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材料作文“轿夫与新鞋”导写及范文 向领导汇报工作范文

原文地址:材料作文“轿夫与新鞋”导写及范文作者:城郊李卫全

材料作文“轿夫与新鞋”导写及范文

材料作文,必须根据材料立意。有的作文题目,提供的是故事中套故事的“连环套”似的材料,这增加了审题的难度,须高度重视。

【题目】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转载]材料作文“轿夫与新鞋”导写及范文 向领导汇报工作范文

某日,明朝都察院长王廷相对新御史们讲了这样一件事:昨天雨后乘轿进城,轿夫穿的是双新鞋。开始,他小心地挑着干净地面落脚,后来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于是便不再顾及新鞋。一御史听后说道:“终身不敢忘。”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除诗歌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导写】

这则材料,文字不多,却是故事中套故事。整体上看,说的是都察院长王廷相对新御史们说事,新御史心领神会;局部看,是轿夫的的事。这两件事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整体对局部具有制约作用,局部不能脱离整体。为了强调这一点,请看一段脍炙人口的话: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王国维《人间词话》)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引自宋代词人晏殊的词《蝶恋花》,是写离别之苦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引自宋代文学家柳永词《蝶恋花》,也是抒写离愁别恨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引自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青玉案·元夕》,写在上元灯节从人群中苦苦寻找心上之人。三首词原本都与“治学”无关,但被王国维先生引用后就产生了新意,这是词作者始料未及的——“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在王国维先生的这段话里,就得按照新意来理解,而不能按照词句本意来理解。

同理,材料中轿夫的事是王廷相用来告诫新御史们的,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就被赋予了新意,我们就得把握其新意。这就是审题的关键。王廷相作为都察院长官,对新御史们讲轿夫的事,不是随便讲讲逸闻趣事,而是有其用意的;新御史也心领神会,所以说出“终身不敢忘”的话。那么,王廷相的用意何在?御史“终身不敢忘”的是什么?在这个语境之中,再去琢磨轿夫的事,就利于准确把握了。

轿夫穿的是新鞋,开始没有受污染,因此他“小心地挑着干净地面落脚”;后来“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新鞋受到污染,便不再顾及新鞋了。这“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就是造成轿夫前后变化的关键。王廷相用轿夫的事,告诫新御史们,新任要职,要走好每一步,以防一不小心踩进污泥浊水,受到污染,由此可以立意:“要防微杜渐”,“谨防走错第一步”,“谨防失足泥水中”,“要善始善终”,“始终洁身自好难能可贵”,“一步不慎影响终身”,“一失足成千古恨”,“提高警惕常备不懈”,……

继续思考。防止“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确实十分重要。但是,事情一旦发生,就应该勇敢面对,积极补救,如果从此就“不再顾及新鞋”,结果只能是污染越来越重,情况越来越糟糕。为官任职,如果不小心而失足,受到污染,就要想法补救,改过自新,而不能破罐子破摔。由此可以立意:“不要自暴自弃”,“破罐破摔要不得”,“过而能改诚可贵”,“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偶一失足不掩大德”……

在材料中,“泥水”是与“干净地面”相对而言的,“泥水”应该指的是污泥浊水。以上从“为官要洁身自好,谨防受到污泥浊水的污染”这个角度来解读轿夫的故事,是符合文意的。此外,是否还有其他角度的解读呢?轿夫的职责是抬轿,就不要怕脚下的污泥浊水;御史的职责是监察弹劾,就要勇敢面对污秽,不要缩手缩脚畏葸不前,由此可以立意:“尽职尽责,勇往直前”,“大胆行路,不怕湿鞋”,“大行不顾细谨”……

有的同学没有弄清材料中两件事的关系,脱离整体而仅仅而只着眼于局部,脱离整个语言环境而单从轿夫的角度考虑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导致立意偏差,如:“踏踏实实干好平凡的事情”,“舍己为人”……

有的同学虽然考虑到语境,但没有弄明白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对什么人讲了轿夫的故事,于是确立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样的主旨,显然跑题了。其实,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景下对不同的对象讲这个“轿夫的故事”,就可以有不同的解读,这一点必须注意。

还有部分同学,没有准确把握材料的意思而导致偏题、跑题,诸如:“严以律己”,“做人要自信”,“成功贵在坚持”,“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做出正确选择”,“生活需要经历苦难”,“做人要正派”……

最后提醒一句:解读“连环套”材料,一定要有整体制约局部的观念,才能避免因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导致的审题失误。

另附

一 材料

《松窗梦语》的作者张瀚在初任御史参见都台长官王廷相时,王廷相讲了个乘轿的故事。他说,一天乘轿进城,刚好下大雨,一轿夫穿了双新鞋,从灰丁到长安街时,这个轿夫还小心的择地而行,怕弄脏了新鞋。进城后泥泞渐多,轿夫一不小心,踩进了泥水中,之后,便“不复顾惜”了。王廷相说:“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

二 分析

材料中轿夫的事是王廷相用来告诫新御史们的,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就被赋予了新意,我们就得把握其新意。这就是审题的关键。王廷相作为都察院长,对新御史们讲轿夫的事,不是随便讲讲逸闻趣事,而是有其用意的;新御史也心领神会,所以说出“终身不敢忘”的话。那么,王廷相的用意何在?御史“终身不敢忘”的是什么?在这个语境之中,再去琢磨轿夫的事,就利于准确把握了。

轿夫穿的是新鞋,开始没有受污染,因此他“小心地挑着干净地面落脚”;后来“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新鞋受到污染,便不再顾及新鞋了。这“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就是造成轿夫前后变化的关键。王廷相用轿夫的事,告诫新御史们,新任要职,要走好每一步,以防一不小心踩进污泥浊水,受到污染,由此可以立意:“要防微杜渐”,“谨防走错第一步”,“谨防失足泥水中”,“要善始善终”,“始终洁身自好难能可贵”,“一步不慎影响终身”,“一失足成千古恨”,“提高警惕常备不懈”……

三 立意

这个故事虽小,却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就是要慎初。防止腐败要从慎初开始,切勿一次落水,就“不复顾惜”了。

要慎始慎初,走好第一步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要坚定持久,走好每一步

善始善终,画好休止符

把关守节当慎初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怎么样走好自己第一步的道理。正如故事所述,开始,轿夫尚在,小心地躲避着泥水。力求一身清白。然而,当他一不小心一叫踩进了泥坑之后,便破罐子破摔,不在爱惜自己。直至全身上下也没一点干净之处。可见“一不小心”的“一脚”最终造成了多么恶劣的后果。这个故事,告戒了我们要小心地走好人生的第一步,特别是第一次的第一步。

轿夫最初在行进中小心躲闪着、不想把自己的新鞋打湿的行为,其实是在固守着他最初的一种理念--不让新鞋被积水弄脏。但当新鞋被弄湿了,就索性"破罐子破摔"无所谓了。这个历史故事告诉我们,人一旦"踩进泥水坑",心里往往就放松了戒备。反正"鞋已经脏了",一次是脏,两次也是脏,于是便有了"惯性",从此便"不复顾惜"了。王廷相的一番话体现了他对下属官员的一种告诫、一种引喻、一种警示,细细想来,确实是很有道理的,直到今天仍然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许多教训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清正廉洁,一定要把好第一关,守住第一道防线。要保全自己的清白,靠的就是"自制","行所当行,止所当止","不以物惑,不以情移",视名利淡如逝水,志当存高远,心常怀敬畏,时刻敲响自警的暮鼓晨钟。试想,连我们的明代乡贤王廷相,早在几百年前,就告诫须终生莫忘"新鞋粘泥"的为官之道,今天我们的各级管理者怎能不自省、自诫、自制和自警呢?

【优秀例文】

防微杜渐做好人

明朝都察院长王廷相曾对新御史们讲过这样一件事,一个轿夫穿了双新鞋。恰巧那是雨后,开始轿夫还小心地挑着干净的地面落脚,但后来一不小心踩进了泥水里,之后他就再也不顾及新鞋了。

新御史们明白,王廷相院长是要告诫他们:身居官位,一定要防微杜渐,洁身自好。

其实,这不仅对新御史们有教益,对我们每个人都是警示。一些人的罪大恶极,往往是从一个很小的错误开始的。河南有一个刘姓女公务员,曾贪污公款数十万之巨。说起来很可笑,起因是因为她想买彩票没钱了,于是她便拿了两元公款去买,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拿了两元,就想拿三元,四元,最后只要没钱了便从公款中拿。漏洞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大,最后竟成了数十万。可谁又能想到,这数十万的贪污却是从那区区两元钱发展而来的呢?“勿以恶小而为之”,古人所说不假,假使当初把持住自己,不去拿那两元钱,想必那位公务员也不会犯下如此重罪。

人的心理很微妙,一个人的心理防线也许可以很坚固,但只要其中有一点崩溃,那么再坚固的防线也就可能轰然倒塌。那个轿夫开始还一直小心翼翼地保护他的新鞋,但一旦踩进泥水,就不再顾忌了。看看那些吸毒的,看看那些贪官污吏,他们往往就是在迈出了错误的第一步以后破罐子破摔,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最终走上不归之路。

要想防微杜渐,时刻自持,就要求我们胸中有浩然正气。有了这股气,便可以不落于贪婪、欲望的圈子,才不会自轻自贱、自甘堕落。陶渊明有这股正气,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李白有这股正气,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于谦有这股正气,“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包拯有这股正气,铁面无私,秉公执法。他们正是有这股正气,在黑暗的官场中把持住了自己而名垂青史。

有这股浩然正气不易,时刻保持住这股正气更难。只有保住了这股正气,我们才时刻有自持的能力。

有人说:“人和动物的一大区别就是人有自持的能力。”保有浩然正气,防微杜渐,洁身自好,才是一个真正的人。

评点

这篇议论文中规中矩。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朴实无华而又旗帜鲜明。开头引述材料,然后由“身居官位,一定要防微杜渐,洁身自好”的为官之道,很自然地扩大为做人之道——“对我们每个人都是警示”。接着分两个层次展开论证:先讲防微杜渐的重要,反面的事例让人触目惊心,人们容易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也较有普遍性;再深入一层,论证怎样才能做到防微杜渐——列举史例证明:胸中有浩然正气。结尾引用恰当,总结全文,也照应题目。

别在污秽中沉沦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是纯洁而美好的。而一旦受到污染,有的人就像那个轿夫一样,麻木地接受这一切,放弃原来的洁净,走进更污秽的深渊。若想使自己洁净,那我们绝不可在污秽中任自己沉沦。

有人说,一步错,步步错。走错了那至关重要的一步,再怎样也无法挽回了。而我却要说,真正重要的那一步,并不是你走错的那一步,而是在走错之后,仍勇敢地从错误的渊薮中拔足离去的那一步。这一步的勇敢,使你有机会重返光明;这一步的果断,使你有力量继续前行。

本性高洁的陶渊明在黑暗的官场中挣扎,他想还黑暗以光明,但事实却是将自己置于一个泛着死亡气息的空气里无法喘息。但是这一步的走错没有让自己的内心麻痹,他毅然地从官场抽离,没有让自己再处于那黑暗,不让自己继续沉沦。于是才有了后来那“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宁静生活。可见,这一步的重要性:踩下去,你就沉沦;抽出来,你就获得自由。

如果像那轿夫一样,在鞋沾上一点污泥后索性放弃它的洁净,那洁净的美好将永远被污秽所掩盖。

诚然,我所说的不深陷污秽并不指在黑暗面前拔腿逃跑。面对着黑暗,不能让自己沉沦的信念便是一把利剑,握紧这把利剑,你就有了面对黑暗的勇气,有了能刺穿黑暗的胸膛的力量。当置身污秽的你刺出这拒绝沉沦的一剑,你就成为了一个真正的高士。你没有在黑暗中堕落,没有让自己在黑暗中沉沦。假若你战到精疲力竭,那也不算被黑暗所吞噬,因为你始终坚持着光明的信念。

我们青年人,处于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该坚持什么,该摒弃什么,这些都要形成一个正确观念并始终坚持。即便遇到困扰,感到彷徨时,也不能放弃对光明的追求。须知不能任错误在我们的周围缠绕,不能让黑暗的荆棘拽着我们沉沦。

坚持心的洁净、灵魂的高尚,做一个不沉沦于黑暗的人吧!你会感受到自由的可贵,高尚的芬芳。

评点

本文与前文的立意角度不同,但立意都是确当的。作者认为,“真正重要的那一步,并不是你走错的那一步,而是在走错之后,仍勇敢地从错误的渊薮中拔足离去的那一步。”陶渊明的事例妥当。作者进一步强调“我所说的不深陷污秽并不指在黑暗面前拔腿逃跑”,而是要与黑暗抗争,这具有更积极的意义。结尾结合自身,表现出“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社会责任感。作者的语言功底不错,用散文化的语言说理,文章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

爱护好你的“新鞋”

芸芸众生,上至高官,下到普通百姓,无论谁,一生中“穿新鞋子”的机会很多,关键还看如何自始至终的保护好你的“新鞋子”。

新鞋一旦踩进泥水坑,人的心里就会产生松懈的惯性,反正也是脏了,还怕它更脏不成。正是这种放松戒备的腐蚀性导致“不慎而始,而祸其终”的可悲下场。一双新鞋,一个泥水坑,留给后人的寓意何其深刻!

由轿夫从“择地而行”到“不复顾惜”的变化,不由得使人想起贪官的蜕变过程。那些“落马”者,当他们第一次接触“好处”时,尚能在是与非中“择地而行”,还要掂量掂量这玩意儿“烫”手不?当他们或壮着胆儿,或不经意之间,或侥幸而为之,趟了第一次“水”以后,也就“不复顾惜”了。于是,便有了第二次、第三次……有了小的便想大的,有了大的还想更大的……一步步“不复顾惜”地走下去!到头来,他们的“水”越趟越“浑”,越趟越“深”,也就上不了上“岸”了,当然也就更加“不复顾惜”了。东窗事发前,他们都心存这样的侥幸心理:“水”已经趟了,一次是“死”,两次是“死”,三次也是“死”,反正都是“死”,随他去吧,抓住了算我倒霉,抓不住的话,我就捞个大便宜占了。

要想人不知,除非已莫为。近几年来,“不复顾惜”的趟水者纷纷落马,就是最好的例证。东窗事发后,他们又无不后悔。有个落“水”者之妻的话很值得“不复顾惜”的趟水者深思:“以前我们钱虽然不多,但完全够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生活得无忧无虑。自从有了这些赃钱以后,我们并不感到幸福,终日提心吊胆,饭也吃不好,觉也睡不着,时时担心东窗事发。”最终,他们的担心还是成了现实。

有道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不要轻易打破任何一扇窗户

我们在报纸上常常见到重刑犯或死刑犯的悔过自述,虽然他们犯的罪各不相同,犯罪的方式也各有特点,然而他们犯罪却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由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开始了一个罪恶的历程。

这让我想到了小时候爷爷奶奶常用来教导我的有关小偷的故事:同样也是由不经意的第一次顺手牵羊最终变成难以收手偷盗惯犯;又想到爸爸妈妈为了我做的不值一提的“坏”事而大骂我一顿甚至暴打一顿,那无非是在告诉我“坏人都是这样开始的”。

俗语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的确,很多时候灾难、祸害、罪恶并非自己撞入你的世界,而是我们在不断的破坏着我们的窗户,自己将灾难引来,使罪恶附身。正如著名的“破窗户理论”所说:“既然是坏的东西,让它更破一些也无妨。”因此,不要轻易打破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扇窗户!

打破一扇小小的窗户,尽管怎么看、怎么想都不会让你联系到家庭的破落或人生的末路。这也正是人们往往不在意第一次打破一扇窗户的原因。岂料有了第一次就很难没有第二次,窗户破了,其他破了也没什么了不起,于是窗破屋倒。这个道理宋代的大文学家欧阳修就说过:“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扇破窗,正如一窝蚂蚁一样,早晚会使人生之堤崩溃。过去的人们在失败后找借口,亡国后找替罪羊,常说红颜祸水,现在想想,褒姒之于幽王,妲己之于纣王,恐怕也正如一扇扇破窗一样,所以商亡之后还有周亡。历史上的现在的众多贪官污吏,说到底,都是第一笔赃款,第一桩坏事使他们步入歧途,死后也不得复生。

不要轻易打破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扇窗户,不要到最后才后悔莫及。生活中可能会充满许多诱惑,众多目眩神迷的事物也在时时吸引着我们。这时,我们千万不能以第一次为借口而走进歪路,最后铸成难以挽回的大错。我们生活中的每一扇窗户,不管是诚信、善良,还是宽容、廉洁,这些你一旦背弃,就会不经意地与它们越走越远,再也无法接近它们。正如人们所说的修好一件东西往往比破坏一件东西要难得多。

不要轻易打破你的任何一扇窗户,否则小偷将在这里成型,大盗也将在这里蜕化。

原谅自己,就是堕落的开始

有一位领导干部“落马”后感叹道:“吃了一辈子斋,却让一碗狗肉汤沾染了一身清白。”此话让人想起了老子的名言:“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意思是说,做人做官要像开始一样谨慎到底,就不会有做不好的事情。

慎初、慎好 廉洁自律

要慎初,初不慎,就难以善终;要慎好,好不慎,则难以自律。所谓“初”,是指“初次,第一次”;所谓“好”,指“个人爱好,嗜好”。

明代督察院长王廷相接见新任御史时,讲了这样一件小事:昨日他进城遇雨,初时,走在前面的轿夫小心翼翼的挑好道走,因为轿夫穿着一双新鞋。后来不小心踩进泥水里,便不再顾及新鞋,不管路面赃与不脏,都踩将下去,结果把鞋子完全弄脏。王廷相以事喻理,委婉告诫新任下属,凡事要慎初。新任御史也听出弦外之音,连称“终生不敢忘”。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这位身为督察院长官的哲学家王廷相对新任下属“慎初”的告诫,无论从实际上还是从内容和技巧上,都极为高明。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从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的演变过程。人犯错误也是如此。初之不慎,要想再慎起来,就不会那么容易了。如胡长清、王昭耀之流,他们贪污受贿,很少有仅此一回的例子,往往有了第一次,便一而再、再而三,一发而不可收,最后自己毁掉了自己。正如那个轿夫,新鞋既入泥水,便不再珍惜。对鞋如此,心灵也一样,一旦放松了警惕,染上了污点,就会放纵自己,破罐子破摔。倘若面对“第一次”时,意志坚定,毫不动摇,不存侥幸之心,坚信贪欲之害,就能不失操守,拒污浊于千里之外,始终做到“拒腐蚀,永不沾”,也就能慎之初,善始终。因此,慎初是保持操守,拒腐防变的第一道思想防线。

要慎好,好不慎,则难以自律。罗卜白菜各有所爱,领导干部也会有各自的爱好,但必须做到慎好。尤其对于有损形象或者影响公权的嗜好,更要下决心戒除。还要注意隐好,不要过分张扬个人嗜好,谨防别有用心者“见缝下蛆”,投你所好。胡长清爱好书法,有所图者,就借索字之名送上丰厚的“运笔费”,进而与之套近乎拉关系捞好处,伴随着他个人的滚滚财源,也给国家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最后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教训可谓深刻,所以,国家公务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对于个人爱好不能小看,而且必须慎好隐好,强化自律意识。要管住自己的欲望,清心寡欲,经得起各种诱惑;管住手中的权力,用权唯公,用权为民;管住自己的小节,点滴注意,防微杜渐。因此,慎好是保持自律,拒腐防变的第二道思想防线。

当前,正值干部换届之时,唯有慎初慎好,廉洁自律,自觉加强内功锻炼,做到“三管”“四自”(三管:管住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腿,管住自己的手。四自: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仅第一步不把鞋子弄脏,每一步都要小心,才能战胜各种歪风邪气,才能巩固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廉洁勤政,为和谐社会建设而努力,为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努力。

新鞋脏了之后

新买来一件衬衫,领子硬硬的,漂亮挺括,穿着挺精神。为保护好这领子,第一次洗它时,对领子上的污垢轻轻地揉,细心地搓,小心翼翼得很。但换洗过几次,领子已经变皱了,你就不再这样了,而是用劲地揉,放在洗衣板上使劲地搓,以尽快去掉污垢为原则,别的就不会去考虑了。

这类现象,在生活里或许太司空见惯了的缘故,人们对其反而很少去想什么。但在明朝做过都察院长官的王廷相,却从这种极为普遍的现象中发现了一个人生哲理。有一天,他在接见新任御史时说,他昨天乘轿进城遇雨,轿夫穿了双新鞋,开始还小心翼翼地循着干净地面落脚,后来一不小心踩在泥水坑里,从此便“不复顾惜”,不管什么地方都踩下去。王廷相只叙说了这件事情,没有说明他为什么要讲这件小事。但一位御史听了之后,却说他“终身不敢忘”,显然他是听懂了王廷相讲这段话的意思,并明白了其中道理的。

“终身不敢忘”什么呢?不外乎是:一个清白的人,第一次踏入污浊之地,可能就是他走向堕落的开始;因此对人生的每一步,都必须“循着干净地面落脚”;一旦滑向泥坑,本来或许可以自救,但这时却有另外一种顽固的力量冒出来,把他推向更脏更污浊之处。如果你不想让这种力量作用于你,惟一的法子就是不要有贪占便宜的想法,凡党纪国法所不容许的事,就坚决不干。“宁公而贫,不私而富;宁让而损己,不竞而损人”(元代张养浩《牧民忠告》卷下)。吾心如水,庶几可免。

世间万事始于初。古人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很多贪官就是因为最初末能严把第一关,以致迈出了危险的第一步,最终才“不复顾惜”踏上不归路。金钱、美色拉不下水的厦门海关原副关长接培勇,曾让赖昌星伤透了脑筋,然而,喜爱书法的他,却被赖昌星花重金买来九位国内知名画家联合创作的《牡丹图》“湿了第一脚”,从此走上了心甘情愿为赖效劳的不归路。巨贪李真“择地而行”之下“湿的第一脚”是他在做秘书时,背着上司收了一条中华烟和刮胡刀。结果他一发难收,什么钱都敢要,什么事都敢做,最终一步一步走向了罪恶的深渊。

“欲如火,不遏则燎原;贪若水,不遏则滔天。”杭州海关原关长耿永祥在狱中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痛彻地认识到,第一次收受朋友的馈赠,是我犯罪的开始。禁锢一开,就出现第二次的接受,第三次的默认,第四次的麻木,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有记者在狱中采访时问原浙江省台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苏建国:“走到今天这一步,关键走错了哪几步?”苏回答:“不需要几步,一步就够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这一步,就可以引发很多事。”这正如宋代思想家程颐所说:“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万事皆有初,贪官的事实告诉我们,他们的落马无一不与当初不慎而湿的“第一脚”有直接关系。一旦不小心“湿了第一脚”,接着便有了第二脚、第三脚……像轿夫一样“不复顾惜”地在腐败的“污泥”中不停地走下去。由此可见,“湿了的第一脚”,就是关隘,就是“缺口”,如果不能很好地守住“第一脚”,那就会在自我毁灭中越陷越深。

不要被自己打败

明朝都察院长王廷相曾对新御吏们讲了这样一件事:一日,他在雨后乘轿进城,有一轿夫因穿了一双新鞋,一开始很小心地挑干净的地面落脚,后来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从此便不再顾及新鞋,任其浸在泥水中。

看了这个故事,我感想颇深。轿夫一双新靯误入泥水,虽粘了些脏污,但经过一番清洗仍可焕然一新,可轿夫却因此放弃了对鞋的珍惜,不再顾及,这只会使鞋的状况愈发的糟而已。我想其轿夫之所以前后行径如此不同,必是因他在陷入泥水时心境起了变化。在想保持鞋的光洁的预期无法达到后,便索性破罐子破摔。所以,到最后弄得满鞋泥污。这与其说是意外造成,倒不如说是他自己的放弃毁了他的新鞋。

其实人生亦如此。一些人生初期的小污点,往往会成为一个人堕落的导火线。我们都知道和绅是个大贪官,其实和绅年轻时是个勤勉好学之人,通读四书五经,意气风发,能言善辩,深得乾隆宠信。从他早期作为来看,也是个正直的为官之人。然而在一次办事中,他卷入了官场的污泥,并半推半就地收受了贿赂,从此,他的人生起了变化。他开始松懈,并逐渐背离了自己为官的原则,到最后不仅对行贿习以为常,甚至常常狮子大开口地索贿。然而,天网恢恢,乾隆一死,他也终了于三尺白绫,空留万贯家财作为对其一生的讽刺。仔细想想,和绅最初所收的财物,与后来所收受的贿赂相比也就九牛一毛,但却足以导致他由此走上歧途。为何?就是因为他因一次的陷落而放弃了对道义的坚守,所以,才会在一次次的受贿之后最终将自己送上不归之路。

再谈谈叶志超,这位中日平壤战役的主帅,在敌我实力存在差异但犹有胜算之时,他却自己心理崩溃,弃城逃窜500余里。不仅使朝鲜全面沦陷,还使战火燃进国内,黄海战役、威海战役接踵而至。虽说日本早有预谋进攻大陆,但他的退却却让这侵略变得更加容易。于是可知,个人对准则的放弃足以毁人,而将领的放弃更可致亡国。

一个人一生不可能不犯错误,现实中一些失误的造成也往往无法把握,但若因此作为放弃准则与信念的借口,从此任自己走向歧途,踏入泥潭,那么最终的失败实为自己打败了自己。

也许人一生要遇到很多的挫折与失败,但只要不放弃对信念的坚守,那么,也永远不会有真正的失败

议论文:

给心灵以洁净的“落脚”之地

雨后的路,泥泞不堪。轿夫穿一双新鞋上路,沾得满是泥巴,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要命的是在踏进泥水之后,轿夫竟然想道:反正鞋已经湿了,那就随它去吧。由于心灵已经失去洁净的“落脚”之地,于是便不再顾及脚上的新鞋。这种对于错误“放任自流”的态度实在不足取。

眼前浮现出现实的影子。在物欲纵横的现实社会,不知有多少人成了现代的“轿夫”,他们起初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自己心灵的纯洁,一旦不小心踏进泥水里——不管是“赌”是“毒”是“偷”,从此就不再去理会那双“新鞋”,认为即使改过也无法再换来心灵的纯净。结果因一次错误而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又想起美国著名小说家杰克·伦敦,他年纪轻轻就因《野性的呼唤》等几部极为精粹的小说佳作而声名鹊起,然而血气方刚的他面对成名后金钱、权利的诱惑,没有用一颗理智的心去处理(对待)。起初他只是收些贿赂,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给那些受贿者开些不合规距的(人)绿灯。有朋友劝他回归到写作的正路,不要再一味的追求名利,而杰克·伦敦却以自己早已失去了作家应有的“节操”为借口,放弃对心灵之路的重新修筑,终因无法承受生活的压力和犯罪的处罚而自杀。我们姑且不说杰克·伦敦第一次接受贿赂时为什么没有义正言辞的拒绝,或许他确有苦衷。但当他自己已经意识到身陷泥潭,朋友也极力想救他上来的时候,他又为什么要放任自己,放弃悔过自新的机会呢?我想大概是他的心灵中已经没有洁净的“落脚”之地所致。

与他相比,我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先生却截然不同。早有所建树的他远离了名利、权势的泥沼,只期许长久地做一个中国文化的守望者,十几年、几十年呵护自己心灵,保证它的纯洁。正是因为他有一颗积极耕耘心灵麦田的心,才使他每走一步都是稳重而成功的。

永远不要忘记给自己的心灵一个洁净的落脚之地,这样有利于一步走错;即便一步走错,也还有足够多的机会来弥补和挽回。惟有如此,我们才能扎扎实实地走好通向未来的每一步。

(从所给材料中提炼观点,观点正确。论证充实,有说服力。事例恰当,典型。语言流畅,生动。一类上,57分。)

如何面对错误

明朝的督察院长曾向新御史们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轿夫着新鞋于雨天抬轿,开始小心翼翼怕弄脏新鞋,后因不慎踏入泥水中,便不再顾及新鞋。御史们终生不敢忘,我也从中提出了一个问题:面对错误,你该怎么办?

阮籍在建安文学中享有极高的声望,生性放荡不羁,在那个时代是翩翩佳公子,因《为王诫对晋王书》的过激言论遭世人白眼和不齿,于是阮君便驾牛任行,于穷途而哭,开始了他酒中自去酒中来的混沌生活,所以他后期也不过就振臂呼号两句,再也没有什么建树。死后也是千秋笑柄。面对一时冲动犯下的错误,阮籍没能从中汲取教训,反而将错误发扬光大,好像在说:我便是这样,任尔奈何?别人是不能奈何他,但他自己破罐破摔的态度,也将自己本该辉煌的后半生砸得粉碎!就如同被泥水弄污的新鞋,因为不再顾及,而彻底变成敝屣,为人所弃。(是破罐破摔吗?)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为中美和平关系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却因胆怯和不自信引发了“水门事件”,事件发生后,他一再隐瞒回避和制造假象,越描越黑,最终纸包不住火,事件曝光,被迫辞职。面对错误尼克松虽不似阮君,自暴自弃,他选择了一条更加危险的道路——掩饰。但黑的终将不能成为白的,一旦东窗事发,厄运就如滔滔洪水席卷而来,将其淹没。

回视自身,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能不犯错误,毛主席也曾说过“世上只有胎儿和亡人不犯错”,面对错误,我们自不能像阮籍选择自弃,也不能像尼克松般选择回避。就好像是治水,既不能任其肆流,也不能一味拦坝堵治。首先,应当正视它,分析为什么会犯错误,错在哪里,有没有什么补救的方法。就像不小心踏进泥坑的轿夫,应当认识到哪里会有同样的泥坑,避而行之。其次,应当从中吸取经验,举一隅而反三,比如是因为粗心而忘带钥匙,就应在今后无论是学习工作等其他方面都注意克服粗心这个毛病。

犯错和认识总结错误不是目的,我们的目标是利用这些经验在今后的人生路上懂得避免和克服错误,最终到达胜利的顶峰。

水经九曲回肠方达正确的入海口,瓜蔓经迂回卷伸方得正确的攀附物。我们也是在各种错误中成长,不要做回避错误的尼克松,也不要做自暴自弃的轿夫与阮籍,将错误化作经验的利器,延伸成通向成功的道路吧。相信你我都会有一个灿烂的明天!(904字)

(此文观点明确,正确:犯了错误不要回避,不要自暴自弃。立意是从所给的材料中提取的。论证过程清楚,能选择事例结合论点进行论证,能够证明论点。语言通顺,个别语言表达不准确,结构完整。是一篇比较合乎规范的议论文。缺点:引用阮籍的例子不太恰当。此文一类下。)

把泥泞踩在脚下

明代督察王延相的轿夫,自从新鞋踩入泥水后,就不再顾及新鞋。也许有人认为他不该如此,可我却以为他这样没错。毕竟,没了对新鞋的顾及,轿夫可以走得更快,更从容。

我们不也是一样吗?少一些拖累,面对生活的泥沼,我们会走得更快,更从容;更易实现自己的理想。

比起为官场束缚的人,陶渊明不是活得更从容、自在?比起报告会上空谈的同事,居里夫人不是更睿智、伟大?

纵横人类历史,凡有成就者,皆有一种从容,一种自由。没有了生死的拖累,背水一战的项羽(应该是韩信)大破秦军;没了功名的拖累,仗剑去国的李白成就仙人之名;多了社交的纠缠,精力超群的戴维毫无建树;多了金钱的诱惑,才华横溢的王尔德江郎才尽。对比中,我们清晰地看到,那些纠缠于“新鞋”的人,即使烜赫一时,也无法摆脱失败的命运,而敢于放开身外之物,一心前进的人,就算是成就不大,也会在泥泞的路上留下一串坚实的脚印。

但,我们看到,这种可以自由飞翔的人越来越少了。不知有多少才华横溢者为保全一份工作而终生默默无闻,不知有多少理想远大者因为生活琐事而将理想束之高阁。生活加之于人的锁链让人成为被它操纵的傀儡。

但,这不是我们想要的人生。只有挣断锁链,才能不拘一格的自由起舞,才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生命之花,才能堂堂正正、硬硬朗朗的做自己!只有摆脱对“新鞋”的顾及,才能走得快,走得稳,走得精彩。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与其为了双“新鞋”,战战兢兢、左右徘徊为泥沼所困,倒不如抛却这拖累,向着理想、目标毫无顾忌的大步前进,渐起一路的泥花,跺出一道的脚印,把泥泞踩在脚下。

不可宽容小错

人生,正如那行在雨后街道上的一段路程,有泥泞,却也有净土。人人向善,也正如不愿弄脏鞋子的轿夫,踮着脚,小心翼翼地前行。

可一旦不小心犯了错误,像那新鞋沾了泥污,便从此以后,不再小心,不再踮脚,不再努力地保持一个如新鞋一样干净无瑕的自我。“反正已经脏了,再多脏一些,又有何区别呢?”这样的“宽容”,正是许多成败之间的微小而关键的区别所在。

诚然,人无完人,小错总在所难免。然而量变的累积会导致质变,无法挽回的大错,往往都是从这样的“一点一滴”开始。千里的绵延大堤,会因小小的蚁穴溃决;参天的树木,会因毫不起眼的虫蛀枯腐;浩浩的大江,会被粒粒泥沙阻绝;古老的文明,也因人人日日的“宽容”而世风骤下,最终在一片荒芜的丛林中隐匿,只剩下几座巍峨的殿宇,几段无可考的传说。

小错的易存,因为它们太不起眼,不起眼似桌上的微尘,信手拂去,不留痕迹;因为它们太轻微,轻微到法律无法制约,大道理书写不下。甚至有时,它们成为一种性格,一种习惯,一类人乃至一个民族的共性,成为了联结一个民族的心理的一部分,如此根深蒂固下去。这,就是微小的巨大力量。似蚀石的流水,如削岩的谷风,在万物的“习惯”与“宽容”中,经年累月,终使巨石穿洞,山峦成绝壁,沧海变桑田,万事已作古。

不可宽容小错,不可忽视这渺小的力量。它变幻的面孔,伪装在我们伸手可及的各个角落。你看,它在路人随口吐的痰中,它在离垃圾箱不远的被人随意丢弃的废纸中,它在未拧紧的水龙头上,它在空荡无人却还亮着盏盏明灯的教室中……它像一种无声的瘟疫,时时潜伏在每个人道德意识不那么强烈的角落,它深藏于每个人的劣根之中,无踪无迹,却又随处可见。

“不宽容小错”,这应成为每个人的习惯。它会避免大错酿成,它能扼制恶风气的蔓延。当这人心的瘟疫在道德的环境中再难扎根时,我们每个人都会看到一幅社会的和谐图景。

守德当慎

轿夫对脚下一尘不染的新鞋倍加爱惜,一旦不慎踏入泥水,便不再爱惜如初,终待之与敝屣(xǐ)无异。王延相讲的这件小事看似平凡,却埋藏着一个深刻的喻示:

人皆爱德,守之惟难,故守德者当慎!

这个结论看似与故事没什么关系,但仔细思量,却能找到其中微妙的类比。我们的人格不就如同那双鞋吗,多少人起初爱惜它的纯净,然而当一不小心沾染了世俗中的污泥浊水,起初的珍惜与坚持就慢慢沦为妥协与放任,最终失去了当初的坚守。新鞋脏了尚可以洗濯,而美好品德被玷污的人格却往往难以洗刷干净。这正警示着御史们,同时也警示着我们:德不可一日丧之,守德当慎之又慎!

孟子说:人性向善,犹水之就下。对这句话我至少表示一半赞同。人性最初似乎都是具有对美好事物、崇高品质的一种近乎本能的爱惜的,正如屈原所说的“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然而我们却一次次地在历史中,在生活中看到,一些本来有着美好品德和崇高追求的人,一旦不慎沾上了些许丑恶,自此开始放任自流,走向沉沦。屈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选择了“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高,即便被打击被放逐也始终不改,可谓守德之慎者。而当现实不容许他再坚守下去的时候,他选择用死来捍卫人格的清白,终身不蒙世之温蠖。古之贤人像这样的例子,还是很多的。

守德之难,难在防微杜渐。很少有人是一下子坠入丑恶的渊薮(sǒu渊薮:人或物聚集的地方)的。新鞋总是从那第一次些微的玷污开始变为敝屣。守德慎就要慎在每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和细节,一点点违背和过错都有可能是你新鞋踏进泥水的第一脚。常听人说杀人放火的大盗多始于年少时对看似不足为提的小偷小摸的放任,报纸上报道的贪官污吏往往是从微小的“人情”上开始堕落,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也正因为如此,“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佳话才广为流传,成为“守德当慎”回响千年的一声警钟。

在王延相讲完故事之后,一御史说道:“终生不敢忘。”的确,坚守美德,坚守人格的纯净是“死而后已”的事,不可不慎之终身。而今天的我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生路时,为保持那新鞋的清白,不也应谨记这“守德当慎”的寓言,慎以终身吗?

犯错之后

明朝都察院长官用一个轿夫的故事教育了所有新御史。故事中的轿夫穿新鞋抬轿,开始小心谨慎怕把新鞋弄脏,但踩过一次泥水后便不再顾及新鞋。一御史听后说道:“终生不敢忘。”

同样,我听过这个故事后,也愿说:“终生不敢忘。”因为这轿夫,他所做的事,太常见了。而正是这种破罐破摔的态度,造成了人世间无数本可以不发生的悲剧。

当犯下错误,无法改正,我们该怎么办?我要说:不可放弃自己,一错再错,终成大错。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会犯小错,也会犯大错。人们常说:“人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正说明犯错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如何对待错误,就成为我们更该关注的问题。犯下难以改正的错误,做出无法弥补的错事,我们会怎么做?有人自暴自弃,有人自甘堕落,有人仰天长叹,有人黯自神伤。但还有人,潜心反省,自我检讨,敢于面对,戴罪立功,并在今后不再犯此类错误。这才是强者之道。

有人会说,反正事儿干出来了,什么都无所谓了。但真的没有办法了吗?的确,我们看到杀人者偿命,吸毒者破产,贪污者死罪,行骗者毁誉。但这不是伤一人而杀天下的理由,不是拒绝戒毒的借口,更不是一贪再贪一骗再骗的榜样。无论何地,人都不应该抛弃自己。

我们看到陶渊明十三年俗世羁绊未能拦住他归去的脚步,我们看到灭国之痛未能打垮勾践坚强的意志,我们看到满清遗皇日本走狗之名未能阻挡溥仪对新世界的向往,我们看到文化大革命的创伤未能消去中华民族的希望。我们还有看到战败时的亚历山大,小岛上的拿破仑,幽室中的伽利略,官场失意时的培根……伟大的人物背后一样充满辛酸和过错,但他们并没有因此放弃。他们,反而用更加振奋的精神面对未来。

现实中,有太多的悲剧是因将错就错引起的。人生中,有太多次犯错后想要放弃,想要不再努力。犯错之后,我们应该勇于面对错误,勇敢承担后果,并不再犯此类错误。犯错之后,不要放弃,我们还有未来。

不知道那位轿夫如果听了长官的故事,下一双新鞋能否干净得久一些,但我知道,我不会犯和他同样的错误了。

知过就改,未为晚也

明朝都察院长官王廷相对新御史讲了自己所见:一轿夫穿新鞋抬轿入城,起初挑干净处落脚,唯恐脏了新鞋,然而误踏入泥水后,便再也不顾新鞋了。有一御史叹曰:“终生不敢忘!”是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过就改,未为晚也,这个道理,是我们终生不敢忘的。

泥水固然混浊,但些许泥水总能洗去的。轿夫因一次失足,便不再谨慎小心,使新鞋遭泥水反复侵染,与旧鞋无异,这实在是不明智。亡羊者尚知补牢,若亡羊者因一次疏忽自责不已,不思补救,那必然会丢失更多的羊。《菜根谭》说:“处世不邀功,无过便是功。”后半句思想虽然有些消极,却也是告诉我们“无过”之不易。过错,人人都回犯,而且人往往是在犯过错当中成长起来的。若是任由自己不断犯错,而不知改正,那只是徒劳地吃了“几堑”,于“长智”无益。

不好学,不思进取是一种过错。但是,古人有“朝闻道,夕死可矣”“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的说法,可见改正过错的重要性了。过而改之,不仅不晚,而且能带来更多的经验,这是不犯错误所无法得到的。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当我们犯下错误时,务必记住,知过就改,未为晚也!

当然,改过也讲究方法,并非轻而易举。对于轿夫,只需小心行路,不再误入泥水中,之后认真刷洗,便得以穿上新鞋。这样的改过很容易。然而事情往往没这么简单。有攘邻人鸡者,日攘一鸡,或劝之“此非善举”,攘鸡者有了悔意,对曰:“请损之,月攘一鸡,年终而止。”这便是改过不得法的最好例子。如此看来,改正过错,需要彻底,不容妥协。

改正过错,毕竟是犯过错后的弥补,绝不能成为犯错的借口。“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是百年身。”倘若世上一切过错都能改正,古人的这句嗟叹从何而出?“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在颜真卿、岳飞眼中,浪费了少年大好时光,便是一种无法改正的过错。故君子当慎其言行。

知过就改,未为晚也。轿夫若明其理,以为新鞋难保其新,大可永远穿着旧鞋,只怕主人对他会侧目而视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0/25622.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命题作文“我的晴天雨天”导写与佳作 晴天雨天

原文地址:命题作文“我的晴天雨天”导写与佳作作者:晓泓婕伊【文题回放】请以“我的晴天雨天”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除诗歌外不限,800字!【导写指津】“我的晴天雨天”是个比喻性题目。首先要正确理解“晴天雨天”的含

六篇话题作文导写及借鉴例文 话题作文指导

1、 “阳光与阴影”话题作文导写天使羽翼下的灵宠吗?不,不是。它们都是这平凡尘世里的生物,它们原本一样平凡。那么是上天赐予了它们神力吗?没有!上天只是在它们脆弱的人生里掀起一层浪!是它们自己,在这覆天遮地灭生荼灵的环境里让自己蜕变

转载 材料作文“狼羊”写作指导与佳作示例 佳作网中小学写作

原文地址:材料作文“狼羊”写作指导与佳作示例作者:千叶草草作文“狼羊”评讲 ——让思想飞!佛山市顺德区乐从中学:谢植宣一、原题呈现百度老总说,想做羊,想坐在躺椅上享受人生的,请卷铺盖儿走人。只有具备狼那种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的,才

声明:《转载 材料作文“轿夫与新鞋”导写及范文 向领导汇报工作范文》为网友情绪操控生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