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大国”为何轰然倒塌(四)
辛亥革命衡阳籍人物简表
姓 名 | 籍 贯 | 生卒年月 | 辛亥革命时的功业 | 结 局 |
刘揆一 | 衡山 | 1878—1950 | 1903年留学日本,与黄兴组织华兴会,代理同盟会总理一职6年,武昌起义后,随黄兴赴汉口督师 | 任国民政府顾问,中共湖南省军政委员会顾问 |
刘道一 | 衡 山 | 1884—1906 | 1905年在日本入同盟会,1906年被派回国组织起义,在长沙被捕就义,是同盟会为革命捐躯的第一人 | 民国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批准优抚,并亲作挽诗 |
李吟秋 | 衡山既字十二区夏家桥(今衡东大桥乡) | 1867—1923 | 1906年赴日本留学,结识孙中山、黄兴,辛亥革命爆发后,举兵于乡,响应起义 | 1912年任孙中山总统府顾问,后任湖南省参议院议员 |
何锡藩 | 常 宁 | 1873—1926 | 1897年去武汉投考新军,参加武昌起义,任陆军步兵第二协统领,武昌守备总司令,阻击清军 | 被民国政府授予中将军衔 |
唐群英 | 衡山新桥三吉堂 | 1871—1937 | 武昌起义爆发,在上海组织女子后援会,成立北伐救护队,在湖北率领女子北伐队进军南京,英勇奋战 | 孙中山授其二等嘉禾章赞为“中国英雄” |
唐乾一 | 衡山新塘镇 | 1878—1929 | 1904年在长沙加入黄兴华兴会,1905年赴日留学入同盟会,1911年长沙起义胜利当选议员,后为谭延闿助手 |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授予其二等嘉禾章、四等文虎章 |
吴鸿骞 | 常宁东桥乡 | 1888—1929 | 留学日本,谒见孙中山,入同盟会 | |
王 祺 | 衡阳醒狮乡 | 1890—1937 | 辛亥革命爆发,与王祉伟、谢彬等回衡参加起义 | 孙中山召其为内务部秘书国民党监察委员 |
谢 彬 | 衡南东阳乡石桥村 | 1887—1948 | 1905年入同盟会,1906年参加刘道一、黎尚雯在衡山领导会党暴动 | 国民政府授中将衔 |
谢文炳 | 常宁柏坊 | 1882—1949 | 1911年参加广州起义,任敢死队员,由黄兴率领攻入两广总督府,后被俘,被许崇智营救 | 任国民革命军48军军长 |
段家谦 | 衡阳县盐田 | 1869—1950 | 辛亥前夕,经程潜推荐入同盟会,武昌起义后,任《民国日报》主笔 | 民国大学教授 |
颜伯刚 | 衡阳县英陂 | 1892—1952 | 辛亥革命爆发,参加北伐军学生队。 | 国民党少将参议 |
谢 晋 | 衡南京山乡 | 1883—1956 | 1907年在上海加入同盟会,1911年响应武昌起义,参加长沙独立,为都督府参议,南路筹饷总局局长 |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民革湖南省主委 |
李待琛 | 衡山县大桥乡(今衡东) | 1891—1959 | 15岁赴日留学,辛亥革命前夕回国,任革命军总司令炮兵团军械官,参加汉口防守战。 | 兵工专家 |
陈墨西 | 衡阳县古峰乡 | 1869—1960 | 1909年赴日留学,结识孙中山、黄兴,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赴甘肃起义,成立甘肃军政府,任教育司长 | 国民革命北伐军总司令顾问,中共湖南省参事室参事 |
刘 兴 | 祁东会塘乡 | 1885—1962 | 武汉陆军第三中学就读,武昌起义后,参加学生军。 | 北伐名将,中共湖南省体委副主任 |
赵恒惕 | 衡山白果 | 1880—1971 | 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回国后,蔡锷邀他去广西陆军小学督练新军,1911年任广西新军协统,参加辛亥革命,率湘桂联军支援革命。 | 国民政府军委上将参议,49年去台湾 |
刘崧衡 | 衡阳县石口乡 | 1885—1913 | 留学日本,入同盟会,任同盟会衡州分会支部代表,1910年回衡发动反清,1911年10月武装起义,攻破衡州府,成立都督府 | |
颜炳昆 | 清泉东乡 | 与刘崧衡结伴赴日留学,入同盟会,1910年回衡反清,武昌起义后,攻打衡州府,成立都督府 | ||
王炽昌 | 衡阳县城北门外杨溜庙 | 1892—1951 | 就读于湖南陆军小学堂,武昌第三陆军中学,参加同盟会和武昌起义 | |
欧阳义 | 衡南洲市乡灵官村泉塘组 | 1891—1951 | 就读武昌第三陆军中学,1907年参加同盟会,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受黄兴指挥率队攻打小东门,担任队长(连长) | 进入国民政府军训部任监员,因耳疾归乡,1951年被镇压枪决 |
欧阳礼 | 同上 | 同上 | 同上 | 同上 |
下面,我简单地介绍几位稍有具体事迹,又很有特色的衡阳籍人物
1.影响最大的两姐弟——唐群英、唐乾一
他们俩姐弟的事迹,盛明明先生在本讲坛前面已经讲过了,我只点一下,不再赘述。
2.最杰出的两兄弟——刘揆一、刘道一
刘揆一(1878——1950),祖籍衡山,幼时随父迁居湘潭。就读于岳麓书院,1903年春,自费留学日本,在此与黄兴结为密友,同年11月返湘,与黄兴、宋教仁等人在长沙创立华兴会,酝酿武装起义。
1904年,黄兴、刘揆一联合湘潭哥老会,计划于慈禧70寿诞日起事,但不慎泄露,黄兴与刘揆一先后逃往上海(革命党在早期大都利用哥老会起事暴动,由于哥老会相当于黑社会,成员复杂,纪律涣散,暴动大都因泄露而失败)。抵沪后,准备再搞暴动,不料又因万福华刺杀广西巡抚王之春事件受到牵连,机关破获,同事被捕,他们不得已逃往日本。
1905年,孙中山的兴中会与黄兴的华兴会合并改组为同盟会。刘揆一力排众议,维护孙中山在同盟会的领导地位。孙中山离开日本时,总理职务由黄兴代理。不久,黄兴也离开日本,总理由刘揆一代理达六年之久,可见,刘揆一在同盟会中的重要地位。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刘揆一从日本回国,随黄兴由上海赶到汉口前线督师。
民国政府成立以后,刘揆一两次入阁,任工商总长,相当于现在主管经济工作的国务委员。因遭袁世凯派议员弹劾,被迫辞职,避居天津租界。1914年在天津创办《公民报》,反对帝制,报馆被查封。
1916年冬,因黄兴、蔡锷相继病逝,刘揆一以知音难觅,迁居北京赋闲。1929年写成《黄兴传》,后任国民党党史编纂委员会编修,行政院顾问,因反对蒋介石被解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揆一被聘为湖南省军政委员会顾问,毛泽东主席曾派专人接他到北京治病,并两次亲笔给他写信,关心他晚年生活。1950年11月1日,病逝于湘潭。
弟弟刘道一,(1884—1906)衡山县人,1905年在日本加入同盟会,并担任书记,干事等职。1906年被派回湖南活动,做新军工作,筹划年底清吏封印时起事,事泄被捕,清吏以为他是刘揆一,他不作辩解,于12月31日在长沙浏阳门外就义,年仅22岁。
刘道一牺牲后,妻子曹庄自缢于长沙周氏家塾。
民国成立时,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孙中山批准:“优给刘道一抚恤金一千元,并供祀于大汉忠烈祠”,将其夫妇合葬于长沙岳麓山。
孙中山有挽诗曰:
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
尚余遗孽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
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
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枕江流一奠公。
3.最奇特的两兄弟——欧阳义、欧阳礼
之所以说最奇特,是因为这两兄弟是双胞胎,经历遭遇几乎雷同。
兄欧阳义、弟欧阳礼,(1891——1951),衡南洲市乡灵官村泉塘组人,幼年两兄弟同上长沙陆军小学堂,武昌第三陆军中学。于1907年和1908年先后参加同盟会。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兄弟两人以学生军身份参加黄兴领导的民军,革命军在攻打武昌大东门战斗中伤亡惨重,久攻不下,黄兴提议由学生军攻打防守较弱的小东门,兄弟二人分别被任命为分队长(相当于连长,每队100人),主攻小东门,他们采取爆破门楼的战法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哥俩的卓越战功受到黄兴表彰。
1916年,兄弟俩同时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分在湘军唐生智部队,任连长、营长、团参谋等职。1926年参加北伐,欧阳义任北伐军第八军(唐生智为军长)第二师副团长、旅参谋长,1930年升为第18军副参谋长,1935年升为少将参议。欧阳礼则先后任第八军前敌指挥部参谋处长、汉口市公安局长,1946年被授予陆军少将。在中国革命近代史上,双胞胎兄弟都被授予将军的绝无仅有。
北伐战争后,兄弟两人均患耳疾,逐步退出野战部队,转入军官学校教书。两人勤奋著书,编著多部军事教材,兄弟二人合著的《步兵术科教法新编》,被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训练总监指定为黄埔军校教材。1946年后,兄弟两人不愿打内战,均退役回到衡南。在老家务农并创办私塾,接济贫寒学生。欧阳义被公推为族长。1949年6月,湖南省主席程潜来衡阳,劝俩兄弟去长沙,但他们没有答应,8月程潜在长沙起义,10月衡阳也被解放。欧阳义变卖族产支援“抗美援朝”。
1951年2月11日,在镇压革命运动中,土改工作队以“官僚地主”等罪名将欧阳义枪决,第八天后,其弟欧阳礼也被枪决。
这对双胞胎的一生有以下几个共同点,一是求学时一直为同校同学,学业相同,二是参加革命时,同时参加武昌起义,同立战功,三是共同参加北伐,四是共同被授予少将,五是都患同一耳疾,六是都中年转行搞军事教育,七是合著军事教材,八是同时退役返乡,九是同时被镇压枪决。
现在衡南县正在考虑将这两兄弟的墓地列为县级文物保护。
4.两兄弟——刘崧衡刘道衡
刘崧衡(1885-1913)衡阳县石口乡人,留学日本明治大学加入同盟会,1911年7月,同盟会计划在湖南分南、中、西三路发动起义,刘崧衡与焦达峰(长沙光复后湖南都督)任南路负责人。刘焦二人先在长沙发动起义,1911年10月22日起义成功后,焦达峰被推举为湖南都督,焦则任命刘为南路招抚使来光复衡州。10月31日焦达峰峰被手下一个营长梅馨杀害,湖南谘议长谭延闿被推举为都督,当时同盟会怀疑谭延闿主使叛乱,这是历史悬案,至今未解。据中国人民大学近代史教授张鸣考证,焦达峰本来出身帮会,当都督后,手下成分复杂,邀功请赏、要官要粮者甚多,整日乱嘈嘈的,长沙局面可能失控,焦难以摆平,引发内部哗变,新军出身的梅馨等中级军官为驱逐帮会势力,发动叛乱,诱杀了正副都督焦达峰、陈作新,推举立宪党首领谭延闿作都督,谭吓得脸色苍白,被哗变官兵用藤椅硬抬着上任。谭提出条件厚葬焦、陈二人,谭因为是长沙望族,本人是清末状元,又是省谘义长,颇有人望和政治经验,很快稳定了局面,并拥护孙中山。但是刘崧衡等同盟会员坚信是谭延闿杀害了焦达峰和陈作新,积极开展推翻谭的活动,刘崧衡亲自两次向凶手梅馨抛掷炸弹,1913年8月13日,孙中山二次革命后,谭叛孙投袁,取消湖南独立,下令逮捕刘崧衡、刘崧衡非但不躲,反而以湖南公民联合会名义公开召集群众大会,宣布重组湖南独立政府,并宣布采取武力行动驱逐谭延闿,密约小吴门外驻军定时攻城。事情泄露后,刘崧衡被逮捕,于8月16日遭杀害,年仅28岁。
唐亚伯(1887-1951)衡阳县英陂乡人。16岁半投武昌新军工兵营当兵,在当兵时就读两湖高等矿业学校。起义时,他任新军某部参谋官,奉起义总指挥蒋翊武之命,偕新军刘仪、张光国等官兵组织机关的革命党人和群众配合革命军攻打湖南督军署楚望台,颇有战绩,袁世凯窃国后,唐亚伯加入社会党,策划倒袁,事发被拘,袁死后获释。
唐兰九(1873-1915)衡阳县英陂乡人。早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归国后被清廷授知县,他参加革命党,是武昌起义策划人之一,民国成立以后,他任湖南教育司司长,后从事反袁。
夏绍范、陈云凤夫妇(夏明翰的父母)
夏绍范1911年调任湖北漳县知县。离南漳县城30里有大镇武安堰,驻有巡防营,管带蓝占廷为革命党人。夏绍范到任以后与蓝占廷互通声气,武昌起义炮响,夏立即响应,亮出反清大旗,不料县城发生反对举义的叛乱,城匪四起,县狱被毁,联络不周,蓝占廷义兵迟至,一时十分危急,陈云凤临危不惧,在叛众冲击县衙的当口,三五两下卸掉钗裙,著上短装,抄起防身剑,先自开大门“厉声喝叱,禀告天神”用计瓦解了叛众,擒拿了首恶,成功保卫了夏府。武昌政府即委夏留任南漳县知事。
4.武昌起义中军衔最高的衡阳人——何锡藩
何锡藩,(1873——1926),常宁人,1897年去武汉投考新军,后入陆军将弁学堂(弁:biàn ①古时的一种男子戴的帽子②旧时称低级武职)及武昌高等学堂学习.毕业后,任陆军特别小学堂队长、教员,后又肄业参谋班,分配到第八镇任参谋,后调步兵第十五协(旅)第二十九标(团)第一营管带(营长)。参加了新军中的秘密组织“将校研究团”和“共进会”(归同盟会领导)。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何锡藩随本营士兵参加了起义,武汉三镇光复以后,成立军政府,扩编革命武装,何锡藩被任命为步兵第二协统领(旅长),清廷派荫昌进攻武汉时,何锡藩又被任命为临时指挥官,率部赴汉口铁路刘家花园阻击清兵,初战取胜,在追击清兵中右臂负伤,后又兼任武昌守备总司令。1912年2月任水师统制(师长),后来水师改为水上警察,何就任湖北省水警厅长达十余年之久。1926年在武昌病逝,民国政府授予其陆军中将。
在外省参加辛亥革命的衡阳人
刘臣,(1848-1915),衡阳县台源人。早年入湘军,参加1884年抗法和1894年抗日两场战争,功封振威将军。后思想进步,开展反清,清廷为收买他,于1909年补授他“平和协戎”之职,刘臣不受,武昌起义爆发后,刘臣在福建率部响应,联络驻闽湘籍军官,作为革命中坚力量,起义成功后,拥戴湖南人孙道仁任福建都督。时刘臣年已62岁,是参加辛亥革命最年长的一个,次年,南京临时政府授予刘臣陆军上校军衔。1913年7月,讨袁之役起,刘又策划福建独立,与李烈钧、程代全互道声气,兴兵讨袁,兵败,回归衡阳县老家,两年后谢世。
陈墨西,(1869-1960)衡阳县古嶂乡人,在辛亥革命以后,奔赴甘肃策动起义,1909年陈墨西赴日本留学,通过黄兴介绍结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成功,陈墨西随孙中山返国。当时甘肃地处偏远西北,尚未革命动静,1912年初陈应湘军籍革命党人黄钺之邀,赴甘肃策动反清起义。3月11日起义成功,成立了甘肃临时政府,黄钺任都督,陈墨西任教育司司长。
参加光复长沙的衡阳县人
萧度,(1861-1939)衡阳县呆鹰镇人,清末与浏阳人刘人熙秘密组织反清团体,光复长沙出力甚巨,焦达峰任都督时,委萧度为长沙县第一任知县,党祸起,萧度被列入要犯通缉,逃回衡阳藏于岳家高真寺讲堂,蜗居达一年,复又潜逃日本,之后又与王祺程潜等共谋反袁,参加护国军,反袁役后,被唐继尧当政的西南军政府委为湖南省高等检察厅检察长。
王倍钦,(1887-1943),衡阳县醒狮乡人,辛亥革命前任湖南低级师范学堂斋长,在学生中宣传反清,反清役起,任焦达峰部参军长,革命后出任湖南代理民政厅长,1918年,吴佩孚挥戈南下,任衡阳护军使,王倍锉任湘南游击司令,与直军作战,兵败被俘。
衡阳籍的辛亥革命功臣灿若星晨,彪炳史册,这是衡阳湖湘文化孕育的结果,匡世济民,敢为天下先,激励衡州大地人才辈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光明和进步,雁城人民将永远名铭记这些先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