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基本知识概要
一、表达方式:
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二、描写方法:
外貌(肖像)描写、动作(行动)描写、语言(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三、描写的角度:
(1)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感觉方面。
(2)正面(直接)描写与侧面(间接)描写方面、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方面。
(3)外貌(肖像)描写、动作(行动)描写、语言(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环境(景物)描写等方面。
四、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首尾呼应;设置悬念;运用巧合;埋设伏笔;前后照应;画龙点睛;卒章显志;正面(直接)描写与侧面(间接)描写相结合;细节描写;衬托;对比;叙议结合(夹叙夹议);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动(声)写静、以静衬动];详略得当;以小见大;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托物寓意;咏物抒怀;借景抒情;联想与想象;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等。
五、常见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拟物、借代、对偶、对比、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反复、引用、互文、通感等。
六、文章的结构形式:
①总分:总——分;分——总;总——分——总。②递进。③并列。
七、文章的线索:
(1)所谓“线索”就是贯串文章始终,牵出文章主旨的线索人物、线索事物。
(2)线索有:以人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人物行踪为线索、以所见所闻为线索、以情感变化为线索等。
八、关于“记叙文”的有关知识:
1、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3、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三人称(他、她、他们)。
4、记叙的线索:
①以时空转移为线索。②以一人、一事、一物为线索。
③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
5、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
一般来说,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但常常辅之以议论和抒情。
△议论:起揭示文章内容和点明中心思想的作用。
△抒情:在叙述和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6、记叙文(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自然环境描写:烘托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暗示人物性格等。
九、关于“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1、说明文的分类:
按说明的对象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按说明的语言分: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
2、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两种:
①总分式(包括总——分、总——分——总两种)。②递进式。
4、说明方法:下定义、作诠释、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画图表、打比方、摹状貌、作引用等
5、说明文的科学性:
①以确凿的材料为依据。
②说明文语言的运用要求:准确、简明、周密。
△准确(先决条件):就是要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选择最恰当的词语,恰如其分地把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表达出来。
△简明:就是简洁明晰,不罗嗦,不含糊,用精炼的语言把意思表达得清清楚楚。
△周密:就是说明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性的语言要做到严密、没有疏漏,无懈可击。
十、关于“议论文”的有关知识:
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①论点:中心论点与分论点。
②论据: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③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类比论证、引用论证、归纳论证等。
归谬法、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法。
2、议论文的语言(和记叙文的语言相比)要简要概括。
3、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十一、关于“新闻”的有关知识:
1、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2、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①标题:引标、主标、副标。
②导语:是新闻的头一句话或第一段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③主体:是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④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可放在主体中,也可放在导语和结尾部分。
⑤结语:一般是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时可暗含在主体中,有的也可无结语。
十二、关于“小说”的有关知识:
1、小说的分类(按篇幅的长短)分: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小小说。
2、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主要要素)、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3、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概括介绍与形象描绘;外貌和心理描写;行动和对话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4、小说故事情节的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5、小说的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十三、关于“戏剧文学”的有关知识:
1、“戏剧”的分类:
①按表现形式分:话剧、诗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和戏曲。
②按内容性质分:悲剧、喜剧和正剧等。
③按题材所涉及的方面分:现代剧、历史剧、神话剧、科学幻想剧和童话剧等。
④按篇幅规模分:多幕剧和独幕剧。
2、戏剧文学(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1)剧本的两部分:
①舞台提示: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布景、服装、道具的交代以及人物台词的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的提示等。
②台词:包括对话(对唱)、独白(独唱)、旁白(旁唱)等。
(2)戏剧文学的特点:
①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的原则。
△剧本的分幕、分场,正是它的集中性的具体体现。
②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剧本的情节结构分: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
③剧本主要靠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性格。
△戏剧文学语言的特点:高度的个性化和充分的表现力;精炼、含蓄,便于激发人们的想象;明朗动听,琅琅上口,清亮入耳。
十四、关于“书信”的有关知识:
重点掌握“书信”的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祝颂语、署名和时间)的写法和格式。
阅 读 赏 析 题 指 导 概要
一、赏析的格式;
角度+例句+作用(找准角度、举出例句、分析作用)
二、找准角度:
1、从词语妙用入手:
语体色彩:运用专业术语说明。
感情色彩:爱憎分明,褒贬明显。
动词:精当、形象
形容词:形象(从形状、色彩、光泽、质地……)
副词:范围、程度、猜测(修辞、限制)。
重叠词:用语亲切、口语化……
2、从修辞手法入手:
比喻、拟人:形象生动具体,富有表现力。
排比、反问:增强语气、语势。
反复、对比:强调、突出作用。
引用:言简意赅,概括性强。
设问:设疑问,激发思考。
反语:讽刺,否定。
3、从表达方式手:
叙议结合:卒章显志,画龙点睛,揭示主旨,升华主题。
说明描写:形象生动,激起阅读兴趣。
描写抒情:表情达意,寄寓情感。
4、从句式变化入手:
双重否定:语气强烈。
整散结合:行文活泼,起伏跌荡。长短结合,短句张力。
增强语气、语势。
突出中心,脉落分明。
被动句、“把”字句:叙述连贯性。
5、从论证方法入手:
道理论证:深入浅出,透彻明了。
事实论证:事实胜于雄辩,增强说服力。
6、从说明方法入手:
列数据:准确,具体。
列图表:清晰明了。
作比较:强调突出作用。
打比方:具体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7、从层次结构入手:
首尾呼应:开篇点题,引出下文;照应开头、升华主题。
铺垫伏笔:设置悬念,构思精巧,情节曲折。
高潮处理:戛然而止,艺术想象空间;出乎意料,增强效果。
排比段落:增强语势,突出中心,脉络分明。
递进段落: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重章叠句:回环结构;一咏三叹,音韵和谐。
8、从写作技法入手:
虚实:虚实相间
动静:以动(声)写静
抑扬: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疏密:工笔刻画(浓墨重彩)、简笔勾勒。
大小:以小见大
正反:正面刻画、侧面烘托
宾主:反客为主
首尾:开篇点题,引出下文;照应开头、升华主题。
明暗:两线交错,构思精巧
9、其他:
环境描写:营造气氛、烘托心情
多种感觉写景:立体、多层面展示景物,抒情。
托物寓意:抒情、喻人、明志
细节描写:刻画入微、突出品质
哲理句:富于人生哲理,给人启迪,催人奋进。
结构句:承上启下(过渡)、一线串珠、统领下文,归结上文。
我:线索、烘托、真实
他:便于刻画、描写
你:亲切
(小孩:真实、纯真)
抒情运用:直接、间接结合;以情感为线索贯串全文。
中考阅读题命题解读与复习策略研究
一、分析命题动向,导正复习方向
1、福州市中考试卷选用的阅读题的材料全部选自课外读物,虽是课外材料,却与课内知识、能力的积累密不可分。选文时代背景,内容理解适合初中学生阅读;体现人文性、工具性又能考察阅读能力;材料典范,并且与生活体验有机结合;选择阅读材料注意到考生对材料的认知程度,考虑到阅读材料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往往选择一些关于老师、关于父母、关于情感、关于学问、关于美德、关于习惯、关于成长、关于个人修养等方面的材料。这些材料贴近生活,具有亲近感,很多紧扣时代发展,有时代气息,具有新鲜感,易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易于阅读能力的考察。比如2007年福州市中考语文阅读题选用了为何选用2006年11月7日《福州晚报》刊登的《学会做人》这篇文章,一位中考语文命题专家就做了这样的解释:一是这篇文章的难易程度比较适合中学生阅读;二是文章倡导的思想比较好,容易引发学生的心理共鸣,告诉学生能学白求恩、雷锋、孔繁森那样的好人固然好,就是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好人也是可以的,避免学生唱高调,说假话、空话、套话,让他们说真话、实话;三是引导学生多关注本地报刊。这对我们的复习备考的方向引导也是一个启发。
有人说“考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是不无道理的。以课文为例子,以课内训练实践为向导,强化整体阅读即对文章整体的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训练。这样才不会架空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