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两位女高音Maria Callas 与 Renata Tebaldi第二:两位指挥家Herbert von Karajan 与 Wilhelm Furtwangler第三:两位作曲家Igor Stravinsky 与 Arnold Schoenberg第五:两位作曲家Johannes Brahms 与 Richard Wagner
文中说,朗朗与李云迪年龄相近,彼此只差四个月。朗朗在演奏时喜欢摆动身体,也许有失雅观;而李云迪则比较含蓄,获得2000年萧邦钢琴赛大奖,还引来激烈的评论。2008年,俩人之间的紧张关系表面化。英国评论家NormanLebrecht披露,在朗朗的坚持要求下,德国唱片公司(DeutscheGrammaphon)在目录里取消了李云迪;而他们俩都是德国唱片公司的签约钢琴家。此英国评论家还披露,如果某交响乐团在某年邀请李云迪演奏,那么,朗朗将会在此年度内拒绝与此交响乐团合作。
这些基本就是这则八卦文章有关朗朗与李云迪“拗手瓜”的内容。读来似乎仅是朗朗发起的进攻,没有述及李云迪的应战和反击。
同一天,WQXR的一位男DJ讲述了电台网站上的这篇趣闻后,特意从朗朗和李云迪演奏的曲子中各挑了一首,播放给听众欣赏。郎朗演奏的是从广东音乐“彩云追月”改编的钢琴曲,而李云迪演奏的则是一首欧洲作曲家的作品。
![朗朗PK李云迪:纽约古典音乐电台称为世界乐坛五大对头冤家之一](http://img.413yy.cn/images/30101030/30090425t013be6ff1db5356c20.jpg)
我在纽约的林肯中心分别听过朗朗和李云迪的演奏,至于他们与哪一家交响乐团合作,我就忘记了。俩人的演奏都受到热烈欢迎,在正式演出结束后,观众都再三鼓掌,不愿离去,希望他们加弹额外曲目。我印象深的是,郎朗后来加弹了部分“黄河”,而李云迪则献上一首“社员都是向阳花”。
在纽约电台中听到朗朗与李云迪之间有“瑜亮情节”,我一点不意外。甚至有人提出,艺术同行之间的竞争,是否对业内繁荣有益?WQXR那篇文章也提到,那两位女高音歌手之间的比拼,媒介与行业中人趋之若鹜,推波助澜;而第五对冤家,Brahms与Wagner之间的争斗,则几乎是维也纳评论家EduardHanslick一手编造的。
我想,中国的媒介和音乐行业,眼下大概也不忌讳编造些同行相妒来吸引眼球;至于中国的文艺领导机构,大约会独善其身,不趟浑水。我估计,郎朗与李云迪之间的竞争再烈,恐怕不会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吧。
至于在国外听到这些,我觉得挺有娱乐性的,也体认到争论会增强吸引力。
不过,如果朗朗确实导致德国唱片公司剔除了李云迪,我觉得太小气。心胸狭隘的人最终会与人失和,这与“朗朗”的字义也差得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