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秋,我听人说克山县建了一座毛岸青纪念馆,便想去看看。翌年1月的一天,我到讷河市调查了解一件群体性事件的原委,顺路去了克山县。
那天大雪飞扬,本来不到一小时的车程,我花了3个多小时才到达克山。县委一位领导陪我参观了毛岸青纪念馆,并安排工作人员帮我拍了一些照片。但不知什么原因,这些照片全都模糊不清。
据纪念馆负责人介绍,这座纪念馆是2008年5月动工兴建的,当年11月开馆。它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69平方米,投资800万元。
建馆的“由头”是:1947年10月,毛岸青从苏联回国后,化名杨永寿,在克山县参加土地改革工作,1948年5月离开。黑龙江新闻网在纪念馆落成后的一篇报道称,毛岸青“平易近人,求真务实,为克山县土地改革运动做出了贡献。”2007年11月,时任县委书记的刘效军(化名)到北京看望生病住院的毛岸青夫人邵华,提出建馆动议,得到毛家人的赞同。很快,这一动议付诸实施了。
从黑龙江省官方媒体的报道和当时县委书记的讲话中可以看到,毛岸青同志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建立纪念馆是“为缅怀毛岸青光辉业绩”,“客观展现毛岸青同志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教育激励后人学习他高尚的革命品格”,“弘扬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投身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
展馆设“苦难童年”、“赴苏历练”、“荼火日月”、“光彩人生”、“革命家庭”、“老区精神”6个展区。参观时,我特别留意毛岸青在克山半年的工作介绍,但并没找到具体的“出彩”实例,很难和“光辉业绩”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对上号。相对而言,1949年7月调到北京以后,他在翻译列宁和斯大林著作方面,似乎可算得上颇有成效。从展馆布局看,介绍“伟大领袖毛泽东”革命家庭和毛岸青夫人邵华“风采”的内容,远比毛岸青的“业绩”丰富。
克山县建馆是否履行了报批程序不得而知,但上级领导给予肯定和支持,似乎没有什么疑问。开馆那天,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全国党建研究会顾问张全景,黑龙江省原政协主席周文华,黑龙江省老促会会长、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于万岭,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翔,齐齐哈尔市委书记及市人大、市政协的领导都到场助阵。
建馆是民意究竟是还是官意?可谓见仁见智。当时的克山县委书记在讲话中说,建馆“顺应了克山县人民群众的意愿”,“是克山几代人的心声和宿愿”。但也有人说,年仅24岁,且身体不好的毛岸青在克山只待了半年,业绩微不足道,专门为他建立纪念馆,很不适当。克山县是农业县,经济比较落后,2008年的财政收入只有1.2亿元,拿出800多万建馆,只是县委主要领导为了攀高枝、出风头。网络上也可以看到截然相反的议论。
值得深思的是,建馆的主要推手,当时的县委书记刘效军(化名)在本县和齐齐哈尔市名声都不太好。有几个干部多次实名举报其违纪问题,但他不但没有遭到查处,反而升迁到一个新单位任副厅级干部。2013年,国家发改委一个官员贪腐案发,牵涉到原齐齐哈尔市长林某,又进而牵涉到刘效军。在专案组即将对他进行“两规”的时候,他突发心脏病离世。
可能是现任领导觉得不能“因人废事”,也可能是毛岸青纪念馆对于“弘扬主旋律,凝集正能量”具有特殊作用,5年来,克山县委似乎一直在精心呵护这个“宠儿”。2013年11月22日,纪念馆建馆5周年座谈会隆重举行。克山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李拥军到会发表讲话。他说,“毛岸青纪念馆作为专业性的博物馆,是克山县精神文明及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部门,是一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文后所附照片均来自网络)
纪念馆外观
开馆仪式
展馆大厅
展馆掠影
毛家后代
五年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