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性是纪录片的生命。纪录片必须严格遵守真实性的原则,尤其在细节上要真实。
纪录片《幼儿园》总体上并没有什么解说词,只有偶尔的字幕介绍,最为主要的都是孩子的真实的表现和话语,就连老师和提问他们的人都很少出现在画面上。这从大体上就很好的抓住了真实性的特点,但是这样“原滋原味”的记录要很好的诠释纪录片的内涵必须从细节上入手。下面主要分析该纪录片细节上的几点表现:
第一,在影片中经常插入“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这首歌,每当这首歌想起的时候,纪录片拍摄上就开始使用慢镜头,这时候镜头切换的每一幅画面都是感人的细节。这首歌第一次响起的时候是在这群孩子刚被送进幼儿园离开父母的时候,这时候出现的每一张小脸上最夺人眼球的就是那双眼睛,无论有没有晶莹的泪珠,那都是最真实的,最感人的,最纯洁的眷恋的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个细节的展现无遗是恰到好处的。第二次这首歌响起的时候,着重表现的是动作,抓住了孩子们晚上睡觉的细微的动作,无论是看似自然实为夸张的睡姿,还是在睡梦中紧握的双手,这一个个细节的展现自然而又真实。第三次出现这首歌的时候,那个每次都是最后一个被接走的孩子一次一次回头探望的小脸似哭似笑,最真实的情感不需要任何语言,最后又抓住了这个孩子在妈妈给他穿裤子时的小脸,前后的呼应可以说是艺术手法也可以说是细节的再现。等等
第二,在每一段幼儿园生活的纪实后都有一段类似采访的问答,这里的“采访”不出现记者,完全是孩子们自己的畅所欲言,只有孩子可以讲出来的话。之所以说这是一个细节,是因为有心人可以通过这个问答关注到很多问题,虽然该纪录片并没有刻意地去导向什么,但是通过孩子们最真挚的回答,我们不难思考,我们的孩子从小接触到了什么让他们如此的痛恨日本人,厌恶美国人;那个参加了日语,心算,书画,主持人四个特长项目训练的孩子究竟承受了多大的压力;那个妈妈天天美容,爸爸天天和人吃饭的房地产商的孩子以后究竟会走什么样的道路?他们的每一句话都是触动我们心灵的感人的细节。
第三,该纪录片特别会抓住孩子们特有的动作,心理,并且把它们展示出来。观众看得时候哈哈大笑,又不得不思考纪录片的第一句话“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那个穿了半天也穿不上外套,把内衣脱掉之后终于穿上,并打了个喷嚏出去的男孩,那个为留鼻血的男孩送上自己的肉圆的女孩,那个又在害人的马玉兰,等等。看完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曾经是否也这么过?那现在的我们呢?我们未来的孩子呢?
不难想象该纪录片的制作者在这些细节上花费的时间和经历,也正是如此他才抓住了纪录片的灵魂: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