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刺猬的优雅》
这部电影在我的电脑里放了很久,先前没有看过有关这部电影的简评,更不知道改编的那部经典的小说。也许是因为电影的名字,一直觉得它会是部看的很累的电影。 现在看完它,感觉很不一样,这是一部好电影。真的很棒。电影的叙述自然细腻。不拖沓。没有刻意的渲染,结局说不上喜与悲,但也恰到好处。 (以下有剧透。) 芭洛玛 一个爱思考的天才十一岁女生,早熟的她把周遭的人事都冠上她所觉得的“理论”,她希望用摄像机拍出她所在的这个失望世界后然后自杀。她观察身边的世界,因为相信着命中注定而想以不痛苦的方式自杀。她会每天画一个奇怪的画在自己房间的墙上一格一格的框框里。也许抽象的会让你你不懂。也许开始她根本就不想你看懂。 米谢 正如她亲口所讲,她只是一个矮小懒惰丑陋脾气暴躁的寡人门房一个,在这个社会的最下层她一边努力的扮演着自己该有的角色却又一边享受着另一种生活。一种掩饰的优雅生活。每天陪伴她的那只叫列夫的猫,打开电视调到静音,烧一壶茶配着黑巧克力。然后时不时的还有敲门声。可她的书房却是个能完全袒露自己的地方,她有一个很好的藏身之处。 格朗 在这部法国电影中,格朗这个日本人的出现是特别的。和芭洛玛的父母一样,他也是有钱有势的一类人,差别却很大。在他身上,你看不到任何的急忙、慌张、过激。他做得一手日本料理,懂得与人沟通交际,也知道如何有条不紊的享受生活。举手投足间都透露着一股迷人的气质。 他们三个因为彼此的欣赏而改变了自己本身。 当芭洛玛失落准备拍下生活然后自杀的同时遇到了米谢,她发现了米谢的另一面。并且励志说要做一名门房。也许这样的志愿在周遭人看来真的可笑而不实际。 格朗的睿智发现了米谢的优雅,渐渐彼此认定彼此为知己。米谢也从隐藏的生活中渐渐走出来,从开始的不买衣服不做头发不逛街。到后来连芭洛玛的母亲都没认出她来。 芭洛玛是个很有才气的女生,从围棋到到日语到自杀和抗抑郁与心理治疗的研究。她甚至觉得身边人的命中注定都写在头上。直到遇见了格朗。 米谢在拒绝格朗的生日餐邀请后关上门内心矛盾到失声痛哭,这段心理的描述是我认为最精彩的一段,短短几秒钟,将米谢内心渴望却又害怕的矛盾心理凸显出来,“我不想你看到我这样,我实在是太傻了。”这句就是说给自己听的。前后半句是两个不同时代的想法。她需要释放的东西太多了。以至于她不适应。虽然影片最后米谢被车撞死,对格朗和芭洛玛来说这是痛苦的难以接受的。实际对米谢自己来说,做一辈子的门房孤独死去是不值的,而现在有人知道她了,哪怕只是两个人。 电影中出现了很多穿插全片的线索。从房间里娇艳的盆栽到鱼缸里的金鱼,从痴呆的老人到分镜画册、从地毯下的烟头到母亲反复的梦境描述、从《安娜卡列妮娜》里的那句“幸福人家彼此都很类似,可是不幸人家的苦难却各不相同。”到影片最后“重要的不是死,而是我们死的那一刻在做什么,你死之前在做什么呢?你准备好要爱了。”都将这三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芭洛玛可以看到米谢的曾经,从格朗可以看到米谢应该有的未来。 其实,不管我们以一种怎样的姿态生活在这个社会上,不管我们是否多么的喜欢或厌倦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不管我们贫穷或富贵,不管我们是坦然或者隐藏自己的本性,我们都该正视自己本身。都该在死之前好好的热爱自己。 刺猬说:“我不爱被太多的喜欢欣赏怜爱我的人抚摸,于是我长出了刺,即便这样会扎伤自己。”你说:“我还是要深深的抚摸你,因为你是如此的让我着迷。” 这就是刺猬的优雅。 2011.1.29 03:00
From: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604439/and look more: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3824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