴的过程当中心情的变
化。自己开始读全文。
(二)
师:好,同学们读书很投入,课文比较长,但每一个同学读的都非常的专心,这是一种好习惯。
看一看课题《唯一的听众》。作者先后在哪些地方拉过琴?他又先后拥有过哪些听众?分别
拥有过哪些心理?我们一起来说说吧。
生:作者现在家里拉琴,爸爸妹妹说他拉得不好,他的心里是十分沮丧的。
后来去了小树林里拉,听众是一位老人,给了他鼓励,他的心情是兴奋的。
最后,他在家里练琴,他很认真。后来,妹妹是他的听众妹妹大吃一惊,说他弹得很好,他
心里十分高兴。在家里直接练的时候,没有直接想到唯一的那位听众。
最后在文艺晚会上拉琴,有很多很多的观众,他的心里是高兴的。
师:你看,一个人在舞台上拉琴,在表演的时候,你心里是?
不要老用高兴。能上舞台演出的时候,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的演出,这时候的演出的心情是
激动的自豪。你把这几句话连起来,连贯的说一说,好吗?在什么地方,谁愿意听,心情怎样。要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说好。
生:他现在家里练琴,观众是爸爸和妹妹。他们的评价十分不好,当时心情十分沮丧。
后来去树林里去拉琴,观众是一位自称是耳聋的老人,当时心里是兴奋和自信的。
最后,在舞台上练琴,有许多观众,当时心情激动,而且自豪。
师:你看,你这种表现不太自信,其实你说的很好。现在我要求你说第三次,一定要说连贯,你看,沮丧的,兴奋的,自信的。他的心里发生了变化。
开始,后来,最后,要有顺序。拿出点自信的样子。
生:开始在家里练琴,观众是爸爸和妹妹,心情沮丧。
后来在树林练琴,观众是一位聋子老人,心情激动,自信。
最后在文艺晚会上,有许多的观众,但他是激动的,自豪的。
师:你看,能说好。但没有说得最好。有没有其他同学能说得更好,更流畅。
生:我先是在家里练琴,我的听众对我很不满意,我很沮丧。然后我到树林里,我先是十分兴奋,
然后有点失落。那位唯一的听众,他对我鼓励,使我找回自信心。最后在文艺晚会上,对成
百上千个观众拉琴,我心里十分自豪。
师:说得比较好。还有说得更好的吗?
生:我先是在家里练琴,我的观众是我的父亲和妹妹。但是他们对我的琴技实在是感觉非常的差,
我非常的沮丧。后来我到小树林里去练琴,在那里我有了唯一的观众,就是一位耳聋的老人。
在老人的鼓励下。我找回了失去的自信,并且更加刻苦,努力的联系小提琴。最后,我在舞
台上演奏,我有成百上千个观众,但是我是非常激动,自豪的。我也非常感激怀念那位老人。
师: 你看,越说越好。作者一开始说他是十分的沮丧,他虽然拥有两个听众,一个是父亲,一个是
妹妹。这两个听众为什么会让他十分沮丧呢?给了他一种什么评价?
生:爸爸和妹妹评价我拉小提琴好像在锯床腿。
师:据床腿什么声音?
如同噪音一般,不堪入耳。
生:我认为爸爸和妹妹对我的拉小提琴的样子,就是对他们的折磨。
简直就是一种折磨,不是一种享受。
他们评价我在音乐方面就像是一个白痴。,
师:是一个白痴吗?前面有两个字不能丢掉。
生:简直
师:简直是一个白痴和是一个白痴一样吗?如果真是一个白痴,后来怎么可能把琴拉得这么好呢?
简直是一个白痴。其实不是一个白痴。你看。这样的评价,这样的语言,听起来像什么一样
的?打一个比方。这种语言,在我听来,像什么一样?
生:我觉得像刀一样,很伤人心。
像一个拳头,把我的自信心渐渐地锤扁了。最后给锤没有了。
我觉得像一盆凉水,本来是很热情的,可是被凉水一泼之后,就变得心灰意冷。
我觉得就像一把刀,我自己刚对音乐有点好感,有些崇拜,可他一刀砍下来,把我和音乐斩断
了。
师:说得多好啊。
。。。。。。
(三)
生:我觉得是诗一般的语言是像阳光一样带给我们温暖的。
师:多好啊,像阳光一样的。
对他的语言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我是从三个词语体会出来的。它们分别是“又”、 “很直”、 “又酸又痛”。
“又”看出以前有一段时间我是不敢在家里练琴的。说明我又重拾了自信。
“很直”、“又酸又痛”看出我很勤奋。比以前更加刻苦。之所以会勤奋和刻苦,是因为我
有了自信,更加的努力想把琴拉好。
师:多好呀,“又”看出自信。“很直”、 “又酸又痛”看出他更加努力,更勤奋了。
生:我是从“紧闭门窗”和“基本练习曲”看出来的。
因为“基本练习曲”可以提高他的演奏水平的。而“紧闭门窗”看出他在练之前,对自己说
过,一定要刻苦,不要被其他事情诱惑过去,一定要在房间里用功刻苦。看出了他已经下定
决心。
师:不错,还有更突出的词语吗?
生:我是从“尽心尽力”和“手指悄悄打着节奏”这两个地方看出他很勤奋。
“尽心尽力”是他以前受到批评,琴也拉得不好,人们对他的评价也不好,而现在他却为聋老
人拉琴。
师:我想问一下,这个老人是耳聋的,他听得到音乐吗?
生:听不到,但是我会认为他是能听得到的,因为他能感受到。
师:哦,他是能感受到的。为什么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他要尽心尽力,你不好马马虎虎吗?反正
他也听不到的。
生:因为这是他唯一的听众,他很珍惜这个听众。
师:哦,如果他不“尽心尽力”,连这个唯一的听众也要逃走了。你是这么理解“尽心尽力”的。
生:是这个听众给了我自信,让我把小提琴演奏得更好,所以我要尽心尽力的演奏来回报他。
师:哦学会感恩,明白了吗?你还有补充。
生:第二个词是“手指打着节拍”。
从这里可以看出我琴技渐长,因为前面提到他拉琴就好象是在“锯床腿”,而且是给他们折磨
的。而这里可以看出我拉得好起来了。
师:熟练了,进步了。特别是能打着节奏了。
生:我找到的是“快乐”和“幸福”。一开始老人听他拉琴,只是说“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而
这里却说了能给他带来快乐和幸福。其实他是能够听得到的。他听到小男孩的琴技逐变好了以
后,他就感到快乐和幸福,是一种无意中的表达。
师:哦,说得真好啊!
生:我是从“慈祥”和“深深的潭水”看出来的。我现在看着老人慈祥地望着我,平静的眼神,像
深深的潭水,而以前我演奏的时候因为我没有自信,所以我不敢抬头看老人的眼睛,而现在敢
在演奏的时候,抬起头和老人对望,说明老人的鼓励给了我自信。
师:好的,我们发现,他几次写到了老人平静地望着我,几次?
三次。前两次有没有写到到他慈祥的眼神?有没有写到他平静眼神像深深的潭水?没有,因为
他自信了,自信的人都可以和人眼神对视。你看,有多少同学眼睛看着我?看着我的都是自信
的,你不敢看着我,就叫 “自卑”。
师:像深深的潭水,有一个神略号,你说在省略号中能看出点什么,读出点什么吗?包含着什么?
生:我觉得老人的眼神是在鼓励我,让我更加自信。
(四)
师:他怎么会打动我呢?让我们来体会下,感受下。女同学体会你就是那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她
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仔细揣摩老人心里是怎么想的。请男同学体会小伙子。
请小伙子开始拉琴。你们坐在地上拉的吗?站起来,在树林里拉琴。是小伙子的都站起来。在
树林里干什么?(拉琴)
师:在树林里拉琴吗?(据床腿)没有床腿,没有床,哪来的腿。(锯木头)。这么多小伙子在树
林里据木头你感觉到这声音(很刺耳)(很摧残耳朵)。
师:是啊。这么多的小伙子肯定不行。所以坐下几个,你们两个人拉,其他人都坐下。两个人已经
够刺耳了,你们还想几个人啊!注意,你们在树林里拉了一曲后,忽然转身发现一位极瘦极瘦
的老人坐在椅子上,你们这时候想干什么?
生:我们这时候想溜走。
我想骂他,他拉琴声音太难听了。
师:多不文明啊。还是他好,他想溜走。这时候老妇人叫住了我。女同学一起读第一句。
生: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师:你听到这句话,你还想溜吗?
生:不想溜。
师:为什么?
生:因为她对我拉得曲子居然没有感到难听,没有责骂。反而还说是她错了,使我感到非常心动。
因为我拉得那么难听,她居然没有任何反应。
师:这时候老人又说了第二句话,读。
生: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师:刚才你的脸是怎么样了?
生:是红了。通红通红了。
师:感觉自己的脸?
生:像发烧一样的红
师:现在听了老妇人的这句话以后,你的脸还烧吗?
生:我的脸不烧了,感觉和平常事一样的。
师:为什么啊?
生:因为老人她没有责骂我。老人对我的琴声一点都不意外。我本来以为她听得见,后来才知道原
来老人聋了。
师:老人耳朵聋了,她听不见我的声音。你心中的块石头才落下来了。
他才没有担心破坏了这个幽静的林子,没有破坏老人独享的幽静。这个心终于放下来了。原来
她是个聋子。这时候老人又说了第三句话,一起读。
生: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你现在愿意拉琴吗?
师:现在你愿意拉琴了吗?
生:我现在愿意拉琴,因为这不会使我感到难堪,还会使一个聋子去感受音乐。
我也会,因为我现在不会紧张了,而且我会好好去拉,他也愿意做我的听众,我感到非常开
心,非常有面子。
师:是啊,家里的父亲和妹妹,是我的亲人,听着这个像据床腿的声音,纷纷逃走了,居然在树林
里还有一位?
生:一位老人愿意听我拉琴。
师:而且是每天早晨,虽然他是个?
生:虽然他是个聋子,但是我不介意。
师:虽然是个聋子,只要做我的听众,我都不会介意,是吗?好,这样每天拉,每天拉,拉了以
后,老人总是不忘说那么一句话:
生: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诶你,小伙子。
师:听到了吗?第二天,你拉完了,她又不忘说这样一句话:
生:谢谢你,小伙子,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
师:听到了吗?第三天,她又这样说:
生: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师:听到了吗?你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情,这种感情是什么样的?
生:这种感情是温暖人心的,让人心动。感觉老人对我很重视。
使我对音乐有了自信
我感到心里感到和温暖,也很自信。
在家里,爸爸和妹妹是我的亲人,他们对我拉琴的评价是很不好的。而这个老人和我不认识,
她却给我那么高的评价,心里感到很温暖。
师:你看,听了这几句平常的话,他洋溢着从未有过的感觉,是温暖的,是温馨的。她带给我一种
自信。心里是那样的喜悦,对吗?所以你的琴,越拉(越好)越拉(越棒)。请坐。
师:体会到了吗?这就是一个小伙子在树林里拉琴,在一位老妇人的不断鼓励下,逐渐找回了自
信。那么,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那位老妇人吗?
生:你真的是聋子吗?我的琴难道真得拉得那么好吗?
师:是啊,所有的老妇人们,你真的是聋子吗?你为什么要骗我,为什么要说谎?你看,所有的话
都是说谎,老人为什么要这么说?谁能回答。体会下老人是怎么想的,我看哪位女同学能体会
老人的心情。
生:我想老人应该是想这个小伙子这么尽心尽力地演奏小提琴,再打击他的话,会让他的自信心彻
底垮掉,所以要去鼓励他,让他重拾信心。
老人这样做以后,我会更加尽心尽力的去拉小提琴,而且我也会非常自信。有了这两者以后,
我的琴技会更加好。
我想老人当时知道这座林子是没有人的,她听到这个年轻人拉得不好听,她猜测年轻人肯定是
在家里或人多的地方拉得不好,受尽了别人的批评,所以就到树林里来了。所以老人希望年轻
人有一个听众,但她又不想让年轻人知道她听的见琴声,不想给年轻人压力,所以说自己是一
个聋子。
师:一个善意的谎言,因为这位老人其实是一位音乐学院的教授,是一位小提琴演奏家,她知道一
个练小提琴的人开始练的琴声就是那么难听,那么不堪入耳。但这时候需要的是有人给他?
生:安慰,重拾自信,鼓励,无声的,默默的支持和帮助。所以她要这样做。
师:同学们这叫什么?这叫体验,我们要读到人物的心里去,就是要设身处地像她那样的去想,去
思考,这时候,我们就能读得比较深入了。
师:正是在老人不断的鼓励下,读。
生:很快我就发觉我变了,家人们表露的那种难以置信的表情也证明了这一点。从我紧闭小门的房
间里,常常传出阿尔温,舒罗德的基本练习曲。若在以前,妹妹总会敲敲门,装作一副可怜的
样子说:“求求你,饶了我吧!”我现在已经不在乎了。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
水早就湿透了衬衣。但我不会坐在木椅子上练习,而以前我会的。
师:他发现自己(变了)怎么变得呢?以前是什么样的,现在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来读,好吗?
师:以前我不敢在家里练琴,现在?
生:我又敢在家里练琴了
师:以前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数次传出难听的声音,现在?
生:从我紧闭小门的房间里,常常传出阿尔温,舒罗德的基本练习曲。
师:以前我坐在木椅上练琴,现在?
生: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早就湿透了衬衣。
师:以前我只想到林子一个人静静地练琴,而现在?
生:每天清晨,我总是早早地来到林子里,面对著这位老人,这位耳“聋”的音乐家,我唯一的听
众,轻轻调好弦,然后静静拉起一支优美的曲子。
师:以前父亲和妹妹会捂着耳朵逃走,而现在?
生:很快我就发觉我变了,家人们表露的那种难以置信的表情也证明了这一点。
师:以前老人总不忘说真不错,而现在她说?
生: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幸福和快乐。
师:以前我只知道她是一个可怜的聋子,而现在?
生:我知道她是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更重要的,她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
师:以前老人一直平静地望着我,现在?
生:位老人安详地靠著木椅上,微笑著,手指悄悄打著节奏。
师:通过这样的对比朗读,你注意到了哪些词?从这些词中,你注意到我变得怎么样了?拿出笔,
圈一圈词。
。。。。。。
(五)
师:只有这样的体会,我们才能读得那样的入迷,才能体会到文字里面包含的作者的情感和他的变
化。最后看看课文,我一直珍藏的秘密被妹妹揭穿了。当我知道她是一位音乐学院最有威望的
教授,她曾是首席小提琴演奏家,这个时候,作者写了六点,想像一下,作者听到妹妹这番话
以后,心里是怎么想的,当他再一次走进树林,拉小提琴,面对这位老人的时候,他是怎么想
的?拿起笔,把想法写一写。
师:笔放下。要善于做听众,用心去感受,自己的文字,要很好地读,要像读课文那样读自己的文
章。
生:我很惊讶,甚至有些不可思议。我的脑海中浮现出老人慈祥的面容与他那深深潭水一样的目
光。我顿时明白了,老人编制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其实是为了让我能够更好的演奏小提琴曲。
那位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在我沮丧之时,那样默默地帮助我,默默地支持我。我不想把
我知道她不是个聋子的事情告诉她,我要珍藏着这个秘密。我要一直面对那位唯一的听众尽心
尽力地演奏。因为是她一直帮助我,使我取得很好的成绩。她不是一位真正的聋子。
师:最后一句不要。她是一位真正的听众,他要珍藏这个秘密。谁还愿意来读。
生:什么?教授,不可能,这不可能是真的。我一时楞在那里,不知所措,但从妹妹惊讶的语气看
来,这是真的。第二天,我又来到了林子,看到那位老人依旧如同往日那样,早早地坐在木椅
上等我。我好像问她昨天妹妹说的是不是真的。但我憋住了,架起小提琴,站直了身子,尽心
尽力地拉了起来。她的眼神还是那么平静,犹如深深的潭水。
师:掌声。太有诗意了。她又一次写到了,老人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不过这时候我已经全然明白
了眼神的含义。
生:这位老人为什么要说谎?不,她不是在说谎,是为了保护我的尊严呀。这位老人,太感谢你
了。你是我唯一的一个听众,你给了我自信,让我有重拾小提琴的勇气,而且给了我生命中最
重要的帮助。
生:我该不该同老人说话呢?我一说,不就等于把老人的荒原戳破了吗?不,不说。让美丽的谎言
永远留在我的心中,不说。不然,这位珍贵的听众就会离我而去了。
师:对,不说,写得多感人啊!所以好的文字,要读好,要念好。再请一位同学。
生:我十分震惊,教授?首席小提琴手?这真的是这个耳聋的老人,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当我再次
走进林子,当老人继续平静而慈祥地望着我时,心中便涌出巨大的感动于感激。我真想大声对
老人说:“谢谢,是你让我重拾了信心,是你,让我这个音乐白痴有了自豪的感觉。可是,我
并不想捅破这个谎言,于是,我静静地拉,老人,静静地听。
师:诗一般的语言,一个静静地拉,一个静静地听。让这个感人的画面一直留咋我的心中。看,同
学们写得多优美。老师这里也有这么一段话,是这样写得:
我一直珍藏著这个秘密。珍藏著一位老人美好的心灵。每天清晨,我总是早早地来到林子
里,面对著这位老人,这位耳“聋”的音乐家,我唯一的听众,轻轻调好弦,然后静静拉起一
支优美的曲子。我感觉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那些美妙的音符从琴弦上缓缓流淌著,充满了整
个林子,充满了整个心灵。我们没有交谈过什么,只是在这个美丽的早晨,一个人轻轻地拉,
一个人静静地听。
师:美吗?谁写的?这是作者写的一段话。作者写得原文。可是编辑我们的教材,却编辑成了六
点。你觉得是六点好,还是这段话好?
生:六点好,因为这样耐人寻味,可以让读者去想想,去遐想这样的故事。
师:这就是阅读的乐趣。同学们,文章的结尾还有六个点,我们把这段话齐读。
生:后来,我已经能足够熟练地操纵小提琴,它是我永远无法割舍的爱好。在不同的时期,我总会
遇到一些大家组织的文艺晚会,我也有了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我总是不由
地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天清晨我唯一的听众……
师:从沮丧,到重拾自信,到演出时的自信,我想起那唯一的听众,这六点他神略了什么?我们读懂了什么?请同学课后去想象,去感受,好吗?下课!
12* 用心灵去倾听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本文来源于西班牙的《都市生活报》,我国《参考消息》翻译并刊登了本文。课文真实地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的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全文围绕“我”与苏珊的交往过程这条主线展开,脉络清楚。课文先写“我”开始以为苏珊是住在电话机里的无所不知的小精灵,只要拨“105”,就能得到她的帮助。然后写“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情急之中拨通了电话,得到了苏珊的热情帮助,对她产生了好感。接着写“我”与苏珊聊天,苏珊总是用心灵倾听“我”的声音,耐心地给“我”帮助与安慰,她成了“我”从未谋面的第二个母亲。最后写长大后,“我”利用回故乡的机会与苏珊取得了联系。就在我们约定见面的前夕,苏珊不幸病逝了。“我”深切地怀念她。
课文采用儿童的视角观察事物,选取一些平凡的琐事来表现人物品质,语言朴素自然,平凡中包含深情,读来真实可信,生动感人。课文多处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手法。如,第十四自然段“苏珊?你能告诉我‘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吗”与第七自然段“‘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照应;第十五自然段“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与第五自然段“我对小精灵说:‘我一个人在家,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了……’”照应;最后一段“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与第十自然段“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照应。这样写,使得全文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二是进一步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找到听“我”说话的人,其实就是找到了希望。那天,“我”在玩耍的时候,手指被锤子砸伤了,非常希望得到帮助,可是“家里没有人,哭也不会有谁听见”,“我”显得多么的孤独无助。只好把希望寄托在那个叫“问讯处”的小精灵身上。听到苏珊的温柔的嗓音,“我”孤独的心灵一下子得到了抚慰,终于放声大哭。这既是伤痛带来的痛苦的哭,更是在孤独中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
②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在“我”的记忆中,苏珊是个无所不知的小精灵。苏珊面对“我”一个个简单而幼稚的问题,就像一位母亲那样“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在一次次心与心的交流中,两个人的心走在了一起,结成了母子般的情谊。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苏珊的爱心,语言虽然朴实,读来却令人十分感动。
③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不仅痛苦,同时对死亡充满了恐惧。如何化解“我”心中的伤痛,不让死亡留给“我”太多的恐惧呢?苏珊采用了更美好的一种说法。是啊,小鸟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唱歌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听着这样的话,笼罩在孩子心头的阴影立刻消散了,快乐又回到了孩子的身边。苏珊的善良、乐观由此可见一斑。
④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谋面”就是见面的意思,用“如同我第二个母亲”来形容苏珊,看得出“我”对苏珊的爱。苏珊不是“我”的母亲,我们也从没见过面,是电话线把两个人紧紧地连在一起:苏珊就像母亲那样,耐心倾听“我”的心声,困难时给予帮助,痛苦时予以安慰。这就是“我”长大后,离开家乡,知道电话是怎么回事后想见到苏珊的真正原因。文章这样写,也为下文“我”回到家乡后主动与苏珊联系作了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2)对词语的理解。
着迷:对人或事物产生难以舍弃的爱好。
密语:秘密的通信用语。为了保密,通常用数字、字母、单词等代替真实的通信内容,也叫暗语。
谋面:彼此见面,相识。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2.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建议
1.问讯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我国,许多公众服务场所也都设有问讯处,比如,医院、车站、码头。这些问讯处,为人们就医、乘车(船)带来很大的方便。学生对问讯处应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特别是农村孩子,即便出行也是有大人带着的。因此,结合本课教学,教师可稍作解释,也可以让学生利用双休日等休息时间,就近观察车站或医院的问讯处,了解问讯处的服务时间与服务内容,实地感受问讯处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并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问讯处工作人员交流。
2.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记叙的内容又是儿童生活方面的,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然后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的哪些内容让自己感动,把感动自己的语句画下来,和大家交流。提醒学生重点关注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如,苏珊面对“我”的提问,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又如,“我”心爱的小鸟死了,苏珊却说是“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心声的美好心灵,感受“我”对苏珊母亲般深厚的感情。最后,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说用心灵倾听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
3.课题“用心灵去倾听”,是对苏珊工作的高度概括与肯定,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苏珊作为问讯处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尽心尽力做好服务工作。对于文中的孩子,苏珊不仅用心灵倾听,更用心与孩子交流,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灵守护神。如,当孩子的手指被砸伤时,她从孩子的哭声中,听出了孩子的孤单、恐惧与无助,她用悦耳的声音帮助孩子消除恐惧,指导孩子实现自救,赢得了孩子的信任。又如,当孩子因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去伤心时,苏珊宽慰孩子,消除孩子对死亡的恐惧。可以围绕课题,引导学生谈谈各自的认识,启发孩子: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
4.本文情感丰富,适合于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老师可有的放矢地加以引导。如,回忆“我”的金丝雀突然死后的那部分语句,人物感情丰富,是感情朗读的好材料。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把握人物的心情:“我”伤心、痛苦,无法接受眼前的事实,渴望得到安抚;苏珊听懂了“我”的心声,她用自己乐观的生活态度影响“我”,引导“我”走出痛苦的阴影。然后通过多种形式朗读,把感情表达出来,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5.目前,我国有相当数量的声讯台,这些声讯台良莠不齐。有的确实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也有不少声讯台以赚钱为目的,利用青少年辨别能力差的弱点,千方百计诱骗青少年拨打电话。个别的甚至利用色情引诱青少年上当受骗。因此,结合本课教学,也要引导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正确利用现代信息渠道。
四、教学案例
让生命更美好
师:请大家读读这个句子:“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唱歌。”
师:谁能告诉大家:是什么原因让苏珊说这番话的?
生:因为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很伤心。
师:你怎么知道“我”很伤心?
生:作者说“我非常难过,心比被锤子砸了的手指还疼”,锤子砸了手指,作者说心比手指还要疼。看来作者确实伤心了。
师:作者告诉苏珊自己很伤心了吗?
生:没有。
师:一起读“我”说的话。(生读)那苏珊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苏珊是从“我”的话里听出来的。
师:老师再读“我”的话,你们用心听,看听出了什么?(师读“能告诉……一动不动了呢?”)
生:我听出来了,作者非常不愿意金丝雀死去,他希望金丝雀只是不动了,过一会儿还能活过来。
生:我听出来了,作者对死充满了害怕。
生:我听出了作者伤心到了极点。
师:你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这些苏珊听出来了吗?
生:听出来了。
师:是的。她是一直用心在倾听“我”说的话,当然听出来了。那么,苏珊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作者金丝雀死了呢?这说明了什么?
生:她很有爱心。她不想让“我”太伤心。
生:她很乐观,把死看成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师:是的。让我们学着苏珊的语气来读这句话。(生读)
师:听了苏珊的话,“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生:作者不伤心了。我是从课文第11段中知道的。
师:请你读读这一段。
B案
设计 重庆市九龙坡区实验一小广厦分校:张 鸿
评改 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 刘冬梅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2.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准备
学生利用双休日等休息时间,就近观察车站、医院、商场、银行的问讯处,了解问讯处的服务时间与服务内容,实地感受问讯处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并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问讯处工作人员交流。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揭题解题,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2.读题后你想知道什么?(谁用心灵去倾听?我想知道怎样才能用心灵去倾听的?)
[评:引导学生解题质疑,直奔主题。]
二、 初读课文,质疑解疑
1.请同学们将课文自由地、快速地读几遍。
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说说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
[评:把握全文大意,了解“我”与苏珊是怎样进行交往的,有助于理解“我”对苏珊的依赖之情是怎样产生,有助于下文提炼苏珊有耐心有爱心地帮助孩子的品质。]
三、 精读课文,交流感受最深的地方
1.课文的哪些内容让自己感动,把感动自己的语句画下来,和大家交流
2.交流最受感动的地方(重点关注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
①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找到听“我”说话的人,其实就是找到了希望,非常希望得到帮助,把希望寄托在那个叫“问讯处”的小精灵身上。听到苏珊的温柔的嗓音,“我”孤独的心灵一下子得到了抚慰,终于放声大哭。这既是伤痛带来的痛苦的哭,更是在孤独中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
②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苏珊就像一位母亲那样“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在一次次心与心的交流中,两个人的心走在了一起,结成了母子般的情谊。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苏珊的爱心,语言虽然朴实,读来却令人十分感动。)
③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不仅痛苦,同时对死亡充满了恐惧。苏珊采用了更美好的一种说法。是啊,小鸟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唱歌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听着这样的话,笼罩在孩子心头的阴影立刻消散了,快乐又回到了孩子的身边。苏珊善良、乐观。)
④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谋面”就是见面的意思,用“如同我第二个母亲”来形容苏珊,看得出“我”对苏珊的爱。苏珊不是“我”的母亲,我们也从没见过面,是电话线把两个人紧紧地连在一起:苏珊就像母亲那样,耐心倾听“我”的心声,困难时给予帮助,痛苦时予以安慰。)
3.品读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4.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心中的苏珊
苏珊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工作中一丝不苟,尽心尽力做好服务工作。苏珊像母亲不仅用心灵倾听,更用心与孩子交流,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灵守护神。
5.你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吗?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值得我们用心灵倾听的有些什么?
[评:“用心灵去倾听”,是对苏珊工作的高度概括与肯定,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抓住令自己最感动的词句来学习课文,感受苏珊的美好心灵,让孩子明白用心灵倾听能给他人带去帮助,教会孩子在生活中学会当一个倾听者。]
四、总结全文
虽然苏珊是问讯台里普通的工作人员,但是她能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希望孩子们也学会用心灵去倾听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目前,我国有相当数量的声讯台,这些声讯台良莠不齐。有的确实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也有不少声讯台以赚钱为目的,希望大家能在家长的指导下正确利用现代信息渠道。
[全课评析:这是西班牙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们在引导学生阅读感悟时,紧紧抓住心灵和倾听两个词,体会苏珊是怎样用心的,又是怎样有耐心地倾听?这样做给他人带来了什么好处?由此,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用心的倾听者。除此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苏珊对死亡的乐观主义态度,她对待鸟儿和自己的死亡都很从容,“到另一个世界唱歌去了。”多么美好的意境,这种态度是值得我们每个人称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