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年11月06日 17:19:58分享人:紫色蒲公英来源:互联网7
读谈迁《国榷》
洗尽铅华的风,穿窗而入,
我著一杯雨前清茶席地而坐,
春阳暖暖地洒落在线装书卷上,
一个个方块字金子般熠熠闪亮。
一部《国榷》,泱泱百卷,四百万言,
我苍老而年轻的心穿行于字里行间,
一部明史,流转风,霜,雨,雪,
是先生步行千里从民间采撷而来……
谈迁,你这当年的风寒清贫书生,
你曾六易其稿,又痛遭书稿被盗,
我一页页读你的艰辛,读你的坚毅,
读你“吾手尚在,宁己乎!”的铮铮誓言
我的心,开始异常地虔诚,宁静,
读《国榷》,便是读先生人品,
先生,你一生与正人君子为伍,
远离世俗小人。
先生,且让我做你的忘年交好吗?
让我沿着你当年途经的西风古道,
走进山山水水之间,
走进你的《国榷》……
中海:
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
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
中国音协浙江分会会员
《南湖词刊》主编1982--1990
2007年出版个人诗词选集:《一个秋天的童话》
淡迁:祖籍汴梁(今开封),随宋室南渡,定居于浙江海宁马桥。他生活在这种国破之时,也是这种历史背景下明末清初史学家。明亡后改名“迁”,寄托了对历史、对自己的一种境遇,当然也有可能是追寻大历史家司马迁的脚步的意思。自幼刻苦好学,家贫一生未曾做官,靠缮写、代笔或作记室(秘书)维持生活。用现在的话说,是真正献身学术的人,自学成才,然后私人写史。不计报酬,不慕虚名,虽然贫寒一生,但却是一个活的很有骨气、很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史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0/26989.html
更多阅读
何谓真实?——读杨绛《我们仨》写在前面:回忆录很多,有自述个人历史,有叙述自己和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的过往,当然还有自己口述,由别人整理成书,接触口述作品多了,难免对其内容的史料价值有所疑问,如唐德刚给胡适写口述历史,“只有百分之
7月24日是暑期第一阶段补课的第一天,课上得还可以,但毕竟感觉这种补课没有意义,是生命中不可忍受之酷热,而且下面学生多不在状态,人也不全,心里深处有着隐隐的怨懑。于是下午狂睡,晚上到大众书局翻书。发现有两册本的《窃明》,书名很吸引眼
余秋雨经典散文:《笔墨祭》(附:读余秋雨《笔墨祭》有感)来源: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网论坛等 中国传统文人究竟有哪些共通的精神素质和心理习惯,这个问题,现在已有不少海内外学者在悉心研究。这种研究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也时时遇到麻烦。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在史记之前,有以年代为次的“编年史”如春秋,有以地域为限的“国别史”如国语、战国策,有以文告档卷形式保存下来的“政治史”如尚书,可是没有上下几千年,包罗各方面,而又融会贯通,脉络分明,像史记那样的通史。司
读后絮语耶稣是谁?这似乎是一个多余的问题。但是如何认识和评价他,却是一个聚讼不已的话题。在正统的基督教信徒那里,他是兼具神人二性的救世主;在一些神话学派眼中,耶稣非神非人,乃是福音书的作者,如幸德秋水的《基督何许人也》;而在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