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
百科名片
王浩王浩(1921年5月20日—1995年5月13日)数理逻辑学家。祖籍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生于山东省济南市。1939年毕业于现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进入西南联大数学系学习,1943年获学士学位后又入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哲学部学习,1945年以《论经验知识的基础》的论文获硕士学位。王浩在中学时代就对哲学有兴趣,念初中时他在父亲的建议下阅读过恩格斯的著作《反杜林论》和《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946年,王浩前往美国哈佛大学,在那里见到了当代美国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奎因(W.V.Quine),并随即开始学习他创立的形式公理系统
编辑本段文学界人物
1.近代诗人
王浩(1894~1923)近代诗人,江西诗派的重要人物。字然父,又字瘦湘,号思斋。江西南昌人。与其兄王易(简庵)来南昌主持《江西民报•副刊》,兄弟二人“主持报章文苑,诗文辞以及小说笔记,莫不佳妙,一时顿享纸贵之誉”。民国初任国会参议院秘书、清史馆纂修,后任国务院统计局佥事。1920年同国际财政会议代表饶孟任赴欧洲参会。1923年以骨癌逝于家。 王浩与其兄并有诗名,其诗初学李贺(长吉)乐府,后宗黄庭坚(山谷)。诗作多受前辈陈三立(散原)的赞誉,陈氏曰:“自曾文正公笃嗜而孤揭之风趋稍一变,于是吾乡英异少年则多依山谷,悬其鹄而争自立。王君简庵、然父兄弟才俊而学勤,号尤能窥藩篱而振坠绪者也。而然父年尤少,迈往不屑之气,愈不可一世,继且博览遐索,通于世变,若不规规求合,而别有以伸其才而旌其学。余每诵其所作,眇情灵绪,日新月异,辄叹为天骥之不可以方域测也。”(《思斋诗序》)。胡先骕在评王浩诗时说:“英年有文采者如程柏庐昆季,都昌吴端任、胡雪抱,安义胡湛园、南丰刘伯远,皆士林之彦,而君兄弟(王易、王浩)之上客也”(《评亡友王然父思斋遗稿》)其昆弟又善倚声,一度效法刘过(龙洲)成词一卷,曰《南州二王词》,大为先辈所激赏,人称“南州二王,麟凤景星”。惜其英年早逝,其兄整理刊行其遗稿,名曰《思斋诗集》(二卷),并请陈三立作序。黄养和(1898~1951)写有《读思斋诗,用简庵酬容九韵》:“累世斯人厄所知,堂堂三十了嗟吁。残秋刻骨江湖梦,奇语平生罔两居。放眼初伤斜日远,苦吟犹是壮心余。鴒原定此藏山业,风雨庵头一榻虚。”以及《王思斋浩》:“怜渠荦确秃千毫,百斛明珠气动摇。似酌灵泉浇舌本,瓣香知为道人烧。” 2.当代作家、书法家 王浩, 安徽人,毕业于安庆师范学院,1988年参加工作,从事科研机构办公室主任,1998年调往合肥,任安徽科技企业杂志编辑、负责杂志编辑工作。1996年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安徽分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安徽分会、中华书法艺术研究会、中国民协、上海文学创作中心注册作家、北京作协网络作家、2000年任安徽经济生活周刊主编、都市报主编、科技博览杂志特约编委,中国开发报等20多家报刊电台特约记者和通讯员。现任北京名人翰墨书画院副院长、青年文学煮文岛编委会顾问、书法家、书法创作委员、青年文艺家、科普作家、图书出版编辑。获得全国文学奖项30个,发表文学作品2600余篇,体裁杂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论文等300万字。出版三部,代表作有《春江水暖鸭先知》、《成长的土壤》、《儿时的垂钓》等。反响很大。尤其是论文《解决乡镇农科人员断层管见》被世界研究中心和世界论文网及其他网评为优秀论文奖。编辑本段学术界人物
1.数理逻辑学家
念高中时他偶然得到金岳霖写的《逻辑》 (1935),其中约80页介绍罗素(B.Russel)的名著《数学原理》第一卷的内容,他感到这些内容既吸引人又容易懂,因此想:应该首先尝试学习较容易的数理逻辑,为以后学习辩证法作较好的准备。大学一年级时,他旁听了王宪钩的符号逻辑课,系统地学习了《数学原理》第一卷。并通过阅读希尔伯特一阿克曼的《数理逻辑基础》(1938年版)学习德语。以后又阅读了希尔伯特~贝尔纳斯的《数学基础》(两卷集,1934年版)的第一卷。1942年他听了沈有鼎讲授维特根斯坦(L.Wittgenstein,1889~1951)的《逻辑哲学论》(Tractatus,1921)课,阅读了卡纳普(R.Carnap)的《语音的逻辑句法》(1934年版),并开始撰写关于休谟的归纳问题的论文。王浩在回忆这段紧张而有意义的学习生活时说:1939年到1946年我在昆明,享受到生活贫苦而精神食粮丰盛的乐趣。特别是因为和金(岳霖)先生及几位别的先生和同学都有共同的兴趣和暗合的视为当然的价值标准,觉得心情愉快,并因而能够把工作变成了一个最基本的需要,成为以后自己生活上主要的支柱。我的愿望是:愈来愈多的中国青年可以有机会享受这样一种清淡的幸福!读书期间(1943~1946年),王浩还兼任过数学教员。 根据奎因的建议,论文的题目取为《经典分析的经济实体论》 (An Economic Onto1ogyforC1assicalAnalysis)。1947年开始担任奎因的高等逻辑与语言哲学等课程的助教;1948年获理学博士,并继续留在哈佛大学;1948~1951年任初级研究员,195l~1956年任助理哲学教授。1949年奎因暂离哈佛期间,王浩接替他开设高等逻辑课,用一种相当完备的方法介绍哥德尔的不完备定理。 1950~1951年期间,王浩赴瑞士苏黎世联邦工学院数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1954年以洛克菲勒基金会研究员的身份去英国。1954~1955年在英国牛津大学主持第二届约翰·洛克哲学讲座。1956年获牛津大学巴利奥尔学院硕士。1956~1961年任牛津大学数学哲学高级讲师。期间曾主持一讨论班,讨论维持根斯坦的《对数学基础的看法》。牛津大学哲学家中的领头人物大多数参加了这个讨论班。1961~1967年回到哈佛任数理逻辑与应用数学教授。l967年以后在洛克菲勒大学任数学教授,并主持该校的逻辑研究室。l975~1976年曾到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访问和工作。 1953年起,王浩开始计算机理论与机器证明的研究。因为一方面他敏锐地感觉到被认为过分讲究形式的精确,十分繁琐而无任何实际用处的数理逻辑可以在计算机领域发挥极好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新中国的成立,他想多学点有用的东西以便将来回来报效祖国。为此他曾兼任巴勒斯公司的研究工程师(1953~l954年)、贝尔电话实验室技术专家(1959~1960年)、IBM研究中心客座科学家(1973~l974年)等一系列职务。 1972年以后,王浩数次回国。1973年他写了《访问中国的沉思》,被报纸与杂志广泛刊载。1985年兼任北京大学教授;1986年兼任清华大学教授。 王浩曾发表100多篇论文。主要著作有:《数理逻辑概论》(ASurvey of MathematicalLogic,l962),其中收集了他在l947年至1959年期间写的关于数学基础、形式公理系统、计算机理论和数学定理机械化证明的一些研究论文和其它文章。《从数学到哲学》(FromMathematics to Phlcosophy,1974),作者试图用实事求是论(Substantialfactualism)的观点阐述对一系列哲学问题,特别是数学哲学问题的看法,并对当今在西方世界影响甚大的分析哲学进行批判,书中还包括大逻辑学家哥德尔一些未发表的哲学观点,极有研究价值。《数理逻辑通俗讲话》,有中英文两种版本,这是根据作者在1977年在中国科学院作的6次关于数理逻辑的广泛而通俗的讲演整理而成的。《超越分析哲学~公平对待我们具有的知识》(BeyondAnalytic Philosophy~Doing Justiceto WhatweKnow,l986),作者对分析哲学的代表人物罗素、维特根斯坦、卡纳普和奎因等人的思想观点作了详细介绍,并给予镇密的分析和有力的批判,主要论据是他们的哲学无法为人类现有的知识,特别是数学知识,提供基础。由于作者非常熟悉这四人的工作,甚至与其中一些人有直接交往,所以他的批判十分深刻。牛津大学的彼特·斯特苏森爵士(SirP。Strawson)评论到:哲学家们对于王浩此书的主要的、深厚的兴趣在于,它记录了一位极富才智、卓越和敏锐的哲学家对所谓分析或英一美哲学在本世纪经历的发展过程的看法。王的书是对现代哲学史和元哲学的丰富、迷人的贡献。 王浩是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英国科学院外藉院士和符号逻辑学协会会员。1983年在美国丹佛召开的,由人工智能国际联合会会议(LnternationalJoint Confernce onArtificialinteIIigence)和美国数学会共同主办的,自动定理证明(Automated TheoremProving)特别年会上,王浩被授予首届里程碑奖(MilestonePrize),以表彰他在数学定理机械证明研究领域中所作的开创性贡献。提名时列举的主要贡献有:强调发展应用逻辑新分支~推理分析(inferentialanalysis),其对于数理逻辑的依赖关系类似于数值分析(numericalanalysis)对于数学分析的依赖关系;坚持谓词演算和埃尔布朗(Herbrand)与根岑(Gentzen)形式化的基本作用;设计了证明程序,有效地证明了罗素与怀特海(Whitehead)的《数学原理》中带集式的谓词演算部分的350多条定理;第一个强调在埃尔布朗序列(Herbrandexpansion)中预先消去无用项的算法的重要性;提出一些深思熟虑的谓词演算定理,可用作挑战性问题来帮助判断新的定理证明程序的效能。2.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
王浩,男,汉族,1954年3月生,广东省平远县人。1971年7月参加工作,197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管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主要工作经历: 1971年7月在广东省平远县黄土岭附属中学任教师。 1973年8月在平远县河头公社象牙生产大队任副大队长兼大队团支部书记,同年选调到县工作队工作。 1977年7月在华南农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 1977年7月至1988年3月在华南农业大学牧医系任助教、讲师。 1981年兼任系教学秘书和系党总支委员。 1988年4月任中国国际农业培训中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中国外经贸部合作项目)办公室主任、讲师。 1989年至1990年在菲律宾夏威尔大学进修农业经济管理。 1990年10月任校长办公室副主任兼中国国际农业培训中心办公室主任。 1993年兼任学校科技实业发展总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国际农业培训中心副主任。 1995年至2000年任校长办公室主任兼校友会秘书长。1995年当选为校党委委员。 1999年10月至2000年1月在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2000年7月任学校人事处处长兼人才交流中心主任。 2002年9月起任华南农业大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 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外向型经济管理、企业管理和高等教育管理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目前主持有国家级、省部级多项科研课题。近年来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中英文著作四本(正副主编)。现兼任全国农业产业化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经济》常务理事,广东省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广东省行政管理学会常委理事,广东省草业与环境协会副会长,广东省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梅州市首批发展战略顾问,广州市天河区人大代表。3.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所长
主要学历及工作经历: 1953.8 出生于北京市海淀区 1969.9-1973.3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三团农业工人、班长1973.4-1976.1 黑龙江省安达县城郊公社繁荣大队 知识青年 1976.2-1978.3 北京大学无线电系 工人 1978.4-1982.7 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 本科生 1982.8-1985.3 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 硕士研究生 1985.4-1987.7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简称“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 工程师 1987.8-1989.7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博士研究生 1989.8-1991.11 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 副室主任、工程师、高工 1994.6-1997.2 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 室主任、教授级高工 1997.3-2001.3 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 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 2001.4至今 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 所长,教授级高工 2005.10 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学术及社会兼职: 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兼职教授 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国家林业局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水利学会理事兼水资源专业委员会主任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兼水问题专业委员会主任 全球水伙伴中国委员会理事兼秘书长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研究领域(研究课题): 主持或主要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家重大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规划项目,在我国水利工程整体规划布局和一些重大单项工程规划中做了一定的工作。代表性的项目和主要负责的工作具体如下: 1.国家科技攻关与重大基础研究 1992-1995年,主持国家八五重点攻关专题“华北地区宏观经济水资源规划管理的研究”,主要提出了基于宏观经济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与方法,以及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构建了华北水资源配置模型系统,为华北地区水利工程体系规划奠定了基础。 1996-2000年,主持国家九五重点攻关项目“西北水资源合理利用及生态保护研究”总专题“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与承载能力研究”,并担任项目33个专题的技术总协调人。主要负责了流域水循环基础理论和生态需水计算方法的提出,面向生态的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布局与建设次序合理化建议的提出。该项目对于西北五省区水利工程布局,以及西北地区生态建设思路的科学调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001-2003年,主持国家十五重大攻关项目“国家水安全关键技术研究”第二课题“黑河流域水资源调配管理信息系统”,负责黑河流域水资源配置与实施调度方案的制定,提出了调配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设计等,对于黑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与调度发挥了相应的作用; 1999-2004年,主持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课题“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变规律与二元演化模型”,在创新流域水资源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黄河流域水资源评价成果及其未来演变规律,为黄河流域未来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工程布局奠定了基础; 2000-2003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价理论与实践”,负责提出了三重水价理论体系与计算方法,并指导了水价核算模型的建立。 2006年开始,担任国家973项目“海河流域水循环演变机理与水资源高效利用”首席科学家。 2.全国水资源规划与重要咨询 1996-1998年,担任国家计委和水利部联合下达的项目“全国水中长期供求计划”的技术负责人,主要负责技术大纲的编制、需水预测方法的提出和需水预测模型的建立,编制完成了全国供需方案,提出面向中长期社会发展的全国供水工程整体布局和重大工程建议等。本项目对于较长时期内的全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的整体规划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999年-2000年,任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中国21世纪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研究”专家组成员,并担任第二课题“中国水资源现状与供需趋势分析”工作组组长,负责完成了全国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同时参与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提出的部分工作。 2003年至今,担任“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五人专家组成员,并主持规划专项“水资源合理配置通用模型研究”,主要参与了“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评价”和“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等专项研究。 3.流域区域水资源规划与咨询 2000-2002年,担任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综合组成员,第一课题“西北地区水资源现状与供需趋势分析”专家组副组长,主要负责了西北水资源供需预测与平衡分析,参与了西北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提出的部分工作。 2004年至今,任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东北水土资源配置、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工作组副组长,第一课题“东北地区水资源供需分析与合理配置研究”专家组副组长,负责东北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的提出和供需平衡分析,参与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的提出的部分工作。 2003-2004年,主持国家西部开发重大项目“宁夏生态经济系统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负责提出了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理论、方法与具体方案,计算了宁夏现状耗用黄河水量以及引水与节水两套口径的节水潜力,并提出宁夏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工程布局。 此外,还主持了松辽河流域、海河流域、新疆、海南等多个流域和省区的水资源综合规划,负责提出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与供需平衡分析,对于研究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利工程布局将有一定影响。 4.重大调水工程规划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1996年和2000年先后两次被国家发改委、水利部聘为“南水北调工程论证”规划组专家,为南水北调工程决策做了一些工作。2001年,任“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专家组成员,并主持专项“黄淮海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提出了东、中线工程合理供水范围和供水目标、黄淮海流域缺水量和需调水量、东中线工程合理调水规模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参数,为总体规划采纳。 引大济湟工程规划:2002年,主持完成了青海省一号工程规划项目“青海省引大济湟工程综合规划”,提出了引大济湟工程供水目标、合理调水规模和工程总体布局。规划在通过专家审查的基础上,获水利部和国家发改委批复。 此外,参与了国家“七五”重点攻关项目“三峡水库综合利用”专题“水电站群优化补偿调节及三峡水库综合利用优化调度”,提出了水库群优化调度的确定型等价理论与方法,获“国家重大科技成果”个人证书,对三峡工程的装机容量的确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指导硕、博士生研究方向: ◆水资源合理配置理论与方法 ◆流域水循环过程模拟与调控 ◆复杂水资源系统优化调度 ◆数字流域 ◆水资源高效利用机理 ◆分布式水文模型 出版著作和论文: 主要论著列出20篇 1) 王浩、陈敏建、秦大庸,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承载能力研究,黄河水利出版社,2003年3月,书号:ISBN7-80621-668-5(获国家优秀图书奖) 2) 王浩、秦大庸、王建华、罗琳、裴源生,黄淮海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科学出版社,2003年10月,书号:ISBN7-03-011576-7 3) 王浩、阮本清、沈大军,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价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03年5月,书号:ISBN 7-03-014465-5 4) 王浩、陈敏建、唐克旺,水生态环境价值和保护对策,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书号:ISBN7-81082-226-8 5) 王浩、尹明万、秦大庸、马登清,水利建设边际成本与边际效益评价,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书号:ISBN7-03-013050-9 6) 许新宜、王浩、甘泓,华北地区宏观经济水资源规划理论与方法,黄河水利出版社,1997年10月,书号:ISBN7-80621-140-3 7) 陈家琦、王浩、杨小柳,水资源学,科学出版社,2002年,书号:ISBN 7-03-010005-0 8)贾仰文、王浩、倪广恒、杨大文、王建华、秦大庸,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原理与实践,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年1月,书号:ISBN7-5084-2642-8 9) 陈志恺、王浩、汪党献,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书号:ISBN7-03-012668-8 10) 陈家琦、王浩,水资源学概论,科学出版社,1996年,书号:ISBN 7-03 11) Wang Hao, Wang Chengming, Qin Dayong,Investigations into theEffects of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Hydrological Cycle in the YellowRiver Basin,Water International,2004,29,449-509 12) Wang Hao, Wang Chengming, Wang jian hua,Theory and practiceof runoff space-time diatribution, Science in China Ser.EEngineering &Material Sciences ,2004,47(I),1-9 13) Wang hao ,Wang chengming & Wangjianhua,Theory of annual runoff evolution under natural-artificaldual mode and case study of Wuding river basin on the middle YellowRiver, Science in China Ser. E Engineering &Material Sciences ,2004,47(I),1-16 14) Wang hao &Qin Dayong &SunJiliang,Study on the general model of hydrological frequencyanalysis,SCIENCE IN CHINA (Series E),2001,44,52-61 15) 王浩、贾仰文、王建华,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化规律初探, 自然资源学报, 2005,20(3),157-162 16) 王浩、王建华、汪党献, 现代环境下的水资源综合评价体系及其方法研究, 水科学进展, 2003,14(增刊):110-117 17) 王浩、秦大庸、王建华,区域缺水状态的识别及其多维调控, 资源科学,2003,25(6):2-7 18) 王浩、秦大庸、王建华, 流域水资源规划的系统观与方法论, 水利学报; 2002,8:1-6 19) 王浩、秦大庸、陈晓军, 水资源评价准则及其计算口径, 水利水电技术,2004,2:1-4 20) 王浩、王建华、秦大庸, 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 水科学进展,2004,15(1):123-128 科研成果及所受奖励: 1986年参与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三峡水库综合利用”专题研究,1992年获国家科委颁发的“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完成者证书”;1992年主持国家“八五”攻关专题“华北地区宏观经济水资源规划管理的研究”,该成果1996年获水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获奖人;1995年起作为技术负责人参与国家计委和水利部重大专项“全国水中长期供求计划”,成果1999年获水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获奖人;1996年起参与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西北水资源合理利用及生态保护研究”,担任项目33个专题的技术总协调人,担任项目总专题“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与生态保护研究”负责人,该成果2003年获大禹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第一获奖人,所著专著《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与承载能力研究》获2004年度国家优秀图书奖;1999年起主持国家973课题“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变规律与二元演化模型”,成果获2005年度大禹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度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获奖人;2003年起主持国家西部大开发重大项目“宁夏经济生态系统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成果获2005年度宁夏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为第一获奖人。期间还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其他奖励有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先进个人等。4.湖北大学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院长
男,1967年10月出生。博士,博士后,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大学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院长。1989、1994年于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获工学学士、博士学位;1994~2002年先后在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2年任上海交通大学微纳米研究院教授,1995~2007年分别多次到美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地高校讲学与访问。任第五、六届中国国际纳米科技研讨会程序委员会副主席,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暨2007国际功能材料专题论坛执行委员会副主席、磁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分会主席,美国材料研究学会(MRS)、英国物理学会(IOP)、新加坡材料研究学会(S-MRS)会员,中国X射线荧光光谱用户协会副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仪表材料学会理事,湖北省物理学会常务理事,《材料导报》编委,美国化学协会杂志(JACS)审稿人,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大项目、国家精品课程通讯评委。 主要从事功能薄膜、纳米信息材料、集成电路工艺等的研究,曾主持或参加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香港研究资助局项目(2项)在内的省部级以上项目10余项的研究。在《Appl.Phys. Lett.》、《Nanotechnology》、《J. Appl.Phys.》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47篇,EI收录32篇(不计SCI论文),参与美国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英文专著《MagneticNanostructures》第1、2版的撰写,SCI他引60余次。申请中国发明专利3项(公开2项),获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排名第一),湖北省青年科技奖。5.南京理工大学动力学院院长
王浩,1961年02月出生,南京理工大学动力学院研究员,博士,现任南京理工大学动力学院院长。 主学科研究方向:现代发射动力学;飞行器抛射与控制技术。辅学科研究方向:燃烧理论与控制技术;多项反应流体力学。 学术任职:中国兵工学会高级会员;中核集团特种材料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学术成就:2001年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2000年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目前的研究内容、项目、经费等:承担国家重点国防科研项目3项,其中高新项目一项;承担省部级国防科研项目3项。 主要学术论著: 《截卵形弹头对混凝土靶侵彻性能的试验研究》 《子母弹内燃式气囊抛撒模型及计算机仿真》 《火炮中激光多点点火技术试验研究》 《子母弹燃气囊抛撒模型及其计算》 《激光多点点火技术试验研究》 《火焰在传火管装药床中的传输特性研究》6.美国物理学协会委员
王浩,男,1971年8月出生,普陀朱家尖人。1985年王浩以优异成绩考入舟山中学。1988年夏.他以“理科状元”——全市理科总分第一的成绩.被北京大学物理系录取。 北大物理系有全国最强的师资和科研力量.他在物理学和数学等方面接受了全面系统的训练。他兴趣广泛,阅读涉猎极广,文学、社会学、历史、经济学、哲学等,无不使他如痴如醉。他还参加多种学生社团,如“自然哲学兴趣协会”、“北大集邮协会”.“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等。他主编系刊,主持讲座,还积极参与其他社会活动,多次获“光华奖学金”、“优秀学生奖”等。 大学四年级时,他开始参与科研工作,在教授秦国刚领导的半导体教研组里作金属半导体接触的界面研究,其成果发表在1993年5月的《应用物理通讯》(Applied,physics,1etter)上。 大学毕业后.他留校参加。十学敏教授领导的应用光学的新产品开发研制工作。他们改进和设计的中学示教用的迈克尔逊干涉仪,反射式全息照相仪和立体风光观景器先后生产。投放国内市场。 1993年8月。王浩到美国深造。起初就读于德克萨斯州的休斯敦大学,第二年进入华裔科学家朱经武教授领导的德州超导中心,参加“钇钡钢氧超导薄膜与微波的相互作用”、“超导薄膜在医用核磁共振仪中的应用”等课题的研究工作。 取得硕士学位后,1995年。他转到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材料科学工程攻读材料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研究高分子聚合物的表面及界面现象.其报告《wettiingphenomenain thin film polymer blend》在1997年堪萨斯城举办的美国物理学会春季年会中,引起同行瞩目。 王浩是美国物理学协会委员和材料研究学协会的委员。[1]7.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教师
1956年12月出生,湖北省武汉市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浙江省中学高级教师。1998年加盟育英。全国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员,全国中语会文学社团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会员,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校长工作研究会副秘书长。原湖北省荆州市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中语会理事。历任江汉油田团委干事、实验中学教师、江汉油田教育处普教科副科长、教育处中小学教研室副主任、新疆塔里木石油子弟学校校长(江汉油田项目组负责人)、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教科室主任、校办主任等职。先后获荆州地区青年教师创造性思维训练优质课一等奖,共青团中央"让精神世界更美好"读书竞赛优秀奖、江汉油田研究院"十大青年科技精英"、江汉油田优秀教师,优秀、模范教育管理工作者、双文明建设一等奖、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语文学习方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指导》子课题研究先进课题负责人、全国中语会文学社团研究中心"优秀指导教师百家"多项荣誉。先后在《石油普通教育》、《石油教育》、《湖北教育》、《班主任之友》、《中学语文》、《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育与经济》、《思想理论与研究》、《中小学管理》、《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教育·社会科学版)》、《中学生阅读》、《中学生学习报》、《学语文报》、《语文报》、《德育报》、《教师报》、《中国石油报》等30余家省、国家级报刊杂志、文集发表教育管理、教学研究论文、教育杂谈、教学设计、散文50余篇,其中《区域教育承载能力研究》、《朗读教学与美感熏陶》、《中学语文课外阅读心理障碍与调适》3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教育学·月刊》转载。课题研究报告、论文10余篇获地区、省、国家一、二等奖。先后主编或参编《初中语文百课练》、《全国中学生新千字文选评》、《石油经济大辞典》(教育经济部分)、《橘绿橙黄》、《教海拾贝》、《小学语文实验课本(诵读)》(试用)、《世纪之光--中小学生优秀作文精选》、《杏坛撷英》、《教苑探微》等图书、文集、画册16本。创办中学生"呢喃文学社"、"育英文学社",均被评为全国示范文学社团。主编《呢喃》、《育英》文学社刊20余期,被评为全国示范文学社刊。向省、国家级中小学报刊杂志推介发表学生习作100余篇,培养了一大批文学新苗。8.西安理工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王浩,男,1961年4月出生,河北邢台人。副研究馆员,中共党员。毕业于陕西机械学院。现任西安理工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陕西省图书馆学会理事,西安理工大学高等教育学会理事。主要贡献:主编著作《大学生实用文献信息检索》(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9)获陕西省图书馆学会(1995一1996年度)科研成果二等奖;论文《大学用户教育体系建设初探》(《大学图书馆学报》1997(6))、《图书馆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途径多样化初探》(《情报杂志》1996〈6〉获中国图书馆学会颁发论文证书),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西安理工大学文献信息网建设”(校青年基金立项课题1996年完成),主持“大学分层次、分阶段用户教育体系建设”获1991年西安理工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9.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专家
景观规划设计所,所长,高级工程师 代表作品: 1.北京奥林匹克国家体育场(鸟巢)景观设计顾问(中方项目负责人) 2.中央党校校园景观设计(项目管理及项目负责人) 3.海南三亚南山佛教旅游区景观规划设计(项目管理及中方项目负责人) 4.北京朝阳公园煤气灶具厂景观改造设计(项目管理及项目负责人) 5.天津桥园公园景观规划设计(项目管理人及项目负责人) 6.塞拉维拉别墅区景观规划设计(项目管理及项目负责人)[2]编辑本段政界人物
1.中共山东省菏泽市委副书记
荷泽市委副书记王浩
王浩[3],男,汉族,1963年10月生,山东单县人,1984年1月入党,1982年7月参加工作,山东省委党校业余本科班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省委党校大学学历。 1980.10——1982.07 菏泽师专政治系学习; 1982.07——1984.08 单县李半庄乡团委干事; 1984.08——1984.10 单县李半庄乡团委书记; 1984.10——1986.08 单县团县委副书记; 1986.08——1987.01 单县单城镇党委副书记; 1987.01——1990.12 单县单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1990.12——1993.01 单县单城镇党委书记; 1993.01——1997.05 曹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1997.05——1997.12 菏泽地区体委主任(1995.09—1997.12在山东省委党校业余本科班经济管理专业学习);1997.12——2000.12 菏泽市(县级)委副书记、市长; 2000.12——2003.04 菏泽市牡丹区委书记; 2003.04——2004.05 菏泽市委常委,牡丹区委书记、区委党校校长; 2004.05——2004.06 菏泽市委常委、秘书长兼牡丹区委书记、区委党校校长; 2004.06——2008.01 菏泽市委常委、秘书长; 2008.01——2008.12 菏泽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2008.12—— 菏泽市委副书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