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喜欢曼塔里波特曼~ 所以看了偷心~ 果然没大看懂~研究了影评~才发现是因为对爱情没有体验~
hello stranger
原来现实的爱情是这样的。。。。
PS:爱情:马伯机智、尖锐而又准确地剖析了现代爱情,强调了坠入情网过程的复杂性是如此令人兴奋,人们对爱情的着迷甚至如毒品般可以上瘾。马伯在作品中表达出来的尖锐的观点无不带着机智和风趣,而这种幽默又总带着智慧的光芒和心碎的哀伤。
1转
《偷心》里的四个人将两男两女之间组合的可能发挥到了最大,却没有让人觉得乱伦或者不堪,只是似曾相识的一声叹息。这是编剧和导演的功力,整部戏缓缓的进行,却不失张力,镜头干净,对白简洁,没有多余的唠叨,让人在两个小时的观影和思考之后,没有丝毫的厌倦和乏味,这样的电影不太多了。
很多人都说过,电影的拍法有两种,一种是把简单的故事说得很复杂,一种是把复杂的故事说得很简单,我想《偷心》就是属于把复杂的故事说得简单的那种吧。我喜欢简单的东西,电影如此,生活也是如此。大学的时候,一个师兄对我说,你什么都好,就是不够多愁善感,你该去读读悲惨世界。这话差点把我噎着,人生不一定非得要这么沉重的吧。在经历了欧洲文艺片的长篇大论和台湾闷片的半小时不说一句话的痛苦之后,我一下爱上了《偷心》这种平民化的表达方式,其实《偷心》的对白是非常多的,因为电影是改编自舞台剧,《偷心》的情节发展基本是靠对白来支撑,不过这些对白很生活化,没有太多艺术电影喜欢的高谈阔论和哲学思辩,普通的就像我们跟爱人相爱吵架时会说得那些话。多一些平实少一些玄虚,对于浮躁的我们,已变成了一句口号。
一直以为爱是不能说出口的,一说出口就要变质。可是《偷心》里的爱,说的太多,几乎每个组合之间都说过爱,对于他们,爱和不爱都是如此轻松,只需挥一挥手,我不禁怀疑这些爱的真实性,爱说得太多,就分不清真假了。不过爱情本就是神秘的东西,讨论了几千年始终没有个说法,所以就算是一瞬间的感觉,说出爱来,也不能算是欺骗吧。
喜欢《偷心》是因为电影里的开放式的关系,没有把谁是受害者,四个人都是很平等的在对待感情的问题。这不像一些电影,总喜欢把女性当作弱者,当作受害人,感情都是你情我愿,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没有必要失恋了就当自己是旷夫怨妇。可以说,电影里的四个角色,没有一个是胜利者,每个人都伤痕累累,这也是通常多角感情纠葛的最后结局。不过电影告诉我们许多东西,真相、谎言、欺骗、妥协、嫉妒,爱情就是由这些光彩或者不光彩的内容组合而成。
裘德劳扮演的丹是个懦弱的男人,犹豫不决,举棋不定,略带忧郁的英俊脸孔和怀才不遇很能激起女人的母性。这类男人通常都比较任性,他只想获取爱的快乐,却不考虑爱的责任,他的情商该是比较低的,他考虑问题时只考虑当前的感受,不往前看,也不管自己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他与艾丽丝一见钟情,生活的很幸福,但这却没有影响他对安娜紧追不舍,也许他也不明白自己追安娜最后是为了什么,他只是单纯的想偷情,先偷再说,至于责任,到时再说吧。丹的软弱在几次分手戏中表露无遗,第一次分手是与艾丽丝,分手的时刻他犹豫了,如果艾丽丝没有偷跑,他也许还会在两个女人间继续周旋,对于他,道德是透明的,快乐是真实的。第二次分手是和安娜,他得知安娜用身体来换和拉里的离婚协议书时,他吃醋了受不了要求分手,可是分手之后他又后悔了,做了一件很让男人丢脸的事情,去求拉里。这种男人在我眼里不是为爱放弃尊严,而是毫无尊严,他是为了爱去求拉里的吗?我认为不是,他只是受不了寂寞,如果艾丽丝在,他就不会去求拉里了,套句很流行的话,其实他谁都不爱,只爱自己。
丹和拉里的网聊也很有意思,丹把自己伪装成安娜,做出很淫荡的样子,挑逗拉里,拉里在电脑那头兴奋不已,丹在电脑这头面无表情。这里的丹很有阿Q精神,认为自己即玩弄了拉里,又在脑海里狠狠的意淫了安娜一把,有种精神胜利的感觉,所以他的面无表情底下隐藏着胜利者的冷漠和自以为是的骄傲。剧中这么多人物里,我最不喜欢的就是丹,只不过生活中这种男人很多,许多女人可以看电影的时候很理智的讨厌,生活里却很不理智的深陷其中。
女人在乎的是男人的心灵是否出轨,男人在乎的是女人的肉体是否出轨。拉里很霸气,是个目的性很强的男人,他很在乎肉体上的征服,或者应该说男人都很在乎肉体上的征服,所以当他知道安娜有外遇时,他关心的不是安娜更爱谁,而是谁的性能力更强。当他遇到艾丽丝以后,他也不想从心灵上征服艾丽丝,而是选择肉体上的占有,用这个来作为对丹的报复,尤其当丹来求他时,他最后的嘴脸真让人想摔他一巴掌。拉里争取安娜的手段也极为高明,虽然还是从肉体入手,但他很明白人性的弱点。拉里应该算是完胜了,虽然他是吞下耻辱迎接的胜利,但他还是达成了目标。拉里在最后遇到丹的时候告诉丹,你不懂得妥协,这句话道尽了相处的真谛,两个人的相处靠的不是爱情,而是妥协,为爱妥协,并不会失去尊严,反反复复的左右摇摆,才让人觉得不齿。扮演拉里的克利夫欧文在舞台剧中扮演的是软弱的丹,我一直很好奇,他扮演的丹会是什么样子。
艾丽丝是个隐藏很深的女人,看上去很纯情,心里却藏了许多东西。她很早就知道了丹有出轨的意向,但却一直不动声色,女人的涵养很难做到这样的,起码我就做不到。当她在脱衣舞场里对拉里说,她叫简时,我就怀疑这才是她的真实名称,所以她的笑容如此轻蔑。电影里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艾丽丝,虽然她隐藏了自己的身份,但是她这么做是为了保护自己而不是伤害别人,从一开始,她就为自己设下了防线,这样她才能全身而退,在纽约的阳光下接受众人的目光。艾丽丝是个个性很强的角色,她对爱的态度非常绝决,爱就是爱,不爱就是不爱,爱与不爱之间的距离只是短短的几秒种,她可以容忍丹对自己长期的背叛,却无法容忍丹对自己的怀疑和质问,她离开丹实在是很让我惊讶,虽然这种角色的个性让我们觉得什么事情发生在她身上都是正常的。现在的好莱坞好像很喜欢艾丽丝这样的角色,有点古怪,很有个性,《情归新泽西》里娜塔莉扮演的也是这样的一个角色,《暖暖内含光》里的女主角也是如此,这也许是好莱坞的形象新宠,我估计未来几年内这类形象还会层出不穷。
相对艾丽丝,安娜则显得平庸而没有个性。我对这个人物说不上喜欢说不上讨厌,觉得象个摆设,只是剧情需要,没有灵魂。她最终温顺的躺在拉里身边,眼睛茫然的透过黑暗,也许她想看到自己的未来,也许她想看见丹,在我眼中,她已经失去了方向,拥抱并没有温暖她。她与拉里在生活上已经靠近,但在心灵上的距离也许今生都无法再靠近一步。安娜很可怜,她太诚实,也太没有耐心,她以为相爱需要以诚相待,可惜,真相往往只会加大距离。我一直相信,爱的呵护有时需要善意的谎言。真相,总是丑陋不堪的,为什么要逼自己去直面,装傻是种大智慧。
人是害怕孤独,渴望温暖的,“抱紧一点”这熟悉的话语透露了内心的渴望,对亲密和温暖的渴望。人们总是相信肉体的亲密能带来心灵上的安全感,只可惜,有时,物理的距离非但不能拉近心灵的距离,反而让人更加孤独。靠近一点很容易,再靠近一点,却很难。
3
这年头,采花贼满大街都是,但是采花采得像丹一样风流倜傥,就很需要几分手腕了——当然,先天条件很重要,长不成裘迪•洛那模样,估计再使心眼也是白搭。 情欲是不能回避的,我们首先不对这四个红男绿女做道学上的评判——起码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人与人之间的吸引很大程度上就依赖于情欲。当爱丽丝在大街上被丹吸引时,我们很难分清这种化学反应的准确成分。一见钟情是可能的,可要记住一见钟情也不过是生“情”而已,跟“爱”还是隔着一层的。 爱丽丝是个有点悲剧的角色,最初她遇到丹的时候,她是死心塌地爱着对方的。而且丹也没有拒绝,只是丹总抹不去对安娜的牵挂。在这个阶段,应当说丹的心里装着的只有安娜——爱丽丝只不过是个挡箭牌,或者说是个聊以排遣寂寞的发泄品罢了。于是,我们看到单纯的爱丽丝误以为丹喜欢水性杨花、卖弄风骚的女子,便去做起了舞娘的营生,并且在大街上奇装异服招摇过市——最初出场时,素面朝天的爱丽丝走在街头无人注意,只有丹朝她看了一眼;而当性感火辣的爱丽丝吸引了满大街男人的目光时,她却对任何人都视而不见了——包括曾经让她魂牵梦绕的丹。 然而爱丽丝并不是一个彻底的女性受难形象,在最后一刻丹才知道她的真名——她叫简,“爱丽丝”只不过是她从墓碑上随便看到的一个名字而已。我不相信一个真心爱着对方的女人会隐藏自己的真名——名字是极具象征意义的符号,还记得《千与千寻》的情节吗? 简变成爱丽丝,乃是因为她是戴着面具来面对丹的,也许正因为是这样,她才可以如此的无所顾忌,如此的千变万化。 丹并没有失去爱丽丝的爱,他失去的是简。 爱丽丝在酒吧里卖身的时候,难道靠的不是情欲? 还是拉里来得实在,他用金钱买到了爱丽丝的身体,然后又在安娜即将投入丹的怀抱时成功的诱骗她发生了一次关系——此举彻底击溃了丹的心理防线。 拉里显然比丹更有手腕,不显山,不露水,却在衣带群脚间彻底瓦解了丹原有的美丽幻想。 也不能全怪拉里,总顶着丹给定制的绿帽子,普天下有哪个男人可以承受? 不过很奇怪,爱丽丝跟拉里交欢的时候,用的是简这个名字。 或许,在彼此情欲相对的那一刻,才是真正的自己?
3
爱情讣告 墓碑上的爱丽丝其实就已经是一个有意味的象征——这个敢爱敢恨的女子,是一个已经不在人士的女子。爱丽丝——简——的真爱,早已深埋在这墓碑之下了。 丹总能脱口而出“我爱你”那三个字,说的太多当然是因为他不够真诚,不过反过来想想,也许问题的症结并不在这里——丹频繁的用语言表示爱意,其实是因为他根本就不懂什么叫“爱”吧,在丹的世界里,爱情是一种幻相,他根本把握不住。 不知道爱的人,自然也不可能用爱来欺骗人家。所以,丹是个讣告作者——《偷心》的故事是围绕丹展开的,丹的身份已经明白无误的告诉大家:这个故事就是一则写给爱情的讣告。 欧美人的讣告跟我们不同,中国人讲究为死着讳的官样文章,欧美人却总是拿讣告表现自己的文笔和幽默感。 或许,导演尼科尔斯也是想用这部电影来对爱情幽上一默。 不过这幽默既黑色,又苦涩。 在整部《偷心》里,我们已经看不清到底什么是爱情了——你来我往,她走他上,这边厢刚宽衣解带,那边厢又拥吻上床……性解放的年代过去了,艾滋病的流行也无时无刻不提醒着我们对于自己身体的洁身自好。但是,饱暖过后的人们似乎已经忘了什么叫爱。爱,已经成了某种供人把玩的玩物——真正的爱,只存在于文学艺术品里,却在生活中全然无踪。 爱情死了,丹的文字是写给死人的讣告,丹的生活却是一则写给爱情的讣告。 正如本文开头所引的那句话所说:在这个“有史以来最好的年代里”,死是最棒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死亡了的爱情,才是最棒的爱情,才是我们可以把玩的爱情。 也只有可以把玩的爱情,才是让小资们愿意去尝试的爱情。 因为把玩意味着不用触及灵魂,意味着可以随时全身而退,意味着房子、车子比爱情本身更重要。 孔庆东老师说过,大部分夫妻之间是没有爱情的,只不过是互相帮衬的互助组关系。 上个礼拜一个刚失恋的女孩对我说,爱情是现在这个社会的奢侈品。 如果你还相信绝对不掺和杂质的纯净爱情,那《偷心》是株大毒草。 如果你想了解现代人的真实生活,那就去看《偷心》,去读讣告。
4 转
Alice的出现在苍白无力的冷色调中的唯一一点火红
她是脱衣舞娘却又完全是
因为Dan的不信任 冷漠偏执而流泪成为照片中美丽却悲伤的一瞬
她只有一个谎言,就是名字。而其他人全是谎言,除了名字
当她不爱了,她抛弃了一切,包括身体,这对她来说都不重要了
她唯一一次对larry说出自己的真名jane jones 的时候
她知道没有人会相信
因为他们活在谎言中!
Anna和Dan真的相爱吗?
OH comeon.....那几乎和吞一整块巧克力差不多。
撇开Anna冠冕堂皇的理性表情,她的穿着,她的照片。Anna只是在享受偷情的快感,她欺骗别人也欺骗自己,甚至不了解真正的自己。她难道是理性的代表吗?事实恰恰相反,她是干柴,只要有一点火星,哪怕一点的诱惑,都控制不了自己,她并不是没有尝试,而是真的不能控制而已。
而Dan呢?原本已经拥有了最完美的Alice,但是人这种贪婪的动物怎么会知足?他也在寻求一种快感。抛下Alice或是对她说温柔的语言,对Alice来说这要比扇她一个巴掌更为受到伤害。因为这是冷漠与无情的代名词.
爱情中最为悲伤地事莫过于此。身体的背叛是第一步,而心灵的背叛才真的能狠狠地伤人,而最痛苦的莫过于他已经背叛了你,却仍然故作冷静,祈求你的原谅。其实他需要的不是原谅,只是自我宽恕罢了,自我放纵,寻求另一个寻欢作乐的理由而已。所以他根本不值得知道Alice的名字。Dan只是一个懦夫,一个寻求真相,又隐藏真相的小偷。
无论怎样,爱情仿佛只成了一种游戏与过程,会痛会失去理性,失去你所拥有的一切,但是看Alice。最后她回到了纽约,换上了发型,改变了妆容,从她的脸上没有看到笑容,只有一种自信,与生俱来的自信。周围的男人不怀好意的看着她,她用嘲弄的眼神无视他们,男人们自认为拥有了Alice的身体,却不知Alice正用此鄙视着这群猪猡,他们什么都得不到,Neverdid ,Never will!一切都过去了,Dan也从她脑中剔除了。See,nodifference !时间会改变一切,没有永恒的爱情,有的只能是回忆。
人永远是孤独的,最终是!Alice就像她的名字一样迷幻,也许这是另一种真实吧.
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AliceDan Anna Larry,所以当你看偷心的时候,心中会不安,会彷徨。他们四个人,是各种不同人们的集中代表,殊不知当故事降临到你的身上,你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