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名医别录》
【来源】 为棕榈科乔木植物槟榔 Areca catechu L.的成熟种子。主产于海南等地。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用水煮后,干燥,剥去果皮,取出种子,晒干,浸透切片或捣碎用。
【性味归经】 苦、辛,温。归胃、大肠经。本品驱虫面广,尤其善驱绦虫,且辛散行气以消积,苦降利水以消肿。故为虫积腹痛,食积腹胀,水肿胀满所常用。
【功效】 驱虫,行气导滞,利尿。
【应用】
1.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病。本品驱虫力较强,其缓泻作用亦有利于驱虫,对绦虫、钩虫、蛔虫、蛲虫、姜片虫等多种寄生虫均有驱杀作用。然最善驱杀绦虫,可单用本品研末服,亦常与南瓜子相须为用。治其他虫证则可与相应的驱虫药配伍。
2.用于食积气滞或痢疾里急后重等。本品辛而入胃肠,既可行胃肠之滞气,又能缓泻以导其积滞,故常用于治疗食积气滞或痢疾等症。对前者,常配伍青皮、木香等行气导滞之品以增强疗效。对后者,还当配入黄连、黄柏等清热燥湿解毒之品。
3.用于水肿或脚气肿痛。本品可利水,治水肿可配入利水渗湿药中使用。治寒湿下注之脚气脚胫肿痛,软弱无力,或挛急,则可与吴茱萸、木瓜等温散寒湿,化湿舒筋之品配伍;若湿热偏盛,又当与清利湿热之品同用。
此外,本品与常山配伍治疗疟疾,能减轻常山催吐的副作用。
【用法用量】 煎服,6~15g。单用驱杀绦虫、姜片虫时,可用至60~120g。
【使用注意】 因其有缓泻之功,并易耗气,故脾虚便溏或气虚下陷者,慎用。
【参考资料】
1.化学成分:含生物碱0.3%~0.6%,主要为槟榔碱,其余有槟榔次碱,去甲基槟榔碱,去甲基槟榔次碱,槟榔副碱,高槟榔碱,异去甲基槟榔次碱等,均与鞣酸结合而存在。又含脂肪油14%,其中脂肪酸有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十四碳烯酸、油酸、亚油酸、硬脂酸等。尚含鞣质及槟榔红色素。
2.药理作用:槟榔能使绦虫虫体引起驰缓性麻痹,触之则虫体伸长而不易断,故能把全虫驱出;槟榔碱对猪肉绦虫有较强的麻痹作用,能使全虫各部都麻痹,对牛肉绦虫仅能使头节和未成熟节片麻痹;槟榔对蛲虫、蛔虫、钩虫、肝吸虫、血吸虫均有麻痹或驱杀作用;对皮肤真菌、流感病毒、幽门螺旋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槟榔碱有拟胆碱作用,兴奋胆碱受体,促进唾液、汗腺分泌,增加肠蠕动,减慢心率,降低血压,滴眼可使瞳孔缩小。
3.临床研究:槟榔30~120g,带皮南瓜子50~150g,煎煮取汁,清晨空腹服,30~60分钟后冲服硫酸镁粉5~30g,治疗绦虫病22例,全部治愈(中国寄生虫防治杂志,2001,2:99);新鲜干槟榔果8g,水150ml浸1小时,文火煎至50~70ml,上午空腹服1次,2周为1疗程,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32例,胃镜复查后,糜烂性胃炎8例,均获效,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4例,有效23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4:248);槟榔碱制成眼用药膜,将其置于眼结膜囊内之穹隆处,治疗青光眼患者37例70只眼,一般用药后10分钟即开始瞳孔缩小,15分钟后眼压逐渐下降(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0,3:49)。另有用槟榔治疗疟疾、麻痹性肠梗阻、乳糜尿、小儿咳喘等。
从槟榔开始后面的几味药一起,功效就是驱虫,是比较广谱的驱肠道寄生虫,絛虫可以用,蛔虫也可以用的。尤其是善于治疗絛虫。絛虫当中它对猪肉絛虫又最为敏感,作用又最好。这是它对虫的选择,最佳的是猪肉絛虫。在治疗絛虫时,槟榔常常和南瓜子,是相须为用的。因为槟榔往往是作用在絛虫的前半部分,头颈部和没有成熟的节片,让它麻痹;南瓜子主要是麻痹后半部分成熟的节片。两个配伍在一起,对絛虫全身的作用都很明显,这个麻痹作用,所以有一个互补的关係。
关键要注意它的用法,要让南瓜子和槟榔能够同步对于絛虫产生麻痹作用。所以临床上一般是先吞服南瓜子的粉末,先吞服大约2个小时左右,再来服用槟榔的煎液,一般60到120克的槟榔,是事先煎好放在那个地方,不是两个小时以后再去煎槟榔,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服用已经煎好的槟榔的煎液,然后再半小时以后,再服泻下药,比如说芒硝,一般用15到30克,产生泻下。
因为南瓜子是用的散剂,那么散剂估计它到了小肠裡面,要麻痹虫体的时候一般至少要2个半小时,槟榔用的是汤剂,服用以后到小肠一般可能半小时左右,所以一般2个半小时以后这个散剂的南瓜子和汤剂的槟榔几乎是同时作用于絛虫,同时麻痹。一旦麻痹了,这个芒硝服用了,可能也就是很短的时间半小时左右,这样子就开始缓慢的排虫。这是关于槟榔在驱虫方面的主要的特徵。
槟榔它也有一定的缓泻的作用,它也可以促进排便,但是对于絛虫没有意义,太大了,达不到需要的这种强度,所以仍然要用芒硝。
槟榔的第二个功效,行气导滞。第一个行气,它主要是属于行气消胀的药,它行气的消胀主要在胃肠,脾胃的气机阻滞,脘腹胀满,所以很多饮食积滞的方当中加槟榔,很多消食的方当中,加一点槟榔。主要就是饮食积滞引起了脘腹胀满。
它也可以用于裡急后重,痢疾的,那么是大肠的气机阻滞。它和治疗痢疾的药物主要都是一个行气消胀。此时的导滞,一方面是痢疾它有行气导滞治疗裡急后重,更主要这个导滞是我们在消导药讲消食药那个消导有一定的缓泻作用。量比较大的时候,槟榔可以促进排便,缓泻。在治疗饮食积滞,痢疾它都有积极的意义。所以我们注意它这个导滞,实际上主要是讲的它的缓泻作用。
另外有一定的利尿的作用,但是这利尿作用不强,一般可以用于水肿或者脚气,辅助,和一些其他的利尿药,比如说今后大家学鸡鸣散这些治疗脚气肿痛的方,湿浊下注,有肿胀需要利尿。那么裡面槟榔既用来行气也用于消肿,双方面的。
槟榔和我们前面行气药有一味药没有要求的,大腹皮,槟榔就是裡面的种子,大腹皮就是种子外面的外壳,把它敲绒了像那个乱麻状的。所以相对而言,槟榔又可以叫做大腹子,大腹皮裡面的种子;大腹皮是槟榔的外壳,有的又把大腹皮叫做槟榔衣。大腹皮有槟榔后面那两个功效,行气和尿,没有驱虫作用。所以对于气滞胀满,这些有一点作用但作用不如槟榔那么强,很缓和。
=============================================================================
雷丸
【出处】 ------《神农本草经》
【来源】 为多孔菌科植物雷丸 Omphalia lapidescens Schroet.的干燥菌核。主产于四川、贵州等地。一般秋季采挖。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 甘、微苦,平。归大肠经。
【功效】 杀虫。
【应用】
可单用研末吞服,又可与相应的驱虫药配伍。多数患者在服药2~3日后,虫体可完整或分段排出,用于绦虫病、蛔虫病和钩虫病。本品对多种肠道寄生虫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而最长于驱杀绦虫。
【用法用量】 入丸散,每次6~15g;驱绦虫每次12~18g。日服3次,冷开水调服,连用3天。
【使用注意】本品所含蛋白酶受热(60℃左右)和酸的作用易于破坏失效,而在碱性溶液中作用较强。不宜作煎剂,也不宜蒸煮和烘烤。
【参考资料】
1.本品含雷丸素,为糖蛋白巯基酶,其最适pH为7~8,最适温度48℃;并含有水溶性和水不溶性多糖。5%~30%雷丸浸出液可使自然排出的绦虫节片死亡,其驱绦虫作用系通过蛋白酶使虫体蛋白质分解、破坏,虫头不能附肠壁而排出;50%雷丸乙醇提取物有抑制蛔虫的作用;在含5%雷丸煎剂的培养液中,5分钟可使大部分阴道毛滴虫虫体颗粒变形;雷丸多糖对机体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都有增强作用,还有明显抗炎作用;雷丸素肌内注射或口服对小鼠肉瘤180及Walker-256均有抑制作用。
2.历代本草均称其有小毒。因本品服用量较大,毒副反应小,仅偶见患者有恶心、上腹部不适,且出现时间短暂,故本书不再谓其有毒。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杀三虫,逐毒气,胃中热。”
2.《名医别录》:“逐邪气,恶风汗出,除皮中热、结积,蛊毒,白虫、寸白自出不止。”
3.《本草求真》:“雷丸味苦而咸,性寒小毒,本竹余气所结,得霹雳而生,故有雷丸之号。功专入胃除热,消积化虫,故凡湿热内郁,癫痫狂走,汗出恶风,虫积殆甚,腹大气胀,虫作人声音,服之即能有效。”
雷丸是寄生在竹类的根上的,所以在古书裡面常常又把雷丸叫做竹苓。
这个药物也是一个驱虫药,对于蛔虫、絛虫,还有一些其他的肠道寄生虫,广谱的,可能都有一定的驱虫效果。这个药我们在驱虫药当中,可以说是一个杀虫药,它可以杀灭肠道寄生虫。因为它的有效成分雷丸素是一种蛋白酶,这一种蛋白酶它可以促进虫体的分解,所以往往服用了雷丸,达到了驱虫效果比如说驱蛔虫以后,虫体不完整,往往是一些碎片。因为它使它解体了,所以真正是杀死了。但是它这个作用不一定优于槟榔。
=========================================================================================
鹤虱
【出处】 ------《新修本草》
【来源】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天名精 Carpesium abrotanoides L. 或伞型科植物野胡萝卜DaucuscarotaL.的成熟果实。前者主产于华北、华中、西南等地;后者主产于陕西、甘肃、山东、江浙、四川等省区。9~11月果实成熟后采收。晒干,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 苦,平。归大肠经。
【功效】 驱虫。
【应用】
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本品能驱杀蛔虫及绦虫等多种肠道寄生虫,但多用于蛔虫证。可单味为丸、散服;尤常与同类驱虫药同用,以增强杀虫之效。
【用法用量】 煎服,5~15g。
【使用注意】本品有小毒,服后可有头晕、恶心、耳鸣、腹痛等反应,故孕妇、腹泻者忌用;又南鹤虱有抗生育作用,孕妇忌用。
【参考资料】
1.本品含挥发油,油中含倍半萜内酯、天名精内酯、格瑞尼林、天名精素、天名精酮以及正己酸、缬草酸、豆甾醇等。鹤虱体外可杀绦虫,鹤虱流浸膏可驱杀蛔虫;天名精内酯可使小鼠先兴奋后转入抑制而呈麻醉状态;并可对抗可拉明和士的宁引起的惊厥,与巴比妥类有协同作用;天名精内酯对家兔还有降温、降压作用;并有杀菌和消毒作用,可作皮肤消毒剂。
2.少数患者服本品数小时后或次日,可出现头晕、恶心、耳鸣等反应,一般可自行消失,故有的文献称本品有小毒。
【鉴别用药】据考证,唐代以山道年头状花序作鹤虱用,驱虫功效确实,但毒性大;宋代改用天名精子作驱虫之剂,属小毒之品;清代民间则以野胡萝卜子作为鹤虱药用。另外,近代华南鹤虱在昆明、广东、新疆等地区使用;东北鹤虱仅东北三省习用。四种鹤虱均有驱蛔作用,但以南鹤虱驱蛔力较强,毒性小,应用范围广,已成为鹤虱主流商品;北鹤虱驱蛔作用次之,毒副作用较大;华南鹤虱与东北鹤虱驱蛔作用则较弱。此外,鹤虱风乃野胡萝卜的全草,亦属杀虫之品,并兼解毒消肿,消气祛痰之效。
===================================================================================
榧子Feizi
【出处】 ------《名医别录》
【来源】为红豆杉科常绿乔木植物榧树 Torreya grandis Fort.的成熟种子。主产于安徽等地。秋季种子成熟时采收。晒干,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大肠经。
【功效】驱虫,润肺。
【应用】
1.虫积腹痛。本品杀虫消积,润肠通便,故可不与泻下药同用,又因其甘平而不伤胃。对蛔虫、钩虫、绦虫、姜片虫等多种肠道寄生虫引起的虫积腹痛有效。常与使君子、苦楝皮同用,治蛔虫病;单用或与槟榔、贯众同用,治钩虫病;与槟榔、南瓜子同用,治绦虫病;《实用现代中药》治蛔、蛲、钩、绦等肠道寄生虫病,以本品一两,使君子一两,大蒜一两,水煎去渣,一日三次,食前空腹时服。
2.肠燥便秘。本品甘润平和,入大肠经,有润肠通便之效。《本草衍义》单用炒熟嚼服,治痔疮便秘;亦可与大麻仁、郁李仁、瓜蒌仁等同用,治肠燥便秘。
3.肺燥咳嗽。本品甘润入肺,能润肺燥止咳嗽。但力弱,以轻症为宜,可与川贝母、瓜蒌仁、炙桑叶、沙参等养阴润肺止咳药同用。
此外,可治丝虫病,以榧子肉与血余炭调蜜为丸服,4天为1疗程,经1~2个疗程,常使微丝蚴转阴。
【用法用量】宜炒熟嚼服,一次服15g。
【使用注意】本品有效成分不溶于水,故不宜入煎剂。
【参考资料】
本品含脂肪油,油中主要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甘油酯、甾醇。榧子的驱虫成分不溶于水、醚、醇,而溶于苯,故以入丸散剂较佳;对钩虫有抑制、杀灭作用,能驱猫绦虫.榧子有驱除猫绦虫的有效成分;浸膏体外对猪蛔、蚯蚓、蚂蝗有毒性作用;5%煎剂2小时可杀死血吸虫尾蚴;榧实油有驱钩虫作用;日本产榧子所含生物碱可使子宫收缩,民间用于坠胎。
1.《名医别录》:“主五痔,去三虫蛊毒。”
2.《日用本草》:“杀腹间大、小虫,小儿黄瘦,腹中有虫积者食之即愈。又带壳细嚼食下,消痰。”
3.《本草备要》:“润肺,杀虫。”
================================================================================
芜荑Wuyi《神农本草经》
为榆科植物大果榆Ulmus macrocarpaHance果实的加工品。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等地。夏季果实成熟时采集,晒干,搓去膜翅,取出种子浸于水中,待发酵后,加入榆树皮面、红土、菊花末,用温开水调成糊状,摊于平板上,切成小方块,晒干入药。
【药性】辛、苦,温。归脾、胃经。
【功效】杀虫消积。
【应用】
1.虫积腹痛。虫得辛则伏,得苦则下。本品辛行苦下,具杀虫消积之功。用治蛔虫、蛲虫、绦虫之面黄、腹痛,可单用本品和面粉炒成黄色,为末,米饮送服(《千金方》);亦可与槟榔、木香研末,石榴根煎汤送服,如芜荑散(《仁斋直指方》)。
2.小儿疳积。本品既能杀虫止痛,又能消积疗疳,可与使君子、芦荟、夜明砂、白术、人参、茯苓、甘草同用,治疗小儿疳积腹痛有虫、消瘦泄泻者,如布袋丸(《补要袖珍小儿方论》)。
此外,本品研末,用醋或蜜调涂患处,用治疥癣瘙痒、皮肤恶疮。
【用法用量】煎服,3~10g。入丸、散,每次2~3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者、肺及脾燥热者忌服。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五内邪气,散皮肤骨节中淫淫温行毒,去三虫,化食。”
2.《海药本草》:“治冷痢心气,杀虫止痛,又治妇人子宫风虚,孩子疳泻。”
3.《日华子本草》:“治肠风痔漏,恶疮疥癣。”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含鞣质、糖类等。
2.药理作用:芜荑醇提取物在体外对猪蛔虫、蚯蚓、蚂蝗皆有显著杀灭效力;芜荑浸液对菫色毛癣菌、奥杜盎氏小芽孢癣菌等12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本品具有抗疟作用。
3.临床研究:芜荑、半夏、陈皮、甘草各9g,白芥子、茯苓各12g,苡仁18g,并随证加减,疗程3个月至1年,治疗脑囊虫病多例,结果治愈30例(山东中医杂志,1985,6:13);芜荑、乌梅、槟榔、使君子、鹤虱等制成冲剂,共治胆道蛔虫23例,结果治愈20例,有效2例,(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7,5:23)。另有用芜荑治疗钩虫病、肠道蛔虫病等。
芜荑这个驱虫现在还很难肯定。它也是一个发酵的製剂,消疳积,改善胃肠功能是比较可靠的。
============================================================================================
本章的主要的一些驱虫药只要用到了足够的量,比如说苦楝皮的驱蛔虫,槟榔的驱絛虫、驱蛔虫都应该是比较可靠的。但是到了足够的量,麻烦就出来了,都有毒副反应,严重的不良反应。比如说槟榔用来行气,用量最多用到15克,一般就是10克左右,但是驱虫呢,60克、120克,这个相差很大。
本章药物的特殊用法和特殊使用注意
特殊用法有:
使君子与榧子宜炒香嚼服;小儿每岁每日服使君子1~1.5粒,总量不应超过20粒。槟榔驱虫可用至60~120g。雷丸有效成分不耐热,故不作汤剂,亦不宜蒸制和烘烤,宜作丸散服。榧子的驱虫成分较难溶于水,故不入煎剂。
特殊使用注意有:
服使君子不可过量,否则易引起呃逆、眩晕等;其与热茶同服,亦易致呃逆,故服此药时忌饮茶。苦楝皮有毒,其毒性甚于川楝子,并有一定积蓄性,故不可过量或持续服用;该药驱蛔虫的有效成分难溶于水,宜文火久煎。槟榔有缓泻之功,并易耗气,故脾虚便溏及气虚下陷者慎用。
重点问题
1.在性能方面:
因驱虫功效与本章各药的性味无直接关系,故考试大纲中只要求掌握槟榔的性能。本品性温,但实际意义不大;其味苦辛,可理解为与行气及缓泻的作用特点有关;强调其归大肠经,则为本品主治痢疾后重的作用部位。此外,使君子、榧子之甘味,主要表示其滋味甘甜,便于服用;苦楝皮之苦味,亦主要表示其滋味甚苦,其入汤剂较难服用。了解这些知识,有利于临床选用药物。
2.在功效方面:
本章药物均有驱虫功效,但应进一步明确其驱什么虫。考核时主要要求对蛔虫和绦虫的作用,如使君子、苦楝皮能驱蛔虫,(南瓜子、鹤草芽驱绦虫),其余槟榔、雷丸、榧子等药,则既驱蛔虫又驱绦虫。
此外,应注意槟榔兼能行气,为宽中除胀之品,其导滞之效,既表示行气以导行气滞,又表示其缓下以导行胃肠其他积滞。
3.在主治(或应用)方面:
本章药中,使君子与苦楝皮主治蛔虫证。但使君子作用缓和,其味甘甜,易于服用,故多用于小儿及轻证,并宜炒香嚼服。苦楝皮作用较强,但有较强毒性,味苦难服。槟榔、雷丸、榧子及鹤虱,可用于蛔虫、绦虫等多种肠道寄生虫,而尤宜于绦虫。其中槟榔作用较佳,并可缓泻以助排虫;榧子味甘性缓力弱,亦有缓泻之功。
4.在配伍方面:
应着重理解驱虫药配泻下药(详见前概述的内容提要)、槟榔配伍南瓜子、槟榔配伍黄连的主要意义。槟榔配伍南瓜子在驱绦虫方面相须为用,南瓜子可使绦虫中部及后部已成熟节片麻痹,槟榔则使绦虫头部和前部未成熟节片麻痹瘫痪,从而增强作用,适用于绦虫证(其具体用法可见教材南瓜子的应用部分)。槟榔配伍黄连,黄连清热燥湿、解毒,槟榔行气导滞,共收治痢之效,主要用于湿热(或热毒)痢疾,里急后重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