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外文杂志对戴维的报道
戴维全名是:吉恩-皮埃尔-阿曼德-戴维。1862年生于法国比利牛斯山脉的一个小镇,自幼热爱自然,热爱探险。美国哈佛大学1949年出版《大卫神甫的日记》(AbbeDavidsDiary),戴维神甫是一位传教士,也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1862年到1874年受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委托,他在中国经历了非凡的探险旅程……
19世纪的巴黎是欧洲汉学发祥地何中心,中国被那些着迷于东方文化的人们描述为天堂一样的圣地。大卫26岁时在日记中写道:“我始终梦想着去中国传教,12年来我一直希望自己能从事这样的工作,所以我努力修行成为一名神甫。而且从生命诞生的那一天起,26年来我一直希望到那个天堂的王国、蒙古或者类似的地方去学习新的语言和文化。”他的上司回答他说:“实现梦想需要等待。”在26岁-36岁等待的十年里大卫被派往意大利的萨沃纳市(Savona)教书.萨沃纳市是位于阿尔偹四山脉何地中海之间的港口城市。大卫神甫从少年时代起就着迷于昆虫和植物分类,在这里年轻的神甫漫游于地中海沿岸,在阿尔匹四山脉的丘陵间攀登,为学生采集制作植物标本,他的学生在这个充满激情的老师的影响下一些人成为了探险家,其中一个到达了西南太平洋拉尼西亚群岛。
1862年大卫神甫在法国著名的汉学家朱利安(StanislasJulien)引荐先前来拜访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爱德华兹教授,而后年轻的神甫在马赛港启程开始在中国的寻找动植物标本的历程。
1865年大卫来到北京已经三年了,他在日记里写道:“这里的人们对物种学的知识是多么的缺乏啊!”他和他的传教士同伴渐渐适应了北京的生活,他们各有所长——有的精通数学物理,有的擅长音乐,有的是高超的钟表机械师,他们彼此互补创办了一所男子学校,教授各种课程,他们建立一所自然博物馆——就在北京西什库教堂的东配房,取名“百鸟堂”。据说慈禧也曾来参观过。大卫在北京周边收集了动植物标本,他对自然的探索永远没有尽头:“人类的头脑还不能解释不同生物间彼此的相似,各种物种在地球上何时何怎样的分布,如何地分化何演变,如何以自身的生命之美取悦上帝。”就在此时大卫在皇家苑囿里看到“一种有趣的反刍动物”“一种奇异的鹿”。1866年4月大卫将3只鹿的标本寄到巴黎,经爱德华坚定——它不仅是一个新种,而且是鹿科动物中的新属——麋鹿属(PerePavid’s Deer).
而后大卫离开了北京,他的中国探险旅程扩展到了阿拉善高原,武夷山区何四川西部的崇山峻岭之间。1869年2月末大卫从成都来到了宝兴(当时的名字叫穆坪成为邓池沟天主教堂的第四任神甫。)在这里大卫兴致勃勃观察记录宝兴丰富的生物世界——从甲壳虫、野猫、杜鹃;从河水的涨落、草莓的酸度到布谷鸟奇怪的叫声(他用一串乐谱描述了它的叫声)无不详尽记录。
在这里他发现了金丝猴和大熊猫,发现了许多的新种。不仅仅于此他1873年在江西采集生物标本时通说与江西毗邻的福建时一个动物物种非常丰富的地方,他走进福建西北的武夷山区的崇安,住在挂墩,获得了许多的动物新种,引起西方生物学界的重视。“挂墩”名扬海外。
大卫是第一个到我国西南高山区收集生物标本的西方人。他在西南山区的一系列发现为西方学术界对中国的动植物的认识展开了新的视野,他们注意到了中国西南山区丰富的动植物区系和大量的珍稀特有物种。大卫之后一系列的西方学者在这一地区考察科研。法国传教士赖神甫(JMGelavay)在洱海周围、大理、邓川、浪穹(洱原)宾川、丽江、鹤庆、剑川一带收集动植物标本20余万件。英国人普拉特(A.E.Pratt)在打箭炉(康定)考察采集,在他的基础上英国昆虫学家李彻(J.H.Leech)出版了专著《中国日本及朝鲜的蝶类》,1890年在滇西北活动的传教士比埃特(M.Biet)为巴黎自然博物馆收集到7只滇金丝猴标本。1899年英国园艺学者威尔逊(ErnestHenryWillson)在中国搜集引进珙桐邓观赏植物;1970年――1909年美国人查培(W.R.Zappey)在四川西部为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收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他也是第一个在中国亲手射杀扭角羚的西方人,1973年,奥地利植物学家韩马迪(H.Hande-Mazzetti)到中国云南考察——是继英国人福雷斯特、瓦德之后在川西和滇北进行大规模采集植物标本德西方学者)由他主持编写的《中国植物总纲要》至今仍然是我国植物学家的重要参考著作,1931年费城自然科学院自然博物馆鹤宾西法尼亚大学人类学博物馆派出了以杜兰(B.Dolan)为首德考察队,在川藏边境取得大量德鸟类和兽类的标本,包括大熊猫金丝猴鬣羚梅花鹿等珍稀动物。
>
当年的法文杂志
每一个热爱大熊猫和来过宝兴的中国人都会知道戴维神父——那个早已在他的故乡法国作古的传教士。戴维全名是:吉恩-皮埃尔-阿曼德-戴维。1862年生于法国比利牛斯山脉的一个小镇,自幼热爱自然,热爱探险。36岁时他被法国天主教会派到中国来。临行前,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米勒·爱德华兹教授交给他一项任务:帮助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到中国采集动植物标本。
他先在北京的天主教苦修会工作。工作于中国期间他曾很投入地进行了三次在中国大地的探险活动——从北京周边到秦陕高原,从内蒙古草原到闽西山地,长途跋涉、收集、分类命名了许多的动植物。
但是戴维神父在宝兴的科学发现才真正达到光辉顶点。他对中国动物区系的研究被认为是19世纪最好的。在中国的近40年中,共采得数以万计的标本,其中约3000种植物,其中新种300多个,新属9个。产于四川西部的腺果杜鹃就是他发现的新种。
1869年戴维在上海工作时,来自四川穆坪的灵宝学院的中国学生告诉他,他们学院的法国院长已经在穆坪当地采集了许多动植物标本,准备运回法国去。戴维非常兴奋,当即做出决定,要从上海乘船溯江而上到四川穆坪(今四川省西部雅安地区的宝兴县)。18692月戴维来到成都。从成都到穆坪,戴维沿着临邛古道,穿过雅安的碧峰峡和上里古镇,整整走了8天,最后翻越了一座林木茂密的高山,来到穆坪。到达穆坪的第二天,戴维就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翻越大瓮岭,来到邛崃山脉中段一个叫邓池沟的地方。
凭着他多年野外考察所积累的经验感觉到,这里正是他长久以来苦苦追寻的梦想之地,一个灵异民族的家园,一个动植物的王国。在他的日记里写道:“如我所预料的那样,这里虽然离成都不算遥远,但由于崇山峻岭的阻隔,是一个封闭的、原始的、摆脱了中国当局管辖的部落。他们既不是汉人,也不是西藏人,但接近于后者。” “这里的高山和河谷都被原始森林所覆盖,使得当地的野生动物得以生存和延续下来。灵魂转世、普度众生的佛家信念也是这些动物得到保护的一个原因。与此相反,凡是有汉人进入的地方,树木便被砍光,土地被裸露。”
1869年三月,来宝兴不久在上山采集标本回来的路上,戴维在猎人李庄主家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动物皮毛。戴维给这个神秘动物临时起了个名字叫“白熊”。他怀着欣喜在日记里写道:“这可能会成为科学上的新种”。12天后,戴维在当地雇请的猎人带给他一只幼体“白熊”。1869年5月4日戴维真的获得一个朝思慕想的活的大熊猫要把它运回自己的祖国,介绍给法国人民,介绍给世界。可惜的是这只被戴维神父示为无价珍宝的“黑白熊”丧生于运输途中。于是戴维只能把一张大熊猫的皮送到了巴黎国家博物馆。
他迫不及待地立即将他的发现写信告诉了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米勒·爱德华兹。“白熊”除了四肢、耳朵和眼圈是黑色以外,其余部分都呈白色。头很大,嘴短圆,不像熊嘴那么尖长。在给这种动物命名的问题上,戴维犹豫了很久,最后,他决定就根据这种动物的皮毛特征命名“黑白熊”。他对黑白熊的描述报告发表在当年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新闻公报上。当戴维的黑白熊标本到达巴黎展示后,立即引起了轰动。许多人对这种带着“一副墨镜”的的黑白熊表示好奇,也有人表示怀疑:以为戴维假造了一张无中生有动物的皮。
法国国家博物馆主任米勒-爱德华认真研究了这个他从来没见过这种动物的皮和骨骼——它不是熊,”除了四肢、耳朵和眼圈是黑色以外,其余部分都呈白色。头很大,嘴短圆,不像熊嘴那么尖长,世界上所有的熊都没有它漂亮。他确信这是一个新的、唯独中国才有的物,在1870年发表的题为《论西藏东部的几种哺乳动物》的文章中纠正了戴维的错误:“就其外貌而言,大熊猫的确与熊很相似,但其骨骼特征和牙齿系统的区别十分明显,而与小熊猫和浣熊相近。这一定是一种新属,我已经将它命名为“大猫熊”。
大猫熊——一种象猫的熊。以后由于误会猫熊的名称变成了熊猫——中国人原来的书写顺序是从右到左,而英文的书写顺序是从左到右,中国人按照自己的习惯想当然地把英文的猫熊念成了熊猫,约定俗成,今天全世界的人都叫大熊猫——包括法国人在内。直到今天戴维获得的第一张大熊猫的皮还珍藏在巴黎国家博物馆里。
1867年,清同治六年,戴维第二次来华来到川西北的山区的穆坪传教。他成了穆坪东河邓池沟教堂的第四任神父,在宝兴供职六年。在这六年里他为教堂工作培养神职人员开办了“灵宝学校”,至今在邓池教堂还保存着他留下的弥撒书。在这六年他的足迹遍布宝兴每一条山卯山沟。他让世界认识了大熊猫,他也让世界记住了宝兴,记住了法国传教士戴维的名字——他不仅是一个传教士,更是一个出色的博物学家。
不仅大熊猫是戴维神父发现的,声名赫赫的金丝猴——真正的金丝猴,川金丝猴也是戴维神父首先记载史册的,他告诉人们:“这种猴子的毛色泽金黄可爱,身体健壮,四肢的肌肉特别发达。面部奇异,鼻孔朝天,几乎位于前额之上,像一只绿松石色的蝴蝶停立在面部中央。它们身壮尾长,终年栖息在雪线边缘的针叶林中。”“它是几个世纪以来中国艺术中的神祗,是令人推崇的理想的化身。”从1867年到1872年戴维在宝兴发现了或命名的动植物模式标本达数十种:除了大熊猫和川金丝猴外,还有牛羚、鬣羚、短尾猴、亚洲黑熊、绿尾虹雉、雉鹑、朱雀以及许多种鹛类鸟。他还对宝兴的植物、和昆虫进行了研究。至今在他曾经生活过和工作过的宝兴还栽种着当年戴维命名的植物“铁筷子”“水月华”。每年三月十五日水月华开花时就有世界各地的学者来宝兴睹花思人。
1872年戴维被任命法国科学院院士。1874年戴维退休回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术研究和科学写作上。1877年他出版《中国的鸟类》,书中记载中国鸟类807种,其中60多种是前人没有记述过的。经他鉴定的哺乳类动物有200多种,其中新种有63种(包括著名的麋鹿,麋鹿因为戴维命名也被人称为戴维鹿。)190011月10日年戴维逝世于巴黎,享年74岁。
>
戴维神父当年的信件
当年的外文杂志对戴维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