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格与次人格 分辨主人格副人格

人格心理学理论作为心理学内容研究的核心,为科学系统的阐述针对何种人格控制下人类所产生行为的系列化研究成果,心理学涉及的领域多元化,诸如社会、犯罪、变态、文化、临床、色彩、认知、生理,这些较常见且较科学的领域,后面分化出来的其他各式各样心理学理论,在此我予以忽略,因作者水平参差不齐,常见的较为大众认可的心理学家包括精神分析师们的研究内容是我们具体需要参照和学习的大方向,然小方向即所谓非主流心理学大多无参考意义,因有些作者创作心理学书籍的初衷是为求功利,加之水平有限,唯其达到娱乐效果,因而无法拿来做大规模参考。心理学是门严谨学问,并非一系列凭空想象和创意性思维便能从中取得研究性定论,需要长期观察、实验以及大量案例来推断论证,有名的心理学家,多是自己成立实验室予以求证。心理学源于西方,一百年前脱离哲学学科衍变为一门独立学科,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的出现奠定心理学发展的基调,中国则起步较晚,较有名气的也多是心理咨询师。传统认为,心理学同读心术、催眠相联系,究其本源,从各大派心理学家所从事职业中看出,心理学较多是同医学分析挂钩,充分表明心理学是科学分析基础上着重于对人类神经系统的实验性研究。故我在研究自己学问的同时产生瓶颈,因我从事并非对应心理学的相关职业,恐难免陷入“伪科学、反科学”一类说法。

但自卑心理学大有发展潜力,从人类一系列行为作业中,都有一个深层次的本体从中制约,人类一切言行受其本体控制,通常归类为大脑控制,如若这样,心理学这门学科便失去其存在意义,换言之,大脑控制人类言行的同时也受深层次心理制约,如心理层面处于强弱势的人群,所主导出的言行也会相对应跟随心理而变化。两个实力旗鼓相当的人对垒,因一方心理受到影响,直接判定最后结局。人格心理学着重研究的是个人动机、性格特征和特有的行为模式,今后我将重点以人格心理学的理论内容结合到我的自卑心理学中,来具体系统化的通过观察人类的一系列行为中取得理论突破。然而如我之前所说,我并非同广大心理学门派所从事的职业般,比较专一、认真的从事这一行业,且如今这一年代,出一个心理学派创始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和一百年前有着本质上的差别。因而我出第一本涉及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或许隐藏在其中一个深层次动机仅仅只是为了获取功名,我曾经也思考过是否择取其他方案,诸如写小说、编剧本,我承认这些方案相比研究人类深层次行为并拿出理论更容易且周期更短,或许从中先搁置一段时间,择取其他方案,但时间已禁不起太多折腾,这也是我最近比较头疼的。人类的自卑心理一直是我津津于乐道的话题,把它变成一本畅销书,我认为难度不大,但若划分到心理学派创始人这一领域,我是自卑的,因职业、社会地位以及环境导致,我不认为中国在未来的五十到一百年甚至几百年内能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学派创始人,文化观差异导致,如同巴西人踢足球厉害,美国人打篮球霸气,中国人玩乒乓球无敌。我也从没把自己定位于研究心理学这门行业,较多认同的是“人性”这一更为宽广的话题,即指人性中包含心理学这门学问。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心理学已经从哲学学科中脱离成为一门真正科学,既然是科学,就非那么简单仅凭个人观察从中定论,市面上很多涉及心理学的书籍,都是作者凭自己生活经验总结出的一套理论,更恶劣的为某些作者凭空想象,再就是依据西方心理学理论从中加以修改,搬弄出一套个人见解。我所阅读的心理学书籍中,除了门派创始人和极具专业性的教科书之类,几乎从没过目那些乱七八糟非专业人士撰写的作品。自卑心理学想要突破这一束缚,即所谓非本行出生人士的研究成果,难度可想而知,或出自于我先天优势,这种自信让我有理由相信我所研究的这门学问多少程度能让人受益匪浅,不同于乐嘉的性格色彩,请抱歉我把这一名字始终挂在嘴边,因他是中国目前人气最火爆研究人类行为的第一人,由于他的人气火爆,因此我一直把他归类为娱乐界人士。而他所研究并普及很多人的这门性格色彩学问剽窃的则是哈特迈博士,我宁愿用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的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和胆汁质这套经典的气质说来总结这场闹剧。心理学从本质上来讲,是阐述人类神经系统的一门科学,在此基础上随后才发展到其他领域,包括我重点研究的人格心理学,这才是真正涉及人类心理的一门学问,从精神分析师们的研究理论中,具体了解到人格控制对于人类阶段化言行的重要意义。我认为人类从事心理学研究取得突破进展,真正意义上始于人格心理学的诞生,如我用自卑心理学中强弱两面性来描述人格控制,人类为何会产生强性与弱性两种极端自卑心理特征,可以更好解释并理论意义上的来阐述人格心理学的重要程度,读心理学即读人格心理学。

所以,你应该了解,这段论文的核心处在于如何研究人格理论中占据长期控制的主导人格,即主人格,同样,有主人格的同时还会出现次人格,且次人格包含的范围相对较广,从儿童期到成年这段时间,可能出现多种人格,统称之为次人格,这两种人格控制是我今后重点研究的内容,并应用到我的自卑心理学理论中。与强弱两面性自卑心理不同的是,主人格与次人格为每个人所拥有,即一个人受主人格控制的同时还波及到次人格控制。有人把主人格和次人格分类到人格分裂症当中,这并不是最准确的说法,我之前说过,每个人的体内都存在多种人格控制,并非仅仅只是分裂时才能看到,人格分裂只是极端恶化了的表现,若想根本意义上的祛除这套说法,就拿一个人只能历经某个时间段的特殊成长环境来看,比如特定人群、场合,时间内,假如我做个实验,把一个婴儿扔到狼堆里,那么这个婴儿以后形成的主人格就跟狼性毫无区别,包括他的次人格,因与主人格相近,故这里直接忽略,在这套实验中我们发现是能够祛除掉仅仅只有人格分裂症时才会出现的主人格与次人格这套说法。但事实远非如此简单,多数情况下,人的潜意识始终是被压抑住的,这个点在经历了人类文明形成过程中才渐渐出现,所谓最原始的意识即潜意识,在压抑潜意识的同时,人类的显意识也在不断起作用,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主人格后所有次人格的产生。我无意用弗洛伊德的意识论去解释,至少能够表明,他的意识论对于人类如何产生主人格与次人格及其中的相互关系有着一定帮助。

相关应用到的是自卑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因这套理论能更好诠释各人差异,以强弱两面性自卑心理来描述一个人的心理现象,这种心理现象可归类为宏观角度的主人格与次人格,但我们知道大部分时间内只具备弱性自卑心理和强性自卑心理的人仍然拥有主次人格控制,这是微观角度的定论。具体细分,弱性自卑心理特征的人所主导的主人格的行为模式仅仅只能接近于强性自卑心理特征的次人格行为模式,这两种模式当中造成的变化是依据强弱两面性自卑心理特征的人所产生主次人格控制的微观反应,换种说法为,强弱两面性自卑心理特征当中的强性特征与弱性特征分别包括主次人格。这里发现问题,一个人的心理现象如何在强性特征和弱性特征之间徘徊,即强弱两面性心理特征的人通过发生并在特定时间段内的强性与弱性两种心理特征,双方之间如何排挤,从主次人格现象中观察,极端意义上的强性与弱性心理特征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极端,也即指分别拥有强性和弱性极端心理特征的人会在特定时期中偶有过渡到另一极端心理特征的反应现象。假如基于此现象,那么自卑心理学的这套基本理论需要推翻重来,也就是说每个人都不能仅凭两种极端自卑心理特征就此盖棺定论,只是在表现形式上面大小各有差异。然无数案例表明,这种说法更缺乏科学依据,否则我们这个世界就难以彻底区分各阶层人士之间的差距。

一个长年活在最底层阶级的人士,在其童年到成年的那段期间内,他的主人格基本定型,如果我做一个调查问卷,专门针对这群低阶层人士,问题为:“你们有没有信心在五年到十年内走出当前生活状况,迈向富人阶层。”我甚至不需要做这一问卷,便可知晓当中答案,原因在于受主人格长期控制影响下的人类难以树立积极信念并改变这一趋势。就如巴甫洛夫关于条件反射的实验,通过对狗产生唾液的研究,条件反射根植于动物大脑皮层中,主人格的形成遵从于条件反射定律,多数情况下不可能轻易改变,比如恋爱时,很多人会每天不由自主偷偷瞄下对象的照片、日记及涉及对象的一切物品,时常怀念和对象走过的地方、吃过的食物,有时看见某个熟悉场景会第一时间联想到对象,这就是条件反射作用下的行为。人格分裂症基于条件反射作用下,人类在面对某些不堪回首的记忆时采取的自我防御措施,起初防御得当,会降低其中痛苦,并压制到潜意识内,潜意识受到压制可能会通过梦中情形上升为显意识,这种现象可归类为良性人格分裂,故发生犯罪行为的概率偏低。这在不同性格人群中极为重要,有些女性在早年曾遭受虐待、性侵犯或者强奸时,往往后面会加重形成精神病,出于男性与女性不同特征。这种情况下,儿童期发展不当的男性成年后会较多表现出易攻击性、反社会、反人类涉及一切暴力行为,而女性较多则体现在个人生活上,如认为自己天生即下贱命,不值得被他人关爱,工作无力、交友困难,如再加上经济贫困使得惰性萌发,彻底走上不归路,诸如做妓、偷盗。依据弗洛依德性与死亡本能原理,这种情况,便成为恶性人格分裂,即主人格防御不当,潜意识变显意识,犯罪行为往往就此形成。

主人格与次人格 分辨主人格副人格

这一原理更简捷解释了主人格的形成模式,自卑理论也即从这上面进化而来,之所以针对自卑心理特征的描述,有很多人会提出疑问,人类的成功不受自卑心理制约,而是由自信心决定,就如自卑的人根本不可能成功,他们生来就觉得自己并非人上人,能够吃饱穿暖的人生未尝不可。我要推翻常人的这套言论,表面上看,人类确实因为自信而变得更加出色,通常一个表情、一个举止便可得知,且在某些人眼里,根本不可能存在自卑导致一个人自信的说法,我的这套理论虽说独树一帜,但之前阿德勒也曾撰写过一本《超越自卑》的著作,他的看法基本吻合我的这套心理学理论。很多时候,人类心理状况能够直接体现在生活多方面,我对于自卑心理学的研究是经过长年观察总结出来的定论,并非空穴来风,当然这篇论文中我并不打算深刻细致的去描述人类不同程度自卑心理所造成的影响和联系及产生的行为。如要细致描述,我是否先通过例举一堆案例,没有这个必要,此文主要分析的是人格心理学对于人类自卑心理的启示意义,因当中的影响较为深远,我认为在主次人格控制下,人类所产生的行为更具有参考价值,也十分适用于自卑心理学。

当然我现在不会透漏更多有关自卑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就如同在我出这本书之前,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人类的自卑心理还分显性与隐性、良性或恶性,你已被显性与良性蒙蔽很久,故传统观念下,你始终认可人类的自卑心理只是表面形式的存在,如同一张靓丽的面具,这张面具下你永远无法看清这个人隐藏的是一颗佛心还是魔性。我通过人类的自卑心理程度来推断他往后的言行作风及潜力,或许能够让你避免受到伤害,我想在告诉你这一切答案前先把人格心理学这块知识再好好梳理下,这有助于我更好了解人格控制在人类行为中所起到的积极、消极作用。主人格的形成原理大致描述了下,在涉及人类追求自身价值这一基调而表现出的行为模式中,通常由此形成的人格控制亦能直接决定并转变成主人格,比如一个人无法适应目前现状,建立在此人拥有相对应的才华基础上,他可能会考虑通过进一步释放本能冲动来获得更具价值,经由社会地位提高来满足这种冲动,获取这种能量并释放出去,需要有个对应的时间历程,并形成前意识,某种现象表明,潜意识在遭受长期压抑后或通过时间而转变成显意识进而上升为行动模式并排放出去,这对于了解性格内向的人在某段期间内出现大爆发迹象有了个更值得参考的内容,但形成这种潜意识的根本源又是极其复杂的,它的转变有着多方面因素,比如家庭变故、容貌变化、财富需求和社会地位的影响下,然而这些方面仅是较常见的众多因素之一,甚至于有些未被开掘的领域是我们未曾听说过的。

在能量冲突中,各人表现出来的形式也分情况而定,依据各人从事职业不同,模特艺能界的人更加注重于外表修饰和行为表现力,法律政治则重视语言表达能力,体操武术需要过硬的身体素质,导演编剧当然更依赖于人的思维能力。在各领域发挥程度所导致的不同成就,自卑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产生作用,这个过程在人类心理现象解释中,基本可以断定,主人格控制下的自卑心理是决定性的存在,几乎忽略被次人格控制所产生的大部分行为模式。换言之,主人格控制下的人拥有强性自卑心理特征,那么其事业成功率相对弱性要高很多百分比,但主人格控制下的人依旧可能会在次人格的行为模式里表现出弱性自卑心理特征,这种现象我依然把它归类为强性自卑心理,因次人格控制下产生的行为模式并不有碍人类对于自身擅长领域的专注度和表现力,故而这种人格控制在我的理念范围内是压根不存在的。好比足球先生梅西,在足球这一领域,他是当仁不让王者,这不代表生活中的他在其他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上杉谦信、武田信玄的用兵能力毋庸置疑,这不意味着,论单打独斗能力,他们能否超越真田幸村和本多忠胜;鬼谷子鬼神莫测,学问博大精深,操纵弟子纵横天下,然而我估计他只是一手无缚鸡之力、隐居世外的老头。对于天才的定义,在其擅长领域,做的比常人极端,不擅长领域,也很极端,只不过是另一个极端。在主人格控制下,人类不同自卑心理程度更具发展意义,这是重点指出的。

现在我们把刚才那套理论沿用到次人格控制下,强性自卑心理特征若发生在一个人的次人格控制内,即主人格控制下的是弱性自卑心理,这就相对有趣多了,依据我对于强性心理的了解,拥有这种心理特征的人是各行各业出类拔萃的优秀人物,但是否表明这群优秀人物是通过次人格控制来完善实施行为模式的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压根没理由。我想先举个身边案例,如我公司里曾经接触过的一个人,假如把他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准则剔除,因他生活作风象极了弱性自卑心理特征中所描述的这类人,除此以外,他在自身擅长的领域也可以说是当仁不让的王者,这就有趣了,如果我认为由他主人格控制下的是弱性自卑心理,而次人格则是强性自卑心理,或我直接用强弱两面性这种宏观角度的心理学理论来判定他,是不是又很匪夷所思?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直到经历时间考验后我才得出最终答案,如我前面所说,在一个人儿童期到成年期各方面因素影响下所形成的主人格其实并不牢固。以强弱两面性自卑心理得出启示,主人格能够影响并控制一个人在特定时期内的行为,但并不意味是由大部分时期内主导出的行为模式,如一个人在遇到另外一个人前后,他的性格也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这里就又引出另外一个问题,到底主人格从中扮演的什么角色?

弗洛依德的意识论应当能够得到参照,我比较认可的是,人类所形成的主人格控制应分前期、中期和后期三种模式,前期模式是初级的主人格控制,通常出现在儿童期,随着年龄增长,往后较多以潜意识被压抑,如通过梦境上升为显意识,清醒状态下,人类再次把它压抑到潜意识内,这里需要指出,儿童期若遭受重大变故,成年以后极可能无法压抑从而上升为显意识并主导成主人格控制,形成外在表现出的行为模式。中期泛指成年这段期间,年龄无法具体细分,因跨度较大,故排除特殊因素影响,几乎是牢不可破的。至于后期模式,多指老年期,因中期跨度太大,属于非典型模式,且彻底突破中期主人格控制这一束缚几乎不可能,也无法完全将中期转变成潜意识。形象表达,前期较多情况下被中期当做潜意识压抑,中期多以显意识被后期当做记忆体保存下来,而后期几乎是以集大成者姿态来掌控中期,基本排除前期主人格控制,故我们看到所谓“大师”,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而他们在各自领域的思维表达能力远超中期,也就更好解释为何年长的人更易看透红尘世俗,达到精神上圆满。这里罗列出的一整套主人格行为模式才是相对较完善的理论,从而更好了解主人格之于自卑心理学的重要意义,也是从侧面诠释如何产生强弱两面性自卑心理特征的主因。

这套理论解释了困扰我很久的问题,接着之前话题,主人格控制下的是弱性自卑心理,由于强性与弱性分属于两种极端心理特征,因我目前暂未对亚强与亚弱做出系统性的解释,实则是我对于分属于两种极端心理特征的强性与弱性也没有达到十成把握的归类度,很多看得见、听得到的行为模式自是需要将来一条条罗列出并记载到我的自卑心理学当中去,诸如弱性自卑心理特征的人善于欺凌弱小,但这并非一概而论,我所举都是抽象化的基本特征,因为我也时常发现,具备弱性自卑心理特征的人很多都是以表面善良著称,且我不认为这种看得见的善良是否真正出自于一个人的本性,如某个和我友好搭讪的人,我在多数情况下认为他缺乏的其实是一种竞争意识,因我不信乔布斯和巴菲特这些具备强性自卑心理特征的人若路上碰见会主动和我搭讪,就如性格色彩描述的那样,何种颜色表现出的性格特征亦是多元化的,甚至还有颜色组合这一概念。所以我现在例举的这些心理特征,往后都是需要改良的,因我并不十分清楚,弱性自卑心理还可在某段时间内消失,然后再出现、再消失,形成反复循环的一个过程,但我统称之为弱性自卑心理,因造成的差距不在我所要讨论的范围内。换而言之,人类天生因自卑心理而变得更具攻击性,这与佛洛依德的死亡本能原理如出一辙,这种攻击性不仅体现在对他人尊严、肉体的侵袭,依据程度不同而表现出的不同攻击方式。如经常微博上言语谩骂、诋毁他人的一类人,出于自卑心理导致的嫉妒感,有些纯粹为了找寻存在感而以排斥他人、提高自己从而获得自我实现的一类人,以后我将重点用理论来描述这种种行为的背后究竟暗藏的什么含义。

因强性与弱性不同心理特征表现出的行为模式,主人格控制着弱性,而次人格控制的则是强性,也就是说,在大部分时间内,这个人的人格控制长时间由弱性主导,偶有灵光乍现的时候,完全不可能形成的一套说法。如强弱两面性也得基于时间条件差不多对等的前提下才能充分表现出这种心理特征,好比天秤两端完全不平衡,形成极端局面,可直接用某种定义了的术语来归纳。这可以解释为次人格所拥有的自卑心理特征几乎不可能影响到主人格,可以盖棺定论。让我举个例子,基于表演性质职业,假设由其主人格控制的是A型性格,常见于生活中,而从艺术角度,如演说、演戏、演唱,也指这种形式拘泥于相对不自然的自然一面,演出真性情的人通常称谓“实力派”,这不可否认,我们认为很多表演生疏的人缺乏的是种个人赋予理念即不固定物替代固定物的手段,这一起决定性意义的事实分出大量优秀或不优秀的从艺人士,归类于为B型性格,由次人格控制。以我对这两种性格的观察,主导A型性格时较多发生在生活作风一面,以占据时间长度统计,一个人由通过表演形式展现给大众,其所占据的时间长度通常是促使B型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很多演员自出演些较具使命意义的角色后,常常生活中告诫自己,要以这一角色为原型,严格规范自身生活作风,这种由B型性格在次人格控制中交叉转变并影响主人格,把主次人格控制相互交融,上升为意识,经历时间演变,久而久之便祛除掉先前主人格控制下某些成分,吸收次人格当中的沉淀物。这套理论,亦是由弱性自卑心理转变成亚弱性,亚强性自卑心理上升为强性的一个重要参考,这种表现形式则是混合作用下的人格控制,A型与B型相互影响后的化学反应。

但这种混合作用下的人格控制不受时间因素,即较短期的混合之后是否也能产生化学反应?很多从事具备强性自卑心理职业如写作、表演、体育运动、导演编剧的人,受其强性自卑心理作用下,在其人生中的这段时间内,较可能创作出优秀作品。我指的是这段时间,以前我在描述强性与弱性时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很多能创作出优秀作品的人不该完全把其归类为强性,当中水平还分高低,这一事实经由描述,即我创作时分别受两种不同程度心理特征影响,这是具有研究性意义的结论。打个比方,一个运动员受状态影响而在某场比赛中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竞争力,以篮球比赛为例,即某个超级球星也可能在某节比赛中发挥失常,表现的甚至不如角色球员,且球星的黄金运动生涯也分某个年龄段,超标或不达标都是阻抗球星们获得更多成就的因素。一本很优秀的小说,在其不同行文中亦能表现出不同级别的文字描述力,当中造成的差异即是分别受强性与弱性不同特征影响下外在表现出的形式,诸如一个作家在其思绪泛滥时,他能构造出一套十分优秀的、经由创意性思维诞生的产品,这种行为模式受强性自卑心理控制下会表现出极具爆发性、感染力的一面,是区分强性与弱性自卑心理的关键。由强性自卑心理作用下,主人格控制的行为模式极具塑造价值,但这种主人格控制下的心理特征随时也会因时间长度而渐以次人格控制下的弱性自卑心理所替代,这是形成“状态”这一说法的根本原因,故主人格控制才是其中关键,普通球员发挥再好始终只是普通球员,以次人格控制下的强性自卑程度,即我所忽略的这种人格控制是无法长久影响并作用到主人格控制下的弱性程度。

当中忽略掉的重要成分,以“球员年龄”创造成就这一因素分析,从中发现,外在天赋也可影响并出现不同心理特征,强弱两面性这套定论由其宏观角度出发,统吸纳主次人格中的沉淀物,并分别由强性与弱性在不同时间段内主导主人格控制,例如大多球员的黄金年龄在25到30岁之间,即这段期间由强性主导主人格所占成分较多,相对的次人格中由弱性主导所占成分偏多。强弱两面性基于站在宏观立场,以强性主人格弱性次人格为例,各人次人格控制中的弱性成分经条件反射原理恐难以减弱以致主人格无法从弱性彻底过渡到强性,并扩散次人格控制中的弱性成分,即主人格的强性成分通过条件反射原理因自身体能随之年龄、伤病而下降,致使弱性成分增加,并驱散强性,次人格控制中的弱性成分又通过交叉影响转变成主人格中的弱性成分,这是形成强弱两面性特征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次人格主导下的强性成分是微观意义的,故几乎可以忽略,大部分情况下,因由弱及强或由强到弱发生在次人格控制中,所以没有讨论意义,由于它无法主导一个人的行为模式,只能交叉影响到主人格却不能完全控制住主人格,主人格中的强性成分不消失,强弱两面性心理特征就永远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当然形成这一特征的原理是多方面的,我仅以案例来说明,人类心理特征千变万化,即使用自卑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来诠释,依然碰到诸多问题,由其不固定式的存在,即使用强性和弱性两种极端特征来描述一个人,也不是决定性的,很多特殊情况往后都需记载。

以我碰到的一些案例恐无法根本意义的阐述,因而《自卑心理学》的内容较多站在实践基础上,具有参考价值,但正如我以前说的,年龄是限制理论升华的关键,较有名气的心理学家早年所撰写的论文也基本都是受外界怀疑、揣测的,故以后我将会考虑以第二版、第三版的形式来扩充理论并完善这门学问。当然我也承认,我出书的根本原因是为了达到自我实现这一高层次需求,这不光是我的需求,亦是所有名人的需求,但世界正因为拥有一群渴望自我实现的人类的出现,才会持续不断的发展下去,即使有些人曾为整个社会做出过卓越贡献,却无法让众人知晓,这类人内心深处依然认为自己已达到自我实现。因而我确信名利并不是实现自我的最终目的,依据自卑心理学理论来推敲,有些人的强性成分已经强到对于名利、地位统统不屑的程度,这种超强性自卑心理特征亦是往后需要添加上去的。当然这不是给一群寂寂无名的人找失败借口,毕竟上述这种人只是极其少数,相对于整个世界几乎是脱离存在的。何况从人类强性特征出发,既来之则安之,不在这个世界上做出点贡献那就有愧于自己,我认为这种思路完全符合人类渴望塑造自我价值的本能冲动。

再说点题外话,回归恶搞本性,哥们年纪一年大一年,再不是以前那个乐逍遥、踢球耍拿时间不当回事不谙世事的迷糊小童仔,这两年知道窝在房里读书,不读书也懂得修生养性,虽说养出来的都是腥,连同事都抱怨。我斟酌自己还是有些危机感存在,企业没危机感,必缺少竞争意识,无意识必衰退,这道理你懂,可惜做不到。我想也是,要不人人皆能当乔布斯、巴菲特,就算当不了外国人当个马云、李彦宏问题也不大,将来本人可能要面世的《自卑心理学》一书也就没有阅读价值。竞争(俗称危机)意识历来为人所议论,端的是它能促进社会变革,制造生产动力,满清政府不给力来个闭关锁国,降低意识并大力培养一群臭名昭著卖国贼,虽不乏有林则徐、邓世昌、关天培、梁启超等饱学爱国之士,然氛围不良、意识不对,大方向择选不当,这样的人才也只能埋葬于腐败统治下作为牺牲品以示后人。各位也别笑,你在那个年代可能混的更窝囊,不信的话可以扪心自问下,现在过的怎么样?一个月收入多少?对未来、对人生是希望还是失望?估计一大票人来一句:“心中一片迷惘。”正常,在无竞争意识培养前提条件下青春是用来挥霍的,比如去旅旅游、泡泡吧,每天睡到自然醒,老板责问为何迟到,一句“车太堵”完事。

我这样说是因为心中有感触,和你们一样,之前人生的三分之二都是用来挥霍,虽然现在依旧很年轻,但内心中的竞争意识悄然爬升。几年前,基本不过问外面信息,埋头于自己世界,俗称“自闭”,结果证明,这样做还是有那么点意义的,至少练就一身“骂人”功夫。然而年龄的增长已不允许继续这样放肆,我稍有些愧对自己,因主人格控制下的弱性成分偏多,次人格控制下的强性成分虽多却无意义,只能在骂人中寻找存在感,往后会慢慢过渡,驱散掉主人格中的弱性成分,真正转变成强性特征,唯有这样,才可走出自我束缚,毕竟人生苦短,惜几十年而已,对整个世界的探索,还在继续,唯有继续,方可完善我的学问,回首这条路,人类始终都是这样走过来。对于这个世界,人类需要改善的还有很多,任重而道远,但我内心深处始终渴望自己永远活在青春年代,毕竟过了这个村再无这个店,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类的宿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0/26079.html

更多阅读

主人格与次人格 分辨主人格副人格

人格心理学理论作为心理学内容研究的核心,为科学系统的阐述针对何种人格控制下人类所产生行为的系列化研究成果,心理学涉及的领域多元化,诸如社会、犯罪、变态、文化、临床、色彩、认知、生理,这些较常见且较科学的领域,后面分化出来的其

中国酒桌上的礼仪大全 酒桌礼仪及说话技巧

中国酒桌上的礼仪大全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各种礼仪。它渗透到生活中每一个角落。在酒桌上,这种礼仪变成了潜规则。酒席上的座位是不能随便坐的:主与次,贵与贱有严格的等级。首先,你不能单独入席,而要同其他客人一齐步入。进门的对方是上席

怎样收集与分析信息 在工作分析信息收集中

摘于译言精选(可能有利于证券市场信息收集与分析)简介本文为信息分析方法论简要概述。其作者为当今应用信息领域权威赫伯特·梅耶。在里根政府时期,梅耶先生担任中央情报局情报部与中央情报局国家情报委员会副主席的特别助理。在此位

中国酒桌上的礼仪大全(转) 中国酒桌上的礼仪

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各种礼仪。它渗透到生活中每一个角落。在酒桌上,这种礼仪变成了潜规则。   酒席上的座位是不能随便坐的:主与次,贵与贱有严格的等级。首先,你不能单独入席,而要同其他客人一齐步入。进门的对方是上席。有三个座位最

声明:《主人格与次人格 分辨主人格副人格》为网友發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