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8月23日。至少有两层意义使我对这个日子怀有特殊的感情:它是我女儿的生日;去年今天,我的女儿陪妈妈一道去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反映我的案情,受到院长接待,“师李案”的再审程序由此启动——上面这幅照片就是女儿和我在那天晚上的留影。
女儿一直是我和妻子的安慰和骄傲。我遭遇了这件事,女儿跟着一起经历了人世的冷暖悲欢,但她成长得非常好,善良,聪慧,品格端正,也很坚强,这是命运赐给我的最大最好的恩惠!好儿子好女儿是爸爸妈妈的福气,我知道我应该知足,不能向命运要求更多的照顾了。
在今天这样一个日子,我在南方一个安静的岛上,向远在北方的我的亲爱的女儿——祝贺生日,祝福美好人生!
同时也想就“师李案”,对朋友们说几句话。
2009年5月27日,《法制网》河北频道刊发消息:《新华社河北分社原副社长服刑六年被宣告无罪》。消息的作者是《法制日报》记者马竞、曹天健。这是我和李玉卉4月23日被宣告无罪之后,媒体发出的第一篇报道。这篇报道被网友们贴到了许多网站的各种论坛里,并在一些论坛或贴吧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6月18日,《南方周末》刊发了该报记者朝格图采写的《报人因“经营提成”入狱获平反》。8月2日的《时代周报》(7月31日提前出版),又以一个整版的篇幅刊发了该报记者宋阳标采写的《石家庄“师李案”平反始末》。这两篇报道引起了更大的反响,据说国内外有数百家报纸、网站、电视台给予了转载或者转播。《南方周末》的报道被网友贴到搜狐的一个论坛里,点击率近十万次;新浪新闻中心转载后,跟贴1700多条。此外在凤凰网、腾讯网、百度贴吧的反应也很热烈。
地铁网6月19日同时转载了《南方周末》和《法制网》的报道,用了两个让我感觉十分亲切的标题:《新华社河北分社原副社长师学军同志无罪释放》、《新华社师学军、李玉卉同志被宣告无罪》。这个“同志”确实让我感觉到亲切,因为我知道跟“师李案”关系比较直接的一些人,对“师李”怀有的不是这种感情,是另外一种感情——法律判你无罪了,那么,你工作中有没有错误呢?有没有失误呢?有没有管理不规范的地方呢?只要让我抓住你一件事,就说明我没有整错你!(我保证这不是我自己在这里假设。我坐了六年牢,算是经了一点事、见了一点世面吧?即便是这样,有些人有些事,他们的思维方式、处事方式,仍然会让我感到吃惊——怎么会这样呢?)地铁网这一声“同志”,还反映出地铁网编辑对国家法律的尊重。
由于媒体的报道,“师李案”进入了公众视野。有人从前不知道有这样一个案子,现在知道了;有人从前知道这个案子但不了解真相,现在看到了真相——这其中也包括我在新华社的前同事们。
我很感谢这些媒体。因为我觉得,“师李案”很典型,这个所谓的案子是怎么发生的以及为什么会发生,它是怎么纠正的以及为什么能够纠正;在这个过程中都有些什么人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把这一切告诉天下,是有益的。当然,现在已有的报道还不足以把这一切都说清楚。
我也很感谢天南地北的网友们。他们以那么高的热情关注这个案件,关注案子的善后工作,这让我再一次感到,这个世界是有热情的,人心是有热情的。尽管自私和冷漠乃至凶恶,也是确确实实存在的,最近几个月我的感受尤其深刻;但,无论如何,有热情在,就有希望在。
前段时间我有时候会去浏览一下网友们的跟贴,发现内容相当丰富。大部分跟贴在表达对我和李玉卉的同情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冤狱制造者的愤怒,要求予以严惩。这当然都是很正当的要求。对干了坏事的人——尤其是成心干坏事的人——给予相应的惩处,也是对更多人的警诫和教育。比冤狱制造者受到必要的惩处更重要的是,我从这里看到了民意民心——自古民意不可欺,民心不可侮,千古一理,于今犹是!
有一类跟贴,我看了后心情比较复杂。它们指名道姓地报出了跟贴人知道的或者猜测的“师李案”的制造者,有说得准的,有说得不准的,甚至还有本末倒置,把好干部说成坏干部的。我当然能看出,这一类跟贴人多半是“内部人”。多数跟贴是真正地出于同情和义愤。有些跟贴则是同病相怜,发帖人自己在生活中也遭遇过这样那样的不公正,这让我再次想到,我和李玉卉这件事所反映的确实不只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问题,其实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困境。我另外注意到,用心不善、趁机搅混水的人,也是有的。
不管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况,不管对师学军、李玉卉是出于恶意还是善意,有一类跟贴,我不赞成。我指的是那类充满了咒骂和人身攻击的言辞,或者以偏概全的跟贴。尽管面对一些人的倒行逆施,面对那些滥用职权、企图继续加害于我们的恶劣行为,我也会产生强烈的愤慨,必要时也会给予坚决的回击,但是,我不赞成谩骂。鲁迅先生那句话是说得好的,辱骂和恐吓不是战斗。对于各大网站上的跟贴,我管不了;但对于在我博里的留言,有些我认为不太合适的,就删除了——对此,我希望我的博友们能够理解。
就像我已经说过的那样,在“师李案”中,在我和李玉卉还有更多的人遭遇的这场苦难中,我既遭遇过、见到过不能想象的恶,但是,我感受更多更深的,是光明、正义和善良。
我们这个社会,哪些地方是好的,哪些地方是不好的;我们的制度设计,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善的、美的、健康的,哪些东西是恶的、丑陋的、龌龊的;什么样的情感和人性是好的,值得我们万分珍惜,已经被丢弃了的,要用心找回来;什么样的情感和人性是不好的,是必须加以改造或者抛弃的;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做,而且应该做好,什么样的事情是万万不能做的,做一次都伤天害理……如果能有很多的人通过“师李案”看清楚这些问题,那么我会觉得,我和李玉卉以及受我们牵连的很多人,这场苦没有白受。“师李案”已经给很多人的心灵和生活甚至生命,造成了无可挽回的破坏和摧残,所以,我希望大家都带着一种建设的心态来关注“师李案”。
再奢望一点,如果通过对“师李案”的讨论,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哪怕一点点改善,或者推动了中国司法的哪怕一点点进步,或者对修复已经千疮百孔的现代生活和世道人心产生了一点点帮助,我会得到更大的安慰。那样,我和李玉卉这六年牢就坐得有些价值了。我们甚至可以像阿Q一样自我安慰一句:“很好啊,算我为天下人坐了一把牢。”
□旅人补记
又有博友发纸条询问:“旅人,善后工作怎么样了?”
我突然意识到,到8月23日这天,我和李玉卉接到人民法院的无罪判决书已经整整四个月了。我也说不好日子过得是快还是慢了:回想4月23日那个不寻常的时刻,有时会觉得如在昨天,当时场景当时人,历历皆在眼前;有时又会觉得相距已经十分遥远,恍恍有隔世之感。
该怎样回答你呢,我的朋友!
还是讲讲《基督山伯爵》最后部分那几句话吧:“永远不要忘记,在上帝揭露人的未来之前,人类的一切智慧是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的:‘等待’和‘希望’。”我能在那些最无助的年月读到并记住这些话,是上苍赐给我的又一种恩惠。同样是在那段岁月里记住的还有泰戈尔《飞鸟集》中的一句话,当时,这话在我听来仿佛神谕:“历史在很有耐性地等待着被侮辱者的胜利。”
旅人的女儿:2009-08-24 11:05:52
就在昨天,还丝毫没有过生日的心情。生日这天,我准备像平时一样看看书,再就是上上香,念段经。今天早上还在睡梦中就被电话铃叫醒,电话那头伯伯对我说“生日快乐”。我躺在床上想起,这个生日还是要过一过的。
去年的今天,我和妈妈一大早就赶到中院去上访,回来切蛋糕的时候,我很虔诚地在心里许了一个愿望:“希望今天对爸爸来说是个好的开端。”
就因为去年的那一次上访真的成了好的开始,因为这一个虽然真诚却不报太大希望的愿望竟然成了真,今年的这个日子就变得特别值得纪念。
一年了。一年的时间不长,却可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正义虽然总是姗姗来迟,但我仍是感恩,感恩它虽远走了六年,却仍是没有忘了回来。于是我的生日不再只是我一个人的生日,我今后的生日也不再只是接受别人的祝福。我还可以祝福其他人:祝福爸爸和曾经与爸爸一起逢尘蒙难,却因这个日子看到希望的人们。
我甚至还可以祝福所有的人们:祝愿他们平安、快乐,不要受冤屈!
和爸爸一起走过六年,我知道人造的苦难会给人的心灵造成多么难以估量的伤害,我也知道想要讨回本应属于自己的公道和清白,在某种情况下几乎是一种奢求。
今年的生日还是收到了很多生日礼物,有的很用心,有的很漂亮,有的很贵重,我看了都很高兴。有一件礼物却让我落泪,是阿毛在电话里一字一句把爸爸写在博客里的这段话念给我听的,还没听完,我已经泪流满面了。借用弘扬妹妹一句话:“真是太幸福了!”
博主回复: 2009-08-2411:23:09
傻丫头,就是这话:要幸福!
我的诗经:2009-08-24 16:29:05
最近在读《太上感应篇》,开篇即说,“祸福无门,惟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净空法师曾反反复复强调这四句是《感应篇》的总纲,并嘱咐我们要参透它,参透了,就能避凶趋吉,就能成圣成贤。
他人的一念之恶,为旅人及其家庭招来一场深重的苦难。从旅人的文字,我们看到他和家人是怎样从这场牢狱之灾的沼泽中一点一点走出来。女儿今天幸福的泪水,不正是源自六年前的那起大祸吗?这让我再次深深地思考,到底什么是“祸”?什么是“福”?祸福的转变,其力量到底来自哪里?我想起六祖曾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又想到旅人从高墙内写给亲人朋友的书简以及收到的回信,字字句句,饱含深情。我突然明白了,原来这么多年支持这个家庭的正是这心灵的力量!是旅人及其亲朋对正义对真善美的捍卫和追求!“不管世间有多少罪恶,美是永恒存在的,美,不可摧毁!”(选自旅人铁窗诗篇《月亮湖》按语)
从旅人女儿幸福的泪水中,我明白了佛家对祸福的定义——智与乐是福,迷与苦是祸,所谓“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旅人说,如果通过对“师李案”的讨论,若是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哪怕一点点改善,或者推动了中国司法的哪怕一点点进步,或者对修复已经千疮百孔的现代生活和世道人心产生了一点点帮助,那么他和李玉卉这六年牢就没有白坐,也算为天下人坐了一把牢。
其实,我可以肯定的说,这牢绝对不会白坐!伴随着这场牢狱之灾,从旅人笔下流出的丰沛、饱含深情的文字,生动深刻地记录了一位现代中国囚徒的生活和心理现状,从文学的角度来说,这些文字是宝贵的财富。摩罗曾说:“中国的囚徒虽然最多,可在中国却最难读到关于坐牢生活的著作,大约这些亲历者都充满了欲说还休的悲凉和无奈吧。”我想旅人的文字或许可以弥补中国文学上的这一空缺吧?而“师李案”的社会意义,我作为一个普通女子难以评说,但我却在旅人的经历和文字中,慢慢感悟人生,许多人生哲学、佛教义理,都在这场苦难中找到实践的依据,逐渐完成自己人生的自悟自修,自求多福!
祝旅人的女儿生日快乐!(以上全是废话,这句最关键!)
博主回复: 2009-08-2417:56:58
谢谢诗经!这句最平常也最温暖。以上也不是废话——是满篇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