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南的土司政权
元朝这里主要有:
散毛府,至元二十年四月置(1283年),(今来凤咸丰地),领辖者大旺、龙潭。
怀德府:元容美峒地,至大二年置(1309年),(今宣恩鹤峰交界地)。
盘顺府:元统二年正月置(1334年),今鹤峰地方。
东乡五路军民府:(今宣恩境内)。
施南道宣慰司:(今宣恩县城)。
湖南镇边毛岭洞宣慰司:(今宣恩县境李家河)。
隆奉宣抚司:(今咸丰县境)。
高罗宣抚司:(今宣恩县境高罗)。
容美等处宣抚司:(今鹤峰县境)。
金峒安抚司:(今咸丰县境)。
木册安抚司:(今宣恩县境)。
忠孝军民安抚司:原大奴长官司改名,(今利川市境的元堡)。
师壁洞安抚司:(今来凤县境)。
叉把峒安抚司:(今宣恩县境)。
唐崖长官司:(今咸丰县境)。
明朝:
大田军民千户所:为原散毛更名,(今咸丰境)。
施南宣抚司:今宣恩,共领安抚司五:
(1)东乡王路安抚司:今宣恩长潭,下辖摇把峒,上爱茶峒。三长官司,镇远、隆奉蛮夷长官司。
(2)忠路安抚司:今利川忠路,下辖剑南长官司,(今建南)。
(3)忠孝安抚司:(今利川元堡)。
(4)金峒安抚司:(今咸丰金峒)下辖西坪蛮夷官司(今咸丰活龙坪)。
(5)中峒安抚司:(今宣恩)。
散毛宣抚司:(今来凤县境地内的猴立堡老司城)领安抚司二。
(1)龙潭安抚司:(今咸丰清坪龙潭坪)。
(2)高罗安抚司:下辖思南长官司。
容美宣抚司:今鹤峰,下辖盘顺,椒山玛瑙,五峰,石宝、石梁下峒、水浕源、通塔坪诸长官司。其他地域包括了今五峰、鹤峰以及长阳、巴东、建始诸县的清江以南地区,长阳则是桃山以西地区。
此外,木册、镇南、唐崖长官司,为施州卫直辖。
清朝:
东乡安抚司:雍正十年(1732年)覃寿椿以长子得罪正法,以其地入恩施县。
忠建成宣抚司:雍正十一年(1733年)田光爵以横暴不法改流,以其地为恩施县。
施南宣抚司:雍正十三年(1735年)覃禹鼎以淫恶抗提改流,地入宣恩县。
忠峒安抚司:雍正十三年,田光祖纠十五土司呈清纳土归流,地入宣恩县。
金峒安抚司:夜正十三年,覃邦舜纳土,以其地入咸丰县。
散毛宣抚司:雍正十三年,覃煊纳土,以其地入来凤县。
忠路安抚司:雍正十三年,覃楚樟纳土归流,以其地入今利川市。
忠孝安抚司:雍正十三年,田璋纳土归流,以其地入今利川市。
沙溪安抚司:雍正十三年,黄正爵纳土归流,,以其地入今利川市。
漫水宣抚司:雍正十三年,向庭富纳土归流,以其地入今利川市。
卯峒安抚司:雍正十三年,向舜纳土归流,以其地入来凤县。
大旺安抚司:雍正十三年,田正元纳土归流,以其地入来凤县。
腊壁长官司:雍正十三年,田封疆纳土归流,以其地入来凤县。
东流安抚司: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地入来凤县。
高罗安抚司:雍正十三年,田昭纳土归流,地入宣恩县。
木册长官司:雍正十三年,田应鼎纳土归流,其地入宣恩县。
唐崖长官司:雍正十三年,覃樟桂纳土归流,地入咸丰县。
龙潭安抚司:雍正十三年,田贵龙纳土归流,,地入咸丰县。
容美宣慰司:雍正十三年,田旻(mín)如自缢身亡,是因朝廷大兵压境,迫于局势不得已的选择,改土归流后,其地为鹤峰州。
土司兵制
土司制度是一种军政合一的制度,在土司统治境内,各大小土官不仅是地方上最高行政长官,也是最高军事长官,他们都各自拥有一支数量不等的军队,俗称为“土兵”,其编制单位有营和旗两种。
营:是土司的正规部队的编制,依其势力大小,土司拥有“营”的多少不等,宣慰司一般拥有五营土兵,称为前、后、中、左、右营。其中以中营最为重要,通常由应袭长子率领,其他四营则由境内大姓或土司亲属、心腹担任首领。营兵皆须经过严格挑选,通常是先招集各村寨壮丁,共同举行祀天仪式,然后斩杀白牛,置牛首与白银于桌上,“有敢死冲锋者,收此银,吃此牛首,勇者报名,汇而收之,更盟誓而食之”。入营者均有一定的俸禄。“其兵丁每名领工食银两三两六钱,米三斗六升,皆民间派”。营兵的职责主要是“各保关寨”,土司在其辖区边境的重要关口,均设有兵丁把守,如遇其他土司入侵,兵丁就施放狼烟报警,此起彼应,使土司能很快纠集土兵拒敌。如本本境土民出境,则须持有土司衙署签的“领单”,无单者不许出境。
旗:是土司寓兵于农的一种军政合一的组织,凡境内居民,均编入旗内。旗与营之间没有明确规定的隶属关系,营的多少是以人数确定,而旗的多少是根据地域来划定。故各土司即使官职等同,所拥有的旗也有多少之分。如永顺土司有五十八旗,三毛土司有四十八旗,保靖土司有十六旗,桑植土司有十四旗。各旗均有名号,名号一般具有象征性或吉利性,也可用地理方位来命名。比如永顺土司五十八旗名号为:
辰、利、东、西、南、北、雄;将、能、精、锐、爱、先、锋;左、韬、德、茂、亲、勳、策;右、略、灵、通、镇、尽、忠;武、敌、雨、星、飞、义、马;标、冲、水、战、涌、祥、龙;英、长、虎、豹、嘉威、捷;福、庆、凯、旋、智、胜、功;设、谋。
各旗号名连在一起念,就象一首七言诗,琅琅上口。旗设有旗长,又称为旗头。旗长战时率旗内壮丁出征,平时则管辖旗内民户,负责收取租税,差发徭役等事务。旗内土民有事则调集为军,以备战斗,无事则散处于民,以习耕凿。
土司对土兵的训练十分严格。“永顺司治西二里许,有校场坪,土人常于此处演武。又西北五里,有博射坪,又北里约射圃,地势均较宽敞,土人每于此博射”。常常利用“赶仗”(打猎)之机,结合进行军事训练。“一人博虎,二十人助之,以必毙为度,纵虎者必罚。猎他兽亦如之,得禽则倍赏当先者”。出征前,要举行仪式,“系牛于神前,以刀断牛首卜胜负。牛进则胜,退则败,而复进者失败而后胜,以此为验”。土兵如战前逃脱,则斩其手足,战斗中如畏缩不前,则斩首。
土兵有严格整齐的阵法,一般以二十四旗排列为阵,各旗精选二十五人,以一、三、五、七、九人数排列五排组成尖队,其余土兵跟随其后欢呼助阵。如第一排人倒下,则第二排马上补上来,三、四、五排及后面助阵者也作相应调整补充,以保证队形的完整不乱。队形的严谨和随后土兵们的呐喊助阵以及不断地补充调整队形,有力地提高了士气。
其阵法图示如下
旗队列(二十五人)
○第一排 1人
○○○第二排 3人
○○○○○第三排 5人
○○○○○○○第四排 7人
○○○○○○○○○第五排 9人
共 计 25人
司队列
△第一旗列 25人
△△△第二旗列 75人
△△△△△第三旗列 125人
△△△△△△△第四旗列 175人
△△△△△△△△△第五旗列 200人
共计 600人
旗长与总司长官均在本旗或本司队列后阵,如某土兵畏缩不前,则斩某土兵,如某旗畏缩不前,则斩旗长。如第一旗列败,第二旗列补上;第二旗败,第三旗列补上,;以此类推至第五列,如仍败,即不前进。这种阵法被誉之为“乱战必捷,人莫敢撄”。在封建王朝的征调中,土兵往往攻无不克,成为封建王朝军事力量的一个组成部分。
==================================================================================================
衣着服饰与纺织
先秦历史阶段的经济生活
在先秦的典籍中,对于“左衽”或“右衽”也是非常之讲究的。“左衽”是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
屈原在《离骚》中曾自诩说:“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奇服,应说是各式各样的服装,是这里的诸多民族的服装,我们从这些“奇服”中,还可以想见在江汉地区及三峡或三峡以外的湘鄂西地区,人们的服饰是不拘泥于形式的,都有各自的风格特点,所以“奇服”多。这似乎还折射了巴人地区的服饰也是无拘无束的。
汉、晋、六朝时期的经济生活
在今重庆的峡江区域,发现了这一时期的陶俑,俑身上的衣着服饰,为了解这一区域的民众服饰有了参考。
如在巫山县内,考古发现中就有汉时期的身着民间服饰的陶俑,其头为椎髻,衣着左衽,短袖衣,有裤和靴形鞋。在丰都,也发现有东汉时期的胡吹箫俑,头戴尖帽,双手执箫为直吹。另在重庆的綦(qí)江崖葬墓中,也发现了东汉时期的少数民族画像砖,有吹箫者1人,另有5人联手起舞,下身着长裙,上身半裸。另外还有7人舞乐画一幅,故而有刘豫川先生认为是巴渝舞的一种形式。《文选·魏都赋》李善注引:“巴子讴歌,相牵连,连手而跳歌也。”
唐宋历史时期的经济生活
土家族区域里的织锦——溪布、斑布、早在汉代时就已十分著名,那时称为賨布。明代永顺土司彭世麒在其撰写的《世忠堂饹(gē)》中说:他们的先辈人曾向皇帝“献賨”。加有“幏布”。《说文》云:“幏,南郡蛮夷布业。”“幏”与卡普的音近同。“西郎”或“西兰”是古时的一个姑娘的名字,她爱花,也爱织“卡普”。为了把彩锦织得更加美丽,她观察研究了各种各样艳丽无比的花朵。白果花晚上才开,她可以等待通宵,彻夜不眠。西兰艰辛勤奋,练成了一套好手艺,后来都流传了下来。而后世人们为了纪念她,才把“卡普”又叫做“西兰卡普”。土家族的“卡普”与古代巴人的“幏布”在声母发音上仅只有送气不送气之分,可以说,“幏布”正是后者“卡普”存留至今的活标本。这是西兰卡普的纺织与使用,一直延续到近代亦然的根本原因。而宋代的经济发展与繁荣,也当是溪布、斑布纺织大力发展的历史时期。
土司时期的文化
土司制度,在土家族发展史上,是一个漫长而又重要的历史阶段,它对土家族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第一节文化教育
封建中央王朝在加强对土司政治控制的同时,也加紧对土家族土司实行文化控制,采取各种措施,使其逐渐接受内地文化。元代大德年间(公元1297年至1307年),就在建始、施州(今恩施、建始)等地设立学宫,广泛吸收土人入学。明立,中央王朝曾多次下诏书,令各地土司设立学校。明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朱元璋下令“诸土司皆立儒学”。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巴东、长阳等县设立学校。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酉阳州建立州学;六年(公元1408年),设立酉阳宣慰司学。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明孝宗又下令规定:“土官应袭子弟,悉令入学,渐染风化,以格顽冥,如不入学者,不准承袭”。这些措施客观上促进了土家族文化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土司土官文化的提高。明朝政府的强制政策,使一些土司、土官及其子弟往往到附近州县求学读书。明正德初年,永顺土司彭明辅就读于辰州,万历年间,彭元锦和彭向乾自动就学于酉阳,“儒学有才名”。彭元锦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任永顺土司后,在老司城司址设立“若云书院”。施州地区的土司多将子弟送往州、卫就学,有的还将其子弟送往宜昌、荆州等地就学。卯洞安抚司向同延发有《广修学舍告示》,并在该司署地及新江等处设立学校,召集土官子弟,“以便就地诵读”。沙溪土司黄楚昌早年就读于卫学,后在司地设立官学,举贤为师,纳生课读,还亲自担任教授讲肄,对沙溪地区文化水平的提高起了较大的促进作用。由于各地土司对教育有所重视,在土家族封建统治阶级中,就出现了一批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知识分子。明朝政府在土家族地区“兴办义学”、“开科取士”、使土家族中的一些封建文人,成为进士、举人、贡生等。这些因考而得功名的大都被派往四川、浙江、广东等地做官,担任知府、知州、知县、训谕、教授等官职。
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土家族中的一些文人写出了不少名著,尤以文史最多。明正德年间,永顺土司彭世麟著有《永顺宣慰司志》,多记其世袭、山川景物,是研究湖广土司制度的重要著作之一。其子彭明道著有《逃世逸史》。容美土司田氏世习儒学,在湖广颇有名气,其中田舜年尤为博学。他“博恰文史,工诗古文,下笔千言不休”,著有《二十一史篡要》,《二十一史补遗》、《容阳世述录》、《田氏一家言》、《六经撮旨》等。他编辑的二十一朝史略,简明扼要,对中国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互有商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些著作“史文大备”,是土家族文化中的宝贵财富。
土家族文化中以诗歌最为著名。容美“文词不少,碑刊与投增诗文之类,亦时时散见于他说”,而且“义不苟炳烺(lǎng),诗不多倚丽”。土司规定:“每年初二十六日为诗会期”,聚众题诗,而且“风雨无废”。参加诗会的人不但有土家族文人,而且还有湖北、湖南、四川等地的汉族文人,容美土家族诗人最多。据载,自万历年间,容美土家族自文子寿始开诗派后,就世代相传,历久不衰,到田九龄后,土家族诗人辈出不穷。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有田元、田楚产、田甘霖,田既霖、田沛霖、田泰斗、田舜年、张之纲等人。著述亦不时出现,如田元著有《金潭吟意草笔草》、田甘霖著有《敬简堂集》、田舜年著有《白虎堂诗文集》、《清江纪行》、《欢余吟》、《许田射猎传奇》、张之纲等著有《紫芝亭诗集》等等。张之纲兄弟人人皆好文,自立诗社,与长阳、枝江、松滋的友朋唱和,人人皆有诗集。唐世英的自编诗集,长乐县(今五峰)的土人见到的遗稿就有百余首。容美土家族诗歌数量之多,体裁多样,有绝句、律诗、歌行和词各种格律,写作技巧具有很高的水平,尤其以七言绝句为形式的《竹枝词》,最富有土家族民歌的风格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其内容丰富多彩,有描绘土家族地区的山川景物,有反映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和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也有的抨击中央王朝内部互相倾轧、腐败不堪和揭露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大多数诗人都能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形式反映人民的生活情况,大胆地表达土民的思想感情和要求。
第二节民间艺术
一、故事
土家族故事及其丰富,反映土司统治时期的主要有《白鼻子土司》、《向老官人》、《科洞毛人》、《吴王大战土王》、《覃垕王》、《田好汉》、《努力嘎巴》、《热其八》、《磨亮卡替》、《春哥与锦鸡》等。
《白鼻子土司》主要控诉了土司的暴虐无道。传说白鼻子上司是蛇精投胎而来,极为残暴荒淫,每一个晚上都要吃一个宫女。他的鼻子经常发痒,一发痒就要杀人,把杀死的土民的血涂在自己的鼻子上才舒服。白鼻子土司王每三年要烧一次村寨,他和老婆则坐在观火台上,敲锣打鼓,饮酒作乐,看火烧村寨的景观,称之为“玩火龙”。不少土民因“玩火龙”而被烧得精光,无以安身,只好流浪他乡。白鼻子土王荒淫无耻到了极点,他不仅娶了四十八个老婆,还野蛮地规定土民结婚他享有“初夜权”,土民恨透了他。后来,锦鸡姑娘用法术将他变成了床前的踏板,从此千人踏,万人踩,永世不得翻身。
《春哥与锦鸡》以叙事诗的形式反映了土司时代人民的生活状况及与土司斗争的情景。全诗共七章,七百余行,叙述春哥自小丧父,后又丧母,为筹钱葬母,卖身给土司,受尽了苦难。一天,春哥上山砍柴,救了一只受伤的锦鸡。锦鸡是一只神鸟,它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姑娘,并赠给春哥一些羽毛,作为订婚信物。在锦鸡姑娘的帮助下,春哥与乡亲们一道,与土司王展开了一系列斗争。土司王玩火龙时,锦鸡姑娘唤来了风雨灭掉了火,土司王凶恶逼债时,锦鸡姑娘将瓦砾变成了银子,还清了乡亲们的债务,并将春哥赎了身。在春哥与锦鸡姑娘结婚之后,土司强行初夜权,被变成千人踏的床踏板。从此以后,乡亲们与春哥、锦鸡姑娘一道,过上了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好日子。整个故事歌颂了土家人民的聪明智慧,对统治阶级的化身土司王则进行了无情的嘲弄。充分反映了土家人民对自由、幸福的美好生活的热情向往。
《努力嘎巴》反映了土家人民的忠厚、朴实的优秀品质。传说吴王与土王大战,吴王战败了。努力嘎巴是吴王手下的一员大将,力大无穷,能举千斤。土王想收服努力嘎巴,但惧于他的神力,于是想出一个诡计,约他来比武,商定将纸扔过墙,来比谁的力气大。努力嘎巴将一张纸使劲一扔,纸软飘飘地掉在脚下。扔了好几次,都没法扔过墙。土王拿了一叠纸对努力嘎巴说:“你仍一张纸都过不了墙,称什么大力士,看我一叠纸都能扔过墙。”说完,将一叠纸仍过了高墙。努力嘎巴见了大惊,不得不佩服土王力气大,于是服从了他。
《覃垕王》的故事不仅反映了明初慈利安抚使覃垕起兵反明的史实,也道出了现今土家族风俗过“六月六”节日的原因。覃垕起义失败后,被明王朝剥了皮。土家人民为了纪念他,将他的皮珍藏起来,每年六月六这天是覃垕遇难的日子,就将它拿出来翻晒,并将覃垕事迹告诉后人,久之,六月六晒衣这一行动就成了土家人民的习俗之一了。
二、舞蹈和戏剧
(一)舞蹈
土家族的传统舞有摆手舞、跳丧舞、八宝铜铃舞、旗操舞和跳马舞等,其中以摆手舞最为著名。这种舞蹈与众不同之处就是必须与同边手的方式进行,即左手左脚并出,右手右脚并出,舞蹈动作十分别致,其基本舞步有单摆、双摆、旋转摆等多种。这种舞蹈在土司统治时期就很盛行。《龙山县志》卷十一载:“土民祭土司神,有堂曰摆手堂,供土司神位,陈牲醴,至期即夕,群男女并入。酬毕,披五花被,锦帕裹首,击鼓鸣钲,舞跳歌唱……男女相携,翩跹进退,故谓之‘摆手’”。目前关于摆手舞的起源,在民间传说和学术界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摆手舞由古代巴人的“白虎舞”演变而来。“白虎舞”演变为巴渝舞,巴渝舞又演变为摆手舞;一种认为,摆手舞是由土家族古老剧种“茅古斯”发展而来;还有说起源于土司时期的看法等。无论其起源如何,土司制度时期摆手舞就十分盛行这是无疑的。
摆手的内容十分丰富,有表现狩猎生活的“打猎舞”,有表现劳动生活的“生产舞”;有表现军事生活的“马前舞”;也有反映土司王的“饮宴舞”;还有表现日常生活的“打蚊子”、“抖狗蚤”、“水牛打架”等。摆手舞的时间,是因时因地而异。一般是“岁正月初三至十七日止”。但也有在二月或三月举行的。如龙山县就还有“二月堂”、“三月堂”,或在“祭社”时跳摆手舞的。但以正月举行较多。清代文人唐仁汇在《竹枝词》中记载说:“千年铜柱北边陲,旧姓相沿十八司。相约新年齐摆手,春风先到土王祠。”土家族清代文人彭司铎(duó)则诗赞摆手盛况曰:“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祠畔水生波,红灯万点千人叠,一片缠绵摆手歌”。由于土家族摆手舞生活气息浓厚、简单易学,深受群众喜爱,代代相传不衰。
(二)戏剧
土家族的戏剧,较诗歌和舞蹈要产生得晚一些。最早的要算茅古斯。“茅古斯”土语为“拨步卡”,流行于永顺、保靖、古丈一带。这种戏剧一般在跳摆手舞时演出。表演时,演出人员须全身扎上稻草,象征着毛人,表演者三、五人不等,多者可达十五人。表演的内容有:砍火畲,挖土、赶肉(打猎)、钓鱼、接新姑娘、赶古鲁子(小偷)等。
南剧。这是一个地方戏剧种,是容美田氏土司引进楚调、秦腔、昆曲、结合土家族的民间音乐,土俗相结合而形成的,至清乾隆年间最后定形,具有土家族民族特色。孔尚任在他的《桃花扇始末》中说:“楚之地容美,在万山中,阻绝入境,即古桃源也。其洞主田舜年颇嗜诗书,予友顾天右(顾采)有刘子骥之愿,竞入洞访之,盘桓数月,甚被崇礼,每宴必令优奏桃花扇”。顾采于康熙十二年(公元1703年)二月初四日由枝江出发赴容美,往返前后四个多月。在他的《容美纪游》中,详细地记述了容美土司田舜年和其子田炳如各教养的戏班子,以及土司衙门中戏所、戏楼和教戏房等演出场所。土司戏班不仅在宴会上演出,而且还在关公五月十三生日时,在庙楼公演。顾采高度称赞土司戏班是“女优皆十七、八女郎,色神俱佳”。其实早在田舜年办戏班前,其祖父田元,伯父田既霖、田霈霖时就开始有歌舞戏剧了。如田元在甲申年(公元1644年)除夕感怀诗中就有:“纵说青阳好,笙歌下市廛(chán)”,“繁华暗欲歇,歌舞漫催深”的诗句。田霈霖在《封侯篇》里就有:“一剧、二剧、三四剧,板腔不必争规矩”的诗句。由此可见,明末清初,楚调、秦腔、昆曲、高腔就传入了容美土司地区,与当地的民间音乐和土俗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土家族地方特色的剧种。
傩愿剧。亦称“神剧”,它是土家族酬神的宗教仪式剧。往往是进行到“出生地”后,故又称“土地剧”。据载:“永俗酬神,必迎辰郡师巫唱演傩剧”。起初演唱的主要是宗教迷信,插入一些民间故事。唱腔和曲牌都不固定,经过长期的演变,才分出脚色和唱腔。剧目有《白鼻子土王》等二百余个。
三、工艺美术
土司时期,土家族的工艺美术主要表现在纺织、建筑、雕刻等方面。
纺织以“溪布”为最著名,大约从北宋时开始,就成为土家族土酋向封建朝廷进贡的一种供物了。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田仕琼等贡溪布”,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溪洞彭儒武进等进溪洞布”。由于宋朝廷把土家族的先民称做“溪洞诸蛮”,因此,就把他们纺织的土布叫做“溪布”,或叫做“溪峒布”。直到明清两代仍有“峒人以一平织纬,一平器细牛角挑花,遂成五色”,“花布”,“染各色棉纱为经纬,斑然可爱”。“西兰卡普”(即土花被面)即是“溪布”的佼佼者。按照习俗,土家族姑娘从十一、二岁起,就要开始学习挑花,刺绣,起早摸黑精织彩锦,准备出嫁时用的被面。被面一般是以三块缀联,每块两端织上花边,构成整幅绣丽的图案。铺盖面的彩织纹样丰富多彩,变化无穷。大致可分成二类:一是自然景物图案、如家具、百花、禽兽;二是几何图案,如“卍”字,单八勾、双八勾、二十四勾,四十八勾等。图案多至八、九十种,有些图案还明显地保留着远古时代的美术样式,真实地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的审美观。清代文人在《溪州竹枝词》中赞道:“溪州女儿最聪敏,丝挑苗锦旧有名。‘凤采牡丹’不为巧,‘八团芍药’花盈盈”。
土司时期建筑的一个重要项目,是摆手堂的建筑。摆手堂主要分为土王祠和摆手场两部分。在牌坊形大门之内,由短墙筑成又深又长的长方形摆手场地,末端是“土王祠”,门与祠之间是一通道,道旁杨柳成行。整个建筑结构,简单厚重,朴实大方,别具一格,保存着土家族祖先木雕、石雕、岩画等实用美术工艺。
土司王治所永顺老司城和祖师殿,坐落在今永顺县城东南三十里的灵溪之畔,建成于明初洪武年间。号称是“城内三千户”,有“八街、五巷、二口和九条阴沟”,规模庞大。虽老司城的主体建筑物土司王宫殿衙署今天已为废墟,但从建筑遗址和文献记载看,老司城主要建筑有:彭氏宗祠、若云书院、祖师殿、玉皇阁、关帝庙及土司陵墓等。《老司城吊古赋》曾赞曰:“九昔彭氏割据,名曰土司,凭山作障,即水为池。石堆白马,岩隐青丝,焕雀屏于玳瑁。饰鸳瓦于琉璃。云烘紫殿,雾锁丹墀(chí)”。即表明了老司城建筑的宏伟。在老司城许多古建筑物中,保存得较为完整的要算祖师殿。其建筑样式与一般古代宫殿大致相同,其工艺奇蹟是“斗扰无窍”,据史籍记载:“正殿柱四,大树围,上梁大枋,其接榫(sǔn)处无斧凿痕,迄今不偏,真神工也”。表现了土家族工匠的高超工艺。
明代万历年间建造的唐崖土司城遗址,也是一座保存较为完整的土司城遗址。城内有三街十六巷,三十六院。其今遗留的主要建筑有:石人石马,牌楼,土司陵墓等。土司城门,仅靠河沿,有石人石马相对而立,是为纪念明代土司覃鼎出征而建。石马高二点四米,长三米,显露出强悍骁勇和善战的容貌;石人高达二米,身挂雨伞,手拉辔(pèi)绳。呈现出土兵特征的英姿。从雕刻艺术上看,粗犷中有精细,静态中又富有变化。曾有诗称赞:“石人石马在浪舟,大仙留下几千秋,青草齐眉难开口,黄尘满面起兜鍪(móu)。狂风呼呼无毛动,细雨霖霖似流汗,牧童有绳牵不走,狂鞭怒打不回头。”传说两马一牡一牝(pìn),威灵显应常常野游,践踏土民庄稼,土民为查是什么东西践踏庄稼而夜伏于地里,当石马来时,一马被土民用梭标戳穿大腿,今一石马后腿仍有洞痕,观者无不称奇。
大牌坊系全石仿木结构亭阁式斗拱建筑,飞檐翘角,三门石柱,高六点八米,宽六点零三米,正面书有“荆南雄镇”,背面书有“楚蜀屏翰”。整个牌坊刻有“土王巡游”,“云吞雨雾”,“哪吒闹海”,“槐荫送子”等图案。正门洞两角上还有透雕象鼻对峙,两侧基石柱边各有撑鼓相护。牌坊前有一对石狮雄立,更显出牌坊的威严,宏伟。整个牌坊体现出建筑、雕刻和绘画的有机结合,具有明显的土家族民族特色。
土司陵墓在城址后山,墓分前、中、后三部分。前部为墓前小坝,呈等腰梯形,用全石铺成,两侧为浮雕花墙;中部为墓厅走廊,高二点五三米,长六点三八米,宽一点八八米,厅前壁嵌有八扇石门。整座陵墓为全石仿木建筑,檐、柱、楼、斗拱、门等无一不缺,图案多达六十多幅,全系浮雕或透雕。建筑水平之高,堪称为土家族地区陵墓建筑之冠。
土司时期,岩洞建筑也是一种别具一格的建筑工艺,十分独特。容美土司的万全洞,其洞址在一如刀切的绝壁上。洞口呈圆形,入口处为工艺精细的石条垒砌,右侧入口上方是碉堡石台。洞内有一兽形钟乳石,有一花台,有一四尺见方的鱼池。洞壁两侧,有百余处人工开凿的石埒(liè),石榫,并有亭台楼阁的建筑。洞口左侧的石壁上,有近二米见方的光滑石板一块,上面镌刻着《万全洞记》。这里不仅是土司的防御工事、藏书之地和“先世衣冠之所”,而且也是工艺价值很高的地下宫殿。除万全洞外,容美土司还建有“情人洞”和“情田洞”。永顺土司在司址老司城、宫殿衙署也建有“冷洞”、“热洞”,专作避暑、避寒之用。
建于五代咸康(公元925年)年间的来凤咸康佛石窟,是集建筑、绘画、雕塑于一体的组合艺术体。咸康佛石窟在陡峭的赭红色岩壁上,凿有呈拱门形石窟三座,石窟内雕有弥勒、燃灯、释迦牟尼三尊石佛。南端有一排小石窟,内亦雕有小型石佛象数尊。整个石窟长九十八米,摩岩石雕大佛三尊,小佛三十五尊。大佛形象高大,气魄雄伟,小佛工笔精细,神态各异。无论是石佛的开凿、雕塑和寺庙建筑的风格上,都具有较为浓厚的时代和地方特点,充分显示了土家族先民在艺术技巧上的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
第三节宗教与习俗
一、宗教信仰
据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保存的遗迹来看,土家族先民经过了“万物有灵”和图腾信仰的历史阶段。但当进入土司时期后,原始信仰已逐渐演变成多神崇拜,信鬼崇巫,敬奉祖先。
土家族先民崇巫的历史很久,到了唐代以后更加盛行。据唐代《夔城图经》云:“夷事道,蛮事鬼。……俗传正月初夜,鸣鼓连腰以歌,为踏蹄之戏。……俗三月八日为大节,以陈祠享,振锋击鼓师舞为敬也”。土司时期也基本如此,据《保靖县志》云:“保靖古直横素,似有遗风,……祀青草鬼,忌带青草入室。……每岁三月,杀白羊击鼓吹,祀鬼。……终年于十二月二十八日祀祖,名曰敬鬼。……倘若疾病,不信医,宰牛以祀鬼,歌丧哭嫁,崇尚巫鬼。”《永顺县志》亦有类似记载:土人“信鬼巫,病则无医,惟椎牛羊,师巫击鼓摇铃,卜竹以祀鬼”。土司时,土家族信奉鬼神,“病则无医”,有病就请“梯玛”求神治病。长者死后,就请“梯玛”和道士“开路”和做“道场”,通神送鬼。
土司时,土家族崇拜祖先,敬奉土王。酉水流域的永顺、龙山、保靖、古丈等地,多立土王庙。供的多指鹏公爵主、田好汉和向老官人等三人。土家族先民认为土王彭士愁死后化为大神,人皆祭祀;来凤、咸丰一带多立三抚宫,供的是覃、向、田三个祖宗神。据《来凤县志》说:“三抚神,相传为三姓土司,生有惠政,民不能忘,故设而祭”。在鹤峰、五峰等地供的是大二三神,《鹤峰州志》称是“田氏之家神也。”恩施、建始、巴东、长阳、五峰等地均有向王天子庙,供奉向王天子,虽对向王有种种解释:一是说向辅,一是说向宠,甚至说是向保胜。但不管是谁,都是对土司王的供奉。秀山等地则多立土王庙(或叫土主庙)。据《秀山县志》云:“供奉的是唐诚州刺史杨再思”。酉阳县中部和西部,建有“三抚庙”,供奉“冉宣慰”、“田宣慰”和“杨宣慰”三人。土家每逢过年过节,都要祭祀土王。“土王庙,即秀山田氏之先人也。田氏之先,为九江、大江、小江酋首,故曰土王。王最灵,春秋二祀,虽田氏子孙立之,人无不毕集”。在保靖、永顺、龙山等地还有八部大王庙,现在保靖县拔毛水坝洞尚存八部大王碑。永顺的八部大王庙,“古设庙以祀八部大神,每年正月初一,巫祀试白水牛,以祈一年休祥”,龙山民间传说八部大神是土王的八个大将变成的神。每年逢跳摆手舞,都要先敬八部大神。
除祖先崇拜的庙堂外,土司时期的土家族百姓中也有信仰佛教的。据《宋史》载,北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就有“富州刺史向通汉,谴史谭州营佛事。”来凤县仙佛寺的石窟佛像,称为“咸康佛”,“仅镌有记、仅余‘咸康元年五月’六字”。若是东晋时的咸康,就是公元三三五年,若是五代蜀主王衍所建的咸康,就是公元九二五年。不管是哪一个咸康年间所造,均在千年以上,都说明土司时期土家百姓信仰佛教的历史是相当长的了。
土司时土家族还信奉“万物神灵”。如管狩猎的“梅山神”。每次狩猎,必须祭祀。“土民多祀,所奉之神山、云霄诸名,为他处所不知”,在秀山等地祭梅山神,“没岁一赛”,最为隆重。有专替别人抚养儿女的“阿米婆婆”,妇女于逢年的过节,初一和十五都要供奉,以保佑孩儿健康成长。此外,还有管五谷的“土地神”,管招财进宝的“四官神”等等。
二、风俗习惯
土家族在土司时期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习俗。
(1)服饰
土司时期土家族的衣料,多为自纺、自织,自染的土布,史书上称之为“溪布”或“洞布”。喜好青蓝色,明《一统志》上就说:“土民喜服五色斑衣”,说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有“女衣花布”之俗,《永顺宣慰司志》上说土人“喜斑斓服色”。服装的样式,在土司时,男女服饰不分,皆为一式,头裹刺花巾帕,衣尽绣花边,都穿大衣大袖,无领满襟短衣,袖口和衣服沿边都镶有三条花边,下装着有花边的八幅罗裙和裤裆特大的短裤,裤脚口绣有三条花边。男女都喜欢头缠长布帕,多为黑白两色,四季不分。富有者,装饰华丽,贫穷者,装饰简朴,甚至衣不蔽体,但服饰样式相同。土家族这种喜爱在白色服装上进行美化,“男女服饰均同一式,头裹绣花巾帕,衣裙尽刺花边”的服饰习俗,竟在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被改流时永顺第一任知府袁承宠在《详革除土司积弊布告》二十一条中的一条“应加严禁”。改土归流后,在清朝政府地方官吏“禁”、“革”的强制下,才使土家族的服饰发生了变化。
(2)婚姻
在历史上,土家族婚俗曾经几次变革。土司时期,曾有“同婚为婚,嫁娶背负,男女溷杂”;“土著婚娶不禁同婚,以牛布五谷为聘礼,……又张、向、彭同婚为婚”;“土司娶亲,不论同姓,或不凭婚约,一言议定,名曰‘放话’”。可见,“同姓为婚”是土司时期土家族普遍存在着的风俗。明弘治年间,永顺宣慰司宣慰彭世麒就娶保靖大喇司彭“胜祖女为妻”。原始社会母权制残余,姑舅表优先婚配形式,一直相沿成俗,在土司时期仍然盛行。据载:“土司旧例,凡姑家之女,必嫁舅氏之子,名曰骨种。无论年之大小,竟有姑家之女年长十余岁,必待舅氏之子成立婚配”。这种姑女必还配舅家的风俗,对舅权而言就是“还骨种”。另外,也有收继婚制的残余的存在,凡“兄亡收嫂,弟亡收弟媳谓之‘座床’,或曰‘填房’”。凡兄亡故,嫂优先配弟,弟弟要“座床”的,嫂嫂不能随意改嫁,只有弟弟不愿“座床”时,嫂嫂才有改嫁自由。这种习俗直到清改土归流后,才将“骨种座床恶习”革除。
土司时,土家族青年男女恋爱是比较自由的。“土司地处万山之中,凡耕作出入,男女同行,无据亲疏,道路相遇,不分男女,以歌为奸淫之媒,虽亲夫当前,无所畏避”。在生产劳动中,在唱歌跳舞中,青年男女彼此倾吐爱情,只要得到梯玛的允许,婚前往土司祠拜敬后,便可成婚。这种自由爱情婚姻,在恩施、鹤峰、宣恩相邻边境有过“女儿会”或赶“女儿节”。古丈等地有遇“社巴日”,每年集会一次,日期各地不一,有的是五月初三,有的是七月十二,有的是八月十五。没到这一天青年男女赶场集会,谈情说爱,选择意中情人。“改土”以后,由于以封建道德为标准,男女婚姻多受“门当户对”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限制,订婚必须以牛、羊、猪、酒、银钱为聘礼,有的贫苦之家,终身不能成家。
(3)丧葬
从考古发掘的文献记载看,土家族葬俗主要有如下几种:
火葬。唐代樊绰《蛮书》云:“蒙舍及诸鸟蛮不墓葬,凡死后三日焚尸”。过去土家族多行火葬。《来凤县志·风俗》称:“土民有同婚为婚停丧火化等恶习”。1973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物考古队调查时,就在保靖县的四方城发现元代的“骨灰葬”。
岩墓葬。唐代张()《朝野佥(qian)载》曰:“五溪蛮,父母死,……尽产为棺,饮临江高山,半助凿龛以葬之”。保靖、永顺、龙山、秀山、古丈、泸溪等地的地方志都有类似的记载。《保靖县志》说:“仙人木,在县东北乳香岸河岸,绝壁上洞口横有木箱一个,名曰‘仙人木’”;《永顺县志》亦云:“仙人棺在南渭州,悬棺石壁,不知年代”。在秀山的“(县)北为仙人崖,石壁峭削,庞然临水,崖半方穴如凿,内庋(guǐ)朱筐”。《龙山县志》、《古丈坪厅志》、《保靖概览》以及光绪《湖南通志》,对酉水流域的崖墓葬都有类似的记载。酉水流域已经清理的崖墓葬就有二十二座。在南渭州岩墓中出土崇宁重宝、天圣元宝两枚宋钱,即表明岩墓相当一部分是宋以后所葬。
丧俗。土人“信鬼巫”,“死者环尸哭泣且歌,终日即葬,无丧服”。土司时,土家人死了要请梯玛念经,道士开路,梯玛送葬。在晚上,要唱“孝歌”,击鼓而歌舞,通宵达旦。送葬时,道士用柴心棍打棺材赶鬼,用以鼓吹;埋葬时请梯玛在坟坑中画八卦,洒雄黄酒,棺材入坑,孝子要先挖三锄。土家族的坟墓,“富有者石坟茔状如山中城,以碑表示家族之盛。穷者往往以草席薄棺为之。”
(4)节日
土家族是一个强悍的民族。土司统治时期,征调频繁,屡立战功,为其祀祖颂功,历代沿袭,遂成重大节日。如土家人提前过年,传说是土司率兵抗倭,为赶时间,又不致误了与亲人团聚,所以提前了过年的时间,称之为“赶年”。
保靖司、永顺司盛行的节日是以敬土王、祀祖先为主要内容。永顺司的土民,每逢度岁,先于屋正面供已故土司神位,供以鱼肉,其祖先神位设于门后,家中鸡犬俱藏匿,言鬼主在堂,不敢凌犯()动。各寨皆鬼堂,是已故土官阴魂衙署,正月初三至十七,全寨土民齐聚敬祀。
土家人除过年节外,最大的节日就是过四月八和六月六日。四月八,龙山、保靖、来凤、宣恩、思南等地说是敬婆婆神的日子,也有说是牛的生日。每到这一天,都要杀猪宰羊,打粑粑以祭。
================================================================================================
永顺宣慰司
永顺土司自彭师裕起,至彭肇槐于雍正六年改土归流止,袭职者三十二,其中有兄终弟及者,共二十五代,其世系如下:
彭师裕——允林——允殊(弟)——文勇(允林子)——儒猛——仕端——仕羲(仕端弟)——师晏——师实(师晏弟)——福石冲——安国——思万——胜祖(思万弟)——万潜——添保——源——仲——世雄——显英(世雄孙,其父瑄未袭先卒)——肇桓——肇相(肇桓弟)——延椿(肇相无子,延春为元锦弟元镇子)——泓海——肇槐
永顺宣慰使司属三州
1.南渭州
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清军进入辰州,知南渭州彭应麟随永顺司归附。后于雍正年间与永顺司一道改土归流。
南渭州土司世系元以前已失传,自明彭万金起,族谱才有系统记载,其世系为:
——彭万金——金胜——什才——律怒(什才弟)——可宜——始主俾——清(始主俾弟)——惹即送——定(惹即送弟)——慨主俾——良臣——章——世忠——正——应麟——应麒(应麟弟)——凌高——宗国
2.施溶州
明立,以施溶州隶永顺宣慰司,田健霸为土知州。自健霸以下,施溶州土司世系延续不断,直至清雍正年间改土归流。其世系为:
田健霸——金隆——建贤(金隆叔,健霸弟)——旺——广(旺孙,旺子润未袭先卒)——贵——荣(贵弟)——万年——可多——稔——茂年——茂禧(茂年弟)——永丰
3.上溪州
上溪州辖地大致为今龙山县地。五代、宋时期,上溪州为北江流域羁縻州之一,为彭氏所据。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上溪州刺史彭文庆供水银,黄蜡入朝。景佑年间,下溪州刺史彭世羲子师宝、原知忠顺州,后屡上诉求知上溪州,皇祐二年(公元1050年),以彭师宝知上溪州。
()语,张麦直踵应担任着相当的职务。也许是宣慰使彭添保鉴于张氏势力,为笼络其为己所用而采取的一种手段。顺治四年随永顺司附清。
张氏土司较完整的世系从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71年)袭职的张友谦起:
张友谦——安——信——宗保(信孙)——大本——良辅——凤来——之本——汉卿——汉儒(汉卿弟)
永顺宣慰司属六洞长官司
1.腊惹洞
今永顺王村、保坪、高坪等地。腊惹洞宋以前无考。元属思州,以向孛烁为洞民总管。明代腊惹洞改属永顺司,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腊惹洞长谋古赏连年攻打酉阳宋农里、石提洞、后溪等地,总兵萧绶率兵围剿,谋古赏愿罚人马赎罪而息事。这是腊惹洞见于史载的唯一事件。顺治四年归清。其向氏土司世系自向孛烁以下为:
向孛烁——士贵——忠——源(忠弟)——胜祖世龙——銮——本良——九能——仕朝——中泰——中和(泰弟)
2.麦着黄洞
今古丈县茄通等地。麦着黄洞宋无考。元为麦着土村,属思州。黄麦和踵任洞民总管。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麦着土村归明,改村为洞,属永顺司辖。洪武五年,升洞为长官司。顺治四年归清。该司世系自黄麦踵和以来为:
黄麦和踵——答谷踵——大洛踵——珍——先——胜——金(胜孙)——延正——相——世忠——诏升——正乾
3.驴迟洞
今永顺县松柏、羊峰、西米等地。驴迟洞宋无考,元属思州,向达迪为洞民总管。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向达迪子尔莫踵附明,明升洞为长官司,隶于永顺宣慰司。顺治四年,向光胄降清,清沿明建制仍为长官司,至雍正时改土归流。其世系为:
向达迪——尔莫踵——敬(尔莫踵孙)——麦帖踵(敬弟)——安——阳——承勋——天麒——世臣——光胄——锡爵(胄孙)
4.施溶溪洞
今永顺长官、回龙及永茂部分地区。其洞宋属下溪州,元属思州所辖会溪、施溶等处。汪良在元末时任巡检职,自此始汪氏得以执掌施溶溪洞。洪武三年,改施溶溪洞为长官司,仍以汪氏为长官。顺治四年归清。其司自汪良以下世系为:
汪良——通——彪——隆(彪弟)——忠——相(忠孙)——汝海——龙——源清——世忠——国仕——文珂
5.白岩洞
今龙山县西北部。白岩洞宋属上溪州。元设白崖洞长官司,隶于新添葛蛮安抚司,张耶律任洞民总管。明仍为长官司,改属永顺宣慰司。顺治四年归清。其世系为:
张耶律——海砂——吉和——麦依——继忠——世业——大才——四维——四教(四维弟)——应斗——忠略
6.田家洞
今古丈县断龙、官坝等地。宋属下溪州,元设洞,田胜祖在元末任洞民总管。洪武三年附明,明设田家洞长官司,隶于永顺宣慰司。顺治四年归清,田氏世掌其地至雍正年间改土归流。其世系为:
田胜祖——麦依送——麦和送——胜——麦答送——畴——梭亚西——有旺——有成(旺弟)——德——兴邦——兴禄(兴邦弟)——晋玉——荩臣
保靖土司
保靖土司地域为今保靖、花垣及凤凰、龙山部分地区,其建制计有一宣慰使司、三长官司。
一、保靖宣慰使司
清顺治四年,恭顺王孔有德进驻辰州,保靖宣慰使司彭朝柱差舍巴彭伦、丘尚仁等备册籍赴营投诚,清廷特“诏赐龙牌嘉之,领职如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彭御彬袭司位,舍巴彭泽蛟与弟彭泽虬合谋,欲夺司位。导致保靖司内乱。雍正二年,御彬以追辑泽蛟为名,与容美田旻(mín)、桑植向国洞等抢劫民财,激起民愤。雍正六年,清廷以此为借口,改土归流,其地改设保靖县。
其司自彭师暠(gǎo/hào)至彭御彬止,袭职者三十八任土司,其中有兄终弟及者,共三十四代。其世系为:
彭世暠——允禄——文通——儒毅——仕隆——从云——翼——凌霄——邦宏——勇——泰定——师孔——定国——思善——本营——齐贤——博——延珪(guī)——世雄——万里——勇烈——药哈俾——勇杰(勇烈弟,因药哈俾被杀,无嗣而继位)——南木杵——显宗——仕垅——翰——九霄——虎臣——良臣(九霄次子,因兄早逝无嗣继位)——荩臣(九霄三子,因良臣无子继位)——彭白氏(荩臣妻,荩臣子守忠病卒,守忠妻杨氏遗腹子求未生,彭白氏奉文管理印务,署司事)——养正——象乾——朝柱——鼎——泽虹——御
二、两江口长官司(大喇巡检司)
大喇巡检司虽由流官主事,但彭氏土舍一直沿袭不断,至雍正十三年,改大喇司为大喇里,隶于龙山县。最后一任土舍彭御桔改授把总职。
其司长官及土舍世系为:
彭莫古送(即麦古踵)——大虫可宜——忠——武——胜祖——世英——惠——志显——()忠——一正——应——楚——景——泽永——御椿——御桔(椿弟,因兄早卒无子袭)
三、五寨长官司、筸(gan)子坪长官司
1.五寨长官司
清立,仍沿袭明制,设五寨长官司“担承苗疆之责”。康熙四十二年,清王朝对苗疆大规模用兵,长官司田宏天因筹粮助剿不力,被巡抚赵申乔奏请裁革,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8年),削职改土。雍正年间,被遣发至河南省。
其世系如下:
田儒铭——茂文——仁惠——宏毅——祖袭——宗勳——庆冤——兴邦——应鳌——景寿——儒英——茂壁(英次子,其兄茂藩早夭)——仁政——宏天
2.筸子坪长官司
辖地在今凤凰县境内,司治凤凰筸子坪。
筸子坪长官司田氏世系为:
田儒铭——茂武——仁矩——宏谟——祖经——宗玺——庆源——兴爵——应兰——景逢——儒玉——茂鼎——仁心——宏基
一、桑植宣慰司
清顺治四年,桑植司附清,被授原职。雍正初年,在职宣慰司向国柱被其弟向国栋所杀,向国栋篡职,并与永顺、容美、茅岗各土司仇杀,民不堪命,民怨沸腾。雍正四年,桑植司土经历唐宗圣与国栋弟国柄一道赴武昌告发国栋杀兄夺职之事。国栋以罪徙河南,桑植司也因之而改土归流,其地设桑植县。
其司世系自向仲山以下为:
向仲山——思富——万成——永政——宽——世英——经——绶(经弟)——仕禄——宗政——忠和——承周——一贯——暹(xiān)——鼎(暹弟)——长庚——国柱——国栋(柱弟)
桑植宣慰司亦有三州六长官司,三州曰安,曰龙潭,曰化被;六长官司司名无考。县志载曰,均有名无地。
二、柿溪宣抚司(上峒长官司、下峒长官司)
明朝初年,邓愈平散毛、柿溪、赤溪等处、柿溪宣抚司附明。宣德初年,宣抚向仕金卒,其子仲贤、仲贵分领。两司治分别为上峒街、下峒街。明万历二十八年,上峒长官司向秉忠征播州杨应龙有功,明授其宣抚职。但秉子得禄则只得袭长官司。崇祯年间,上峒长官向国栋也因功特加宣抚衔,然司则未升。康熙二年,上、下峒长官司归清。清依然设二长官司。雍正十三年(1735年)纳土归流,两司长官分别改任世袭把总职。
柿溪宣抚司世系:
向武克——万明——万才(明弟,因兄无嗣袭)——永通——世禄——天福——安定——仕德——仕金(德弟,因兄无嗣袭)
自仕金以下,司分为二,其上峒长官司世系为:
向仲贤——世雄——荣宏——定邦——瑶长——友芳——世奇——秉忠——得禄——国栋——九鸾——元钦(鸾孙,父早卒袭)——玉衡
下峒司世系为:
向仲贵——广(贵孙,父早卒袭)——勇——显宗——忠葵——天爵——国用——怀忠——德隆——化龙——曰葵——鼎臣(葵孙,父早卒袭)——良佐
三、茅冈安抚司
顺治四年,茅冈土司附清,仍袭原职。吴三桂叛清之时,其部曾在茅冈开矿炼铁,由于树木砍伐过滥,造成茅冈司境内驻马溪水土流失,罗塔坪等地被水冲沙压,良田变为沙滩。土司覃荫昌乘机占据永定卫教字垭,中湖及慈利县蛮儿河等地,引起境内外争地战争连年不息。后茅冈司又与桑植司连年仇杀,人民困苦不堪,怨声载道,清廷借机施加压力,雍正十三年,末代土司覃纯一献土改流。清朝授其世袭千总职,茅冈司地入永安卫。
其世系为:
覃添佑——文聪——朝——仲春——昊——良佐——尧之——承坤——宗伊——瞻廷——荫祚——洪治——纯一
四、慈利安抚司
一、容美宣慰司
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土司田即霖附清,清仍授其宣慰使职。田旻如袭职之时,因不听地方官府之令,曾被巡抚赵申乔以“放肆”之名劾奏,朝廷给予原宥。雍正十一年,湖广总督迈柱又列款参奏容美土司罪状,清廷令土司田旻如赴京问讯,并发兵压境。田旻如移兵于平山寨,与清兵抗拒。后石梁张彤柱等人不听田旻如之令,并以兵相逼,田旻如畏罪于十二月十一日自缢身亡,其司十八颗部印徽于荆州。雍正十三年,清廷改容美司辖地为鹤峰州。
其世系自元末田光宝以下为:
田光宝——胜贵——潮美——保富——镇——秀(镇弟,因兄无嗣袭)——白俚俾——世爵——九霄——九龙(霄弟,谱载九霄病危,因子不才,遗命九龙袭)——楚产(九龙孙,其父宗俞未袭先卒)——玄——霈霖——即霖(霈霖弟,因兄无嗣袭)——甘霖(即霖弟,因兄无嗣袭)——舜年——丙如——旻如(丙如弟,因兄残暴被清廷撤职而袭)
二、容美司属四长官司
2.五峰石宝长官司
五峰石宝长官司曾有几次较大变故。明宏治十八年,长官司张昊助容美司白俚俾杀父兄夺职,后篡位弑父之事被明廷察觉,白俚俾被处死,田世爵袭容美司职后,杀张昊,以远族张世英为五峰石宝司长官,此其一;其二,明末农民军曾长期活动于鄂西,占该司地,毁其司署,长官张福谦曾在宜都之十家岭、宋家冲等地流离十余年,终死于白岩坪,其子彤越袭其虚职。后农民军失败,张福谦之弟张六谦重回旧地,“整饬招徕”,以自己儿子彤绍袭长官职,五峰石宝司才告复立;其三,清康熙甲寅年,容美土司田舜年携张彤绍及其亲属,锢于彭家湾,而以自己的第三子田耀如任五峰安抚,以张六谦任石宝长官。自此,五峰安抚为田姓,而张姓土司仅以长官名辖石宝,深溪等地。
其司世系为:
张友富——仲山——再武——承忠——昊——世瑛——朋——庭玉——彬——应龙——之纲——之纪(纲弟,因兄无嗣袭)——福谦——彤越(谦子,福谦流浪在外死,彤越在外袭位)——彤绍(六谦子,因彤越袭位全得其叔六谦支持,故彤绍得袭司职)——六谦(田舜年因彤绍等,以六谦为石宝长官)——彤柱(绍弟)
3.石梁下峒长官司
辖地在今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境之南部。土司姓唐。
唐姓确立其在石梁下峒的统治应在元末。“石梁唐元德者,黄册开云,伊司一世祖,俱在元夏之间,本为石梁、下峒长官”。明末年间,因土司唐承祖“助饷频年,剿贼护藩”有功,而得授安抚职。康熙年间,容美土司田舜年持强杀死石梁土司唐公廉,以自己弟弟田庆年任石梁安抚职,唐姓土司仅以长官职辖下峒、平茶等处,以奉司祀。
其世系为:
唐元德——福光——朝文——永恭——思显——渊——世冠——胜富——正——本龙——宗尧——文选——承祖——居仁——公廉(仁弟,因兄无嗣袭)——公正
4.水浕源通塔坪长官司
辖地在今五峰与鹤峰交界处,土司唐姓。据田舜年《水浕安抚使司》所载,唐赛龙为其司一世祖。水浕源司原属施州散毛宣慰司管辖,因其地远散毛而近容美,所以容美司以自己所管辖的沙溪等地与散毛司交换而改属。明朝末年,土司唐继勋联合石梁唐公廉与容美司仇杀,竟使两地“杀其夫而鬻其妻子者,不下万余人,数百里人烟殆绝”,使社会经济遭到较大破坏。清立,水浕源通塔坪司附清,教授以原职,但与容美司仇杀仍未停息。后田舜年杀死唐继勋,改立唐迂隆为通塔坪长官,以奉唐氏祀。而在水浕源等地立安抚司,由田氏执掌。
其世系为:
唐赛龙——海权——兵——思文——祖录——应日——宗宪——镇邦——继勋(邦次子,因兄卒而袭职)——迂隆(继勋住,因继勋被杀,而改袭通塔坪长官司)
三、容美其他长官司
1.长茅长官司
施南土司
一、施南宣抚司
辖地大致为今利川市西南,咸丰县东北及宣恩县北部,改土前司治在今宣恩县城,土司覃姓。
施南土司司治变动较大,初设于青岩(今利川市青岩乡),后徙于夹壁(今利川市夹壁乡),明洪武二十三年,覃大胜与诸土司抗明,又徙司治于龙孔(今利川市共和乡)。二十七年,明军败覃大胜等土司军队,龙孔等地遭摧毁,重建时,司治迁至今宣恩县城。
其世系为:
覃汝先——伯坚——普诸——耳毛——川龙——大胜——添富——进——彦升——泰——兴亮——圭(guī)——璋(圭弟,因兄无嗣袭)——良臣——宜洪道——福——懋(màO)()——彤(()之弟懋先之长子)——龙光——禹鼎
二、施南宣抚所属四安抚司
1.东乡五路安抚司
其辖地在今宣恩县境内,司治长潭河东乡镇。
2.忠路安抚司
辖地在今利川市境内。
忠路土司覃姓。据《忠路土司世系》所载,大胜有子添富、添贵、添荣、添华。添贵于永乐五年分袭忠路安抚使司。但据《施南司谱》、《明史》等载,添贵则为金峒安抚司,添荣之子覃英为忠路安抚司。今以《明史》等说列其世系:
覃英——飞雄——德明——万勇——正纲——大宁——云秉——宾化——奇勋——进孝——承国——世藩——建候——梓楚
3.忠孝安抚司
辖地在今利川市境内,司治初为旧司坝,曾徙老司城,改土前司治忠孝村。其地元初为大奴勾管等峒长官地,至正十一年改为忠孝军民府,十五年改为安抚司。明玉珍据蜀时改为宣抚司。明立,洪武四年,在此地立长官司。因土司田耳毛(一曰田墨施)平施州苗判有功,旋升为安抚司。二十三年,忠孝司与覃大胜结盟叛明,兵败司废。永乐五年,忠孝故土官田正英招徕蛮民三百户,与镇南长官覃兴等赴朝,乞袭旧职。明廷重设忠孝安抚司,以田英执掌,隶于施南宣抚司。嘉靖年间,因忠孝司把事田方等数十人伪称人贡,扰乱驿传,兵部议罪改安抚司为长官司。清康熙八年,忠孝司复为安抚司。雍正十二年改土归流。
其世系为:
田耳毛——敬——子春——英——兴虎(英次子,兴龙弟,因兄外逃而得袭位)——国——自辅——录——永半——京——昌祚——璋——(祚次子,因兄田瑶早夭而袭)
4.金峒安抚司
辖地在今咸丰县境内,司治咸丰黄金洞。
二、散毛宣抚司
辖地为今来凤县及咸丰、宣恩两县的一部分。司治在来凤猴栗堡。
散毛宣抚使司为覃氏执掌,据《覃氏族谱》记载,覃墨来送为其始官之祖。宋仁宗时,覃野毛任宣抚使职,自此以下,覃氏得以世掌其职。但自宋至元朝,覃氏承袭者见于史载较零乱,宋有覃文猛、覃汝先、覃伯坚、覃谱绪等,元有勾答什用被授以蛮夷长官,覃顺为散毛峒主,覃全在为散毛、誓厓军民宣抚使司宣抚使,,覃野旺为散毛宣慰使司都元帅。明初,因向天富叛乱,散毛司被废。永乐年间又复设,但降为长官司,旋升安抚司,以覃友谅执掌,自此下,其司承袭者见于史载才连绵不绝,其世系为:
覃友谅——本林——显宗——斌——国珍——()玉鉴——可达——青霄——冲霄(青霄弟,因兄无嗣袭)——勋麟——鸿基——煊
2.大旺安抚司
辖地在今来凤县东部,司治今来凤县旧司。
大旺安抚司由田姓执掌,田驴蹄什用元代任大旺安抚使,为其司立之始。永乐五年田应龙领明节字四十号铜印一颗,康熙五年,田安国换印,领清印信一颗,改土归流后,田氏以世袭千总职徙居孝感县。
田驴蹄什用——应龙——敬——友富——政——大胜——清——养民——得玉——永半——永爵(丰弟,因兄卒后兄子年幼而代任视事)——安国(永丰子)——玉(安国侄)——正元
3.散毛司属五长官司
东流蛮夷长官司司治在今来凤县东流水,其司世系为:
田铭——献章——玉壁——兴仁——尧封
腊壁蛮夷长官司司治在今来凤县腊壁司。元代曾升为安抚司,明初仍袭元制,后因蛮乱而被废。永乐四年,复立时降为长官司,颁给湖字三百一十八号铜印。清仍为长官司,颁康字一千八百一十六号印信。其司自田大旺为首任。
其世系为:
田大旺——兴——耳毛送——大古——祯——大金——奎——宗尧——洪——秉龙——禄龙(秉龙弟)——万锺——琦明——朝柱——俊德——封疆
卯洞司司治今来凤安抚司,土司自元末向贵什始。
其世系为:
向贵什——喇喏——那吾——大踵——龙——景春——政——明辅——位——同廷——南——子坤——子藩(坤弟,因兄子年幼而代行司事)——舜(坤子)
漫水司司治今来凤县漫水,土司自明初向宗烈始。
其世系为:
向宗烈——墨铁送——金——洪化——琼——国泰——正乾——延富
百户司司治在今来凤百福司,土司自明初向麦始。
其世系为:
向麦——铁——坐海乐俾——刺送——夕——成——仲仁——汉——贡——柱远——金銮——国治——权
在散毛司境内,原还有一师壁洞宣慰司,为元代至正年间所立,明废为师壁峒,其世系不明。
三、忠建宣抚司
所领二安抚司:
1.忠峒安抚司
辖地在今宣恩县境内,司治沙道沟、上洞坪。
忠峒首任土司为为田蛮王,末代土司是田光祖,统治达四百余年。但承袭世系不明。
《施南府志》卷二十一仅载其清朝时期土司承袭世系为:
田楚珍——桂芳——雨公——光祖
2.高罗安抚司
辖地在今宣恩市境内,司治高罗、埃山。其地五代时先称珍州,后称鹤州。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田景迁内附,仍复名为珍州,后因灾荒更名为高州。元初设石溪峒长官司,后为高罗寨长官司,不久又为宣抚司。明玉珍据蜀时为安抚司。明洪武四年归顺明朝,六年因叛而废置。永乐四年复置。顺治初归清,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
土司田姓,其世系为:
田忠敬——旺——柱——万——权——彪——思隆——阜(fǜ)——飞龙——国鼎——昭
四、施南地区其他土司
1.唐崖土司
唐崖土司辖地在今咸丰县境,司治尖山区唐崖镇。其地宋时为磨嵯(cuó)洛浦地,元属施州,设唐岩军民千户所。据《覃氏家谱》载,覃启字外送,因功授唐崖宣慰职,为其司之始。明朝为唐崖土司升降职最为频繁时期,洪武四年为安抚司,七年为长官司,后一度废置,永乐四年复立为长官司,直隶施州。后历代土司因武功,又曾先后授过宣抚司、宣慰司等职。最强盛时曾置苍浦、活龙左右二附司,由黄璋、秦国龙分领。清康熙三年附清,后从吴三桂反清,康熙十九年再次归顺,又从谭宏反清。叛平后,土司覃铉(xuàn)被执拘省城。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
其世系为:
覃启外送——值什用——耳毛——忠孝——斌——彦实——文铭——天富——万金——柱——文端——鼎——宗尧——宗禹(尧地)——铉——薄泽——梓椿——梓桂(椿弟,因椿子光烈年幼无知而袭职)
活龙右付司与苍蒲左付司司治分别在今咸丰活龙坪和八家台乡板桥河村菖蒲司。遗址犹存,但土司世系不明。
2.沙溪土司
辖地在今利川市境内,司治沙溪。
沙溪土司改土归流时间说法不一。有人因雍正时会典载湖北土司十六,无沙溪之名,以此推知沙溪土司改土当在雍正朝之前,最迟也应在雍正初年。但《清史稿·列传·土司一》又明确载为雍正十三年改土,故应从《清史稿》所载为准。
其世系为:
黄柏万——廷(tíng)表——良德——中和——极——天奇——楚昌——正爵
3.镇南土司
第六节酉阳土司
一、酉阳宣慰司
辖地大致为今重庆酉阳、秀山县地,司治酉阳县城。
雍正十三年,酉阳宣慰司改土归流。
其世系自冉守忠起为:
冉守忠——文炳——世昌——胜宗——为义——遗迁——思通——万友——载朝——如彪——应仁——兴邦——琛(chēn)——瑄(兴邦次子)——廷辅——云——舜臣——仪——元——维翰——维屏(元次子)——御龙——跃龙(维屏次子)——天麒——天育(跃龙次子)——奇()——永沛——元龄——广烜(xuan)
酉阳宣慰司设有佥(qiān)事一职。佥事为宣慰司掌印之官,俗称付司。一般以宣慰之弟担任该职,亦世代相传、酉阳司佥事自明始。
其世系为:
冉如狼(如彪弟)——应良——兴祖——廷璋(兴祖孙)——儒
二、
1.邑梅长官司
其地唐属思州。据《杨世族谱》载,宋理宗二十七年,杨光甫奉诏平蛮有功,宋设邑梅宣化军民土知府,以杨光甫为土知府。元代在此设佛乡洞长官司,明玉珍据蜀时改为邑梅沿边溪洞军民府。明洪武年间,土官杨正天与石耶、平茶二司一并归附,明以归附迟缓,削土知府职,而授以邑梅洞长官司职,颁惟字七十二号印一颗。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土司杨通保病卒,其子光宣年幼,堂叔通贤乘机夺职。光宣及弟光台在舅舅吴再章带领下,携救书逃亡。邑梅司职虽由杨通贤得,但无承袭敕书。顺治十六年,杨胜皞(hào)附清,清廷以部册无名,未颁以承袭印信号纸。康熙二十一年,吴三桂乱平,清廷才复颁印信准予袭职。乾隆元年改土归流。其世系据《杨氏族谱》载,自杨光甫起为:
杨光甫——昌谈——胜纲——秀流——再萼——正天——通宝(正天胞弟正道子,因正天无子嗣袭)——通贤(正天堂弟正聪之子,因通宝早逝,子幼,通贤夺职袭位)——光兴——光义(兴弟,因兄无嗣袭)——昌荣——胜刚——秀璿(xuán)——再辉——正公——通承——光斗——昌原——胜皞——秀夫——再相——正位
2.平茶长官司
其地唐属思州,据《杨氏族谱》载,宋理宗时,杨光彤被授以平茶承化军民府职,成为其司之始祖。元设溶江芝子平茶长官司,明为平茶长官司,初隶酉阳司,洪武十七年,改隶四川布政司。清顺治十五年归附。康熙二十一年,颁以印信。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
平茶杨氏土司据史载与邑梅同宗,祖于杨再西,平茶司为再西孙通展的次子光彤所创。其世系为:
杨光彤——昌兰——胜都——秀雷——再兴——正贤——通恒——茂——殷——均位——均佑(位弟,因兄无嗣袭)——秀廷——再显——通一(再显孙,其父正()考中铜仁府武解元,未袭职)——光祖——昌允——胜吉秀新——再璞——正栾
3.石耶长官司
石耶土司尊通晟三子光隆为祖,其世系为:
杨光隆——昌安——胜平——秀福——金龙——正宗——通俊——光胜——廷忠——胜山——秀祖——任——正魁光都(正魁孙,父通运未袭)——胜美(光都孙,父昌统未袭)——秀瑛——再镇
4.地坝长官司
地坝司较平茶等司历史短,据谱载,杨光隆次孙胜壇分居地坝,胜壇两传至正文。洪武十四年,正文随石耶长官司正宗征湖南五溪蛮有功,正宗为之请立地坝长官司,故正文为地坝司之始祖。清顺治十六年,杨光同归附,仍授副长官司,隶属酉阳州。雍正十三年纳土。
其世系为:
杨正文——谦——杠——昌玉——应宗——秀峙——再钦——正枝——通爵——光同——昌基——杨××(名不详)
杨氏除据有以上四长官司地外,秀山县境三千户亦归杨氏所担任:
(1)绞娄千户
杨光隆五世次孙杨正荣因征湖南溪蛮有功,而得授千户职,世袭。
(2)寨娄千户
杨光隆次子昌牧为首任千户,世袭。
(3)马(足虎)(一个字)千户
杨光辅六世孙杨通广为首任千户,世袭。
第七节石砫土司
石砫土司辖地相当今四川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境地,仅一宣慰司建制。
石砫土司马氏,据其家谱载,系汉伏波将军马援三十九代孙马定虎的后裔。传说马定虎在南宋时因平蛮入境,因功授以石砫安抚司职,子孙繁衍相袭,得以世守石砫。但此说有可疑之处。因马定虎既是马援后裔,在历经两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的分裂战乱后,依然和其先祖及世次,可知马氏对谱系的重视。然而在马定虎平蛮有功授以安抚司职,更应大书特书之时,居然失其世次了。马定虎以下至马克用间,无论《石砫厅志》、《石砫乡土志》或《马氏家谱》均载:“其袭爵历元及明无替”。《马氏宗图》对马克用以下世系记载十分详细,但自马克用以上则一无所书。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家谱的中断呢?故马克用是否为马定虎之后裔,暂且存疑。
其司世系自马克用起为:
马克用——良——应仁——镇——黼(fǔ)——澄——徽——龙——素——斗斛——千乘——秦良玉(乘妻,因夫亡子幼而代)——祥麟——万年——洪裔——宗大——光裕——孔昭——光仁(裕弟,因兄革职,子未出而执司事)——俊明
第八节思州土司
一、思南、思州宣慰司
思南道宣慰使司田宗鼎在位时,为人极为残暴,又与副使黄禧不和,两人相互奏讦(jié)数年不绝。为解决田宗鼎与黄禧的冲突,明廷调黄禧为辰州知府。但田宗鼎与思州宣慰司田琛(chēn)又为争地之事积怨,黄禧趁机联合田琛对田宗鼎用兵,田宗鼎在他们的夹击下,大败弃城而逃。田琛杀宗鼎弟,并发掘其祖,戮其母尸。宗鼎得知此事,上诉于朝廷,田琛、黄禧被执解进京。但田宗鼎缢杀其母之事亦被发觉,两者均罪之。永乐十一年,朝廷废思南、思州两宣慰,改思南宣慰司为思南府。
土司世系据《沿河县志、建置》所附《土官》载,可上溯至隋代田宗显任黔州刺史之时,其世系为:
田宗显——惟康——阳明——克昌——道元——公荣——载龙——时丰——佐禹——凤翔——承文——正允——士儒——祐恭——汝端——祖衡——宗翰——庆裕——兴隆——应丙——景贤——惟庸——茂烈
自茂烈以下,其司分为思南、思州两宣慰司。思南世系为:
茂安——仁智——大雅——宗鼎
思州世系为:
茂烈——仁厚——宏政——琛
二、思南四长官司
1.永德江长官司
辖地在今贵州德江等地。其他元初为水特姜长官司,后改为永德江,隶属于思州军民宣抚司。明立,隋总司归附,仍为长官司。永乐十一年,思南、思州两司改土归流后,永德江长官司隶属于思南府。
其司有长官、副长官之职,其长官世系沿袭为:
张坤元——应禄——乾福——沂——源——玉——羽——辇——(车登)(一个字)
副长官世系沿袭为:
杨惟截——威——彪——敬礼——敬义——大中——应雄——世荣——海潮——奎——茂——敷——美——宗程
2.蛮夷长官司
辖地在今贵州思南县境地。其地元属思州军民宣抚司地。明洪武十年始置长官司,隶于思南宣慰使司。永乐十一年改属思南府。
正长官沿袭世系:
安世兴——辉——永铤——逸——洛——方——牧——宗
副长官沿袭世系:
李僧——斌——盘——秀——林——洪——谷——承祖
3.沿河祐溪长官司
辖地在今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境,司治沿河和平镇。
沿河祐溪正长官姓张。据《沿河县志》所载《土官》云,宋高宗时,思州彝把苗崇范等作乱,陕西人张恢与其子张焕奉调进剿,因征思州三十六洞、龙泉坪等地有功,张焕教授以沿河祐溪正长官司职,自此以下,世袭不断,至清亡,其职才自然消失,故沿河祐溪长官司没经过改土归流。
其正长官承袭世次为:
张坤义——天麒——钦——旺——熙泽——灿——烨——世臣——腾汉——存忠——净乾——隆乾(净乾弟)——锡侯——维藩——建勋——橒——()珍——瑞珍(()珍弟)——嘉漠——永年
副长官冉姓,谱载元代时冉加正因征十六洞蛮有功,被授以黔南道万户职,明洪武二十二年改授思南宣慰司千户所,后又改授沿河祐溪副长官司职,其承袭世次为:
冉加正——百户——朝俭——文艺——昱——懋——国忠——翱——朝佐——璋——珍(璋弟,因兄无嗣袭)——承恩——昌明——鼎臣——名臣——钟岳——永洽——裕泰——广泽——正炳——瑞煜——给堂——隆钟
4.朗溪长官司
辖地在今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境。
其司长官田姓,副长官任姓,承袭其职的世次为:
正长官:
田茂——仁泰——洪高——丰——穆——庆嘉——兴邦
副长官:
任政兴——佩——珂——惟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