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八 拜占庭风格 拜占庭风格

“拜占庭”原是古希腊的一个城堡,公元395年,显赫一时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2个国家,西罗马的首都仍在当时的罗马,而东罗马则将首都迁至拜占庭,其国家也就顺其迁移被称为拜占庭帝国。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拜占庭建筑是在继承古罗马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由于地理关系,它又汲取了波斯、两河流域、叙利亚等东方文化,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并对后来的俄罗斯的教堂建筑、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建筑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拜占庭建筑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前期:即兴盛时期(4-6世纪),主要是按古罗马城的样子来建设君士坦丁堡。在6世纪出现了规模宏大的以一个穹隆为中心圣索菲亚大教堂。
  二、中期:(7-12世纪),由于外敌相继入侵,国土缩小,建筑减少,规模也大不如前。其特点是占地少而向高发展,中央大穹隆没有了,改为几个小穹隆群,并着重于装饰,如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
三、后期:(13-15世纪),十字军的数次东征使拜年占庭帝国大受损失。这时建筑既不多,也没有什么新创造,后来在土耳其入主后大多破损无存。

拜占庭建筑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
(1)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这一特点显然是受到古罗马建筑风格影响的结果。但与古罗马相比,拜占庭建筑在使用“穹窿顶”方面要比古罗马普遍得多,几乎所有的公共建筑成宗教性建筑都用穹窿顶,而古罗马建筑虽也有此类形式,如万神庙,但还不普遍。
(2)整体造型中心突出。在一般的拜占庭建筑中,建筑构图的中心,往往十分突出,那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
(3)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其典型作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从而使内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
(4)用大面积地用马赛克或粉画进行装饰,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在这一方面,拜占庭建筑极大地丰富了建筑的语言,也极大地提高了建筑表情达意、构造艺术意境的能力。

【一】圣索菲亚教堂(AyaSofya)
拜占庭建筑最光辉的代表是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东正教的中心教堂,是拜占庭帝国极盛时代的纪念碑。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330年时由君士坦丁大帝修建的,6世纪时查士丁尼大帝把教堂改建成现在的模样。奥斯曼帝国时期,圣索菲亚教堂改建为清真寺,周围矗起四座高塔。
它的布局属于以穹隆覆盖的巴西利卡式。中央穹隆突出,直径32.6米,穹顶离地54.8米,通过帆拱支承在四个大柱敦上。其横推力由东西两个半穹顶及南北各两个大柱墩来平衡。
内部空间丰富多变,穹隆之下,与柱之间,大小空间前后上下相互渗透,穹隆底部密排着一圈40个窗洞,光线射入时形成的幻影,使大穹隆显得轻巧凌空。
  在建筑中最富有特色的是色彩的利用。圆顶用砖砌,外面覆盖着灰色的铅皮。墙身内部各处都贴上彩色的大理石,这些大理石分别从罗马、雅典、以弗等地运来,有白、绿、蓝、黑、红等颜色。柱子大多是绿色的,柱头是色镶金箔,地面用彩色碎石铺成各种图案,拱顶与圆顶则为玻璃绵石,并用金子镶嵌了天使及圣徒像。这样整个大厅就璀璨夺目,神奇非凡,使每一个圣教徒感受到宗教的神秘色彩。而墙身外抹灰泥,黑白相间的条带,就像石与砖的掺合,使外形显得朴实典雅。


君士坦丁堡(也就是现今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教堂


建筑(八)拜占庭风格 拜占庭风格
修建圣索菲亚大教堂前后历时共7年多,耗资巨大,它代表着东罗马帝国建筑艺术的顶峰


穹隆底部密排着一圈40个窗洞,光线从此射入,在内部会产生其妙的感觉

圣索菲亚教堂内部,哦,Sophia是“基督或神的智慧”的意思



圣索菲亚大教堂外面的走廊


圣索菲亚教堂内部:面向麦加祈祷的朝拜圣龛(Mihrap)



圣索菲亚教堂内部马赛克镶嵌壁画:耶稣赐福

圣母报子图


从四周窗户透进来的自然光线给幽暗的教堂营造了迷幻的宗教气氛,

仰头望着顶穹上方的圣母圣子像,宗教的感召力量那么的强烈。



当人们置身那幽暗的大殿中,斜射的阳光穿过窗户照到大殿中,眼中便会出现黑白交错的图案,使人产生宛如飘浮在空中一般的奇妙感受,当时著名的历史学家普洛开比乌斯曾说:“仿佛由天空的铁链悬系着。”

内壁全用彩色大理石砖和五彩斑斓的马赛克镶嵌画装点铺砌

【二】圣马可教堂(Basilica San Marco)

圣马可大教堂矗立于威尼斯市中心的圣马可广场上。始建于公元829年,重建于1043-10711年,它曾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教堂,是威尼斯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它同时也是一座收藏丰富艺术品的宝库。
教堂建筑循拜占庭风格,呈希腊十字形,上覆5座半球形圆顶,为融拜占庭式、哥特式、伊斯兰式、文艺复兴式各种流派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杰作。教堂正面长51.8米,有5座棱拱型罗马式大门。顶部有东方式与哥特式尖塔及各种大理石塑像、浮雕与花形图案。藏品中的金色铜马身体与真马同大,神形毕具,惟妙惟肖。教堂又被称之为“金色大教堂”,有着“世界上最美的教堂”之美誉。
圣马可大教堂是威尼斯的骄傲,圣马可大教堂是基督教世界最负盛名的大教堂之一,是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出发地。威尼斯的荣耀,威尼斯的富足,当然,还有威尼斯的历史和信仰,尽在于此。


圣马可大教堂是基督教世界最负盛名的大教堂



俯瞰圣马可广场和圣马可教堂


成千上万的不怕人的鸽子,清一色的灰



从侧面看圣马可教堂


教堂的正面五个入口及其华丽的罗马拱门是陆续完成于十七世纪,在入口的拱门上方则是五幅描述圣马可事绩的镶嵌画,分别是“从君士坦丁堡运回圣马可遗体”、“遗体到达威尼斯”、“最后的审判”、“圣马可神话礼赞”、“圣马可进入圣马可教堂”等五个设计师主题,金碧辉煌非常的耀眼。


大教堂有五个圆圆的大屋顶,这是典型的东方拜占庭艺术



中间大门的穹顶阳台上,耸立着手持《马可福音》的圣马可雕像,6尊飞翔的天使簇拥在雕像下。入口处的上部有4座青铜马像(复制品),真品现在收藏在教堂内,这是公元前四世纪的青铜驷马


圣马可雕像,6个小天使簇拥在旁



圣马可是圣经《马可福音》的作者,被威尼斯人奉为护城神,其坐骑是狮子,当威尼斯摆脱拜占庭的控制,成为一个城市共和国后,元老院决定圣马可为城市的新守护神,以代替狄奥多尔,所以威尼斯的城徽是一只巨大的狮子抱着福音书。

许多参加十字军的领主把战利品运回本国,整个西欧被这些从君士坦丁堡抢来的珍宝和艺术品装饰一新。君士坦丁堡大赛车竞技场上的装饰物——镏金的铜驷马被运回威尼斯,成为圣马可教堂正门的装饰物。



融合东、西方的建筑特色,它原为一座拜占庭式建筑,15世纪加入了哥特式的装饰,如尖拱门等



17世纪又加入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装饰,如栏杆等



教堂内殿中间最后方的黄金祭坛,祭坛之下是圣徒马可的坟墓。祭坛后方置有高1. 4米、宽3. 48米的金色围屏(Palad'Oro),屏面上有80多幅描绘耶稣、圣母、门徒马可行事的瓷片,在这个画面上共有2500多颗钻石、红绿宝石、珍珠、黄玉、祖母绿和紫水晶等珠宝来装饰;中央的圆顶是一幅耶稣升天的庞大镶嵌画,是由一群威尼斯非常优秀的工匠在十三世纪所完成的。这座伟大的教堂在1807年之前一直是威尼斯总督的私人礼拜堂。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0/24429.html

更多阅读

上海豫园游玩攻略 上海豫园城隍庙攻略

概述:豫园位于上海市老城厢的东北部,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南与上海老城隍庙毗邻,是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上海豫园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和游览胜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海豫园原是明代的一座私人园林,始建于嘉靖、万历年间,距今已有四百

燕京小八景——古都北京7 燕京八景图片

说起燕京八景,北京人都能说上几个,但每个人说的不一样,有的人还能说出十几个。燕京八景应该八个呀,怎么能够多出来呢?燕京八景是金朝出现的词汇,指北京一带的八个自然景观,清代由乾隆皇帝钦定并题词,燕京八景指太液秋风、琼岛春阴、金台夕

欧洲建筑与装饰风格: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大笨钟, 即议会大厦(Big Ben)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

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风格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

声明:《建筑八 拜占庭风格 拜占庭风格》为网友往事随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