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0-3岁儿童早期教育指南》
(试行)
第一部分总 则
一、为了让每个孩子拥有良好的人生开端,为指导家长、抚养者和学前教育工作者科学地开展0-3岁儿童早期教育工作,提高学前教育机构对0-3岁儿童教育工作水平和家庭教育指导水平,为0-3岁儿童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务,根据福建省经济发展水平、0-3岁儿童教育现状和发展需要,特制订《福建省0-3岁儿童早期教育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
二、《指南》是建立在国内外对0-3岁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研究的基础上,从0-3岁儿童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出发制定的。
三、《指南》为福建省学前教育机构实施0-3岁教育工作提供指导,也可为家庭教育提供参考。
四、0-3岁儿童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顺应原则
尊重0-3岁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顺应儿童的天性,把握每个阶段的发展特点和水平,关注儿童经验获得的机会和发展潜能,创设适宜的环境,促进每个儿童在原有基础上全面和谐发展。
(二)关爱原则
重视儿童的情感关怀,强调以亲为先,以情为主,赋予亲情和关爱,尊重儿童的意愿,创设宽松、温馨的家庭式氛围,满足儿童成长的需求。
(三)生活原则
在教育实践中,要从日常生活中选择儿童感兴趣的、富有价值的教育内容,将教育贯穿在一日生活之中,丰富儿童的认识和经验。
(四)活动原则
提供安全、可操作、能满足儿童发展需要的活动材料,开展丰富多样的、符合儿童发展阶段特点的游戏活动,让儿童在快乐的游戏中,开启潜能,推进发展。
(五)融合原则
0-3岁儿童的身心健康是发展的基础,应把儿童的健康、安全和养育工作放在首位。保育与教育工作应紧密结合,做到以保为主,保中有教,保教合一;教育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
(六)差异原则
重视0-3岁儿童在生长与发育、动作发展、语言发展、认知发展、情感与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差异,关注多元智能,提倡更多地实施个别化的教育,促进每个儿童富有个性地发展。
第二部分发展水平、内容要求
年龄 | 发展水平 | ||||||
生长与发育 | 动作发展 | 语言发展 | 认知发展 | 情感与社会性 | |||
0 ︱ 1 个月 | ·满月约增高2.5-4厘米 ·体重约增加0.8-1千克 ·头围约33-38厘米 ·胸围比头围约小1-2厘米 ·皮肤饱满、红润 ·体温随温度变化而升降 ·视力模糊,但能看清眼前约20-30厘米左右的物体 ·母乳喂养者大便为金黄色、糊状,牛奶喂养者大便淡黄色、软膏状,母乳喂养者大便次数比牛奶喂养者多 ·每天约睡16-22个小时 ·生理性黄疸出生后2-3天出现,第5-7天达到高峰,10-14天内自然消失 | ·俯卧时会试着抬头,仰卧时向两侧摆头 ·觅食、吮吸、吞咽、握拳等无条件反射较完善 ·四肢能笨拙地活动,上肢活动多于下肢 | ·能发出细小的喉音 ·对说话声 尤其是高音敏感 | ·对甜、咸、苦有不同的 反应 ·对熟悉或 新颖的听觉 刺激有反应 ·能转向声 源处 ·能注视红球 | ·喜欢被爱抚、拥抱 ·看到人的面 部表情、听到 人的声音有反应,哭吵时母亲的呼唤声有安抚作用 ·喜欢看人脸,尤其是母亲的笑脸 | ||
内容与要求 | |||||||
1、让孩子在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洁净温馨、安静的房间里自然睡眠。 2、母乳喂养,按需哺乳,给孩子哺乳时要面带微笑。 3、保持孩子皮肤的清洁和干燥,勤洗澡,及时换尿布、衣裤。 4、测查孩子的视听能力,经常观察其大小便,护理脐带,防止感染。 5、为孩子提供适量的视觉刺激,如距离15-30厘米远的、颜色鲜艳、会动的玩具或人脸图片,每隔4-5天轮流更换。 6、让孩子经常听轻柔的讲话声、音乐声或玩具声。 7、经常抚摸和搂抱婴儿,关注、理解孩子的哭声等表达需求的信息,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充分享受母爱。 8、出生时给孩子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 9、积极配合医院或社区的随访交流。 10、孩子满月体检,并注射第二针乙肝疫苗。 | |||||||
年 龄 | 发展水平 | ||||||
生长与发育 | 动作发展 | 语言发展 | 认知发展 | 情感与社会性 | |||
2 ︱ 3 个月 | ·体重约为出生时2倍 ·平均身高:女孩约61.88厘米,男孩约63.51厘米 ·平均头围:女孩约40.30厘米,男孩约41.32厘米 ·平均胸围:女孩约40.74厘米,男孩约42.07厘米 ·视力标准约为0.02左右, 眼能追随活动的物体180,具有聚焦的能力 ·大便次数明显减少 ·奶量差异开始明显,平均700毫升/天左右 ·每天约睡16-18小时,白天觉醒时间约4-5小时,夜晚睡眠时间变长 | ·抱时头能竖直向四周张望,头能随着看到的物品或听到的声音转动180度 ·俯卧时抬头45度 ·逐渐能从仰卧位变为侧卧位 ·手指能放开,能伸手摸东西 ·上肢能够伸展,两手能在胸前接触、互握 | ·开始能辨 别不同人的说话声音的语调 ·哭声逐渐减少,并开始分化 ·对成人的逗 引有反应,会 发出“咕咕声”和类似a、o、e音 | ·能感知色彩 ·对对比强烈的图样有反应 ·眼睛能立刻注意到面前大 玩具,并追随 着人的走动 ·开始将声音 和形象联系起来,试图找出声音的来源 ·能注视自己的手 | ·能忍受短暂的喂奶间断 ·见到经常接触的人会微笑、发声或挥手蹬脚,表现出快乐的神情 ·对成人的逗引表现出动嘴巴、伸舌头、微笑或摆动身体等情绪反应 ·表现出对母亲的偏爱 | ||
内容与要求 | |||||||
1、喂奶后竖抱靠在成人肩上轻拍背至打嗝,以免溢奶,做轻柔活动,不马上入睡。睡前不过分逗引孩子,自然形成有规律的哺乳、睡眠。 2、及时给孩子添加生长所需的营养补充食品。 3、逐渐培养孩子开窗睡眠的习惯,床不要离窗太近,避免穿堂风,冬季最低室温不低于14℃。睡前及起床前应关窗,避免穿脱衣时着凉,孩子生病或大风大雨时不宜开大窗睡眠。 4、在熟睡时剪指甲,以免孩子抓伤自己。一周一次,勿剪得太短太深。 5、天气良好时,带孩子进行适量的户外活动,进行“三浴”(空气浴、日光浴、水浴)锻炼,经常做被动健身操。 6、提供便于抓握、带声响、颜色鲜艳、无毒、卫生、安全的玩具,引导孩子练习俯卧抬头、目光追踪、抓握、蹬腿等动作。 7、用亲切温柔的声音逗引孩子自然发出单个韵母a、o、u、e等,或其他应答发音。 8、与孩子交流亲切、柔和,经常抚摸、搂抱婴儿,培育母婴“安全型”依恋亲情。 9、以张口、吐舌各种表情和不同语调声音逗引孩子,使之逐渐学会模仿面部表情和微笑。 10、逗引孩子对亲近的人和声音产生反应,从微笑发展到笑出声,体验愉快情绪。 11、孩子第3个月时,要接种骨髓灰质三价混合疫苗和白百破疫苗DPT(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接种完多喝点水。 | |||||||
年 龄 | 发展水平 | ||||||||
生长与发育 | 动作发展 | 语言发展 | 认知发展 | 情感与社会性 | |||||
4︱6个月 | ·平均身高:女孩约68.17厘米,男孩约69.66厘米 ·女孩平均体重:约8.27千克,男孩约8.77千克 ·女孩平均头围:约43.31厘米,男孩约44.44厘米 ·女孩平均胸围:约43.57厘米,男孩约44.35厘米 ·视力标准约为0.04,能固定视物,看远约75厘米的物体 ·开始长出乳前牙 ·血色素≥11克 · 流相当多的唾液 · 多数下半夜无需喂奶,能一觉睡到天亮 | ·逐渐能从仰卧翻身到俯卧 ·独坐时身体稍微前倾,并能用手撑住 ·扶腋下能站直,双腿跳跃 ·能换手接物,稍显笨拙 ·能双手拿起眼前玩具,喜欢把东西放入口中 ·会撕纸 ·会玩手、扒脚 | ·有明显的发音愿望,可以和成人进行相互模仿的发音游戏 ·咿呀学语,开始发辅音d、n、m、b ·无意中会发出“爸”或“妈”的音 ·能和成人一起“啊啊”、“呜呜”地聊天 ·会听成人的语言信号 | ·能注视约75 厘米远的物体 ·会用较长的时间来审视物体和图形 ·喜欢颜色鲜艳的玩具或图卡 ·听到歌谣和摇篮曲会手舞足蹈 ·听到熟悉物品的名称,会用眼注视 ·会寻找手中丢失的东西 ·听到自己的名字会转头看 ·能根据不同的声音找不同的家人 | ·开始辨认生人、熟人,对生人会注视或躲避等,对熟人反应愉悦 ·开始怕羞 ·对亲切的语言表示愉快,对严厉的语言表现出不安或哭泣等反应 ·会对着镜中的影像微笑、发音或伸手拍 ·独处或别人拿走他的小玩具时会表示反对 ·对熟悉的人或物有观察意识 ·对教养者有明显依恋 ·会用哭声、面部表情和姿势与人沟通 | ||||
内容与要求 | |||||||||
1、保证孩子睡眠时间的充足,培养其自然入睡、有规律睡眠的习惯。 2、按月龄给孩子添加辅食,每次添加一种,添加的量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适应后再添加新的辅食。逐渐习惯用小勺喂食。 3、引导孩子乐意接受洗脸、洗手、洗屁股、洗澡等。 4、引导孩子练习主动伸手抓取颜色鲜艳、有趣的物品,鼓励孩子双手自玩、双手换物等动作。 5、经常呼唤孩子的名字,让孩子对成人的呼唤有转头、注视等反应。 6、经常用讲话声、玩具声逗引孩子转头寻找声源,鼓励孩子用“咿呀”声与人交流。 7、让孩子常听儿歌和音乐,使之对熟悉的音乐有愉快的情绪反应。 8、经常和孩子玩“躲猫猫”的游戏,观察、寻找物体,并体验亲子游戏的快乐。 9、经常搂抱、抚摸孩子,抱其走走看看听听,拓展其视野和活动范围。 10、引导孩子观察成人不同的面部表情,学习分辨具有明显情绪的表情、语调,对亲切的语言表示愉快,对严厉的语言表现出不安。 11、孩子出生满4个月时接种骨髓灰质三价混合疫苗和白百破混合制剂。 12、孩子出生满6个月时注射百白破混合制剂第三针、乙肝疫苗第三针和A群流脑疫苗。 13、给孩子做结核菌素实验,复查卡介苗接种是否有效。 | |||||||||
年 龄 | 发展水平 | ||||||||
生长与发育 | 动作发展 | 语言发展 | 认知发展 | 情感与社会性 | |||||
7︱ 9个月 | ·平均身高:女孩约为71.20厘米,男孩约为72.85厘米 ·平均体重:女孩约为8.90千克,男孩约为9.52千克 ·平均头围:女孩约为44.38厘米,男孩约为45.43厘米 ·平均胸围:女孩约为44.56厘米,男孩约为45.52厘米 ·视力标准约为0.1 ·上颌、下颌长出乳旁切牙 ·需大小便时会有表情或反应 ·每天睡15小时左右 ·会吃稀粥, 能自己拿着饼干咀嚼吞咽 | ·独坐自如,自己坐起躺下 ·扶双腕能站,站立时腰、髋、膝关节能伸直 ·开始会爬 ·用拇指、食指配合取物 ·能拨弄桌上的小东西,摇有声响的小件物品 ·能换手接物,双手拿两物对敲 | ·听懂成人对自已的召唤 ·开始发Ma-Ma、Ba-Ba”等音节 ,能重复发出某些元音和辅音 ·试着模仿成人声音,发音越来越像真正的语言 ·会用自己的语音来表达不同的情绪 ·懂得一些常用词语的意思,会用简单的动作表示 | ·会关注有吸引力的物体,并反复观察其特点和变化 ·注意观察大人行动,模仿大人动作 ·会寻找隐藏起来的东西 ·能分辨地点,喜欢熟悉的环境 ·能挑选自己喜欢的玩具 | ·对成人表示肯定或否定的面部表情有不同的反应 ·对教养者表示出依恋和喜爱,对陌生人会有害怕、拒绝等情绪反应 ·喜欢玩躲猫猫一类的交际游戏 ·喜欢镜子中自己的影象 ·会挥手再见、招手欢迎,玩拍手游戏 ·听到表扬会高兴地重复刚才的动作 | ||||
内容与要求 | |||||||||
1、继续培养孩子定时睡眠、自然入睡的习惯。 2、按月龄添加辅食,使孩子逐步适应多种辅食,适应咀嚼、吞咽较软的固体食品。 3、指导孩子尝试用杯喝水。 4、引导孩子配合成人为其穿衣、剪指甲、理发和盥洗等活动,学着坐盆排便,对引导大小便的语音信号做出反应。 5、帮助孩子学习坐、躺、爬等动作。 6、让孩子练习抓拿小物件,双手玩弄玩具,伴随着成人语言,学做简单的模仿动作。 7、引导孩子模仿学习用动作等方式与人交流,如用招手表示“再见”、用拍手表示“欢迎”。 8、逗引孩子模仿成人的发音,学习叫“爸爸”、“妈妈”,学习用表情、动作、语音等回应他人。 9、常带孩子到户外感知周围环境和物体,学习指认、寻找周围物品。 10、让孩子多听优美音乐,学习跟着节奏感较明显的音乐节律随意摆手、挥臂等。 11、引导孩子感知和体验他人高兴、喜欢、生气、痛苦等各种情绪情感。 12、孩子出生满8个月时注射一剂麻疹疫苗。 | |||||||||
年 龄 | 发展水平 | |||||||
生长与发育 | 动作发展 | 语言发展 | 认知发展 | 情感与社会性 | ||||
10︱ 12个月 | ·平均身高:女孩约为76.36厘米,男孩约为78.02厘米 ·平均体重:女孩约为9.64千克,男孩约为10.42千克 ·平均头围:女孩约为45.64厘米,男孩约为46.93厘米 ·平均胸围:女孩约为45.43厘米,男孩约为46.80厘米 ·视力标准约为0.2-0.25 ·有规律地在固定时间大便,1-2次/天 ·上、下颌开始长出第一乳磨牙 ·每天睡14小时左右 | ·会用四肢爬行,且腹部不贴地面 ·自己能扶栏杆站立,坐下及蹲下取物 ·独自能站稳片刻,扶物会走,能独走几步 ·会从大罐子中取物、放物 ·喜欢扔东西 ·会将大圆圈套在木棍上 | ·听懂与自己有关的日常生活指示语言 ·能说出几个词,会模仿叫“爸爸”、“妈妈”等 ·会用动作表示意愿 ·会自创一些词语来指称事物 | ·会分辨甜、 苦、咸等味道和香、臭等气味 ·喜欢看图画 ·能指认耳朵 眼睛、鼻子和 经常接触的物品 ·关注比较细 小的物品,喜 欢摆弄、观察玩具及实物 ·能学习用工 具帮助够物 | ·对理解成人的肯定或否定态度 ·喜爱家庭成员和熟悉的人,会伸出手臂要求抱 ·对陌生人表现出忧虑、退缩、拒绝等行为 ·喜欢各种交际游戏,喜欢重复玩 ·会注视、伸手去触摸同伴 ·会用动作等方式向成人索取感兴趣的东西,初步具有保护自己物品的意识 ·言行得到认可会高兴地重复表现 ·爱尝试、喜欢自己探索 ·喜欢情感交流活动,还能采取不同的方式 ·会表达愤怒、害怕、焦急等不同情绪 | |||
内容与要求 | ||||||||
1、养成孩子定时睡眠的良好习惯。 2、提供种类多样的适宜食物,学习咀嚼、吞咽较软的固体食品,指导孩子初步学习用杯喝水、尝试用勺进食。 3、逐步培养孩子爱清洁的意识,学习配合成人为其穿衣、剪指甲、理发和盥洗等活动。逐渐养成有一定的排便规律,逐步学会有便意就向成人表示,在固定的地方排便。 4、经常让孩子练习爬行、扶着行走,学做简单的模仿动作。 5、提供各种安全的玩具,鼓励孩子自由捏拿、摆弄、敲打等,满足其探索欲望。 6、鼓励孩子模仿成人的发音,听懂简单的词,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如指认五官、听词做动作等)。 7、引导孩子感知室内外各种物体,多与周围的人接触,学习用表情、动作、语音或简单的词等交流。 8、和孩子玩照镜子游戏,引导孩子感知身体的主要部位。 9、经常让孩子多听优美、活泼的音乐,在成人的引导下,跟着音乐节律随意摆动身体。 10、经常爱抚孩子,及时肯定鼓励孩子适宜的态度和行为。 11、引导孩子感知分辨高兴、生气、痛苦、严肃等表情和不同情绪情感的语调。 | ||||||||
年 龄 | 发展水平 | |||||||
生长与发育 | 动作发展 | 语言发展 | 认知发展 | 情感与社会性 | ||||
13︱ 18个月 | ·平均身高:女孩约为82.51厘米,男孩约为83.52厘米 ·平均体重:女孩约为11.01千克,男孩约为11.55千克 ·平均头围:女孩约为46.76厘米,男孩约为48.00厘米 ·平均胸围:女孩约为47.22厘米,男孩约为48.38厘米 ·上下第一乳磨牙大多长出,乳尖牙开始萌出 ·会将食物嚼碎并能协调地搅拌后咽下 ·前囟门闭合 ·能控制大便,白天逐渐能控制小便 | ·会独立行走,喜欢走路时推、拉、拿着玩具 ·不用扶物能蹲下、复位 ·在成人帮助下会上楼梯 ·会跑、但不稳 ·会做简单的手势 ·会滚球、扔球,但无方向 ·会用两三块积木垒高 ·能抓住蜡笔涂鸦 ·会用水杯喝水 | ·能听懂教养者发出的简单指令 ·开始说出自己的名字、熟悉的人名和物品的名字 ·会使用日常生活常见的动词 ·会模仿常见动物的叫声 ·有时用表情、手势代替语言进行交流 ·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超过语言的表达能力 ·开始知道书的概念,喜欢模仿翻书页 | ·喜欢用嘴、手试探各种东西 ·会长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并用手势和声音表示不同的反应 ·能根据感知方面的突出特征对熟悉的物品进行简单的分类 ·会指认某个身体部位 ·会模仿一些简单的动作或声音,开始自发地玩模仿性游戏,如,用玩具电话玩打电话游戏 ·理解简单的因果关系 | ·对陌生人表示新奇 ·在很短的时间内表现出丰富的情绪变化 ·能感觉到常规的改变或环境的变迁 ·认出镜子里的自己 ·自我意识开始萌芽 ·喜欢单独玩或观看别人游戏活动 ·开始对别的小孩感兴趣,能共同玩一会儿 ·会依附安全的东西 ·开始理解并遵从成人简单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 |||
内容与要求 | ||||||||
1、继续培养孩子按时入睡与起床、醒后不哭闹、保持情绪愉快的习惯。 2、引导并帮助孩子学习左手扶碗,右手拿勺自己进食,形成定时、定位、专心进餐以及饭前洗手、洗脸,饭后擦嘴、漱口的良好习惯。 3、鼓励孩子学习用动作或语言表示大小便要求,养成在卫生间坐盆便溺的良好习惯。 4、引导孩子练习独立行走、转弯、下蹲,学习扶栏杆上下楼梯,通过游戏活动练习滚球、扔球的动作。 5、引导孩子模仿成人的词语或短句,学习称呼,学习用词语或简单句表达自己的需求。 6、尝试亲子阅读,多为孩子讲简短的故事。 7、引导孩子尝试涂涂画画和多听音乐做简单的肢体动作,感受涂鸦和音乐节奏带来的快乐。 8、引导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自由摆弄和玩耍,尝试与其他小孩一起玩耍。 9、引导孩子感知周围环境中的人和物,尝试用动作、表情、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认知。 10、孩子出生满15个月注射麻疹腮腺炎疫苗。 11、孩子出生满15个月注射脑炎疫苗第一剂,并在隔两周后注射第二剂。 12、孩子出生满18个月注射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疫苗(追加)和骨髓灰质三价混合疫苗(追加)。 | ||||||||
年 龄 | 发展水平 | ||||
生长与发育 | 动作发展 | 语言发展 | 认知发展 | 情感与社会性 | |
19 ︱ 24 个 月 | ·平均身高:女孩约为88.81厘米,男孩约为89.91厘米 ·平均体重:女孩约为12.33千克,男孩约为12.89千克 ·平均头围:女孩约为47.42厘米,男孩约为48.57厘米 ·平均胸围:女孩约为48.84厘米,男孩约为49.89厘米 ·视力标准约为0.5 ·第二乳磨牙开始长出,牙齿大概16颗 ·会主动表示大小便,白天基本能控制小便 ·每天睡12-13小时左右 | ·会自如地向前、向后走 ·自己扶栏杆能走几步楼梯 ·能连续跑3-4米,但不稳 ·能蹲着玩 ·能举手过肩扔球 ·能踢大球 ·能够弯腰捡玩具 ·会用五六块积木垒高 ·能够根据音乐的节奏做动作 ·绘画开始进入圆形涂鸦期 ·会随意折纸 ·会穿串珠 ·自己能够用汤匙吃东西 | ·开始用名字称呼自己,开始会用“我” ·会说出常用东西的名称和用途 ·词汇增加,能说3-5个字的简单短句,表达一定的意思和个人需要 ·喜欢跟着大人学说话、念儿歌,并且爱重复结尾的句子 ·会回答生活上的简单问题 ·喜欢看图书、指认、说出熟悉的事物 | ·喜欢探索周围的世界 ·知道家庭成员以及经常一起玩的伙伴名字 ·能集中注意看图片、看电视、玩玩具、听故事等,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 ·能记住一些简单的事,熟悉的生活内容 ·开始理解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 ·对声音的反应越来越强烈,并且喜欢声音的重复 ·能感知、区分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认识红色 | ·当教养者离开时会感到沮丧 ·能较长地延续某种情绪状态 ·需要时间适应新环境 ·自我意识逐步增强,喜欢自己独立完成某一动作,出现独立行为倾向 ·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女孩还是男孩 ·会保护属于自己的东西 ·有了害怕的东西 ·交际性增强,开始与其他小孩共同参与游戏活动 ·喜欢帮忙做事,会学着收拾玩具 ·能按指示完成简单的任务 ·游戏时喜欢模仿成人动作 |
内容与要求 | |||||
1、培养孩子自动入睡的良好习惯。 2、继续指导孩子一手扶碗、一手拿勺自己进餐,养成嚼碎了再咽下的良好习惯。 3、盥洗时逐渐引导孩子学习使用肥皂和毛巾,知道用自己的毛巾擦干手脸。 4、帮助孩子学习穿脱衣裤、鞋袜等。 5、引导孩子练习走、跑、双脚原地并跳、上下台阶、举手过肩扔球等基本动作。 6、引导孩子练习串大珠子、垒高小积木、玩三片以内的拼图等,学习收拾玩具。 7、引导孩子学习用简单句表达自己的需求,说出自己的名字,学念儿歌,经常进行亲子阅读,多讲故事。 8、引导孩子感知、辨认周围生活中常见的人和物,感知物体的形状、冷热、大小、颜色、软硬等明显特征。 9、引导孩子练习涂涂画画,随意撕纸、折纸、跟唱简单的歌曲,学习跟着音乐作简单的模仿动作,尝试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10、提醒孩子与人打招呼,引导孩子逐渐学习与同伴玩耍、游戏,学习遵守简单的规则。 |
年 龄 | 发展水平 | |||||||
生长与发育 | 动作发展 | 语言发展 | 认知发展 | 情感与社会性 | ||||
25 ︱ 30 个 月 | ·30个月时,平均身高:女孩约为92.93厘米,男孩约为94.44厘米 ·平均体重:女孩约为13.41千克,男孩约为13.87千克 ·平均头围:女孩约为48.25厘米,男孩约为49.31厘米 ·平均胸围:女孩约为49.67厘米,男孩约为50.80厘米 ·20颗乳牙已全部出齐 | ·能双脚交替走楼梯 ·能后退、侧着走和奔跑 ·能轻松地立定蹲下 ·会迈过低矮的障碍物 ·能手脚基本协调地进行攀爬 ·能双脚离地跳 ·能滚球、扔球,会举起手臂有方向地投掷 ·会骑三轮车和其他大轮的玩具车 ·能用积木搭桥、火车等简单的物体 ·会转动把手开门,旋开瓶盖取物 ·会一页一页五指抓翻书页 ·会自己洗手、擦脸 | ·咿呀学语声基本消失 ·会用日常生活中一些常用形容词 ·开始用“你”等代名词 ·会念简单的儿歌 ·会说完整的短句和简单的复合句 ·能区分书中的图画和文字 ·愿意独自看简单的图画书 | ·对周围事物或现象感兴趣,爱提问题。 ·能基于形状、大小、颜色等做简单的分类 ·感知并能重复一些简单的韵律和歌曲 ·能感知物体软、硬、冷、热等属性 ·感知比较差异明显的“大、小”“多、少” “长、短”“上、下” ·能跟着唱数 ·游戏时能用物体或自己的身体部位代表其他物体 | ·萌发初步的同情感 ·有简单的是非观念 ·喜欢参与同伴的活动,能和同伴一起玩简单的角色游戏,会相互模仿,有模糊的角色装扮意识 ·开始能表达自己的情感 ·开始意识到他人的情感 ·受到挫折会发脾气 | |||
内容与要求 | ||||||||
1、培养孩子正确的睡眠姿势,巩固按时、自动入睡的习惯。 2、引导孩子学习自己进餐,饭后自己用毛巾擦嘴。 3、引导孩子学习自己用水、肥皂洗手,知道用自己的毛巾擦干手和脸,培养主动要求大小便的习惯。 4、引导孩子模仿成人做事,尝试学习自己穿脱简单衣服。 5、引导孩子继续练习走、跑、跳等动作,玩简单的运动器械,体验运动的乐趣,培养初步的环境适应能力。 6、引导孩子用积木搭火车、房子等简单物体,利用多种玩具材料发展孩子的精细动作。 7、引导孩子学习执行成人简单的语言指令,学习用语言、动作等方式表达需求和感受。 8、经常开展亲子阅读、听故事、学念儿歌等活动。 9、引导孩子感知身边的动植物,探索事物之间的简单关系,学习区分基本颜色、形状。 10、引导、提醒孩子与人打招呼,创设条件多让孩子与同伴玩耍、游戏。 11、和孩子谈论日常生活中孩子感兴趣的事或行为,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 12、孩子出生满27个月注射脑炎疫苗第三剂。 | ||||||||
年 龄 | 发展水平 | |||||||
生长与发育 | 动作发展 | 语言发展 | 认知发展 | 情感与社会性 | ||||
31 ︱ 36 个 月 | ·36个月时,平均身高:女孩约为96.28厘米,男孩约为97.26厘米 ·平均体重:女孩约为14.22千克,男孩约为14.73千克, ·平均头围:女孩约为48.65厘米,男孩约为49.63厘米 ·平均胸围:女孩约为49.91厘米,男孩约为50.80厘米 ·视力标准约为0.6 ·夜里逐渐能控制小便 | ·能走直线 ·能双脚交替灵活走楼梯 ·能双脚离地连续跳跃2—3次 ·能跨越一条短的平衡木 ·单脚站(约5-10秒) ·能手脚基本协调地攀登 ·能将球扔出2-3米 ·能随口令做简单的操 ·会用积木(积塑)搭(或插)成较形象的物体 ·会穿鞋袜和简单的外衣外裤 | ·能回答简单问题,会问“这(那)是什么?”等问句 ·能说出物体及其图片的名称 ·词汇量增多,能说出有5个字以上的复杂句子 ·知道一些礼貌用语,并知道何时使用这些礼貌用语 ·理解简单故事的主要情节 ·会“念”熟悉的图画书给自己或家人听 | ·能区别红、黄、蓝、绿等常见的颜色 ·尝试画代表一定意思的涂鸦画 ·能记忆和唱简单的歌 ·能口数1--10 ·知道数字代表数量 ·会区分大小、多少、长短、上下、里外,能给物体归类 ·知道家里主要成员的简单情况 | ·能较好地调节情绪,发脾气时间减少 ·会用“快乐、生气”等词来谈论自己和他人的情感 ·有时会隐瞒自己的感情 ·对成功表现出积极的情感,对失败表现出消极的情感 ·会表现出“骄傲、羞愧、嫉妒”等复杂的自我意识 ·知道自己的性别及性的差异,能正确使用性别短语,倾向于玩属于自己性别的玩具和参加属于自己性别群体的活动 ·能和同龄小朋友分享玩具等 ·知道等待、轮流,有时不耐心 ·会整理玩具 ·能自己上床睡觉。 | |||
内容与要求 | ||||||||
1、引导孩子自己上床睡觉,醒后不影响别人,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2、引导孩子不挑食,吃各种食物,主动喝水,养成进餐的卫生习惯。 3、引导孩子学习自己用肥皂洗手、毛巾擦脸,学会主动上厕所。 4、继续指导帮助孩子学习穿脱衣服、鞋袜。 5、引导孩子继续练习钻爬、上下楼梯,学走小斜坡、平衡道,促进走、跑、跳跃、投掷等基本动作的发展。 6、引导孩子操作摆弄积木、珠子、纸、橡皮泥等玩具,提高手指的灵活性和手眼协调能力。 7、引导孩子学习用语言和大人交流,表达自己的要求,乐意执行成人简单的语言指令。 8、经常开展阅读活动,引导孩子学习讲述简单的事情和故事、唱儿歌,听音乐、跟随音乐做模仿动作。 9、引导孩子在生活中感知常见的动植物和简单的数量,区分大小、多少、长短、上下、里外等,给物体归类。 10、引导孩子用声音、动作、 涂画、粘贴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对事物的理解。 11、引导孩子多与同伴玩耍、游戏,学习礼让、同情、关心和安慰别人,对人有礼貌。 | ||||||||
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
一、明确施教的主体
(一)家庭、学前教育机构是实施0-3岁儿童教育的主要场所。0-3岁儿童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主要是在家庭和学前教育机构中进行。
(二)家长和教师负有首要的教育责任。家长、抚养人和学前教育工作者,应成为儿童生活的照顾者、情感的关爱者、行为的榜样者和活动的引导者。要观察儿童的活动过程,灵活调整成人的教育行为,因人而异地为儿童的发展制定个别化的教育方案并建立成长档案。
(三)学前教育机构发挥主导作用。学前教育机构可以补充家庭育儿中运动和社会交往的不足,促进儿童更好地发展。学前教育机构要指导家长开展亲子游戏、亲子阅读等活动,为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优质的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水平。
(四)家庭、学校和社区要密切配合。家长、抚养人和学前教育工作者之间要经常沟通,相互协调,保持教育要求的一致性。社区要为适龄儿童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早期教育服务。
二、环境创设是基础
环境既是儿童生活、游戏和学习的场所,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良好的心理环境,可以培养儿童对他人的信任感,促进儿童社会性和情感的健康发展。因此,不仅要重视创设安全、卫生的物质环境,更要营造宽松的、充满亲情的心理环境。
(一)创设安全、卫生的物质环境
1、创设安全的物质环境。儿童生活的环境首先必须是安全的,要注意家具摆放的位置,使儿童远离刀、热水瓶、电器、药物等危险物品,保证阳台、门窗、栏杆等设施的牢固,以确保儿童的安全。
2、创设卫生的物质环境。创设温度适宜、空气流通、光线柔和的睡眠环境。提供方便、卫生、易消毒的生活设施和玩具,为儿童选购透气性强、宽松舒适的棉织衣物。
3、满足儿童的活动需要。充分考虑给儿童留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提供数量充足的、满足多种感知需要的玩具和材料,以满足儿童的活动需要。
(二)营造宽松的、充满亲情的心理环境
1、满足儿童受尊重的需要。以关爱、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儿童积极主动地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儿童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儿童大胆探索与表达。欣赏儿童,做到及时赞许,坚持正面教育。
2、满足儿童的情感需要。家长、抚养人和学前教育工作者应关爱和尊重儿童,态度亲切、动作轻柔,并通过与儿童适当的身体接触,满足儿童爱抚、亲近、搂抱等情感需求,培育依恋亲情。
3、满足儿童的交往需要。提供儿童与成人、同伴积极交往的机会,保证每日与儿童交流、共同游戏的时间。消除其怕生、退缩等心理,克服分离焦虑。
三、生活护理是前提
(一)创设良好的生活条件
1、提供新鲜优质的食物和卫生的餐具,确保儿童饮食的安全。
2、提供适宜儿童生长发育的卧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逐渐帮助儿童形成有规律的睡眠。
3、提供干净卫生的便器,细心观察护理,教会儿童主动表示大小便,逐步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4、设置“儿童保健药箱”,及时处理突发的小事件,确保儿童健康安全成长。
5、预防儿童容易跌落、烫伤、误服、把小物品放入口、鼻、耳等体内器官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提供合理的营养膳食
1、科学配膳。保证食物的多样化,注意营养的全面。按月龄添加辅食及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补充剂,引导儿童吃各种适宜的食物,注意个别差异。
2、合理喂养。根据儿童消化系统的特点,合理安排儿童喂养时间,提供充足的奶量和水分,引导儿童逐步适应各种食物,满足儿童生长发育的需要。
(三)制定科学的生活制度
1、制订合理的一日生活作息制度,合理安排饮食、睡眠、运动、游戏等各项活动的时间,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2、生活制定的执行既要有稳定性又要有灵活性。一项内容的活动时间不宜过长,注意动静交替、室内活动和户外活动相结合。
(四)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1、培养儿童漱口、洗手、剪指甲、洗头、洗澡、排便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仪表整洁。
2、教育儿童维护环境的卫生,不随地大小便,不随便吐痰,不乱扔废弃物等。
(五)按时体检和预防接种
1、定期为儿童进行体格检查,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和身体基本机能状况。
2、适时为儿童进行预防接种,帮助儿童提高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预防各种传染病。
四、科学教养是关键
0-3岁儿童是人一生中大脑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科学的早期教育,不仅直接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而且影响儿童一生的生活质量。
(一)动作的训练
1、发展大动作。保证儿童每天有一定的户外活动时间,循序渐进地发展儿童的坐、爬、站、走、跑、跳、平衡等大动作。
2、发展精细动作。提供机会,让儿童操作适宜的材料,发展儿童的精细动作。
3、重视体格锻炼。利用阳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选择空气新鲜的绿化场所,开展适合不同发展阶段儿童身心特点的户外游戏和体格锻炼,提高其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语言的培养
1、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在生活活动中随时随地与孩子多讲话,让儿童感知和理解语言。
2、注意成人正确的语言示范,坚持用普通话与儿童交流,注意发音正确、语速适中、语词简洁。
3、选择适合0-3岁儿童的图书和有声读物,多给儿童讲故事、念儿歌,经常一起阅读与交谈,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
4、丰富儿童的生活内容,扩大儿童的眼界,丰富儿童的词汇,提高儿童语言表达能力。
(三)认知能力的培养
1、布置适宜的视听环境,促进儿童与环境的良好互动,发展儿童的感知能力。
2、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和符合0-3岁儿童年龄特点的玩具,经常和儿童一起游戏,让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摆弄、操作物品,获得各种感性经验。
3、鼓励儿童观察周围事物,提供应答性的环境,正确对待儿童的问题,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支持其探索活动。
4、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儿童用自己的方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四)情感和社会性的培养
1、引导儿童倾听、感受轻柔、欢快的音乐,开展肢体律动等音乐游戏,经常与儿童一起唱童谣、歌曲;鼓励儿童大胆涂鸦,表达自己的情感。
2、引导儿童主动与人打招呼,鼓励儿童多与同伴共同游戏、积极交往,引导儿童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让儿童感受交往的愉悦,发展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
3、鼓励儿童自己动手,学习吃饭、穿脱简单的衣裤和鞋袜、整理玩具,培养儿童力所能力的生活自理能力,为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4、引导儿童参加各种活动,适应集体环境,让儿童体验与他人共同生活的乐趣。
第四部分教育评价
一、教育评价的目的
(一)了解0-3岁儿童真实的发展历程和潜能,为引导并促进每一位0-3岁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提供依据。
(二)了解0-3岁儿童教育工作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三)增进教育工作者与0-3岁儿童家长及其他抚养人之间的相互了解、支持合作与相互促进,形成教育合力。
二、教育评价的参与者
(一)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者和儿童保健医生是0-3岁儿童教育的专业人员,在0-3岁儿童教育评价工作中起主导作用,是0-3岁儿童教育评价的主要参与者。
(二)家长及其他抚养者是0-3岁儿童最亲密、最直接的养育者,可及时了解掌握0-3岁儿童发展信息,应科学掌握教育评价的要求、内容和方式方法,成为0-3岁儿童教育评价的重要参与者。
(三)教育行政部门与专业评价机构对教育评价工作的实施起着监督和指导作用。
三、教育评价的要求
(一)教育评价应自然伴随0-3儿童的日常生活与教育活动过程,综合0-3岁儿童在家庭、社区及早教机构日常行为表现,收集各种与儿童发展相关的信息资料,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分析数据,客观地评价结果。
(二)教育评价应从儿童生长发育、动作发展、语言发展、认知发展及情感社会性发展等多方面入手,全面地对0-3岁儿童整体发展水平进行评价,避免只重视身体健康而忽略心理健康,只重视认知发展,忽略动作、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倾向,避免以偏概全。
(三)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应建立家长、教师、儿童保健医生、有关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
(四)教育评价是动态持续的过程,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关注儿童的发展变化与成长历程,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要承认和关注0-3岁儿童各个方面发展的个体差异,弱化将所有评价对象的评价结果进行横向比较的倾向,重视在评价结果基础上提出个性化的、建设性的改进意见与方案,促进每一个评价对象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四、教育评价的内容
(一)儿童发展评价
主要从生长与发育、动作、语言、认知、情感与社会性等方面对0-3岁儿童展开科学的、全方位的、综合性的评价,不仅评价儿童目前的发展情况,也分析过去、预测未来,了解儿童发展中的需要,发现和发展儿童多方面的潜能。
(二)教育工作适宜性评价
主要从学前教育机构教师和家庭教养者关于早期教育的观念、态度、环境创设、课程设置等方面来评价教育的适宜性。
1、教师和家长是否具有能促进婴幼儿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
2、教师和家长对待儿童的态度是否做到尊重、关爱,是否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否建立稳定的、健康的、富有教育意义的家庭式的教育环境与文化;
3、是否制定有科学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合理安排饮食、睡眠、运动、游戏等各项活动的时间,满足儿童生长发育的需要。
4、教育目标的设置以及相应的教育活动是否适合0-3岁儿童发展的规律和已有经验,可以促进儿童在生长发育、动作、语言、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5、教育方式方法是否建立在深入了解0-3儿童家庭的文化、背景、结构及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是否满足不同条件的家长和孩子的需求。
6、是否建立各项保障0-3岁儿童安全与健康的制度,生活用品、教具玩具等是否安全、卫生、足量,符合儿童教育活动的需要。
7、是否依托社区或周边环境,为婴幼儿提供安全的、健康的户外活动环境。
(三)教育指导适宜性评价
主要从对学前教育机构、家庭以及社区的教育指导方面展开评价。
1、是否建立早期教育研究中心或教研室,有专人负责,有早教研究计划,有定期的、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在不断研讨中解决儿童教育实践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断提高教育工作质量。
2、学前教育机构是否与家庭、社区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建立有效的、可实施的家、园、社区合作体系;
3、学前教育机构及其教师是否对区域内的0-3儿童及其家庭进行科学的早教指导,形式多样,方法灵活,针对性强,富有成效。
4、学前教育机构以及社区开展的教育指导活动是否有计划、记录、反思以及家长反馈信息。
五、教育评价的方法
1、对儿童发展评价主要在0-3岁儿童一日生活中进行,即通过教师、家长与主要教养人、儿童保健医生的配合,共同观察出0-3岁儿童日常自然生活状态下的行为表现;
2、儿童发展评价应综合运用观察法、访谈法、测查法、问卷调查法、档案评估法等方式获取评价信息,并注意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3、对教育工作适宜性和教育指导适宜性的评价,宜采用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进行观察和观摩,对教师、家长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并查阅教学计划、规章制度等相关文件资料的方式来进行。
4、在教育工作和教育指导的适宜性评价中,要发挥教师的积极主动性,通过自我评价,促进其对教育工作的反思;同时结合教师群体的合作研讨以及儿童父母的意见反馈,全面、深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