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黄河源头第一县玛多 中国第二大黄河的源头

我们告别青海湖鸟岛,原本想返回至黑马河镇经G109国道——共荣高速——G214国道,前往青藏高原的东门户,素有“海藏通衢”之称的海南藏族自治州(也称共和)。当我们在询问中被告知黑马河至共荣高速这段G109国道狭窄而又危险,不适合我们这种大客车走,建议我们沿着环湖公路原路返回至倒淌河镇上高速至海南藏族自治州。尽管要多走约100路程,但为了安全起见,我们还是采纳了好心人的建议。今天我们真是够倒霉的了,司机基本处于迷迷糊糊的状态,当我们到了倒淌河镇后,司机没有按照指路的好心人建议走高速,而是按照GPS指示的G214国道前行,大约走了几十公里后发现道路并入逆行道,下车询问修路的工人才知道此路已经废弃,必须返回至倒淌河镇走高速才能到海南藏族自治州。没办烦,只好掉头原路返回至倒淌河镇上高速,谁知我们的司机在高速上又犯迷糊,没有从共和高速下口出去而是继续前行。行驶几十公里才发现方向走错了,只好又掉头返回至共和高速下口,经县城环城路转至G214国道,两次走错路耽误了宝贵的时间,意味着减少路上观景的次数与时间。

汽车驶出海南藏族自治州,沿着G214国道向东南方向的玛多驶去,道路两侧山脉众多,河流纵横,地形地貌奇特瑰丽,风光雄浑壮美。我看着沿路的风光,似乎能聆听到关于格萨尔的美丽传说,也许是踏上玛域草原的缘故吧,因为这里正是格萨尔英雄传奇诞生的故乡。玛多之旅不仅是对神山圣水的览胜之旅,也是对伟大母亲河黄河的朝圣之旅,只有通过与草原风光和草原民族的一次近距离的亲密接触、探访和游历,才能对藏族文化和民俗风情全面了解,才能不虚此行并收获一次完美而快乐的旅行记忆。大约行驶了80公里,我们抵达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境内,海拔大约在3250米的河卡镇。这座草原风光魅力迷人,民族风情浓郁的小镇虽然不大,但却被人们誉为“草原第一镇”。



过了河卡镇没走多长时间便进入山区,沿路随处可见共和至玉树高速公路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据说这是这条全长634公里的高速公路,既是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首条,也是玉树灾后重建重点交通项目之一。也许是因为此原因,也许是支援玉树抗震救灾的车辆增多,使昔日平静少车的公路承受突如其来的巨大负荷,导致路况变的坑洼和颠簸。车辆在蜿蜒的山路中缓慢爬行,过了海拔3930米的河卡山口,再前行十几公里便到了位于河卡山腰处的河卡隧道。这座海拔3960米的单洞直线隧道,全长2315米,是青海省又一条高海拔长隧道。穿过隧道行驶不久便到了海拔4499米的鄂拉山口。站在这里感觉身体对高原反应的变化明显起来,主要表现在呼吸困难、心跳加速、头晕恶心、浑身无力,走路头重脚轻,气喘吁吁的。回到车里想吃块糖,缓解一下高原反应,发现所有的密封包装食品全部鼓鼓的,像个充气枕头。在这海拔高、气压低、压差大的环境里,包装食品都鼓起来了,可想而知我们这些血肉之躯的人有多难受。

过了鄂拉山口便是平缓的下坡路,大约行驶了17公里便到了海拔3940米的温泉镇。这座小镇虽然不大,当街只有几家饭馆、旅店,但这里却有漫山遍野随处流淌着滚烫的温泉水,故温泉的地名便由此而来。在这高海拔的地方对我们这些路客来说是绝对不敢洗澡的,因高反而难受的大家更是没有什么心情去体验、享受温泉,我们也就打消了在此处驻足的念头,还是继续前行赶路吧。过了海拔4130米的苦海,再前行了几十公里抵达素有“青南门户”之称,被誉为千里黄河第一镇,海拔4230米的花石峡镇。在入镇的转弯处,遍地野花迎风摇曳,与一座石山相映成趣,大自然在这里将石头与花竟然排列组合得如此如梦如幻,据说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佳句大概也由此而出。在古代作为通往西藏的商道、驿站和渡口,花石峡镇几乎占尽了地理优势,而且这里碧绿的草原、成群的牛羊和殷实富足的生活,使人们对花石峡的羡慕更是溢于言表。

过了花石峡镇继续向玛多方向驶去,大约走了一个多小时抵达位于玛多县城3公里,被誉为“黄河第三桥”的玛多黄河大桥。这座1966年在原址开工修建的黄河大桥,为5孔钢筋混凝土组合桥梁,是联通西宁与玉树的唯一陆地交通要道。2010年玉树大地震后,这座桥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各种车辆经过,为灾区运送救援人员、机械设备和各种救援物资。可以说,这座黄河源头的第三桥是为救援灾区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桥和功勋桥。看完这座桥,明天我们再去看位于黄河源头扎陵湖的另外两座桥,即“黄河第一桥”和“黄河第二桥”。过了黄河第三桥,也算是走出了山区,眼前是地势平坦的辽阔草原,虽然有点高反,但看着眼前的秀美景色还是令我赏心悦目。

我们边走边玩的抵达有着“黄河源头第一县”、“全国海拔最高县城”美誉,海拔大约4300米的玛多县,全程大约450公里,用时约9个小时。玛多县这颗镶嵌在果洛草原上的璀璨明珠,位于青海省东南部,是青海、甘肃、四川三省的交界地带和安多、康巴文化的交汇点,既是古丝绸南路和唐蕃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格萨尔文化的发祥地。在藏语里,“玛”指“玛曲”,意思是黄河;“多”为源头,合起来就是黄河源头。玛多县地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核心地带,既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所辖17个县之一,也是黄河流经的第一县,更是观赏黄河源头自然风光的最佳之处。玛多县是离天最近的地方,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气候属高寒草原气候,无明显的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之别,通常把冷暖两季分别称为冬季和夏季。







西行漫记——黄河源头第一县玛多 中国第二大黄河的源头



我们来到事先联系好的粮油宾馆(电话0975~8345048 ),在办理完入住手续后,很多高反严重的兄弟姐妹们放下行李,直接到宾馆对面的玛多县人民医院急诊部去吸氧。吸一个小时30元,而且不给任何收据或凭证,汉族的李姓医务人员对同属于一族的我们极不友善,态度非常不好,我都怀疑她这年轻轻的是不是更年期了或者挨了领导训、老公虐待,把一股子气朝我们撒,真是岂有此理。尽管在我们的严正交涉和声称投诉下,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赔礼道歉,但反映出一种医德不健康。在高原吃晚餐,因呼吸困难而没有多大食欲,大家都是勉强垫补一下就各自回到房间休息,估计这一晚上都会因头疼而难熬,高反严重的肯定会瞪着双眼盼天明,一个不眠之夜将伴随着每一个人,呵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0/28410.html

更多阅读

《黄河的主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穷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黄河的主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下列词语:万马奔腾、浊浪排空、惊涛骇浪、提心吊胆、胆战心惊、谈笑风生、专心致志等。3、初步感知课文主要

日本-岩手县附:泰国-第二大城市清迈

岩手县位于日本本州岛东北部,总面积占日本总土地面积的4%之多,是日本著名的农业、渔业地区,一级行政区,是稻米、肉牛、乳牛产地。海岸复杂多变,多天然良港,面临千岛寒海流与日本暖海流流的交汇处,渔业资源丰富,水产养殖和捕捞渔业十分发达

西行漫记 西行漫记的作者

作者:埃德加. 斯诺中文重译本序胡愈之本书作者斯诺的姓名是中国人民早已熟知的了。但是,为了未读过和已读过这本书的人们更深刻地了解这本书,对这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作家的一生经历以及写作《西行漫记》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背景,作概括

声明:《西行漫记——黄河源头第一县玛多 中国第二大黄河的源头》为网友被风吹过灼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