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堂纪律,你怎么看? 课堂纪律

关于课堂纪律,你怎么看? 课堂纪律

【教学研讨】(原创)关于课堂纪律,你怎么看?

什么是纪律?

这句话如果是对军人来说,回答很简单。

什么是课堂纪律?解释起来似乎也不是很难。

但是,课堂纪律却是我们教育教学最直接的承接基础,他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课堂教学成果。那么,到底在课堂上我们需要学生怎么做才更好。

什么时候该静,静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该动,动到什么地步?每一位老师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想法,独特的角度和独特的应变方式,那就请大家畅所欲言吧!大家共同研讨、共同提高!

富裕王春晗2008-12-2612:29

一位老师针对于课堂纪律的几点参考建议如下:

1,让课程更精彩而短小,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好是一堂课分成三个课时,课时之间讲个笑话什么的让学生轻松一下。

2,在不需要板书的时候,尽量不要只站在讲台上,应该在教室四处走动,让喜欢做小动作的学生有所畏惧和收敛。

3,合理分配课堂提问,一堂课最少有一个可以给学生讨论的话题,但要把握时间和节奏。

4,任用班干部和小组长监察纪律,对重点纪律差的学生不妨施用赞赏教育,也让他们来做几次课堂纪律监察。

5,每堂课多表扬遵守纪律的学生,对纪律差的同学绝对不能当着同学面批评,小学生的自尊心可怕的强,小心物极必反,绝对不能对学生动粗。

6,设立竞赛和奖惩制度,每天、每周、每月评选一些优秀生,让差生承担更多班级义务。

7,积极和学生沟通,及时掌握影响他们情绪的事件并提出化解方法,避免学生把情绪带到课堂上。

总之,要让学生遵守纪律,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粗暴简单。只要培养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的人格,哪怕是轻微的批评也足以让学生三思而后行,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关键,只要他们得到了尊重和自信,课堂纪律的好转是立杆见影,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抓好小学课堂纪律的常规经验方法总结

(一)教师进入课堂时,首先要树立“心中要有火力点”的概念。每一个班都有一、两个较调皮的学生,也就是这个班的火力点,所谓擒贼先擒王,找准、控制好这个火力点也就控制好了这个班,就能有针对性地采用有效的方法来进行纪律控制。

(1)注视法:在课堂上发现有学生不守纪律时,教师采用注视的方式引起该学生集中注意力,突出眼神,以达到控制课堂的目的。

(2)暗示法:用暗示的方式来控制纪律的方法叫暗示法。如走近学生敲敲桌子或拍拍学生,暗示其注意;或走到正在自由说话的学生旁边,放高音量;目光移开不守纪律的学生然后说‘有几个小朋友没看老师的表情,是不是很难看呀’等等方式。

3)提问法:在课堂上发现学生精力不集中时,用一些简单的问题或老师已准备提问的问题进行提问,以引起其注意的方法叫提问法。

(4)威胁法:用其它方法无法解决问题时,可用威胁的手段来控制纪律。此方法一般不采用。使用时要注意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要打消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5)隔离法:采取隔离的方式来分散火力点从而控制纪律的方法。如两个学生打架、打闹时,可采取前后或左右分开他们的做法。如在座位排列上可以稍加调整,男女隔开或动静搭配坐。

(6)无声法:在大多数学生注意力分散时,老师突然表情严肃,以无声的方式,静坐1分钟,以示警告,达到控制课堂的目的。

(7)奖励法:运用奖励的方式来鼓励和表扬学生或表扬个别引起全班注意的方法。如板书上的奖励制度,奖星星,头饰等。

(8)吸引法:以优美的板书,良好的教态,生动活泼的教学组织来吸引学生的方法。在小星星教学中是最常用、最好和方法。

(9)歌曲法:用轻快,调节气氛的歌曲来收拢学生的注意力。

(10)口号法:用激励人心的口号鼓舞学生士气,激发学生爱学习,团结友爱的激情。

(二)课后与学生交朋友,放低姿态与学生成为学习和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会很配合老师的工作。

(三)新老师在接一个新班时,1-2节课内要熟悉全班同学的面孔,3至4节课内要记住全班学生的名字,5至6节课要能发现学生的个性。

(四)凡在课堂上发现纪律不好时,一定要停顿下来进行整顿,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富裕王春晗2009-01-0119:41

我还记得在一次讲新课的过程中,有几个孩子最先掌握了知识点、最先完成课堂练习,之后就很得意的四处张望、慢慢的觉得有些无聊,就开始做点小动作,一边做动作一边还监视着我,看看我有没有注意他们。其实我有看到啊,只不过哪一刻觉得孩子们好可爱啊,总是爱自以为聪明的做一些事。而且他们有能力提前完成练习,准确率又高,新知的掌握又好。这会的走神也就当作对他们的小奖励吧!当然了实在不打扰其他同学的前提下。

富裕王春晗2009-01-0610:38

怎样进行有效的课堂纪律管理

一、用好课吸引学生

马卡连柯说过:“假如你的工作、学问和成绩都非常出色,那你尽管放心:他们全会站在你这一边,决不会背弃你。相反地,不论你是多么亲切,你的话说得多么动听,态度多么和蔼,不论你在日常生活中和休息的时候是多么可爱,但是假如你的工作总是一事无成,总是失败,假如处处都可以看出你不通业务,假如你做出来的成绩都是废品和‘一场空’,——那么除了蔑视之外,你永远不配得到什么。”[1]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哲学家的一批弟子就要毕业,哲学家将学生带到一块荒芜的田地中,告诉大家,将在这块荒地完成最后一课。

哲学家提出的问题是:“怎样除去这块地上的杂草?”

弟子们各抒己见:

“可以用手拔取这些草。”

“可以使用除草剂。”

“我用火烧的方法。”

“可以通过向土里加石灰的办法,使草失去生长的土壤条件。”

……

哲学家说:“大家回去按自己的办法除去地里的杂草,一年以后,都到这儿来,说说效果,这就是我的作业,再见。”

一年后,弟子们陆续从各地来到这块土地上,一年前荒芜的土地已经长满了绿油油的庄稼。可是,老师始终没有来,弟子们开始猜测“从不迟到的老师为什么没有来?”大家结合一年前老师提出的问题,再看看这绿油油的庄稼,弟子们明白了:除去杂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用绿油油的庄稼占领;怎样除去心中的邪念,用美德占领……

将这个故事用来思考课堂纪律管理,怎样使学生遵守课堂纪律?让有趣、有用、有价值的课堂教学活动占领学生在教室里的时间。

有一位在小学低段任教的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学生认真地埋头练习。完成作业有快有慢,先完成的同学做完以后就举起了手向老师报告。老师很高兴,开始清点:“5个、6个同学做好了……”这时我注意到身边的两位同学明明没有做好,也连忙举起了手,成了老师口中的第9个、第10个。

另外一位老师也教低段,提出一个问题后,一些小手举了起来。老师说:“我多么希望看见一片森林。”其余没有举手的“小草”立刻高高地举起了手,加入“树木”的行列,课堂上出现了小手的“森林”。课后我连同上面的课例与这位老师讨论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举手的学生是否真正懂了?关于“森林”的暗示和要求可能带来什么?第二个是学生在课堂上有没有权利不举手?

富裕王春晗2009-01-0611:45

我个人以为,从尊重人的权利出发,学生是有权利选择不举手的。

将“是否有权利不举手”的问题拓展到上课,我们可以想一想:学生是否有权利拒绝听老师的课?想一想这个答案,我们可能出一身冷汗。当学生行使自己不听课、或者不听你的课的权利时,都不举手时,我们该怎么办?

所以,维持好的课堂纪律从根本上讲是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是增强课堂的吸引力。也就是说,课堂管理的功夫要下在“管”外。当然,从发展趋势看,老师一呼百应、说一不二的时代应该过去,而且正在慢慢地而且必将过去,我们挽不住也不能挽这必然逝去的夕阳。

二、课堂纪律与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

需要说明的是,课堂规范和制度的建立与执行不能“一言堂”,不能只是老师自己说了算。要充分引导学生认识课堂规范和制度的意义,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组织他们参与规范和制度的制订,并通过学生参与来执行相应规范和制度。要促进学生从规范和制度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使他们成为制度和规范建设的主人,把课堂规范和制度管理过程作为规范和制度教育的过程。

三、纪律管理中的其他注意事项

1.避免人为添乱。有些课堂上的乱是我们的老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考虑不周到而带来的,教师自己添了乱。比如在一节数学可上,老师将学生分成几个组,每组派一位同学代表小组上台竞赛。本来老师希望学生振奋精神,关注竞赛内容,但提出的要求却是:“为本组学生加油,”小学生立即来了劲:“某某某,加油!”“某某某,加油!”再控制纪律就比较难了,教学陷入了长时间停顿。

2.树立遵守纪律的榜样。有了榜样,学生就有了模仿的对象,行为方式的改善就有了具体的标准。很多老师不仅注意树立榜样,而且注意让学生熟悉自己的体态语,老师的体态语指引着学生的行动。

3.让学生分享老师纪律管理时的情感。比如老师说:“某某同学刚才的行为影响了其他同学学习,老师很不满意。”“某某同学这样做,老师很为他高兴。”课堂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场所,老师把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不仅有利于纪律管理,而且可以使学生学会分享别人情感,尊重别人情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4.走到学生身边去。相对而言,教室后面的学生更容易出现纪律问题,究其原因,教师与他们空间距离大了,心理距离也大了,而教师的影响力却小了。特别是多媒体进入课堂以后,一些教师把鼠标当成了羁绊与学生交流的绳索,更难走下讲台。因此,加强课堂纪律管理的其中一条建议就是:教师要走到学生身边去,相对近距离地对学生施加影响。

5.使学生产生纪律需求。一般来说,中小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除了内部动机外,表扬、奖励等外在因素也是影响学生行为的重要原因,了解和利用学生的外在需求,并使学生产生纪律需求是进行纪律管理的有效手段,如:

“这么多同学举手,老师现在要请一个刚才认真听其他同学发言的小朋友回答。”

“你刚才的发言很精彩,老师想把小红花奖励给你,可是小红花不愿意,它告诉我,它不喜欢不守纪律的孩子。”

“谁更遵守纪律,我就请谁来回答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管理纪律的课堂评价用语一定要针对学生的行为,不能针对学生的人格侮辱学生。一般而言,如果学生的行为有利于学习,是你期望的,你就给予肯定,而且必须明确那一类行为是你肯定的;相反,如果学生的行为是不利于学习,不是你期望的,就应该给予批评,但批评也一定要指向具体的行为。

6.注意纪律要求的变化。比如对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你这样做很乖”可能巩固某些行为,但三年级,就需要从“我希望你怎么”到“你应该怎么”转变,从“你乖”到“你懂得规则”的转变,有利于将学生的行为表现从谋求老师的赞赏转化到认可和接受纪律的要求。

富裕王春晗2009-01-0611:50

上面是转载的一篇关于课堂纪律的管理论文,看后很受启发,其中分析的很透彻。有很多方法只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希望各位能够从中有所收获。

传统的课堂纪律要求学生坐得板板的,小手一背。这样的要求现在一般不多见了。因为他对孩子的约束太过于苛刻了,新课程中孩子的课堂活动是相对而言比较放松的。

富裕塔哈王影2009-01-0619:20

传统的课堂纪律要求学生坐得板板的,小手一背。这样的要求现在一般不多见了。因为他对孩子的约束太过于苛刻了,新课程中孩子的课堂活动是相对而言比较放松的。

我也为生长在新课改下的孩子而高兴,课堂上可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了。

富裕塔哈王影2009-01-0619:22

以下是引用富裕王春晗在2009-1-6 11:48:40的发言:

“谁更遵守纪律,我就请谁来回答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管理纪律的课堂评价用语一定要针对学生的行为,不能针对学生的人格侮辱学生。一般而言,如果学生的行为有利于学习,是你期望的,你就给予肯定,而且必须明确那一类行为是你肯定的;相反,如果学生的行为是不利于学习,不是你期望的,就应该给予批评,但批评也一定要指向具体的行为。

批评更应该具有艺术性,让学生受到教育而不失所谓的面子,才是上策。

富裕塔哈王影2009-01-0619:26

转批评学生的艺术

批评和表扬是同时在在的,学生喜欢表扬而不喜欢批评,如何让学生接受老师的批评而不产生反感呢?我想,作为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批评和表扬相结合

  戴尔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曾经说过:批评像一只鸽子,放出去就不能回来。任何人在犯了错误后,总是找出种种理由说自己是正确的,因而很难接受批评。那么怎样才能让犯错误的学生接受批评呢?那就是批评和表扬相结合。在批评之前,先了解错误产生过程及原因,然后站在犯错误的同学角度上看问题,这样就有了表扬的依据,再站在教师的角度上看问题所在,并提出批评。在被表扬的心理状态下,人是愿意接受批评的。

  二、批评的时机的把握

  批评得把握一个时机,在出现错误后立即就进行批评,往往被批评的学生不予接受,因为这时他所想到的是自己的正确性和别人的错误性。因而对于刚犯错误的学生,不要及时忙于批评和指责,而应该让他冷静下来,过一段时间后,再找他谈谈他所犯的错误,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学生会理智地分析问题和接受老师的批评的。

  三、批评的程度的把握

  批评并不是全部的指责,并不是将过去的所有的错误都翻出来曝光,批评还得掌握一个度,否则是起不到好的效果的。批评应该是就事论事,就事情本身而批评,对于中学生而言,有时蜻蜓点水的批评就能够让学生体会了,有时不需要点名道姓地批评,只需要委婉地说出就行,有时批评的话语是含糊的而不要清晰的。要记住批评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们改正错误,而不加强错误。

  四、批评的地点的选择

  中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逐渐成熟,他们的成人意识逐渐增强,他们最注重自己的名声和形象,如果在大庭广众下批评学生,会伤害他的自尊心,他是不会接受批评的,因而,老师在批评学生时应该注意地点的选择。最好不能在班级里、办公室里、教室走廊里,而应该选择人少、周围环境悠静、能够让人心情愉悦的场所进行,这样体现了教师对于学生的人格的尊重,学生对于老师的批评也容易接受。

  总之,批评是一门艺术,老师们要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富裕塔哈王影2009-01-0619:27

批评学生的艺术

批评是对思想品德行为的一种否定表示,正确地运用批评也是一种教育。从心理上讲,批评是一种“负强化”,可以使人产生一种内疚的心理,萌发耻辱感,使人终止错误思想和行为,增强纠正错误的勇气。但如果批评不当,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横加斥责,吹毛求疵,令人无所措手足,就是一种消极的批评,其破坏性很大,使被批评的人感到压抑,抬不起头来,产生自卑心理,谨小慎微,失去前进的信心,还可能与批评者产生对立情绪,形成“逆反心理”,好话也听不进去。正确的运用批评方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批评要有理有据,才能使人心服口服。为了做到以理服人,教师在批评之前一定要搞好调查研究,分清是非,决不能想当然,捕风捉影,随意指责。

批评还要说“理”,这个“理”首先应该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不是道听途说,一知半解,更不是看到风就是雨,妄加推测。其次,说话一定要实事求是,一是一、二是二,不能添枝加叶,更不可以无限上纲,扣帽子,以势吓人。另外,说理贵在分析,不仅要指出学生错误的事实,错误的性质,还应该帮助他们找出犯错误的原因,纠正错误的方法,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2.批评应该是与人为善,帮助他们更好地前进,而不是为了出气、整人。中、小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原因,不少人是犯错不知错,知错也犯错,教师对他们必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不能把偶尔的错误看成一贯的表现,也不能以偏概全,要相信青少年学生都是要求进步的,且一定能进步。所以班主任看问题切忌主观片面,批评学生不要绝对化,不要带有偏见,特别对于后进生或多次反复的学生,更不能歧视。批评应该是严肃的,但不能把严肃当成是板起面孔训人。不管对优等生还是后进生,批评他们的错误都应该是对事不对人,不能借批评,挖苦、数落、讽剌学生,侮辱学生的人格。批评必须掌握分寸,留有余地,不能说过头话。如若学生对批评有不同意见,应该允许他们申辩,不能搞封建主义家长作风。

3.批评要照顾学生的特点,针对不同对象、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一般来说,人们都乐意接受正确的批评,所不能接受的往往是批评的方式、方法,如果教师的批评能照顾到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对方可能接受的批评方式,被批评的学生在“良好的心境下展开”积极的认识活动和意志活动,那么,批评必定可以达到预期效果。

一个讲究批评效果的班主任,必须因人而异,同时因地而变。当被批评的学生一时难以接受时,不妨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寓理于笑谈之中,使之触类旁通,自己觉悟,接受批评。特别是遇到个性倔强的后进生,班主任就不必在一个时间里就某一方面叫真,争个高低。而要以采用延时法,只要他心里明白,暂时一笑置之,待事后再耐心帮助他提高认识,这种表面上的不批评,实际上也是一种批评。

总之,批评不能套一个模式,但一定要适当,次数不宜过多,特别是当众点名批评,更应慎之又慎。

富裕塔哈王影2009-01-0619:28

作为班主任,批评学生的确是件难事,因为批评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处理得不当,可能会适得其反,使自己在其面前威信全无。有些班主任认为挑学生的毛病,找学生的错儿就能教育学生。其实,批评学生本身就是一种对科学的认识,我们批评学生目的是为了沟通学生,促使其产生积极的行为,提高认识,改正错误。笔者认为,要想使批评学生取得良好的效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注意语气与态度。班主任的态度要诚恳,评价要客观,语气要平和,要创设一种和谐的气氛,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内疚感、信任感,愿意倾诉心里话。2.准备充分,对事不对人。批评学生,班主任事先要做到心中有数,条理清晰。另外,批评学生要对事不对人,尤其千万不能出现有侮辱其家人的言语,如“有其父必有其子”之类的话。3.选择地点和场合。如在办公室批评学生的话,学生会感到拘谨,在室外、活动场所、劳动时等谈话,可使学生无拘无束、自然谈论,容易接受教育。有时学生自认为有理,而且抵触情绪特别强烈时,最好不要正面严厉批评,以免引起师生冲突,出现难以控制的事态。4.抓住时机与缺口。批评学生时可以先谈一些学生本人感兴趣的问题,使双方的感情接近,然后引入正题,此时要时刻观察学生的情绪、情感的变化,随时调节谈话内容,把握主动权。5.把握分寸和力度。有分寸地宽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严师出高徒”是许多教师的经验之谈,严格管理、严格要求是班级管理极有效的教育手段。但过分的严厉,会使学生慑于“高压”而屈服,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产生对抗情绪。其实,很多时候对学生少一些严厉,多几分宽容,反而能使学生的内心受到感化,收到很神奇的教育效果。当然,宽容不等于纵容。疏于管理会使班级纪律涣散,学生无心向学,有恃无恐。在学生眼中,宽容是一种信任、一种激励,信任会化作一种力量,去激励学生自省、自律、自强。无数事实证明:如果你认为一个学生已不可救药,那么这个被教师看不上眼的学生更容易自暴自弃;而用你的宽容去对待学生的过错,那么学生会在不断地自我约束和自我鞭策中,由一块顽石化为美玉。6.重视跟踪与善后。批评学生目的是为了教育学生,班主任不能批了完事,还应跟进教育,以防其“故态复萌”;针对一些特殊情况,必须做好善后工作。如班主任批评失误,错怪了学生,应主动向学生承认错误,赔礼道歉,这不但不会损害教师的威信,还会赢得学生的信赖和爱戴。对性格内向、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批评之后要做一些疏导工作,理顺情绪,以防发生以外事件。

批评不是一种单纯的惩罚手段。公正无私、入情入理、使人心悦诚服的批评,即使是语言尖锐,态度严肃,也会使学生从心底里感激和欢迎。相反,对人的不当批评、指责,不仅难于改变学生的态度和行为,反而使其处于自卫的状态,特别是那种伤及自尊心的责难、讥讽,更容易引起抵触情绪,招来怨恨。因此,艺术地把握批评的尺度,能增强班主任的威信。

富裕塔哈王影2009-01-0619:29

批评学生的艺术(一)

学生是一个受教育的群体,犯点错误再所难免。作为教师一定要正确认识学生犯错的必然性,充分认识学生犯错的连续性,试想:成人(包括教师)也会犯错,何况是未成年的学生。再者说学生受教育就是要在老师教导下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不然要我们这些教师有甚用?古人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谁又能要求学生不犯错误呢?犯错的学生是正常的。现实中有多少教师能以一颗平常心去看待学生的错误呢?一位有责任心又讲求方法的教师决不会因恨铁不成钢而不假思索就处理。更不会来一句“你怎么又犯错了”使以前的教育付之东流。有责任心没有方法还不如对学生的错误听之任之,放任自流的不负责任!那么在批评学生上有那些方法呢?

一.忌“至于死地而后快”字串8

兵法云:穷寇勿迫,围师必阕。对于犯错的学生疾风骤雨般的批评无疑是“穷寇”“围师”一旦学生没有了自尊,犯起牛脾气,试想兔子急了还咬人呀。那情况就不一样了。所以我在批评学生时,一般采取化大为小,化小为无的方法,只要不涉及做人原则的事情,我总是小错婉转说,大错缩小说。比如:有一次上课发现一名学生看课外书,我到他跟前,他把书往桌兜里一塞,不拿出来。我一想与其和他僵持要书或自己从他桌兜里拿都不太好看,就说,以后谁上课看课外书一律没收,然后我督促他开始学习,下课后,我教育了他一番,并且指出我上课的做法实际上是给了他面子,相信他以后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想想我如果坚持要书,结果呢?可能影响其他学生学习或矛盾激化。在学生正紧张时,也是我情绪最激动时,更要冷静对待。“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温而之战”

字串3

二.此是无声胜有声

面对犯错的孩子,或许可以用非语言的方式更好。———陶行知

用什么样的非语言的方式呢?

我采取,课堂上犯错的学生坐到讲台前或教室正中间。这种方法无须多言,即不影响讲课,又收到了教育效果。课后对学生的批评,学生一般也容易接受。

三.王顾左右而言他

我曾看到学校一位教师面对情绪失控的学生,轻松自如地缓和师生矛盾,行云流水般地让学生跟着他的思路走,最后认错,我总结他的方法是:迂回战术。例如,某学生因老师批评后情绪对立闭口不言。可采取此方法:先询问其他的事,如上次运动会,你报的200米是第一还是第二?(明知他是第一)第二名是谁呀?你跑了多少秒?看上去你不费劲呀?。。。。。。等学生说开了,再就错误进行讨论。注意:迂回的问题学生必须感兴趣。最好能激发学生自尊心,自豪感的话题

[此贴子已经被富裕王春晗于2009-1-6 20:25:41编辑过]

富裕塔哈王影2009-01-0619:30

批评学生有艺术

人无完人,孰能无过。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犯错,犯小错没关系,关键在于悔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做到这一点,还有待于老师的合理引导。然而在弘扬崇高的教师道德,培养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严禁体罚学生的今天,仍不乏有变换个样子体罚学生的现象,这叫变相体罚,如罚抄作业,站教室门外,打扫卫生等,尤其是刻薄地挖苦、严厉地训斥的批评现象最为常见,这种教师的话不投机,法不得当的做法严重伤害了学生的心灵。

批评是对学生不良思想和行为给予否定的评价,其目的不是为了使学生害怕受到批评而不敢去做某件事,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分清是非,克服缺点,改正错误。教师对待犯错误的学生进行讽刺、挖苦和恫吓,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久而久之就会使他们敢怒不敢言,于是就在内心以各种形式进行积极的或消极的反抗。要么表现为故意捣乱或做坏事,要么表现为强行抑制,使眼泪倒流。而一个富有责任心和教育技巧的老师,则善于将学生的严格要求和宽容化为一体,能够打动学生心灵的批评应该像习习春风,饱含着能使万物复苏的温暖。几十年的教育生涯和多年的管理观察,我体会到,批评的出发点是善意的规劝,落脚点是启发自觉,使学生在笑声中受到教育。因此,教师批评学生要讲究艺术。

一、巧妙的“鼓励式”批评

有些学生犯了错误,但错误的性质不是那么严重,而且这些学生自尊心和“面子观”很强,这样最好不从正面批评,巧妙地从侧面鼓励,也会收到好的效果。如某学生其他方面都很好,就是学习不用心,而成绩跟不上,你可说:“如果你的学习跟你其他一样好就更好了,相信你一定能跟其他一样好。”这种貌似鼓励实是批评的方法较之斥责,效果要理想得多。其原因是:在批评中寓于鼓励鞭策,在鼓励中饱含信任和期望,使他既明确到自己的不足,以不会灰心丧气。

二、热情的“商讨式”批评

学生犯错误后,教师不要总板着面孔去训斥、责备、甚至处罚学生,而要以诚恳的态度、热情的关怀,帮助和引导他们改正错误。如学生上课打瞌睡,老师可以轻轻地摇醒他,可以向他笑一笑,也可以下课后批评他说:“是老师课讲的不好提不起你的兴趣,还是你昨晚没睡好以致精神不振?”先从教师的和蔼、自责和谦虚开始,经过交谈、反省到沟通,使学生从老师的诚恳中感到惭愧,这总要比扬起书本或手掌“啪”一下脑袋强百倍了。

三、善意的“提醒式”批评

小学生都不是有意地去犯错误。因此,教师应该及时提醒,使之意识到自己已构成或即将构成错误,避免继续再犯。如某个学生近一段时间上课没精打采,经常分心,回答问题牛头不对马嘴,造成学习成绩下降。你可用适当的机会对他说:“你原来成绩很好,近一段有些滑坡,是不是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这样故意不把话说重,既利于教师在轻松气氛中了解真实情况,又引起学生注意,以便改正。

四、合适的“旁引式”批评

学生屡犯错误,在他心理想着的是,大不了换来老师的一通训斥或打骂。犯错误后,他就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认错似地抗拒老师的言行。如果教师引述合适的例子,那情形就会不一样了。我教过一个学生毛病多,一次,我向他讲述我在教中学时一个师生发生矛盾的例子:“一学生屡犯错误,这位教师对他说‘我管不了你,从今天开始,我永远不管你了!’这位学生大失所望,哭着叫来父亲与教师求救,后来考进了重点高中。”“你是否让我也对你这样做吗?”仅仅旁引事例的批评,学生自然会自醒自悟,从事例所产生的结果中受到教育。

真正富有教育魅力的批评,不是伤害学生心灵的刑具,而是像高明的医师娴熟运用的手术刀,设法几乎是在无痛的情况下,巧妙割掉病灶,尽快使人恢复健康。

总之,批评的艺术主要在于严厉与善良的圆满结合,使学生在教师的批评中感觉到不仅是合乎情理的严厉,而且是对他充满人情味儿的关切。

富裕王春晗2009-01-0620:25

以下是引用富裕塔哈王影在2009-1-6 19:22:37的发言:

批评更应该具有艺术性,让学生受到教育而不失所谓的面子,才是上策。

再小的孩子也有自尊也爱面子所以给孩子面子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尊重。

富裕王春晗2009-01-0620:27

以下是引用富裕塔哈王影在2009-1-6 19:26:22的发言:

转批评学生的艺术

  一、批评和表扬相结合

  戴尔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曾经说过:批评像一只鸽子,放出去就不能回来。任何人在犯了错误后,总是找出种种理由说自己是正确的,因而很难接受批评。那么怎样才能让犯错误的学生接受批评呢?那就是批评和表扬相结合。在批评之前,先了解错误产生过程及原因,然后站在犯错误的同学角度上看问题,这样就有了表扬的依据,再站在教师的角度上看问题所在,并提出批评。在被表扬的心理状态下,人是愿意接受批评的。

  我一直都很喜欢和欣赏卡耐基的处事哲学。非常认同这种观点。

富裕塔哈王影2009-01-0710:48

表扬与批评想结合,我觉得是任何以为学生都喜欢的,如果一味的去批评,没有表扬,那对学生来说也是不公平的。

富裕王春晗2009-01-0712:05

是啊其实就像我们大人之间的相处是一样的,即使我们做错了事也不希望别人用极其严厉和苛刻的语言来教导我们。那对待孩子们的错误也是一样的,给孩子一点回错的机会。让他们在知道自己错了的时候还觉得自己并未受到蔑视和歧视这很重要。

富裕塔哈王影2009-01-1016:30

在学生做错事情的时候最需要的就是保留一点自尊心,如果我们能给学生留足“面子”,私下里在与学生交流,学生的问题就会很容易解决。

富裕王春晗2009-01-1017:38

以下是引用富裕塔哈王影在2009-1-10 16:30:18的发言:

在学生做错事情的时候最需要的就是保留一点自尊心,如果我们能给学生留足“面子”,私下里在与学生交流,学生的问题就会很容易解决。

私下交流是一个好方法,这要有助于和孩子的进一步沟通,而且谈话不用太避讳。交流起来更方便。

富裕王春晗2009-01-2909:43

“课堂规则的建立与超越”推荐阅读文章(二)

课堂秩序是课堂上师生之间通过互动行为的规定性得以体现的状态和规则,它制约着教学活动的成效。笔者运用社会研究方法,对山西省两所小学的两个班级的教学活动进行为期四个月的跟踪观察,所观察的科目包括语文、数学、音乐、外语、体育,其中语文课24节、数学课19节、音乐课?节、外语课6节、体育课4节。观察过程中,课间不定期穿插对学生或教师的访谈。两个班级,一个是太原市某区的一所办学质量中等的学校四年级的一个班,班级规模为63名学生;另一个是运城地区某县的办学质量较好的小学三年级的一个班,班级规模为56名学生。在就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课堂控制行为方式、学生课堂违纪策略等问题所进行的研究中发现:目前,在我国的小学课堂教学中,还没有形成一种和谐的、能够满足师生心理发展需要的课堂秩序。如何建构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课堂秩序成为我们所面临的非常迫切的问题。

一、课堂秩序的现状

1.教师课堂控制行为的方式

教师课堂控制行为是以维持课堂秩序使教学行为顺利进行为目的的。观察发现,教师课堂控制行为方式主要包括体罚、贴标签、扣分、命令和表扬等方式。一般而言,教师实施严重体罚的对象倾向于某一特定人群——群体中地位低下者,这可能被教师看做是最安全的课堂控制方法之一,因为它不会引起消极的涟漪反应。实际上,惩罚并不阻遏品性不端,只会使犯规者在犯过错时更加谨慎,更精于掩饰痕迹,更巧于逃避侦察。

相对而言,罚站是教师普遍采用的一种比较“经济”的体罚方式。罚站不仅指向行为不良的学生,而且更多的是指向学业不良的学生。

数学课。教师问:“24能被几整除?”学生都争先举手。M的回答不完整,教师未置可否,继续提问下一个。M站在那里未动。

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在回答老师的问题时,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即使偶尔回答错了,也会自然而然地坐下。而成绩不好的学生若回答错了,就会很自觉地站在那里,等待教师的“豁免”。直到时间久了确信自己被教师所忽略时,才会偷偷地坐下。

由于课堂教学是一种“制度化场所”,当学生的行为偏离了教师所指定的既定目标时,教师就会把一张“越轨者”的标签,如“学业失败者”、“天资愚笨”、“性情懒惰”,甚至是“品质低劣”等贴给学生。如果学生经常被教师贴上这样的标签,他就会感到难以改变自身的处境而慢慢地接受标签。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公开贴标签将使标签的影响更为严重。伍兹(P.Woods)检视了教师如何把“暴露”,(show up)学生作为一种社会控制形式,指出,学生都深切地憎恶这种方式,且目睹贴标签的人越多,这些人当中的一部分就越可能运用这个标签并相应地对待这个学生。

有些教师会采取扣分的形式进行课堂控制。如果学生取得了较低的成绩,无疑将给家长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受到家长的谴责和惩罚。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教师采取扣分的方法以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确实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英语课,内容是分析试卷。讲课前,教师强调:“现在分数还没登记(教师的策略,使扣分成为可能,对学生具有压力),不许有声音!谁出声音就在原来分数上扣10分。”教师在讲解填空题的过程中突然问J:“J,你多少分?”答:“69分!”教师问:“谁有红笔?我用一下!”学生们踊跃贡献。教师拿过一支红笔走到J的身边,把J的分数改写成59分,并说:“你不及格了!”

命令作为教师课堂控制的一种方式,学生能够区分哪些命令是有效的,哪些命令是无效的。并以此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数学课上,老师坐在前面修改作业,学生在下面乱哄哄地讲话。教师不停地讲:“静一下!静一下!’’学生的声音依然如故,对教师的劝告不予理睬。教师又批了一会儿作业后,抬起头,“我现在数lo个数,看谁还出声音!”教师数到“2”时,基本上就没声音了,数到“10”时,教室里早已安静了。

教师并没有一开始就使用高强度的命令形式,这或许是教师的一种课堂控制策略,因为即使是灵丹妙药用久了也会产生副作用。

从教师课堂控制形式上看,教师的行为并不总是对学生实施惩罚。惩罚只会减少学生不良行为发生的概率,但并不能增加积极行为的发生概率。由于表扬对于其他学生具有替代强化的作用,因而教师也经常采用表扬的方式实现课堂控制。

2.学生课堂违纪行为方式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对于课堂情境有着各自的认识和理解,学生的情境定义与教师的情境定义往往会发生一定的冲突。课堂上学生要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必须采取一定的策略,如讨好、合理化、投机和抵抗等。

讨好是指学生采取比服从相对主动的形式向教师献殷勤,以获得教师的注意,减少消极评价,同时也减少了教师惩罚自己的可能性。讨好行为更多地发生在男生中。“男孩比女孩更活跃、更独立和更武断。虽然女孩比男孩稍多可能寻求教师的赞许。但是,与女孩相比,男孩成功地发动了与教师的全部接触中的极大部分。男孩也被发现比女孩有更多的不良行为,他们更好斗并更具破坏性。”他们往往以主动讨好的行为来回避不良行为所潜在的危机。

好动是学生的天性,课堂上如何既展示自己的天性又使自己的行为最少受到限制成了学生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学生比较惯用的方法就是合理化,即把自己不合理的行为冠之以合理的外衣,如利用课堂讨论时说闲话;利用教师喊“上课”时用力向前挤桌子等。

合理化的不良行为带有一定的公开性,存在被教师识破而遭致惩罚的可能。“投机”性行为则具有隐藏性,学生可能趁教师不注意时去做违纪行为,如当教师板书时讲话;趁教师走到自己的后面时,往前边的学生身上扔纸团;眼睛盯着教师却思绪漂游。学生抵制教师的手法更像是游击战。但从性质上来看,“没有伪装的‘非法的’课堂行为通常被认为比伪装的偏差行为更为严重,因为伪装可以被当做是对正式环境的服从”。

二、课堂秩序的理论阐释

课堂秩序通过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体现。由于人的行为既有理性因素也有情感因素,所以,以教学内容为媒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会直接满足师生双方的情感需要和教学目的。如果互动的目的直接建立在活动本身,互动的对象就会相对稳定,维持的时间也较长久;如果互动的目的是外在性的,为满足某种工具性的需要,这种互动不具有长久性,任务完成,互动淡化。我们把师生之间以教学内容为媒介的互动称为一类互动,以维持一类互动为目的的课堂控制性互动称为二类互动。

积极的富有成效的一类互动的动力来源于师生双方的吸引力。教师的吸引力取决于其内在资源的丰富,包括学识、人格魅力、教师运用社会资源的行为方式的可接受性等。教师的内在资源欠缺是产生二类互动的根本原因,而社会资源分配上的不均衡是师生之间二类互动得以维持的条件。由于师生双方在互动过程中占有的社会资源(外在资源)不同,所以他们的行为在互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局限和约束也不同。课堂秩序正是通过师生互动,经制度化、合法化形成的。

1.制度化

由于教学从形式上是一种重复性活动,在这种重复且习惯化的互动过程中,师生双方各自依据先前在师生互动中所形成的经验将当前的互动行为定型并赋予一定的意义,在此基础上预期对方的行为、扮演自己的角色活动,这种初步的相关期待和定型即成为制度化的雏形。随之而来的是,在师生双方这种习惯性活动下实现彼此的协调。正如当一个学生对问题回答有误时,不需教师任何评价而自觉罚站一样。可见,课堂控制内含于制度化过程中。

2.合法化

合法化是指经由制度化所形成的课堂秩序的意义客观化的过程。它需要师生双方对课堂秩序所包含的意义进行主观的感知,并对意义本身进行整合、提炼和归纳,使课堂秩序对师生双方都具有制约性。在课堂秩序经由制度化形成之初,单纯依靠习惯不足以使师生双方接受它的约束,因为当前课堂秩序的性质未必与教师或学生以往的经验相一致,如以往课上回答错误不罚站,而最近要罚站,这时,学生的内在一致性就被打破了。为了使自己恢复平衡的状态,需要寻找“合理”的理由对当前的课堂秩序进行解释(可能由于当前教师的要求严格了),合法化正是这种解释的过程。

课堂秩序还进一步制约师生双方的课堂行为。课堂上存在着各种规则,包括明文规定的和大家认同的不成文的规则等,均影响并制约着师生互动的行为方式和行为幅度——文化期待。但教师或学生作为能动的个体并不是课堂秩序的傀儡,课堂情境中的社会秩序为他们的行为限定了大致的轮廓,但具体的行为方式还取决于他们根据个人的社会经验对互动中另一方行为的解释。根据哈格里夫斯的分析,“处于相互作用中的每个成员,在他做出反应之前,必须解释他人的行为。每个人都试图解释他人的目标和意图,然后以自己的目标和计划对他们做出评价,最后据此做出自己的反应”。所以才会出现不同的学生即使犯了同样的错误,教师却可能做出不同反应的情况。由此可见,人们对事物解释的出发点是自身原有的社会经验和印象,具有一贯性。同时,随着个体人生经历的变化、社会经验的丰富和发展,对于特定事物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和解释,从而使不和谐的课堂秩序的重建成为必要和可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9 9:45:30编辑过]

富裕王春晗2009-01-2909:44

三、课堂秩序的重建途径

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是重建课堂秩序的前提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支配下,课堂交流方式往往是单向的,学生主体性得不到发挥,社会性发展受到抑制。教师为了完成“教”的任务,不惜以二类互动的形式维持一类互动的进行,使课堂秩序处于不和谐的状态。要构建一种和谐的、能够满足师生双方心理需要的课堂秩序,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师生的教学活动当做不可剥离、相互锁定的有机整体,就要把教学过程看做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

2.改进课堂控制方式是重建课堂秩序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评价、态度和情绪反应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体验。观察发现,教师对于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容易迁就,而对于成绩差的学生要求过于严格,这种对不同学生同样性质的违纪行为持不同的评价标准,并做出不同的反应的不公平行为,使成绩优秀学生的优越感和成绩不良学生的自卑感得以强化,成为建立良好课堂秩序的障碍。根据贝尔斯的分析,师生之间在社会情绪的交互作用方面,如果多采取积极的反应,而非消极的手段,则可以促进师生关系合理化。如果教师采取消极的控制方式(如体罚等),虽然制止了即时情境下学生的违纪行为,却增加了师生之间的敌对情绪。因此,教师应将现有的消极的控制方式转变为积极的控制方式,这是建构课堂秩序的基础。

富裕王春晗2009-01-2909:44

3.提高教师的交往技能是重建课堂秩序的保障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不断相互试探彼此人格与行为的弹性,了解彼此的期望,以达成共识。这种试探性的行为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可以逐渐降低、消除课堂上的紧张气氛。从笔者对现实课堂秩序状态的观察结果来看,课堂上常常发生教师以二类互动来维持一类互动的现象。这不仅说明一类互动并没有从根本上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同时预示着师生关系处于一种不和谐、紧张的状态。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误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因此,弱化教师的强权意识、加强师生间的“磋商”,提高教师互动行为的弹性和交往技能,是形成一种能够满足师生双方心理发展需要的新型课堂秩序的保障。

4.改革教学策略是重建课堂秩序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在一种民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会武断、专横地把自己的意见灌输给学生,但也不会失去自己的独立性,使学生放任自流,而是使师生双方在人格平等基础上进行交流、沟通。“当儿童自我的好奇心、喜欢活动的天性用于研究有益的问题上,用于自己发现如何才能使环境适合他的需要时,教师就会看到,学生不仅功课做得和以前一样好,而且学会了如何去控制和创造性地利用那些能量,这些能量在普通的课堂上只起到消极的作用。”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情境,为学生提供广泛充分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体内积聚的能量引导释放到教学活动之中,以教师课堂的教学行为统一课堂控制行为,以科学的教学行为实现课堂控制的目的,这或许是课堂秩序的理想状态。

富裕王春晗2009-01-2909:46

新课堂需要什么样的纪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全方位的深刻变革,影响、改变着一切,也影响、改变着课堂。如今的课堂已发生了喜人的变化;活了,生动了,丰富了,学生在愉快的状态中学习,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焕发着生命的活力。新课程冲击着陈旧的理念、陈腐的秩序、纪律和制度,解放了学生,也解放了教师。这是根本性的变化,是个了不起的进步。

但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的课堂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从课堂的纪律看,主要是:(1)多了热闹,少了必要的安静。有的课从头至尾都在热闹之中,学生难以安静,难以安静地读书、思考、作业。新课堂要不要安静?安静是不是传统的理念,是不是课堂的僵化? (2)多了个人的“自主”和意愿,少了必要的秩序。一些学生不能按要求去做,“各抒己见”,兴趣所至,率性而为。新课堂要不要秩序?什么是个性解放?(3)涣散的现象多了,少了可贵的专心。一些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小动作很多,甚至心不在焉,似听非听,似学非学。新课堂要不要求学生专心?专心会不会妨碍学生的创新思维?(4)一些学生游离于集体活动之外,做些与集体活动、与学习不相干的事,听不见他们的声音,看不见他们的身影。新课堂还要不要集体活动的规则?

必须指出的是,这些问题的出现绝不是课程改革带来的,这些问题也是些老问题,具有“传统性”;这些问题的出现也绝不能否定课程改革所带来的进步,这是一部分学校和课堂存在的现象。但问题是,这是不是新课程所提倡的?是不是新课堂所追求的?这些问题会不会影响新课程的实施和学生的有效学习?深入一步,问题可归结为:课程改革需要不需要纪律?需要什么样的纪律?这一问题极富针对性,很有现实意义;极富挑战性,很有科学研究的价值。我们应把构建新纪律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来研究。

一、新课堂需要不需要纪律

纪律不是万能的,学生学习的有效与成功,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要受诸多因素的制约,纪律只是其中之。但是,纪律是不可动摇的。纪律,究竟是为了什么?

1.纪律是为了培植和形成学生对规则的认同感。纪律与规则是孪生兄弟。活动必须有规则,学习活动诞生学习规则。有了规则,活动才会有序和有效。纪律就是对规则的认同和对规则的行为化。要求指导学生守纪,就会逐步建立起规则的概念,培养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同时,逐步培育起诚信的品格,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

2.纪律是为了培植和形成学生对集体的归属感。纪律总是与集体联系在一起。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希望成为自己班级中重要的一员。如果教师和班级中的其他成员给予重视和尊重,并在活动中包容他们、平等地对待他们,那么他们就会找到这种归属感。而当学生无法在班级中获得这种归属感时,他们经常转向错误的目的。因此,要求和帮助学生守纪,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并保持这种对集体的归属感,使自己的行为指向正确的目的——遵守集体的纪律,关心集体,维护集体,成为集体中的重要一员。

3.纪律是为了使课堂变成安全、有序、引人人胜的场所。教学必须有令人舒畅的课堂环境,为了维护这样的环境,教师必须不断影响学生,引导他们对行为负责并积极地交往,这种影响被称之为纪律。可见,纪律是课堂环境的支持牲、保证性因素,使教学时间的利用更为充分,教学更为有效。心理学家弗雷法利克·琼斯研究认为,正常的情况下,教师会因学生的违纪失去50%的课堂教学时间。纪律有利于造就良好的课堂,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且有管理课堂的重要价值。

4.纪律是为了给学生带来真正的快乐和自由。违纪行为是怎么产生的?有研究认为,只有当人感到麻烦时,才会有问题存在,即发生违纪行为。反之,消除人的烦恼,解除人的麻烦,就会自觉地去守纪。纪律带给人的不应是束缚和制约,而应该是自由和快乐,进而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和状态中去想象和创造。纪律不应和抑制创新划上等号,规范也不应视同于迫使学生就范。那种纪律只是为了控制和规范的看法,其实是对纪律缺乏深层次的理解。

规则、集体、效率、快乐、自由、创造,可以说是关于纪律功能和价值的几个关键词。由此看来,纪律是永恒的,无论是过去和现在,还是未来,都应有纪律存在,都要关注纪律、建设良好的纪律,新课程所追求的课堂教学同样如此。新课堂只讲学生的解放而不求对学生的规范,只讲自由、轻松,而不求严格遵纪,是对课程改革的误解;课堂应当在解放与规范、自由与严格中求得平衡,这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课堂新纪律、新秩序上。其实,建立新的课堂。纪律,是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和重要目标。任何避讳课堂纪律甚至取消纪律的看法和做法是浅薄的和有害的。

富裕王春晗2009-01-2909:48

二、新课堂需要什么样的纪律

需要什么样的纪律,首先涉及什么是纪律的问题。究竟什么是:纪律?遵守纪律意味着什么?

从一般意义上说,纪律是一种规则和规范。纪律依据规范所规定的标准与要求制定,遵守纪律,可以形成规范;纪律具体体现在规则之中,执行规则就是遵守纪律。强调纪律就是强调规则、形成规范。

往深处讲,纪律是学生对权利的追求和权利在课,堂中的体现。“肯定型纪律”的倡导者坎特认为,学生有权要求教师帮助他们在平静、安全的环境中学习,有权要求在教师韵教学过程中没有破坏行为。为此,需要一些限制手段,以支持他们正确的要求,而设置并加强这些限制正是教师的责任之一。由此看来,纪律并不都是外在的附加,而是学生内在的需求;重视纪律,实质上,是尊重学生对权利的需求,就是尊重学生的权利;学生守纪意味着自己对自己权利的尊重,意味着学生在课堂上尊严地生活。

权利总是与责任、义务相伴随的。在尊重学生的权利的同时,必然要求学生有与之相适应的责任和义务。遵守纪律不仅是学生的权利,也是学生的责任和义务。权利与责任、义务的相匹配,形成了纪律内涵的完整和丰富。这种对纪律的认识,意味着我们在纪律理论上的发展,而理论上的发展必然引导纪律实践的进步。

从纪律的本质上看,笔者认为,纪律在本质上是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必然要求有相应的制度来保障,也必然具体化在制度、规则和秩序之中。有什么样的师生关系就会形成不同的纪律观和不同的纪律追求。以学生发展为本,并不排斥对学生在纪律方面的要求,也并不排斥教师对自身行为的规范。可以这么认为,纪律从一个重要的视角反映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甚至可以说,纪律就是一种师生关系。

那么,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纪律?新课堂的新纪律、新秩序“新”在哪里?

上个世纪中叶之前,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教师都是使用单一的方法来维持纪律,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整个社会对教学和课堂纪律管理观念发生了变化,对纪律的研究有了许多新的进展。这些研究对今天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纪律研究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新课堂的新纪律、新秩序既是对优秀传.统的继承,又是新背景下现代理念的吸纳;笔者认为,我们需要的纪律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富裕王春晗2009-01-2909:48

1.从形式与实践的关系看,我们需要“形”“神”具备,“形散”而“神不散”的纪律。这种纪律不追求形式上的热闹或安静,而追求学生思维的活跃和自由。纪律要有利于学生的解放。人的嘴和手等肢体的解放固然重要,但思想的解放、思维的自由更重要。纪律应着力思想的解放。这种纪律表现在热闹与安静的转换、自由与严格的和谐、“放”和“收”的辩证。

2.从个体与群体关系看,我们需要个,人与集体互动的纪律。纪律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它强调集体利益的概念,个人的利益既有助于集体利益的获得又依赖于集体和集体利益,表现在:个体的言行不游离于集体活动之外,不偏离集体的要求,不影响集体的活动,集体不仅不抑制个体的有创见的活动,还要从个体有创见的活动中获得启发。目前,有些课堂纪律对少数学生没有发生作用,应引起重视。

3.从他律与自律关系看,我仃孺要学生内在的纪律,即自信性自律、自我控制的纪律。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真正有效的纪律是自我控制,它产生于学生的内心,建立在学生尊严和对学生尊重的基础上。为此,纪律不应该只是为了控制,教师也必须放弃对学生的。控制权。这种纪律表现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制定班级规则、学习规则,并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评价、自我改进。

4.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我们需要合作性纪律。教学过程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的,同样,伴随教学过程的纪律也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形成的。这种合作性纪律强调鼓励学生参与制度的设计、规则的制订、秩序的安排;以及执行的组织和检查等。合作性纪律最终表现为教师与学生的“双赢”,即纪律是共同承担的责任,其主语是“我们”——包括学生和教师。

5.从纪律与集体发展的关系看,我们需要纪律的超越。曾当过教师的作家、美国学者阿尔菲·科恩认为,学生不能直接从教师那儿获得知识,而应该从经验中建构,当学生深入到重要的主题中去时,就不需要纪律来控制了。他还认为,在课堂上,建立集体感,是培养学生纪律的最主要途径,因此,可以用集体感来代替纪律,这就是所谓“超越纪律”。对此,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但这种理论开启了我们对纪律的新思维、新概念。

富裕王春晗2009-01-2909:49

三、建立新纪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新理念和新方法

方法是可以不断生成的,而理念是永恒的存在。建立新课堂的纪律,重要的是在纪律理论的研究、理念的提升上,与此同时,要寻求新模式和新方法。

(一)实行人文管理,让学生有尊严地学习,增强内心对愉快、自由和幸福的追求

实行人文管理,实质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要义是把学生真正当作有主体性的人,关注并满足他们的需要,关注并保护他们的权利。而教师,则应从成人立场转向儿童立场,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心教育家纳尔逊等人认为,这样的课堂应该是:当失败时学生不会感到丢脸,他们将学会将失败转化为成功;学生学会如何与教师和同学相处,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处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们享受学习的乐趣,而不是恐惧、沮丧和无力感。人文化管理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是教师的“赋权”,并引导学生制订渗透人文关怀的合作性计划。

(二)培植学生的归属感、责任心和集体

一个对集体有归属感的人,会有责任感的滋生、集体概念的强化,会把个体的错误行为扼杀在发生之前。我们不是为纪律而纪律,超越纪律,其实是寻求纪律的替代物,实质是寻求学习的动机。而集体概念、学习动机,又必须摒弃以往的说教和枯燥的灌输,让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体验、探究和形成认识。良好的纪律“活”在体验中,“活”在集体生活的愉快之中,“活”在责任心和荣誉感之中。

(三)要教会学生选择

美国精神病学者格拉瑟研究认为,学生是理性的,他们选择着自己的行为方式:好的选择就等于大家都可以接受的行为,而不好的选择就等于不能成为大家所接受的行为,违纪就是错误的选择。这种选择理论,启发我们要把学生当作纪律的主人,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在每天的生活中不断地做出正确的选择。教师的帮助体现在:强调学生有选择的责任,指点学生选择的方法,强化正确的选择,改变错误的选择。

(四)改善课程,改善我们的教学

教学失去吸引力,学生就会随之失去学习的兴趣,而把行为转向错误的目的。所以,改善课堂纪律,必须改善我们的教学,增强教学的魅力。比如,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迅速开始,逐步将课程引向深入,在各种活动之间有效地转换,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让学生的思维紧张地运转,在紧张中获得快乐。好的纪律来自好的教学,改进教学是改善纪律的关键。

小学课堂管理之我见

对于我们每个教师来说,要对学生进行管理,尤其是课堂的管理。能否管理好学生,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教学成绩。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都很重视对学生的管理注意管理方法,但是,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需要我们改变,更新管理方法,适应社会,适应时代,是应当今学生的特点。现在的学生虽见多识广,但个性强,不易统一管理,尤其是一些双差生,课堂上难管理,如果管理不好,影响教师的讲课,影响学生的听课,影响我们的教学质量。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抓好课堂管理呢?我谈一下我的一些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教师的仪表风度,影响教师的课堂管理

  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就是要为人师表,为人师表必须要言传身教。“言传”和“身教”作为教育的两种行之有效的基本手段,历来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和不可分割的。“言传”固然重要,但是“身教”更重要,它是通过自己的仪表风度来影响、感染和教育学生,包括我们的衣着、发式、举止、姿态以及由此体现出来的风格态度等内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言传”所不能代替的重要作用。什么样的仪表风度有利于我们的课堂管理呢?我认为,应该做到:衣着打扮整洁干净,美观大方;(并不一定要新奇漂亮,流行时髦,而是要整洁得体,落落大方,朴实整洁的美)。行为举止文雅礼貌,稳重端庄,(谦虚礼貌,不粗野蛮横);待人接物热情洋溢和蔼可亲;教态自然典雅,从容潇洒等。关于我们教师的仪表风度,尤其是第一次和学生接触,更为关键,也就是说,我们要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教师给学生留下的第一印象对教师总印象的形成有较大的决定力,如果师生初次见面,教师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影响,即使这个教师在日后的工作中出现某些差错,学生也能谅解,认为是教师的一时疏忽所至。反之,如果一个教师第一堂课未上好,即使以后的讲课质量有提高,学生往往也不易改变原来的不好印象。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很重视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我每次面对新班级、新学生,我除了注意自己的穿着仪表外,就是对于走进课堂开始要说的话,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列出提纲。

富裕王春晗2009-01-3017:28

二、教师的自身的素质、能力、影响课堂的管理。

教师是社会的人,也是一面镜子。从教师的身上不仅可折射出当代社会的知识、科技发展状况,更能体现出当代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及为人知道。教师有没有威信,在于能否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敬重和信服,而这又取决于教师的人格力量。教师的素质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学识、精湛的业务,使学生折服。俗话说“要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些年来,我很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无论是进修学习,还是继续教育的各种考试,我都是认真对待,刻苦努力,要真实的成绩。我觉得这样对自身有好处,掌握真本领,有利于自己的教学。我们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才能更好的管理课堂,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富裕王春晗2009-01-3017:29

三、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影响课堂的管理。

  课堂的管理和教师的管理机智灵活有关,这是教师根据课堂管理原则,运用自己的智慧敏捷而恰当的处理课堂上偶发事件的方法和能力。比如我们走进课堂时,可能会遇到黑板的情况,有的教师非常生气,夹书回来,有的大发脾气,查找该谁擦,有的干脆就往字上写,这样做,实际上都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甚至有的同学看老师生气觉得很有意思。我认为这时教师一定要冷静对待。我也曾遇到这种情况,我当时看看黑板,又看看大家,拿起黑板擦我就擦了,擦完以后,我说:“今天老师做一次值日,下次可都要你们做了。”教室里鸦雀无声,大家都觉得很不好意思,以后再没有发生过这种情况。我觉得这样做能树立起老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也有利于今后的管理。

在管理方法上,我认为要有以下几种配合应该做到:

首先,严格要求与宽宏大量相配合。时代在发展,社会和家庭都有很大的变化,家里孩子少,独生子女比较多,受社会和家庭的各种影响,个性都比较强,尤其是差生,毛病比较多,有时很让我们生气,可往往在我们生气训斥他时,而学生满不在乎,没有一点承认错误的意思。有时甚至还要狡辩,表现的是一种不服气的样子,也有时竟然与我们对着干,争吵起来,态度蛮横,胡搅蛮缠,闹得不可开交,。如果通过班主任、家长或学校解决处理,学生从表面上可能有所收敛,但实际上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内心深处与老师产生隔阂,对老师今后的教育教学产生抵触情绪,使我们的工作更难做,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宽宏大量是相当重要的,这就需要我们调节好自己的心态,不能依着自己的气,不要轻易的就发火。在这里值得一说的是,小学生好动,有时管不住自己,回下头,或说句话。我们不要把它看作是什么大的毛病,不要马上就发脾气,批评他,那会显得老师婆婆妈妈的,说的次数多了,学生也会不在乎了,还会增长学生的厌烦情绪。我们可以用其它的方式来调节课堂纪律。学生有了小动作,我们可以用目光来调节,那就是用目光注视他,提醒他,把要表达的愿望、态度传达给学生,使他知错后改正;也可以语气调节,就是变换语调或声音的强弱、节奏快慢来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弦外之音”是在提醒他;还可以根据讲课的内容来提问,学生怕老师找到自己而急于寻求问题的答案,引起学生的注意;还可以停顿调节,那就是突然中止自己的讲话,让学生在静中感觉到自己违纪了,使其改正过来。我在课堂上很多时候都是这样做的,我觉得这样做也能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宽宏大量,而更加尊重老师。必要时,也可以用语言来提醒,那就是当学生重复出现类似毛病时,但也没必要发火,我曾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老师是不会轻易伤害你的自尊心的,希望老师不点名你就能做好。”这样说也管用的。当然这里说老师要宽宏大量并不是说就不对学生严格要求了,我觉得通过学习上的严格要求,也能让学生体会出老师在宽宏大量中也有严格。

富裕王春晗2009-01-3017:29

其次,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违反纪律的现象经常出现,我们肯定要批评他们,但是值得注意的就是我们要把批评和表扬结合起来,如果只是批评,没有表扬,学生会对自己失去信心,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结果会变得越来越坏。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即使是后进生,也要看到他们的长处,通过表扬他们的长处,来让他们改掉自己的短处。表扬与批评相结合,有利于我们的课堂管理。

再次,亲近与远离要适度。我这里说的亲近,就是教师对学生要有热情,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在这方面,我不但重视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也关心学生的生活情况让学生感到老师严中有爱。对学生热爱关心的同时,我也很注意和他们之间的距离,从不迁就他们,不过分的亲近他们,不分彼此,我觉得亲近和远离必须适度,这样才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有利于我们的课堂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课堂教学管理,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很难把握自己的尺度,尤其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不断的改进课堂管理方法,才能适应社会,适应时代。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让我们大胆的探索吧!

袁晓芳2009-02-0123:31

本人认为要松、紧结合才是最完美的课堂。

富裕王春晗2009-02-0412:35

以下是引用袁晓芳在2009-2-1 23:31:57的发言:

本人认为要松、紧结合才是最完美的课堂。

这一观点是大家都所认同的,度的把握是关键,希望有更多的老师参与到讨论中来!

富裕王春晗2009-02-0721:44

课堂纪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节课的成功与失败。这里说的纪律不是单纯的安静就是好,而是学生适时的动和静,只有这样课堂才会有松有紧!

富裕王春晗2009-02-1115:12

转载专家观点三则!

专家指出,学校需要有一定的纪律,学生也需要有一定的纪律约束,但过分强调纪律,必然会扼杀学生生动的个性和活泼的天性,必然会束缚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像力。应该意识到,我们过多地强调抓纪律,抓规范,而忽略了关注个体享受学习的过程。能不能给学生一个比较自由的空间?能不能给学生一点言行的灵活性和自主权,也就是给共舞之外的独舞一点精彩回旋的自由空间?并不是有了安静的课堂,就意味着有了一堂好课。课堂上,比安静更重要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个性的飞扬、思维的活跃、深刻的思考、智慧的启迪。

富裕王春晗2009-02-1115:12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庄严神圣、高高在上的权威角色使学生不敢与其平等对话。有人曾对某市10所小学的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敢于向教师提问的仅占20%,敢于当面指出教师错误的学生更是微乎其微。可见,不是我们的学生没有疑问,而是因为学生“太守纪律”根本就不敢问,也就根本谈不上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选择、自己的权利。

富裕王春晗2009-02-1115:13

只要学生在思考和体验,必然伴有丰富的情感、情绪的变化和丰富的语言动作,甚至会不由自主地站起来跳跃,如果教师把这看作是妨碍教学,以纪律为名去强行抑制,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就会受到压抑。我们的课堂应该是一个能让孩子体验感悟的场所,是孩子身心完全放松的课堂。在实验区,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课堂,学生可以两手自由摆放,两脚随便活动,而且可以离开座位与同学讨论,还可以找老师请教,没有喧闹声,但是,他们有激烈的讨论声,有时还伴随着表达喜悦、遗憾或沮丧的动作和声音。  

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和谐的环境里,学生的学习会很愉快,学习的效率也会很高。相反,如果教师过于威严,学生心情受到压抑,课堂纪律再好,学习效率也不会高。  

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学生是否遵守纪律?其实这是教育观念的问题,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课堂纪律评价标准。

富裕王春晗2009-02-1115:17

课堂管理的N大策略

课堂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单位,它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的师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传统的课堂教学管理主要采取管、卡、压等办法以控制学生的问题行为,而结果往往是问题行为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为了建立有利于教与学的积极的课堂气氛,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课堂教学管理。

一、以情唤情

课堂上学生出现思想不集中,低声讲话或做小动作,在所难免,这是学生阶段生理心理特征所决定的。即使再高明的教师授课,甚至组织公开课,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很复杂,但最主要的还是缺乏一个"情"字。以情感人,以情管人,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好办法。譬如,当教学进入基调清新爽朗时,教师必须以愉悦欢快的心情去引导学生;当教学转入基调哀愁悱恻时,教师必须以沉郁凄凉的心情感染学生;当教学要求严密的科学性和清晰的条理性时,教师的心情则应平正、舒快;当教学呼唤思维逻辑严密,或深沉,或激昂,教师的心情也必须随之严肃、振奋。这些情感借助教材和一定教学手段,传示给学生,它会像磁石般吸引住学生。另一方面,对学生处理,更少不了一个"情"字领先,从语意到行为都要使学生感到教师是在关爱他,使其主动配合教师的课堂管理。

富裕王春晗2009-02-1115:17

二、轻敲响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声音的音质、音量、声调、语音和节奏等加以组合变换,把声音的声、色、情融为一体,运用到语气上,用含蓄的方法对学生出现的违纪行为进行诱导和影响。响鼓不用重锤,学生听到教师"弦外之音",从而领会到教师的意图和良苦用心,于是做出知心、知情、知理的反映,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这种办法既巧妙地解决了那个学生自己的问题,又不至于影响其他人的注意力。

富裕王春晗2009-02-1115:18

三、目光暗示

人眼为窗,可以传情传神。教师课堂上视野所及,可以眉目传情,促进学生专心听讲。偶尔有学生面朝窗口,思想"跑马",教师可运用目光注视,将自己的愿望、态度、思想感情和言语迅速传递给学生。淡漠、严厉、责备的目光使学生触目知错,立即醒悟;热情、慈祥、赞许的目光使学生触目会意,精神振奋。教师不论是提出问题、指导自学、启发释疑或小结强化,都要用期待的目光,尽可能去平视或环顾大多数,切不可老是两手扶案,目无学生。也不能只站在教室一隅,视线顾此失彼。尤其要不时地环视前后左右,特别是后排的左右两角,对潜能生,更应予以满腔热情的关注。

富裕王春晗2009-02-1115:18

四、动作指引

教师在课堂上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能传达管理信息,是课堂上师生互相感知的意识信号。如教师的手势具有状物、言志、召唤、传情的特殊本领,可以成为辅助课堂管理的非语言的外部表现形式,可以导引学生意识,可以把自己的意图、教学的宗旨和学生的接受意向牵引到一起,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空中按照教师启示的思路去学习,去领悟,去融会贯通,并有所创造。教师的面目表情也有一定的潜在控制作用,表示理解的微笑和思考式的点头,则流露出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期待;表示满意的微笑和赞许式的点头,则流露出教师对学生的热诚与喜爱,可以达到移情传神的功效。甚至教师的站态,与学生的空间距离和行间巡视等体态活动,也具有吸引学生注意力,组织课堂教学管理的作用。

富裕王春晗2009-02-1115:18

五、冷却制动

在课堂上遇到突发问题,教师应冷静分析,泰然处之,予以"冷处理"。比如上课铃响后,你夹着书本信心十足地走进教室,却发现教室里十分混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打斗疯玩。即使他们看到老师来了,有的还沉浸在刚才的嬉戏追逐之中,有的则陶醉在课间休息时的趣谈中尚未清醒。具有这种心态的学生,突然集中在课堂上,正如奔腾的激流,一下遇到挡住去路的闸门,会出现一种反激的浪花如一股回旋的倒流,情不自禁地表现出言谈举止的"出格"。这时教师不宜马上讲课,更不要大声呵斥。因为上节课刚结束不久,课程变换后,学生需要一个短暂的放松时间以重新调整身心倾向。上述行为可姑且看成是学生卸下某种心理负担、转换思维、接受新课的准备。你可以采取"以静制动"的办法,站上讲台,只用一种平静的目光扫视学生一周,形成一种吸引力,把他们"散放的心"吸引到课堂上来,或者在黑板上板书醒目的课题,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学生转瞬就会各归原位,安静下来,恢复教学秩序。

富裕王春晗2009-02-1115:19

六、行为矫正

就是采用一套奖优罚劣的措施,树立正气,激励积极力量或行为,抵制消极因素,并长期坚持,形成制度。这要以奖优为主,罚劣为辅。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如口头表扬,增加操行分等;罚劣切不可采用讽刺、威胁、隔离、体罚等手段,应当努力将惩罚变为一种学生愉快的自我教育。如魏书生老师创造的学生学习"违法"(违反学习管理的规定)自我惩罚的五种方式就是很好的例子。谁"违法",除了补上学习任务外,还要从五种方式中挑选一种进行自我补偿。五种方式是:1.为别人、为集体做件好事,以补偿内疚心理;2.为大家唱支歌,或表演个节目,增强自制观念;3.写一份说明书;4.写一份心理病历;5.写一份个人法庭审判程序。奖优罚劣可增强学生健康的自我意识,促进人格的自我完善。

富裕王春晗2009-02-1115:19

七、旁敲侧击

课堂上学生出现做小动作、接话茬、喧闹、过分放肆等违纪现象,教师理应当机立断处理。不过,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干扰只是瞬间的一种失控表现,并不是有预谋的行为。教师应慎重地考虑学生的情感和自尊心,采用旁敲侧击的方式,使对方知道他的行为已被老师注视而应立即纠正。如盯他一眼,朝他点点头,轻轻敲击一下他面前的书桌,或站在他身旁略为停留,或叫他本人或周围学生答问、板演等。通过微妙的方式把信息传递过去。这样,师生情感容易沟通,见效快。

富裕王春晗2009-02-1115:20

八、分组约束

课堂教学一般都分有学习小组,4-8人不拘。每组既有优生,又有潜能生。组长可由优生和潜能生轮流担任。一方面使他们彼此学习,互相帮助和督促;另一方面使他们"正人先正己",人人都是管理者。还可以将全班同学分为优、良、中三个不固定的,由教师内部掌握的程度级。通过程度级对学生实行异步管理。发现某个学生进步时,鼓励其不断起跳,释放潜能;发现某个学生退步时,及时做好转化工作。而且对不断变化的学生实行动态管理,不断调整级别,提出新的要求。这种管理,既有可靠的组织保证,又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收到学习、身心同时进步的效果。

富裕王春晗2009-02-1115:20

九、环境熏陶

环境可以作用于无意识或者非理性的心理,进而孕育出某种倾向来。环境的影响是隐形的,却是有力的。它可以避免学生产生反感情绪,容易激发学生心理潜能。教师要尽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因为理想的社会心理,以外在的组织气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群体中每一个学生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以一种无形的力量非强制性地规范着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行为。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可以创造出优秀的集体,优秀的集体又以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和班风、学风,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向上、主动学习的心理趋向。这种良性循环,带来了课堂教学管理的高效能。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当注意课堂客观环境的培植。如教室的布置要注意颜色的选择和光线的处理。自然适度的光线有助于师生在教学中的情感交流,促进师生心理相容。教室空间的合理布局和课桌凳的美观排列不仅消除了"教学死角",而且能够使全体学生处于教师视野之内,从客观上提高课堂管理效果。甚至教师的仪表对学生同样具有潜在的影响力。如浅色服饰给学生以亲切感,深色服饰给学生以庄重的"权威"感,艳丽服饰则易分散学生注意力。教师应讲究朴素大方、整洁,不穿奇装异服。衣服色调尽以淡雅、调合、鲜明为宜。穿西装,系上领带,以显气度;穿中山装,系好风纪扣,以显严谨。这些环境的熏陶,对课堂教学管理的约束力都是不可或缺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0/26007.html

更多阅读

电脑提示“NTLDR is missing”,你怎么看? vm ntldr is missing

当遇到电脑开机时提示“NTLDR is missing Press any key to restart”怎么解决?有没有简单或者不需要重装系统的方法解决呢?这些问题相信都是网友部常问的!首先装机吧u盘装系统小编为大家科普一下什么是NTLDR is missing,NTLDR文件是win

年轻女子当街撒尿:元芳,你怎么看?

2013年1月5日,成都火车北站——由于购票排队时间太长,一年轻女子内急,宽衣解带,当街撒尿。看到这张图片,许多人都在责骂这位女子当街撒尿,不知羞耻。愚以为,一味责备,却也失真;完全放任,未必公平。还是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堪称理性。女子

声明:《关于课堂纪律,你怎么看? 课堂纪律》为网友你用什么回忆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