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势变化,最近出现了很多怀念朱鎔基的文章。在去阳朔的机场里,买了本人民出版社的《朱鎔基答记者问》,记录了自1993年-2002年卸任前,朱鎔基的答外国记者问,也是一份精简版的10年国家政策编年史,其中的implication非常的有意思。
第一,朱所有的狠话和检讨都是针对自己或者泛指的贪官污吏,同时对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共产党领导班子表示绝对拥护。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从来不吓唬老百姓,只吓唬那些贪官污吏。”“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以后,全国人民能说一句,他是一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很满意了。如果他们再慷慨一点,说朱镕基还是办了一点实事,我就谢天谢地了。”
这个implication我就不多说了,懂得入。
第二,反复强调中国不是私有制经济,而是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经济。所以,政府必须掌控国家的经济命脉,而提高大型国有企业经济效率的手段则是“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也就是将企业的政治职能和经济职能剥离。
请注意“公有制占主体”这6个字。也就是说,只要政治体制不变,国进民退的趋势不可能扭转。而且,中国的改革史和德国合并后的东德改革史,都证明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开,并不是包治百病,所以国家不得不利用行政特权来扶植大型国有企业,垄断逐渐成为提高国有大型企业利润率的利器。也就是说,那些肩负政治使命的大型国有企业,从来没有、也不可能真正地从政府那里“断奶”。
第三,朱也承认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但对政治体制改革仅限于法律的完善和建立法制社会。
政治体制改革是西方记者最喜欢问的问题之一,朱的回答很巧妙。必须承认,站在他的位置上,这是最好也是最贴切的回答:敲敲打打的小修小补是可以的,伤筋动骨是不可能的。从印度回来后,我也一直在思考印度的民主究竟给印度带来了什么,10年如一日的发展滞后,大部分地方远远落后于中国的发展。我深深认识到,没有一个政治体制是完美的。其余的implication不多说,以免被河蟹。
第四,反复强调“国家主权高于人权”。
从这个角度来看,强行拆迁和谷歌的遭遇也就不足为奇。天朝是国家意志,米国是资本意志,有什么国家真的是人权高于国家主权的呢?朱还说了几句耐人寻味的话,大意是:我国的人权还在发展中,但是因为中国相当多的地方还很落后,落实温饱问题比空虚的人权更加紧要。不得不承认,站在他的位置上,这是大实话。
第五,当被提及WTO的进程和台湾无限期推迟的统一问题,朱反复说“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不能混为一谈”,并依旧说“在和台湾密切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政治问题永远都是和经济问题纠缠在一起的,就像“对事不对人”基本是句不靠谱的话,否则美国就不会发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了。
总而言之,结论是:因为体制不变,即使朱鎔基连任到现在,中国不会有什么本质的变化,最多是执政风格的不同而已,就像包青天不能改变当时的朝政一样,朱鎔基也不能改变天朝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