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包布和国画的布白□杨东志 杨东

包布和(巴·布和巴雅尔)先生应该算得上是我的"老朋友"了,他率直、坦荡、淳朴、豪爽,是一个典型的北方汉子。包布和先生是国画家、油画家,同时也是还是一位不折不扣、名副其实的慈善家。因为他经常义捐作品,去参加那些各种规格、各种类型的慈善书画义拍公益活动,借以资助贫困山区和困难学生。包布和先生系中国美术家协会内蒙古分会会员,中华民间书画家联合会专家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他的美术作品经中华民族友好促进会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被选定为"国际交流会"礼品。现任《央视网·区域博览频道》书画名家联盟副主席,环球热点网《环球写生》联合会会长,中国宋庄画家写生协会会长,"时代中国"画院副会长、院士,"和谐中华"书画院院士。许是因为包布和先生是蒙古人,并生于斯地、长于斯地的缘故吧,他的美术作品大多取材蒙古大草原、描绘蒙古大草原,彰显草原传统、弘扬草原文化,且以"草原风情"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包布和先生的中国画作品,用笔老到,技法娴熟;构图巧妙,大气磅礴;线条优美,无拘无束;墨色分明,浓淡相宜;古朴自然,灵动潇洒;质感明显,肌理清晰。可谓挥笔而就,浑然天成。包布和先生的"草原风情"国画作品属于"写意",甚至可以称之为"大写意"。譬如:他的国画《草原八骏》,形态各异、或嘶或鸣的八匹骏马,跃然于纸上;他的《蒙古姑娘》,身着蒙服,骑于马上,表情恬然,无忧无虑。《北方汉子》,坐骑骏马,手持马杆,豪气凌人……这些,无不是深思熟虑后的挥笔而就。包布和先生那些少数民族题材的绘画作品,一组组、一幅幅,它既源于生活,也出于生活;既高于生活,又服务生活,可谓是内蒙古大草原上牧民们的生活写照。笔墨质朴有力,格调苍劲豪迈,显示出北方民族独有的特色。令人在赏读之下,情不自禁地想起那千古绝唱、余音绕梁的北朝民歌--《敕勒川》:"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综观包布和先生的国画"草原风情"系列作品,我突然发现他的最为突出的特点甚或风格,就是"布白空灵"。  "空白",乃中国画的重要特点之一。巧妙的运用"空白",是构图中所谓"置陈布势"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国画作品形式和内容有机构成、和谐统一的意象形态。故而,"空白"的布置,在中国绘画体系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古往今来,中国画的构图常留有大量的空白,尤其是宋元以来的"文人画"。包布和先生的国画"草原风情"作品也是这样,他常常是"意立笔先,墨到意达;逸笔寥寥,灵动飘逸;不拘形象,只求神似"。包布和先生国画"草原风情"系列作品的"布白"颇有意蕴。包布和先生国画"草原风情"作品所描绘的那些自然生命,常常是呈现在一片"空白"之上。这一片空白中,"幻现"的草虫花鸟,树木沙石,牛马犬羊,沟沟坎坎,山山水水……与洁白的素底互映互衬、互表互里,以虚托实,以实托虚,造就了他中国画特有的"空灵"、"简远"、"虚静"的艺术境界。现代画家、教育家潘天寿曾经说过:"黑无白不显,白无黑不彰,故水墨之画,更不能离白色之底也。包布和有一幅《万马奔腾》,画面上十几匹骏马从画面的右方随意"驰"出,相互之间交互穿插,鬃毛飞扬,马蹄腾空。整幅画面除去这群马,其余皆为"空白",没有太阳,没有云霓,没有草木,没有山水……但是,何处有此马群?何处任马狂奔?给人以丰富的艺术联想。包布和先生的国画"草原风情"系列作品中的所谓"空白",与一张素纸的"空白"不可"同日而语",而是有着本质上的天壤之别。因为包布和中国画中的"空白",不是空洞无物、可有可无的,而是他作品形式语言的重要构成要素。在创作中,包布和先生根据不同的描绘对象,精心布陈这些"空白",能够让人心潮起伏,浮想联翩,虽然没有羊毫的圈点,线条的勾勒,墨色的渲染,却有灵魂的寄托,精神的流露,情思的体现。包布和先生国画"草原风情"系列作品的"布白"颇合道义。古人云:"墨分五色"。在中国画里,所谓"墨",并非只被看成一种"黑色"。譬如在一幅水墨画里,即使只用单一的墨色,也可使画面产生"色彩"的变化,去完美地表现物象。众所周知,所谓"墨分五色",那就是"干、湿、浓、淡、焦"五种,如果再加上"白",那就是"六彩"。其中的"干"与"湿",是水分多少之比较;"浓"与"淡",是色度深浅之比较;"焦",说的是在"色度"上深于"浓";"白",则是指纸上的"空白",二者形成对比。包布和先生在国画"草原风情"系列作品的创作中,巧妙地运用墨色,并在此基础上灵活地予以"布白",以"黑"托"白",以"白"托"黑";以"实"托"虚",以"虚"托"实",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便使得他的国画"草原风情"作品可以在"单纯"中表现出"丰富",在"丰富"中复归于"单纯",用极为单纯的"黑"与"白",来表达天地及万物,体现出他对中国画艺术的高度概括性。在他的绘画里,所谓"黑",就是"实";所谓"白",就是"虚";所谓"黑",就是"有";所谓"白",就是"无"。这样,就正如老子所说的那样:"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语见《道德经》第二十四章。大意是:相反,是道的运动所在。柔弱,是道的力量所在。天下万物都生于实有,实有出自虚无)。"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语见《道德经》第二十八章)。同时,包布和先生将"黑"与"白"二者作为中国画种色彩对比的"两极",使他的中国画作品产生了"空白",并赋予了丰富的内含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包布和先生国画"草原风情"系列作品的"布白"颇具禅意。包布和先生的国画"草原风情"系列作品"布白"的地方,是他有意识地"隐匿",并非是不重要,反而是很重要。因为,在这里他用"空白"代替了那些需要减舍的物相。虚化了的"物象"而呈现出的"空白",大量地使用于他的中国画作品中,如气、云之类的物体常常用"空白"来表现其流动与不可捉摸。包布和先生作品画面中的"空白",可以诱发"恍恍惚惚"、"蒙朦胧胧"的"意象",进而使画作观赏者的审美意识和求美心态得到更好的发挥和满足。它尽可能地调动观赏者的经历与感知、知识与体验、情绪与思想,乃至整个心灵的投入,使观者与画家的心灵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一种"互动",同时实现跨越时空的衔接。盛唐"山水田园派"诗人、著名画家,绰号"诗佛"的王维,被人们誉为中国"文人画"的始祖,是他首开了"水墨画"之先河,其曾经有诗曰:"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里的"空",不只是一种"空"的表达,而且是一种"空"的境界。不是吗?"不见人"不代表没有人,"人语响"说明是有人。妙哉,绝也!"空白",对于包布和先生来说,它不仅是自己国画作品的"色相",而且还被作为一种"禅意"去追求。他曾经这样说过:"中国画创作的最终目的,不只是为了满足于'物体'的'形似'上,而是要由内到外、由此及彼,努力把握生命的意义和精神。"当人以无心的"空灵"去体味"景物",那么就会产生"空境不空"、"实景却空"、"静境不静"、"动境亦静"的良好效果。你看,佛教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不是也在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吗?  包布和先生国画"草原风情"系列作品中的"布白"艺术,是建立在艺术想象基础上的一种艺术创造,也是对"意象造型"的一种美学追求。他讲究"虚实"关系,"无中生有",展示了其绘画作品独到的艺术境界美。他的国画"草原风情"系列作品,以变幻为美,虚兮空兮,奥妙无穷。笔墨未到,却已是"灵动飘逸,天人合一"的境界。

浅议包布和国画的布白□杨东志 杨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0/29840.html

更多阅读

包布和布和巴雅尔 画家 布仁巴雅尔 牧歌

画家包布和艺术简介:包布和(巴·布和巴雅尔):蒙古族,内蒙古通辽扎鲁特旗人。中共党员。1981年,毕业于内蒙古哲里木盟师范学校美术班。1985年在内蒙古师范学院美术系学习油画。现居北京宋庄。中国美术家协会内蒙古分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虔诚的心——看胡启志水晶球表演 胡启志钢圈表演

光头、赤裸的上身、白色的裤子、一颗水晶球在他手中开始呼吸,像流云、像羽毛、像尘埃。举手投足间是敦煌壁画里多姿的倩影,顾盼神飞间是西方净土里佛陀的微笑。他不像是在舞蹈,倒像是在修行,放下生命中的所有喧嚣,回归生命最初和最终的宁

草原之风----包布和油画 草原油画

草原之风——评包布和风景油画评论家----黄桂立生长在南方的我,对草原的神秘与辽阔,牛羊成群、万马嘶鸣的景象,有着无限的向往,今天有幸接触到宋庄画家包布和关于草原系列油画,犹如一阵来自无边无际的草原的劲风,掀开一片曾经梦中才能

文 七律平仄对仗简议 关于五律和七律的平仄

七律的成诗条件远高于七绝,它除要求合平仄之外,中间二联还须对仗。并非某些人所以为的列出八句五十六个字就是七律了。一首七律是否合要求往往取决于对仗是否工整、文字是否合情理合文法。同七绝一样,七律的平仄也只管每句的二四六字

声明:《浅议包布和国画的布白□杨东志 杨东》为网友菈神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