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阶段,十力品牌在为一家红肠生产企业做咨询,使我有机会认真的了解了一下红肠。
众所周知,哈尔滨红肠就是哈尔滨地方文化的一个名片,是哈尔滨的特产。而哈尔滨这个特产是源于俄罗斯,准确的说是独联体的立陶宛——红肠的发源地。作为地产香肠的一种,哈尔滨红肠最初直接使用了地名的音译“里道斯”,在五十年代之前,一直用这个名字。后来,由于中苏关系的影响,“里道斯”被要求重新命名,在红色中国的背景下,“里道斯”经过层层审批,最终确定以符合时代精神的“红肠”来命名。由此哈尔滨红肠成为一个全新的产品概念,并且名扬全国。直至现在,这个审批文件仍然保留在有哈尔滨红肠宗师之称的于高瑞老技师手里。
前,哈尔滨的红肠生产企业背景是这样的。在哈尔滨红肠生产和营销领域形成产业规模的是秋林与哈肉联这两个企业,走的是工业化道路;紧紧围绕传统工艺生产,采取前店后厂销售的红肠知名企业有“商委红肠”,靠的是质量取胜;其它以“远东红肠”为代表的中小企业林林总总有五十多个,大多不成气候。
应该说,哈尔滨红肠的营销转变和市场活力起步于雨润收购“哈肉联”以后,雨润集团的前任总裁毕国祥先生曾与我交流过这个问题。雨润将现代营销理念引入哈尔滨传统肉灌企业,积极发展预包装商品,拓宽市场渠道。将红肠这个品种塑造为与脆脆肠、玉米肠并驾齐驱的休闲制品,这对红肠的发展意义重大。正是被雨润兼并后的哈肉联刺激了其他红肠企业的跟进,从而带动了哈尔滨红肠整体产业的升级。
最近几年,几家大的企业不间断的市场动作,以及部分门店系统的“南拓”发展,以及北方人到南方的行旅活动的增加,红肠消费的全国化进程在不断加速,红肠这个品种迎来了空前的良好发展契机。
十力一直主张“没有产业,就没有企业”的观念,大家一起将红肠这个产业做大,无论什么样的参与者都会渔利其中。所以,在红肠产业整体呈现出蓬勃向上局面的今天,十力认为哈尔滨红肠的市场前景总体上是乐观的。
昨天,我和中国肉品科技十大人物孔保华女士交流。孔保华多年以来一直围绕肉类工业孜孜不倦的工作,有许多高屋建瓴的见解。孔老师也看好红肠的前景,同时她特别关注了食品安全问题,强调好的产品,必须依托现代化的生产加工条件。认为要确保食品加工原料的质量,要杜绝食品加工环节的污染源,强化二次灭菌的作用是提高红肠保质期的关键。认同提高产品保质期,会极大地改善红肠的市场环境和销售形势。
于老(于高瑞)是见证哈尔滨红肠发展史的历史人物之一,八十七岁的于老认为,产品质量非常重要。认为时代在变化,企业应当跟上时代的进步,不应当简单追求价格竞争力,应该做好东西。市场上不排斥好东西,价格不是抗性。
大家都认为哈尔滨红肠的总体发展形势很好,不仅大企业,一些中小企业如果把握好这个发展机会,也具备做大做强的可能,好的产业成长背景恰如时势造英雄。最终谁来横刀立马,我想大家都有机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