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号是我们当地小学新生报道的日子,这一天,无数小朋友从此告别幼儿园走向一片新天空,孩子们都兴奋异常,无限憧憬小学的生活究竟会是什么样。
我表妹家的女儿今年也适龄入学了。下午给表妹打电话,想问一下孩子入学的情况。谁知不说孩子入学的事还好,一提上学,电话里突然寂寂无声,继而传来她哽咽的说话声。表妹哭了!前几天她还快乐地为孩子准备漂亮的新书包,新文具,孩子也欢天喜地的,怎么突然之间情绪反差这么大呢?
我放心不下,傍晚下班后,就直接赶到了她家。
一说上学,表妹口打唉声,满腹忧伤。原因是,今天她兴冲冲的带孩子去报道,可是在学校的新生入学名单榜上却没有找到自己孩子的名字,她不相信这是真的,又辗转找到了教务处,再三请求主任,帮忙查看一下是否有孩子的名单。可是依然没有,看到别的孩子一个个进了自己的班级,她和孩子的心瞬间失落与伤心到谷底。后来,又找人询问,才知道,因为没有本地户口,所以不是名正言顺的入学,最多只能算个借读,即使花了钱,也没用,所以一切都只能等待,等通知,什么时候让孩子去上学,是人家说了算。
表妹的眼神充满了自卑,无奈,失望,强烈的挫败感,还有隐藏不住的愧疚。那个上进心强,自尊心强,工作能力强,样样都很优秀女子哪去了,是什么让她有这么强烈的落差?
表妹一直惭愧,她觉得自己对不住孩子,自己辛苦努力都是为了孩子,孩子从小就在这里上幼儿园,从来没有觉得和本地孩子有什么分别,甚至表现得更突出与优秀,她还不懂自己为何是个外地生,可是现在孩子还是比人家低一等!为什么自己就不能多赚点钱,给孩子换个本地户口,没有本地户口,任凭你的孩子再优秀也只能是个借读生,没有本校的学籍,也就没有本校的学生应有的待遇。
表妹是十年前就来到这个城市的。大学毕业后她选择留在这个城市工作,后来她找了一个疼她爱她的老公结了婚并育有一个可爱的女儿。表妹和老公工作努力勤奋踏实,孩子可爱乖巧,非常聪明。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两人没有本地户口。
转眼,孩子到了该入小学的年龄,外地户口的孩子该怎么上学?表妹早在今年春季时就托人打听,并咨询了教委。得知确切的消息是,外地户口的孩子可以就近入小学,但只限于普通的几所小学,如果想进稍微好一点的小学,恐怕很难。
表妹只想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去年时就去一所附近的学校咨询过,但学校不收外地生,并给指路说,如果想让孩子入该小学,可以在校区买套房子呀,即使在入学前两个月买房子都不算迟,只有这样才可以名正言顺的入学啊。我的天啊,学校的老师对买房子的推崇劲头真让人怀疑是不是和售楼处有直接利益啊。
上有名的小学都需要额外缴费(当然这笔费用数目是可观的)。一般来说,每年教育局会就近规划几个小学可以接纳外地生,也就是直接就可以读该小学,其余的自当别论,那是需要交纳借读费的才能读,而且借读生没有该校学籍。根据现在不成文的通行原则,据小学师资、实力、价位也会有所不同,越有名的小学收费越高。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如果不想当借读生,还有一个办法,可以在该小学的小区买套房子,然后举家搬到学校附近住,这样离孩子近,可实现全程陪读,这多利于小孩成长呀。
可话说回来,买房子又不是买萝卜白菜,哪里能说买就买呢,况且高居不下的房价,是一般人敢冒险的吗?历经百转千回,找了好几个学校,低不成,高不就的没有结果。表妹和老公两人只好四处托人,经过漫长的等待后,终于给孩子选了一所不算最好,但还比较适合的学校,接洽人说,孩子上学,应该没问题了,具体哪天入学,还得等通知。虽然没有拿到正式的通知书,但毕竟能进学校了,表妹这才把心稍稍放下。当然这期间是花了不少费用的。但这些表妹都不在乎,她只想给孩子一个好的未来。
目前这件事仍然悬而未决,到底孩子入学以后,会什么样子,能不能把临时学籍落上,看这所学校的风气,会不会对外地生有歧视?这些都很难说。上学,可是孩子的大事啊,哪个家长到这个关头还能够不愠不火,坦然面对呢?
第二天再给表妹打电话,她的声音疲惫喑哑,明显听得出表妹的嗓子已经肿了,她的鼻子里无端的起了一个大泡,一夜不成眠,闭上眼睛就是四处为孩子找学校的情景。
接受义务教育,学习文化知识,学习做人的本领,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啊,是什么让好事变得如此难办?客观说,许多大都市,都有外地人的影子,外地人付出的贡献并不比本地人少,他们勤奋工作,辛苦而又努力,他们的孩子努力学习,成绩优秀,但外地人的待遇,尤其是孩子的入学问题真的解决了吗?所有的外地生就应该和父母异地相隔当留守儿童才合情合理吗?
没有房子,就没有户口,没有户口,孩子就没有在当地的就学权?求遍了人勉强入了学,仍然没有该校的学籍,享受着不正常的待遇,偶尔还要受若干个自诩高人一等的人歧视,这到底是谁的悲哀?
为啥外地户口的孩子上个小学就这么难?
谢谢新浪育儿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