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坛点将录》之《“拼命三郎”高英培》连载卅三 拼命三郎石秀

高英培(1928——2002年),天津人,1948年拜赵佩如为师,解放后和范振钰结成搭档,参加和平区曲艺杂技团相声队。1979年高范一起调入全总文工团,上世纪80年代,以表演新节目红遍全国,1985年被评为“全国十大笑星”之一。晚年高英培和弟子孟凡贵搭档,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因病辍演,被迫告别舞台,2002年去世,享年74岁。

高英培和范振钰搭档三十多年,“高范”成为行内外一致公认的“黄金搭档”,他们两人在“文革”后很少演传统节目(除了在回天津省亲的时候演了一次《夸住宅》,此外就只有《山东话》了),但实际他们俩的传统功底还是很扎实的,听他们两个人早年录制的《八扇屏》,中规中矩,捧逗配合的相当紧凑,说明高英培在年轻的时候对传统段子下过很深的功夫,不像现在有的相声演员,传统段子一门没有,只靠些并不成熟的新活取悦观众(高范毕竟在天津这个舞台上活跃了二十年,要是没有传统功底肯定是吃不开的)。

虽然高英培在文革前有一定的知名度,但真正让高英培蜚声全国的,还是高范调入全总文工团之后,他和范振钰搭档上演了一大批王鸣禄创作新相声,如《教训》、《不正之风》(1979年被收入谢铁骊导演的电影《笑》中)、《欢迎批评》等等,这些相声以讽刺为主,贴近群众生活,直接反映了群众的心声,因此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高英培的风格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表演火爆热烈,按传统分相声演员分为“帅、卖、怪、坏”,高先生无疑是应该归入“卖”的,他在台上表演向来不惜力,风格大气磅礴,热灌满台,当时有人批评高英培的表演过于“洋闹”,这话也应该仔细的分析。高范在全总文工团的时候,到全国各地演出,有很多地方并不是相声的土壤,观众也并非内行;再者经历了“文革”,观众出现了断层,欣赏的水平有所降低,为了适应当时观众的欣赏口味,高英培的这种表演还是很可取的,不应该以“洋闹”来否定。

第二个特点就是天津风味浓郁,高英培素来以说天津方言著称,他的不少作品都演绎了天津普通市民的喜怒哀乐(如《钓鱼》、《教训》、《不正之风》),天津观众听起来觉得亲切自然,但更重要的是,他的段子整体风格体现出天津人的那种热情、质朴、爽朗的性格,这一点几乎在他所有的节目中都有所体现。

高范表演的新节目数量多,而且大多数质量都很高,这是值得相声作家思考的,为什么现在新节目数量很多,但成功之作却寥寥无几?我想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第一相声作者没有相声表演的基础,写出来的属于案头文学。王鸣禄之所以能够给高范创作出这么多新节目,是因为他熟知相声表演的技巧(他本人就是和平区相声队专业演员,还和史文翰留下了《十八愁绕口令》、《东坡鱼》的录音);第二,相声本身就是以讽刺见长的娱乐形式,当然也不是不可以歌颂,但是有些相声作家为了迎合政治形势而盲目歌颂,这就很不可取了(比如《糖醋活鱼》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作为普通的听众,我实在听不出这段在艺术上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第三,相声作家人为的制造了很多窠臼,限制了新相声的发展,比如刘梓钰就是这样的代表人物,他曾经批评高范的一些节目有低俗、陈旧的内容(他指的是《教训》中“认亲”的情节),这实在有些吹毛求疵了,相声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他也是一个“找乐”的手段,只要格调无伤大雅,任何包袱都是可以使用的。刘梓钰作为一个曲艺评论家,有些观点是很有见地的,但他的相声创作实在是不敢恭维,他创作的《并非讽刺裁判》、《维纳斯的烦恼》都属于很平庸的作品,可见理论跟实践还是有区别的。

最后说说高英培的缺点,主要是他晚年不演传统节目了,虽然早年下过很大的功夫,但是晚年传统活退步很大,比如他晚年演的《夸住宅》,贯口节奏就显得很混乱,这不能不说是一大败笔。再有他和孟繁贵搭档以后,表演的节目罕有佳作,无法跟高范时代相比,这也是很让人遗憾的。

推荐曲目:

《八扇屏》:这是高范早年录制的一个版本,体现了他们扎实的传统功底,可见在天津这个地面上,没有传统段子是绝对混不开的。

《钓鱼》:高范最具影响力的段子,这段马三立、张庆森,王世臣、王长友也演过,而且都有留有录音,但都没有高范的版本知名度大,高范这段得到了刘奎珍的指点(他们还保留下未经刘奎珍指点的版本,大家可以比照着听),成功的塑造了一个“二子他爸爸”的形象。

《教训》:“高范王”最成功的新节目,这段实际是讽刺“四人帮”对青少年的毒害(也得算变相的“伤痕文学”了),其中还有一句对“四人帮”的直接嘲讽,十分辛辣(可惜这点经常被电台给净化掉)。

《欢迎批评》:这也是“高范王”合作的精品之作,特别是最后捧哏发挥的那一大段台词,在高范组合中是很罕见的,当年范振钰去世的时候,很多相声节目都拿这段作为对范振钰的纪念。

《不正之风》:这段是”高范王”合作最火爆的节目,高英培成功的塑造了一个“万能胶”的形象,这一段很成功的讽刺相声,它所讽刺的这种社会现象直到现在还在社会上泛滥。

《好阿姨》:这段是一个歌颂与讽刺并重的作品,可见相声的特长还是在于讽刺,但是不排斥歌颂,关键是不能肉麻的歌颂。

《造厨》:这是高英培和孟凡贵合作的传统作品,说明高英培在艺术生涯的末期也能拿得动传统段子。

注:高英培在台上向来卖力气,所以管他叫“拼命三郎”(未完待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0/27962.html

更多阅读

《山海伏妖录》图文剧情攻略 山海伏妖录安卓

共工怒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妖兽横行,黎民涂炭。有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折神鳌之足而撑四极,平洪水,杀妖兽,人类始得以安居。鳌足如何而来?妖兽如何可平?天柱如何得安?本游戏将带玩家重回太古,揭秘出一段湮没于世的上古洪荒史……《山

《浣花洗剑录》游戏攻略 浣花洗剑录游戏主题曲

一位神秘的白衣人从渤海之滨出现出现,在一段时间内连杀数名成名已久的武林高手。这天,他来到了了济南青萍剑客白三里之家,白三里向自己门下六位徒弟交待家事,要他们绝对不能出手。然后要除了胡不愁以外的五人分别去投靠武林五大门派,胡不

声明:《《笑坛点将录》之《“拼命三郎”高英培》连载卅三 拼命三郎石秀》为网友怪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