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图解说 阴阳鱼太极图

太极图解说(一)何为太极?

传统太极图是以相互环抱的两个阴阳鱼组成的圆形图案,故称阴阳鱼太极图。

“太极”一词最早见于《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它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专门术语,意为化生万物的本源。

太极图的最外圈为圆形,一是表示万物的变化周流不息、无始无终;二是表示无所不包、无处不在;三是表示圆融畅顺、圆满法界。

其中的S型曲线,一是表示万事万物的变化都包含相辅相成的阴阳两方面;二是阴阳彼此消长互动,阴长则阳消,阳长则阴消,阳极生阴,阴极生阳;三是阴阳互为其根,各自均以对方为存在条件;四是事物阴阳的转化都是渐进的过程,即由量变到质变;五是表示阴阳互推互化生生不息。

阴阳中的鱼眼,一是表示阴阳双方中都包含对立面的因素,即阴中含阳,阳中含阴;二是表示阴阳本身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内部也会自生化出对立面的因素;三是阴阳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不是单一的对立关系。

图片分享:

大家知道,在传统阴阳鱼太极图中,三才与五行是难以表述的,各家有各家的说法,而且很难表达清楚。

笔者在参悟传统太极图的基础上,创立了《郭氏太极图》,该太极图比传统阴阳鱼太极图多了一个中圆(见郭氏七彩太极图示),这个中圆表示阴阳多方面运化致和而生(阴阳和合则生,如男女交合则生)的境界。虽然只是在阴阳鱼太极图中多了一个圆,但是很关键,这个圆正体现了《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的"三",是阴阳和合而生的“三”,故"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个太极图很巧妙的将《系辞》中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和《老子》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真正贯通起来了。

《系辞》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在这里只有“一分为二”,没有“合而为一”,是单一的分化系统,这个分化系统与《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什么关系?历代以来很少有人解释清楚,这个太极图作了圆满解释,真正实现了两个系统的有机统一,同时也将三爻八卦在太极图中得到了体现,是对传统太极图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传统阴阳鱼太极图将阴阳之间的关系演绎的惟妙惟肖,但是对于三才、五行等多元关联则难以表达,这一点反而是周敦颐的立式太极图更胜一筹,然而周氏太极图却没有阴阳鱼太极图的生生运化的动态体现,也没有直观揭示阴阳、三才、五行之间的统一关系。

图片分享:
笔者所传太极图在阴阳鱼太极图基础上解决了三才、五行、八卦等之间的组合与关联,从而构成了统一于太极基础上的多元互动、中和与均衡关系。也就是说,将传统阴阳鱼太极图着重描述的阴阳对应关系,发展为多元(三元、五元等)之间的互动协调关系。从本质上讲,三才、五行、八卦又根源于阴阳,而阴阳本于太极。参见下图郭氏太极演化分解图示。由图示可以看到,五行、八卦实际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层次,是由中圆在阴、阳、阴中阳、阳中阴中央汇聚分和而成(这个中,既是合也是分)。这个“中”在五行中就是“土”,居于中位,实际上它来自于金、木、水、火四象的汇合,故班固《白虎通·五行》、魏伯阳《参同契》中有“土王四季”之说。这个太极图将传统阴阳辩证思想与五行制约平衡理论完美结合,并赋予现代内涵。这个太极图呈现一体结构下的多元互动模式(是“大一统”,而不是“大统一”),是与现代多元社会呈现的多元关系是一致的。传统太极图是将黑白双鱼扭结在一起的一种“意象”,很生动,很活泼,阴阳互推、互动,此长彼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郭氏太极图实际上也是阴阳双鱼扭结在一起的意象,这个阴阳双鱼有鱼背与鱼腹之别(也是意象),“中圆”在阴鱼或阳鱼中则变成了“鱼腹”,阴鱼、阳鱼本身也具有了阴阳属性,所以郭氏太极图在继承传统阴阳双鱼太极图理论的基础上,有其更深刻的内涵。将郭氏太极图转变为黑白灰颜色,可以与传统黑白阴阳鱼太极图进行对比,阴鱼与阳鱼形状是一样的,只是阴阳鱼本身具有阴阳“花色”而已。在周敦颐太极图中虽没有阴阳双鱼,其在《太极图说》中解说有:“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即是这个带有“阴阳”花色的阴阳双鱼。图片分享:图片分析:从本质上来讲,太极就是气(阴阳二气)的运行流转,就是心与物的统一体,是万物生命能动与化生的本源。在中国古代,认为“气”是万物的根本,那气是什么呢?用现代科学的话讲就是能量场,但具有灵性与可感知性。张载在《正蒙·太和篇》中说:“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至静无感,性之渊源,有识有知,物交之客感尔。”太极的运转为什么是顺时针方向?在中国古代通常以上为南,下为北,左为东,右为西,而人的正位是面南背北(所以正房都是这个位),在一日之内太阳是从东方升起,至西方落下,人处在正位看到太阳(阳气)运行的轨迹就是太极运行方向,即从东(左)至上再到西(右),故太极图的运转是顺时针方向。在太极图中,阳为红色,阴为蓝色,中为黄色,阳中阴、阴中阳分别为青绿和橙紫(也可理解为气),太极图始终处于内在不停运动中的。(二)太极图的含义太极图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以“图像”的方式阐释阴阳哲理的图形,是探索宇宙社会人生变化发展规律的图式。千百年来,悠悠流传,博大精深。“太极”一词源于《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世传太极图的种类有很多,主要有北宋周敦颐的周氏太极图、明朝来知德的来氏太极图、古太极图(又名天地自然河图)、现代阴阳环互太极图(即阴阳鱼太极图)等,流传最广的太极图应当是以阴阳相互环抱交感的阴阳鱼图案。一、周氏太极图

周氏太极图作于北宋,是五层结构的立式太极图(见图示),周敦颐著有《太极图说》对该太极图进行阐释,其含义大致如下:

片分享:

周氏太极图

最上一个圆圈代表“无极”,是无极至极、无边无际、圆融周遍、无有终始的意思,这个圏也代表阴阳未分的混沌,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第二圈为三轮黑白(阴阳)环互交合图(该图示类似于《周易》八卦中的坎离环交结构),“无极而太极”,太极是无极的显现之机,是阴阳过程的展开与动静变化,环互结构象征阴阳互变流转,周而复始;坎离结构象征阴阳互含互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如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所述:“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第三圏为五行变合图,由阴、阳、阴中阳、阳中阴变化交合而生化出了水、火、木、金、土五行要素。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五行之间相互联系、生化制约循环往复,生生不息。五行之气顺布,四时更迭而有序,水火木金成四象,土居中而和,五行下的一小圈表示五行之气汇聚而凝和。第四圏为阴阳五行凝聚显化,形成阴阳两类相互对立、互补的事物。秉受阳气而形成的事物而呈阳性特征,秉受阴气而形成的事物呈阴性特征。故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最下一圈象征万事万物皆由阴阳而出,生生不息,变化无穷,无有终期。周氏太极图以阴阳、五行理论依立式多层次形象地描绘了宇宙万物的生成演化模式,该图示得到后世许多学者的推崇,周敦颐也被奉为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师。周氏太极图的图示对于一般人来说还是有些复杂,而且阴阳之间的关系缺少形象化的体现,阴阳与五行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图示中似乎也没有展示出来。《周易·系辞》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个八卦在周氏太极图中也没有完全体现(只有坎离二个卦象)。二、来氏太极图来氏太极图作于明代,来知德潜居蜀地深山参研易理达29年,著有《周易集注》一书,来氏太极图为黑白环互图,黑者阴,白者阳。阴者可分为二,即太阴、少阴;阳者也可分为二,即太阳、少阳。中央还有一圆,据来氏讲:“非中间一圈,乃太极之本体。”图片分享:何为“非中间一圈”?太极之本体又是指什么?这都是值得推敲的。笔者认为来氏太极图在易理上是有严重问题的,既然称作“太极图”就应该符合《周易·系辞》中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实际上周氏的太极图并不符合!如果将整个圆视为太极,那么太极生的不是两仪,而是三仪(即阴、阳、中圆)!周氏说“非中间一圏,为太极之本体”,太极本来就是阴阳的本体,太极的中央又出了个本体,岂不头上安头?三、古太极图(天地自然河图)古太极图为清朝胡渭据明赵仲全《道学正宗》的《天地自然之图》而制,该图与《天地自然之图》无异,唯一的区别是黑白环互的圆周划分为八块,以象征八卦。 图片分享:古太极图所谓古太极图是以圆圈代表太极;曲线两分(一黑一白)代表两仪;纯黑、纯白及白中黑眼、黑中白眼为四象;圆周八分而有八卦,该八卦与伏羲圆图若合。在古太极图中,阴阳二分曲线表达了阴阳互根、互推的过程,也表达了两仪生四象的过程,尽管胡氏将圆体化分成了八份以应先天八卦,但是太极图也变得不那么简洁了。与周敦颐太极图相比,只表达出了四象与八卦,五行没有直观表达。四、阴阳鱼太极图(传统太极图)目前,在社会上流传最广的太极图就是阴阳鱼太极图,从孔庙到楼观台,从中医到武术,从韩国国旗到玻尔勋章族徽等等,都有这个阴阳双鱼太极图的影子。阴阳双鱼象征阴阳之间本为一体,然相互对立,互动消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阴阳鱼太极图将阴阳关系揭示的惟妙惟肖,但是与古太极图一样难以表达阴阳、三才、五行的内在联系。图片分享:五、郭氏太极图郭氏太极图是笔者在阴阳鱼太极图基础上悟出的。太极图如何而来?各家说法不一,笔者在1990年5月于定中显见彩色太极一气流行,用近20年的时间参悟其理,现将其流传于世。郭氏太极图将太极、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八卦融为一体,将孔子《系辞》中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宇宙生化模型,与《老子》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宇宙生化模型完美融合在一起。图片分享:六、郭氏太极图与先天八卦分布笔者的太极图分化符合逐爻叠加的“加一倍法”,这种逐爻叠加既可以是由下向上,也可以是由上向下;既可以是以三才为基础展开,也可以是以四象为基础展开。这样,展开的八卦图示就有多种多样,由上至下将太极图示中的八卦列出来就构成了多种不同的八卦序列。图片分享:八卦分解图之一
例如,以三才为基点,爻位由下向上叠加,依照上阳下阴的次序,可以展开先天八卦序列: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从垂直轴线上看八卦分布是由上至下而顺序排列。见下图:例如,以三才为基点,爻位由下向上叠加,依照上阳下阴的次序,可以展开先天八卦序列: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从垂直轴线上看八卦分布是由上至下而顺序排列。见下图:图片分享:这与传统太极图中的先天八卦圆周分布顺序虽然形式不同,但是表现内涵是一致的。这个图示将“加一倍法”的八卦次序与太极图融合在了一起。七、郭氏太极图与《尚书·洪范》

《尚书·洪范》为中国政治哲学史上的重要篇章。相传《易》八卦与《洪范》九畴乃天赐所得,汉孔安国云:“《河图》者,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随则其文以画八卦;《洛书》者,禹治水时,神龟负文而列于背,有数至九,禹因而第之以成九类。”

洪,大也;范,法也。洪范乃是治国安邦修身,裁定天下秩序之大*法。《洪范》九畴:“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也就是说,其一用五行立其根基,其二用五事修养身心,其三用八政设置官职,其四用五纪定制时序,其五用皇极建立政统,其六用三德执掌驾驭,其七用稽疑决策进退,其八用庶徵把握天人,其九享用五福,戒罚六极。

《易》与《洪范》皆为圣人通明天下之至理,化育群生之至道,《易》本于阴阳,化而八卦,八卦而衍為六十四卦,阴阳生生对待而交错,变动不居,周流六虚,故为之《易》。《洪范》本于刚柔,化而五行,五行而有顺逆,各有其性,建皇立极,而尽天下之性命,而定天下之事业。

何谓皇极?皇,大也;极,中也。大而至中是乃皇极。《易》曰“太极”而《洪范》曰“皇极”何也?太极表天道,皇极表人理,太极化而阴阳,皇极和阴阳而位乎中,太极显体,皇极达用,即体而达用,故太极、皇极本一也,在天道曰“太极”,在人道曰“皇极”。皇极就是处中用和的根本原则,是《洪范》精神之所在。人类社会是复杂的,充满了各种利害关系和恩怨矛盾,如何应对与处理?这是每一个人所必须面对的。要处理好这些关系,依据什么标准呢?这就是公平与正义(大中至正)。
从箕子《洪范》九畴可以到看到,建立皇极乃九畴之中心,主要是强调协调各方的相互关系,从而实现“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会其有极,归其有极。”政治应秉承以民为本,以公平正义为根基,如此才能赢得公众支持,才能达到官民认可,才能实现社会和谐,人心得以安宁。

阴阳鱼太极图是描述各种矛盾(阴阳)关系的动态模式,笔者在阴阳鱼太极图中央加了一个圆圈,正是以大而中的原则协调矛盾(阴阳)关系的最佳模式,这个圆一方面体现了不偏不倚,另一方面体现了尊重差异、寻求共性,从而建立和谐的整体秩序。这就是大中的精髓。笔者的太极图实乃太极与皇极合一图,依道家而言还有“无极图”(周氏太极图中也有),所谓“无极图”实际就是空心圆图,乃无极之极、无所不至、无所不包之含义(也就是生生道体本身),故“无极”、“太极”、“皇极”是一回事,只是万物不同层面的理。 图片分享:

笔者的太极图是将《易•系辞》中的太极——阴阳——两仪——四象——八卦关系与《尚书•洪范》中的五行关系合而为一,并将《洪范》中的皇极揭示了出来。而周敦颐的太极图虽然揭示了太极——阴阳——五行——万物的生化过程,但是并没有将《洪范》中的皇极显现出来。

道家将空心圆称作“无极”,而将阴阳运化过程称作“太极”,若按照道家的说法可以画出三极分解图:

图片分享:三极分解图

八、郭氏太极图与含三为一

周敦颐《太极图说》开篇有:“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历代诸儒对“无极”、“太极”争议颇多,朱熹与陆九渊有著名的鹅湖之辩。

周子的《太极图说》是儒、道、佛融合的产物,固然带有道家与佛家的痕迹。“无极”出自《老子》,是道家对万变事物“本体”的描述,而将“阴阳互根”的变化之机称为“太极”。在《太极图说》中没有“皇极”之说,但却有“阴阳和中”之实,这就是皇极境界。“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这是《太极图说》对皇极(立人极)层次的描述。阴阳致中变合,而形成了多元互动(即五行)关系,五行是《尚书·洪范》中的重要内容,是万物有序运行的纲纪(“彝伦攸叙”),其核心是阴阳致中和合的“皇极”。

“无极”、“太极”、“皇极”本是一体,不是说太极之外有一个独立存在的无极或皇极,而是万事万物不同层次法性的呈现,这三极与传统文化中的“体、相、用”三义相应。佛家讲,“体”是真如本性,亦称“佛性”。佛性清净平等,不垢、不净,不来也不去,是无处不在、遍满法界(故与“无极”相应);“相”是性之功德,也是自性本具一切智慧、能力的显现,天地间差别万象无不是这一法力的显现(故与“太极”相应);而“用”,则是应用无方,能随机应化,随缘教化,归其本乃是以和德为用(故与“皇极”相应)。

由上贴图所示,笔者的太极图是融“无极”、“太极”、“皇极”一体的,即含三为一,是对周子太极图和传统阴阳鱼太极图的继承与发展。

儒家讲“一物一太极”,无极、太极、皇极无非都是自性的体现。在“无极”境界,众生本具的法性是平等的;而于“太极”境界则呈现万千差别,故也是自由的(依其自主性而有别);而“皇极”境界将这平等与差别融合为和谐之一体。故平等、自由、致和是太极图理论呈现的基本价值。

太极图理论是中国最古老经典《易》的基础学说,也是天地间万物的根本规律,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合古通今、应变无方,在新时代下承传中国文化之精髓,融合西方文明之精华,以此构建中华文明平等、自由、和谐的普世价值体系,缔造平等、和谐,自由而有序的新世界,造福人类。

九、郭氏太极图与佛家的体、相、用以、及儒家的体、用关系

在佛家,“体”就是指圆满法界的形而上“本体”;“相”是表相,即表现形式、体系结构;“用”是功能、作用。例如,一个玻璃杯,玻璃为之体,其形状、形体为之相,能盛水、饮水为之用。

在儒家,“体”一方面指内在生生的形而上“本体”,也指系统的体系结构;“用”则既是指表现形式,也指功能与作用。

如此说来,在佛家的体、相、用三者之间在儒家看来是递进的体用关系,即“相”为“体”之用,也为“用”之体。还以玻璃杯为例,在儒家看来,玻璃为之体,其形状、形体为之用;形状、形体为之体,能盛水、饮水为之用。

所以,在笔者的太极图中,若以佛家来讲无极、太极、皇极就是体、相、用的关系;若以儒家来论,无极为体,太极为用;太极为体,皇极为用。(三)应用篇笔者传出的太极图在继承阴阳鱼太极图精华的基础上,发现了由阴、阳、阳中阴、阴中阳汇聚和中而成的“皇极”。这个皇极与多方(阴、阳、阳中阴、阴中阳)都有交集(即公共部分),如果将阴、阳、阳中阴、阴中阳看作多边关系的诸方,那么这就意味着,要使各方达成共识,只要把握这个“共同点”即可,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思想的形象化体现。“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在认同差异的前提下寻求协同与合作。太极图的中圆就是和同的部分,而中圆外就是差异部分,这个中圆(皇极)体现的就是致中和合之道,在儒家称之为中庸。为何称为皇极?“皇极”出自《尚书•洪范》:“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在《洪范》中“皇极”是指以“中道”的原则建立政统(即政治合法性与延续性)。邵雍在《皇极经世书》中说:“至大谓之皇,至中谓之极”,故皇极就是处中用和之道。太极图是以“象”的方式描述矛盾(阴阳)关系变化的动态模型,在太极图中央的这个圆圈(皇极),正是以大而中的原则协调矛盾(阴阳)关系的最佳途径,这个圆处阴阳之中位,且能够兼顾到阴、阳、阴中阳、阳中阴,一方面体现了不偏不倚(中正、公平、正义),另一方面体现了尊重差异、寻求共性,从而在多元关系中保持和谐与稳定。太极图的中圆也是阴阳双方利益的共同关注点,是双方沟通的基础,所以沟通也是使双方达到和谐圆润的最佳途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充满了各种利害关系和恩怨矛盾,处理好这些矛盾的最好途径就是公平、中正、包容,彼此间要尊重差异、相互理解、互利互惠、寻求共赢。人与人之间要不失时机的进行有效沟通,消除误解,达成共识,营造良好的氛围。而矛盾最激化的时候常常是各自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兼顾对方,双方不能有效沟通,不能相互谅解的结果。太极图中最基本的关系是阴阳,五行是在阴阳基础上至中变合而形成的多元互动关系。阴阳间互相依存相互消长呈现的最基本的规律就是“对立统一”,五行间五种因素相生相克流转往复呈现的基本规律就是“互动致和”。因此,“对立统一”,“互动致和”是太极图运化展现的根本规律。太极图理论将阴阳(矛盾)规律与五行辨证原理有机结合和在了一起,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特别是儒家),奉行“仁、义、礼、智、信”五常之德,“五常”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是处理、协调、维持社会中个体与群体和谐关系的人伦原则,是大家应共同该遵守与营建的基本关系。如依照这五常之道行事,则人与人之间相互融通,社会群体融洽和谐,反之人人不得安宁,社会失序。五常来之于五行,在五行中,仁属土,包容了义、礼、智、信,所以常常以仁概括仁、义、礼、智、信五常,义属火,礼属金,智属水、信属木。见图示。图片分享:仁就是仁省、仁爱,就是推己及人,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宽容、恻隐、包容,就是协调与谅解。在政治上就是公平、平等,一视同仁,就是亲政爱民,就是以民为本。

义就是宜,就是恰当,就是因时、因地制宜,就是当作即做,不当作即不做,就是恰如其分,就是把握尺度。在政治上就是坚守正义,就是把握原则,就是合理分配,就是恪尽职守,就是亲政奉献。礼就是履,就是践行,就是秩序,就是规矩。在政治就是制度,就是法律,就是遵守与履行,就是以身作则。
智就是智慧,就是明辨曲直、是非,就是创新,就是改善。在政治就是崇尚理性,就是科学、民主,就是改善民生,就是创新发展。信就是诚,就是不疑,就是“言出由衷,信守承诺”,就是处世端正,不欺不诈。在政治就是坚守公信,赏罚有信,就是令行禁止,不朝令夕改,就是为政诚明。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医)就是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的,中国的武术强调动静虚实,也是以阴阳五行为理论支撑的,特别是太极拳就是以太极图为理论依据而形成的广为流传的拳种,太极拳有太极十三势之说,即八卦、五行。八卦者:掤、捋、挤、按、采、例、肘、靠;五行者:进、退、顾、盼、定。太极图也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系统控制、政治哲学等,参见拙著《五行学说现代阐释(二)企业管理理念与行为模式》和《五行学说现代阐释(三)三权分立与五权制衡》。太极图原理还可应用于经济、外交等诸多方面。下面简要阐述太极图用于外交方面。由于信息及交通等技术的发展,当今世界正步入全球化、多元化新时代,经济呈现全球一体化,文化呈现多元化,中国文化中的“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以和为贵”等和谐思想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开创和美人生、构建和谐和社会与和谐世界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当今的世界是多元化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也不能没有中国。中国的崛起是在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发展的,特别是近百年的中国发展史证明了这一切。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各种矛盾与利益是交织在一起的,所以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冲突、利益关系错综复杂,所以在处理复杂的国际关系时就要因应时局协调好各种关系,并把握好尺度。中国奉行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这一尺度的根本体现。
太极图中的阴鱼、阳鱼代表矛盾双方;阴阳鱼眼代表各方的利益交织,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心圆则表示协调各方利害关系而达成的最佳平衡状态。这就是中庸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精神的内涵所在。
中美关系可以说是最复杂的国际关系,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两国对彼此有着不同看法。两者既是竞争关系,又是合作伙伴,既有冲突也有融合,常常是合作中有冲突,也常常是冲突中有融合,但是总体来说合作多于冲突,共同利益大于彼此分歧。这是两国能够着眼于双方的核心利益与世界和平的未来,能够在矛盾中相互克制、相互妥协,并努力处理好双边关系的结果。常言道:和则两利,失则俱伤。这就是太极图理论在国际关系中的应用。
太极图原理可以说无所不包无所不在,,其用至精至深,至广至大,小可修身齐家,大可安邦治国平天下,然太极之理大家往往是“日用而不知”。[《易经》中的时、位、度

在《易经》中,“时”与“位”是十分重要的概念,通常学者对“时”与“位”讲的比较多,而“度”则讲就很少。“时”就是时机(时间),“位”就是地位(位置),“度”就是尺度、量度。六十四卦是将人和事物变化的过程分为时间、空间的六个阶段或层次,“时”表示人或事物经由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至上爻这六个发展阶段,每一爻代表一个阶段;而“位”表示人或事物所处在六个阶段的具体爻位的位置(如第五爻位),而“度”则表示我们处理事物应根据自身情况把握必要的尺度、度量。

时就是时机,也可以是时段,以乾卦的六个爻比喻一个人的事业的六个阶段:
1、初爻曰,“潜龙勿用”,代表刚刚就业,属于事业的起步阶段;
2、二爻曰:“见龙在田”,代表工作一段时间后,才华初显,得到领导的赏识,并得到一定升迁;
3、三爻曰:“夕惕若厉”,代表地位提升后,需刻苦努力,勤勉戒慎,时时警觉,否则将半途而废;

4、四爻曰:“或跃在渊”,表示由于前期的努力,事业处于进可取誉,退可免难的转折时期,但事业依然不是最为辉煌的阶段,应保持必要的守势;
5、五爻曰:“飞龙在天”,表示事业处于如日中天的腾达之势,人生在这个时期也大有收获;
6、六爻曰:“亢龙有悔”,表示人生事业不可能盈满持久,升腾到极限就应该转折了,正如人到老年以后毕竟还是要颐养天年的。
以上就是人生事业的六个阶段。

位可以是职位、地位等,通常可以表示处在一个组织中的职位,仍以乾卦的六个爻位比喻一个公司的职位:
1、初爻代表普通职员;
2、二爻代表班组长;
3、三爻代表经理;
4、四爻代表部门主管;
5、五爻代表总经理;
6、六爻代表董事(长);

以乾卦为例,卦位图示如下:

图片分享:乾卦卦位图

一个人要成就事业必须具备时、位、度三个方面的因素才能成功,只有时机(生逢其时),没有适宜的地位不成(不在其位),有了适宜的地位,把握不好尺度也不行。换个角度来说,时、位、度也就是指天时、地利、人和,人和就是尺度把握恰当的状态。通常时、位很容易理解,但是这个尺度(时中之和)却难以理解和把握。

我们知道,在人事上,乾卦代表领导,坤卦则代表下属。作为领导要尊重下属,下属要尽力配合上级领导,以坤卦的六个爻代表下属与领导的配合关系:

1、初爻曰:“履霜,坚冰至”,表示两者配合关系还刚刚起步,相互不太了解,下属要保持如履薄冰的心态,戒慎惊惧;
2、二爻曰:“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表示下级与上级敞开心扉,坦诚相待,双方初步得到认可与信任;
3、三爻曰:“含章可贞”,表示由于下级含而不露,保持低调,不邀功自居,故上下级配合关系也达到含蓄而可心的程度;
4、四爻曰:“括囊,无咎无誉”,表示下级咸口不言,谨慎从事,故两者关系配合密切,无需语言表达,就能够相互沟通的程度;
5、五爻曰:“黄裳,元吉”,表示上下级相互尊重理解,配合得当,圆满圆融,各美其美。
6、六爻曰:“龙战于野”,表示上下级关系到了穷尽之地,开始争斗,其结果是两败俱伤。

由乾卦与坤卦的六爻结构变化显示,由初爻、五爻到上爻都有一个过极而变的内涵,这就是因过度而走向反面的意思,这就是尺度的变化。因此,六个爻位除了可以代表“时”之外,也可代表“位”,还可以代表“度”。所谓“度”,就是我们做事情都要把握的尺度,坚持的原则,不能为过。作为上级要尊重下属,并关心其发展,要平衡内部关系,要主持公平,坚守正义,要把握一定的原则。反之,如果上级不主持公道,没有原则,失去正义,超越了其所应有的尺度,下属必然会离心背德,甚至是揭竿而起,在公司当然就是炒老板的鱿鱼了,或者内部紊乱。当然,作为下级对上级也应把握一个尺度,这样的团队才能和谐,才能有所作为。如果一个老板对属下不负责任,克扣工资,违法乱纪,已经超越了必要尺度,我们还要与其无原则的配合吗?

当然,如果下级与上级之间为了利益关系配合失当,彼此沆瀣一气、拉帮结派必然导致内部矛盾重重,人心涣散,这也超越了正常的上下级关系的尺度,也就是坤上爻所说的“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四)太极明辨

一、太极本义

在中国古文献里,“太”常常训为大,《白虎通义·五行》曰:“太,亦大也”。“极”常常可以训为“中”,郑玄所作《笺》曰:“极,中也。”孔颖达《正义》中曰:“极之为中,常训也。”“中”也是指标准、法度之意。所以,太极的本义就是大中的原则、法度的意思。在现代,“极”也有极致之意,太极也有最极致、最根本、最本源之意。《尚书•洪范》有“皇极”一畴,《洪范传》云:“皇,大;极,中也。”所以,皇极也是大中的意思,即大法则、大原则。太极与皇极含义相同,前者通常是指天道,后者通常特指人道;前者源自《易传》,后者源自《洪范》。
简要来讲,太极就是万事万物变化的本源与法则。
太极图是依照《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个宇宙生化模型而作的图像,太极图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我们知道,西方有哲学和辩证法,这是西方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古代没有哲学和辩证法这个概念,但是却有易学和太极图理论,这也就是中国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太极图理论中展现了深奥的辩证法的思辨思维。今天在西方文化占主导的教育模式下,中国人对辩证法已经口熟能详,但对传统易学和太极图理论已经陌生了。

二、太极图辨析

目前社会上流传的太极图案种类很多,我们可以通过百度或谷歌搜索出各类不同形状的太极图,但若依照画法的不同仔细分类的话,大概只有五种类型了,即周氏立式太极图、来氏太极图、古太极图、半圆式阴阳鱼太极图。

下面再简要介绍一下各类太极图。

1、周氏太极图

周氏太极图为五层立式结构,尽管也有多种周氏太极图,但主要区别仅仅是五行连线的不同,五层立式结构都是相同的,下面仅列出三种周氏太极图,由于篇幅关系,不讨论其出处。

之一

之二

周氏太极图之三
这三个图中最主要的区别是五行的连线不同。

2、来氏太极图

来氏太极图是明代易学大家来知德先生潜居蜀地深山29年悟创的,来氏著有《周易集注》一书,对明代易学影响很深,在《周易集注》书中来氏以该太极图解释天地四时变更及历史变迁,似乎都能解释的通。但是,来氏太极图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不符合《系辞》中“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的道理,我们仔细看来氏太极图太极(大圆)化生的不是“两仪”,而是“三仪”,即阴、阳和中间的小圆,来氏解释说“非中间一圆”,为太极的本体,太极的本体是什么?难道说太极还需要有本体?


来氏太极图在易理上是有问题的,不符合一生二这个逻辑。

3、古太极图

古太极图,亦名“天地自然河图”,古太极图是在天地自然河图的基础上划分出了八卦。赵氏撝谦在《六书本义》中曰:“天地自然河图,伏羲氏龙马负之出于荥河,八卦所由以画也。世传蔡季通得于蜀隐者,秘而不传。赵氏得之于陈伯敷氏,熟玩之有太极函阴阳,阴阳函八卦之妙。自明洪武以后,此图遂盛传于世。”朱震(子发)云“陈抟以《先天图》授种放,三传而至邵雍’。则康节之学,实出自希夷。”

古太极图是阴阳双鱼结构的太极图,其特点是“熟玩之有太极函阴阳,阴阳函八卦之妙”,今人郭彧先生2007年曾写过一篇短文《谈所谓“阴阳鱼的太极图”的来源》专门介绍该图由先天八卦简约而成,其过程如下图示。

但是这里有个问题,看似古太极图符合先天八卦圆周分布,但是,我们知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那么太极图是不是也应该符合圆周四象分布呢?按照这个逻辑似乎也应该。那么我们看看古太极图是不是符合四象圆周分布。

首先,我们要确定古太极图中何为四象。如果认为阴阳双鱼为两仪,那么四象有两种,一种是认为阴鱼、阴鱼中阳眼、阳鱼、阳鱼中阴眼构成四象,那么这个四象生成的符合圆周分布的八卦就不符合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的象数逻辑;另一种是认为等分圆周为四象的话,那么这个四象与八分圆周的逻辑是一致的,但是与阴阳双鱼两仪划分的逻辑不一致(阴阳双鱼不是直线等分圆周)。即使认为这个四象是合理的话,它也不符合四象圆周分布的“象”,见下图。

从图示可知,古太极图满足了先天八卦圆周分布,却不能满足四象圆周分布。
目前社会上一些人将古太极图的鱼眼换成圆点,认为是“最标准的太极图”,实际上是有折扣的。

4、半圆式阴阳鱼太极图
半圆式阴阳鱼是社会上流传最广泛的太极图式,我们通过网络搜索可以查证。这种太极图的出处及最早面世的时间似乎没有定论,我想大概是由古太极图(天地自然河图)简化而来吧。

半圆式阴阳鱼太极图看起来似乎比古太极简洁、美观一些,该图将阴阳的相互作用、相互对待、相互消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阴极阳生、阳极生阴惟妙惟肖地展现了出来。阴阳双鱼太极图的阴阳互推关系可以通过下面的图形展示,该图示将两个阴阳鱼眼视作观察点,显示了阴阳鱼由弱至强的变换过程。我在《太极解说(一)》和《太极解说(二)》中谈到了,这个半圆式双鱼太极图不符合圆周分布的八卦分布(但基本符合四象分布)。

5、郭氏太极图
笔者2007年在《国学论坛》首次传出了这个太极图,是笔者近二十年对太极图的研究成果。郭氏太极图只有一种画法,但是可以有多种不同色彩变换形式。

郭氏七彩太极图


郭氏黑白太极图
现在社会上流传的“古太极图”也好,还是所谓“标准太极图”也好,都仅仅是以圆心为中点在圆周上进行八卦化分,从而达到与先天八卦圆周分布的“形似”,而忽略了四象的“形似”。除了周氏立式太极图外,所有阴阳纠缠的太极图都不能揭示三才与五行与阴阳之间的关系,为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创立的郭氏太极图。

郭氏太极分解图
在郭氏太极图中,两仪、四象、八卦的划分符合“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演化逻辑,四象八卦没有采用八卦(四象)圆周分布的“形似”,而是采用“加一倍法”的倍加数理模式。这样的八卦划分意义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将三(三才)、五(五行)、七、八等各种易数关系体现出来,并将易经的“中”(中道、中行、中庸)体现出来,这是其它太极图所没有的。太极图中的每一部分也包含了太极图,也就是说八卦中复有八卦,故八卦相重而成六十四卦。


三、三极之道
《系辞》说:“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人处于天、地、人三才之中位,故人应该恪守中道,中道又可称为“人极”,周氏《太极图说》有“立人极”之说。严格说来,笔者的太极图应该不叫“太极图”,而应该叫做“皇极图”,皇极图又称为“人极图”,见下图。

三极分立图
我在《太极解说(二)•太极图含义》中说过,何谓皇极?皇,大也;极,中也。大而至中是乃皇极。《易》曰“太极”而《洪范》曰“皇极”何也?太极表天道,皇极表人理,太极化而阴阳,皇极和阴阳而位乎中,太极显体,皇极达用,即体而达用,故太极、皇极本一也,在天道曰“太极”,在人道曰“皇极”。皇极就是处中用和的根本原则,是《洪范》精神之所在。
如果将太极图视为天道的运行规律的话,那么皇极图体现的就是人道应遵循的规律。人道规律体现的是人间秩序,是修身、治国、安邦、平天下所遵循的大法则、大原则。


笔者为何又将其称为太极图呢?古人讲“一物一太极”,那么太极是多层次、多元化的统一体,无极、太极、皇极本是一体(即含三为一),依次无极化生太极,太极化生皇极,皇极复归无极,同时,无极中复有无极、太极、皇极,太极中复有无极、太极、皇极,皇极中复有无极、太极、皇极。因“太极”来之于《易•系辞》,“皇极”来之于《尚书•洪范》,既如此称之为太极图也无妨,与《系辞》中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也无不合。

郭氏太极图体现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包容,是在半圆式双鱼太极图的基础上建立皇极的概念,是在半圆式双鱼太极图基础上发展而来。《易传》和《老子》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易传》的“太极生两仪,……,四象生八卦”这个模型,与《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这个模型,对后世的影响巨大,都强调“一生二”,即都认为阴阳是事物变化的根本要素,但对阴阳的进一步认识有所区别,只可能是孔子与老子看待宇宙万物发生发展的角度不同,而得到的结论不一样。笔者这个太极图(皇极图)真正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三体现在哪里?见下图所示。

皇极图将所有的阴阳、三才、五行、八卦、三爻、二生三、七星,甚至是九宫的概念全都包括了,并且包容了三极之道,即无极、太极、皇极,三极分别对应天道、地道、人道。三极本为一体,然而化现为三。
无极、太极、皇极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三个非常重要的哲学概念,三极也可以象征中国文化中“心”、“气”、“理”三个哲学范畴的本源,我们可以将无极的本源归结为“心”,太极的本源归结为“气”,皇极的本源归结为“理”。心、气、理是宇宙万物的不同层次的本源,三者又是统一的,是三也是一。

“三极”也可以分别对应于中国主流文化的佛、道、儒三家,故佛家以“心”立论,有“心生万法,万法归心”之说,佛家认为心的本质是空性,认为人达到的最高境界就是证悟空性,即明心见性;道家以“气”立论,道家非常重视阴阳之道,故我们常常在电影、戏曲、文学、道观、道书中看到道家的阴阳太极图符;儒家重人伦,故以“理”立论,这个理通“礼”,儒家重视仁义道德,期望通过仁义礼智信五常和五伦建立合理、和善的人际人伦秩序(礼),儒家重视平衡各种社会关系,因此五行平衡的概念在儒家十分重要,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儒家学派的《五行》一书,说明五行在汉代乃至先秦是儒家非常重要的概念,最早记载五行的就是儒家的典籍《尚书》,道家也重视五行,主要用于中医、天文、丹道和吉凶祸福推算等,儒家的最高境界就是希望人人成为圣人君子。中国自唐宋以后佛、道、儒三家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共同支撑起了中国文化大观园,特别是中国的儒家深具融合力和创新精神,故宋代以后的儒家有理学派(代表人物朱熹)、心学派(代表人物陆九渊)和气学派(代表人物张载)。

在今天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文化多元化和文化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个太极图也融合进了西方文化的元素。今天人们对太极阴阳的理解也大多融进了辩证法的思维模式,也包括辩证逻辑,因此,人们对太极图的理解已经不同于古人,中国古人不太注重逻辑思维,而今天则不同了。

从西方文化看来,“心”就是灵性,“气”就是基本物质元素、能量场(就是科学家寻找的统一物质场),“理”就是秩序、规律,就是公理、公义。

太极图中为什么要体现“三”?“三”这个数在易经中代表三才、三爻,在佛教代表三界,《老子》说“三生万物”,“三”在文化上具有特别的意义。中国文化包含了儒道佛三家,欧美文化成为现代文明的旗帜,是由两希文明发展而来,即古希腊文明和希伯来文明,到近代成为影响世界的强势文化,主要也是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一是基督教(天主教),二是科学,三是民主。基督教占据人们的心灵世界(相当于部分中国佛家所起的作用);科学也就是西方的“道”(相当于中国道家所起的作用),带给人们对自然世界的认识和便利的生活方式;民主政治则建立西方式人间社会秩序(相当于过去中国儒家所起的部分作用)。

基督教信仰唯一的创世主(救世主),实际上是将易经中“无极”(万物的总根源与变化之机)这个范畴人格神化了,上帝成为了人们的唯一信仰依托。基督教与佛教显然看待世界有很大区别,但也有共同点,前者将易经中那个引起万物千变万化的生生不息的变化之机唯一神格化,而后者则将易经中那些构成万物的诸要素、及不断变化的状态人格化,认为宇宙万物都是众生,众生的本质是空性。佛教认为万物因缘(即因各种条件及关系)而成,缘聚幻生,缘散幻灭,没有一个独立存在的主体,这就是空性的本质。

科学应该说发端于古希腊自然哲学,是从可观测的、客观外在的、唯物的角度去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研究各种便利于人们生活的工具、资料等。

西方的民主是建立在所谓“独立”、“自由”基础上的政治秩序,独立、自由来自于古希腊的自然哲学观,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由独立的自由元素构成,所以西方科学一直在寻找这个基本元素。人是社会的基本元素,故在西方看来应该享受独立与自由(中国文化没有这个独立存在的“元素”概念,在中国有“元气”说,显然和元素是有区别的)。中国文化中没有完全独立个体的概念,所以对政治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这也是东西文化的根本区别。

四、太极与易

《系辞》中说:“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那么太极与易是什么关系?

“易”是什么?汉代经学家郑玄在《易论》中说:“易含三义,简易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简易”是说万事万物变化的道理很简单,一阴一阳而已;“变易”是说万事万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没有不变者;“不易”是说万事万物虽然时时刻刻都在变,但是总有不变者,能够引起事物变化的这个本源或者说机制不会变,也可以说事物变化的是现象,不变的是规律与原则,还有一个意思,就是万事万物变化的道理虽然简单,但若要真正把握它并不容易,故有的学者穷经皓首或用一生的时间研究易经,也不一定有多少研究结果。《易》属于智慧之学,固然需要下工夫,但很多东西需要去悟,需要灵感,需要一双慧眼去观察。

*太极图解说 阴阳鱼太极图
太极是什么?事物有变化就有一个变化的根源,或者说源泉,或者说根本,事物变化就会遵循一定的法则,这个就是“太极”。

比如说,我这会儿在上网写东西,一会又去吃饭了,再过一会儿可能又去商店了,这个过程就是“易”,不断在变嘛,而所有这些变化背后都是我的心念在起作用(举手投足都是心念的作用),那么我的心念就是太极,心念一动就有了变化,有变化就有了阴阳。任何事物都可以认为有一个太极,所以古人说:一物一太极。事物是多样的,事物与事物之间又有相互作用,事物与事物又构成更大的事物,就有了更大的“太极”,直至整个宇宙,这些大大小小的事物的太极从根本上讲又都是一体的。举个例子,我们身体中的细胞是由大量不同分子构成的,每个分子发挥不同的作用,每一个分子就是一个“太极”,每个细胞也发挥不同的作用,也是一个“太极”,众多细胞构成一个组织乃至器官,也构成一个“太极”,多器官的有机组合构成一个完整的人体,从而有我们的生命、心念、思维、记忆等,从而也构成我们的“太极”,不同的人构成不同的社会部门,再到国家等......,都是一个个太极,直至我们的宇宙,这些都是不同层次的生命,这些无穷尽的生命从太极层次来说是一体的(也可以称作无极),在西方宗教来讲就是上帝。

如果我们将这个扩展一下,无机物是不是也有生命?万物是不是都有“心念”?是的,古人讲:万物皆有灵,只是不同的生命(包括无机物)灵性的表现方式不同而已。所以古人讲:心为太极。这也是陆九渊、王阳明等心学派的主要观点。现在量子力学实验已经陷入了唯物论的解释困境,自量子力学以来整个西方物理学已经很多年无法发展了,量子力学的“薛定谔猫”论与王阳明的“山间桃花”论如出一辄(可以参考量子力学哲学方面的书籍),而量子纠缠理论则更加证明了量子之间的灵性关联性。

西方“唯物”科学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转折点,同样美国的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表明西方的自由民主政治也发展到了转折点,我们知道科学与民主可是西方文化的看家本领,如果面临转折的话,那么是不是意味着中国东方文化将开启一个新的窗口,迎来新机遇?

“易”除了上面讲的“简易、变易、不易”之外,还包括《易经》这本书,以及《易经》这个体系,即其理、象、数、占以及卦、爻、卦序、卦辞等相关内容。

五、银河系的涡旋结构能说是太极图吗?

银河系的涡旋结构不代表太极图。万事万物变化的形态各有不同,而且变化过程也是非常复杂,但究其根本都遵循太极阴阳五行之理。有人看到银河系涡旋式星云就认为是太极图,这是非常片面的。其实星云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未必都像太极图。道家讲人身就是一个太极,可人身体怎么不是涡旋状的?古人讲:一物一太极,怎么天地间的万物都不是太极图形状呢?

太极图比拟的就是一个万物变化的理,虽然其中一定包含有象、数关系,但不是简单的形状相套用,我们肉眼看不到太极形状,就如同八卦或六十四卦能够拟万物之象,并不是说万物就是八卦或六十四卦那样的形状。
有人看到银河系涡旋式星云就认为是太极图(来氏),其实星云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天文学分类可以粗略地划分出椭圆星系、透镜星系、漩涡星系、棒旋星系和不规则星系等五种,这些星系未必都来氏像太极图,只有涡旋星系略像一些。


涡旋星系



椭圆星系图

临海观潮:

先生说的是,关键是旋转结构。

太极图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圆形,圆形象征圆满、圆融、周而复始、无有边界、包容一切、遍布所有等含义,太极图可以以阴阳回旋结构象征事物周而复始、圆满周遍的变化过程。

就周而复始而言,可以是有形的(即可见的圆周或螺旋运动),可以是无形的(仅表现为变化周期),有形的如地球的自转、公转,无形的如春夏秋冬四季、经济周期、生理周期、昆虫的蜕变等等。

通常人们认为,《周易》的“周”即含有周期、周普、周到、周全、周成之意。

太极图的左旋右旋实际上是观察角度的区别。《逸周书·武顺篇》云:“天道尚右,日月西移;地道尚左,水道东流;人道尚中,耳目役心。”天道尚右,是说我们面南而立,太阳从左往右运行;地道尚左,地之道是西高东低,水向东流,我们同样面南而立,水是从右往左流,我国的五大河流都是如此。如果阳仪象征天道,阴仪象征地道,且清轻上者为天,浊重下者为地,那么郭氏太极图即为顺时针方向。

中国的“普世价值”
太极图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将自然、社会、人生哲理用简单的图形“语言”来描述概括。传统的阴阳双鱼太极图能够完美描述天道(即天地之道)之规律,也就是自然规律,但是对于人道规律没有完整表达,笔者的郭氏太极图正是弥补这一缺憾,将天道及人道规律融合在太极图中,详细解说参见笔者的《太极图解说》系列。

郭氏太极图与传统阴阳鱼太极图的不同在于体现一个“中”,如果将阴阳理解为社会矛盾关系的话,这个“中”是阴、阳、阳中阴、阴中阳诸方的汇合点,是各方的最大公约数,因此,这个“中”是最佳的包容,是最合理的尺度,是最好的处事原则,把握好这个“中”,才能体现各方利益诉求的公平与正义,才能做到平衡各方关系,才能不至于出现极端情况,才能达到整体系统的和谐与稳定。

中国社会当前处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经济发展面临瓶颈,社会矛盾凸显加剧(根本原因是贫富差距加大、公平正义缺失,这基本上是共识),在国际关系中也面临诸多困境与压力(主要是文化软实力不足,价值体系混乱不清,加之美国及西方的遏制),如何破解当前现状?

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人间奇迹,但是政治体制已经远远滞后于中国经济发展了,目前中国国民经济总量已跻身世界第二强,预计2026年将成为世界第一强,如果不在文化软实力下功夫,不在公平、正义、法制、人权、知识创新、社会治理机制等方面下功夫,那么几十年的改革成果可能毁于一旦,也可能徒有经济大国的名号,而不能带给世界和平、安宁、祥和与发展,更不能成为世界正义力量的主导。

近代以来,西方奉行“平等、自由、民主”所谓“普世价值”,逐步成为引领世界发展的潮流,也占据了世界的话语权,中国目前处于战略发展机遇期,也应该适时提出包容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的价值体系,并着力实施并弘扬(旨在强化文化软实力),使之成为影响世界的东方文明话语体系,目前国家倡导的所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可能成为主导世界的普世价值话语。中国目前可以不主导世界,但不能没有大国文化战略。

我认为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应该是“平等、互容、合作”,这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提炼出来的,仅仅是个人观点,大家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

中国文化中固有平等观念,《论语》中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佛家讲“众生平等”,平等所对应的就是公平、公正、正义、平等人权等,平等观所主张和保护的是权利机会的平等,而不是结果的平等;

互容就是相互包容、容纳,它应该是涵盖了自由范畴的,自由不是无限度的,追求自由时,须以不侵犯他人为其界限,这就是互容,即相互容纳、相互包容,尊重他人的存在,每个人、每个族群、每种观点、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质,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应该相互尊重和谐共荣,互容所对应的是尊重、包容、自由、博爱、仁爱。目前社会上有些人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可谓无所不用其极,这就是不能互容,其结局往往可能是鱼死网破,至少败坏了共同的生存环境。互容包括人与自然的互容与和谐。

合作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也可以理解为政治秩序,合作之下可以有竞争、博弈、协商、监督等关系,比如中美之间的合作既有竞争,也有博弈、协商和监督,官民之间也存在这样的合作关系。合作实际上是双向权责关系,而不只是强调一方的权利和责任。不论东西方,领导者的产生就是各方博弈的结果,最后达成合作,西方民主政治的领导者是由民选产生,故领导者要对选民负责,否则可能面临罢免、弹劾等风险,这也是一种形式的合作。商业上的合作就更多见了,毋庸赘述。不合作带来的结果也是可以想见的,一定是长期无休止的无序混乱状态。合作可以包容民主,可以解决民主可能带来的乱象,和疏于监管的弊端。顾名思义,民主就是人民做主,显然是强调了民众的权利,这种权利在法制弱化及复杂的社会中可能被强权所利用(比如贿选等),带不来真正的公平正义,许多不成功的民主国家就是这种范例。西式民主也可能导致不断产生迎合选民的寅吃卯粮的福利政府,逐渐丧失社会发展动力,像希腊等部分欧洲国家即是。合作可能代表了未来东方的政治秩序趋势,优良的选官制度一定是合作良好的制度,不论是全民选举还是层级选举。

等中国的经济再强大一步,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再大一些,“平等、互容、合作”的东方普世价值体现出来了,也就是具有了文化软实力,中国将成为世界人民的“主心骨”是人人向往的“圣地”,不会像今天中国的所谓知识精英、财富精英忙着拿“绿卡”、转移资产和投资移民了,我们都希望生活在平等、包容、祥和、富足、令人放心、令人信赖的国土和秩序下。

“平等、互容、合作”是与笔者太极图中的三极之道对应的,即“平等”根自无极之本,“互容”源于太极之道,“合作”参于皇极之理。

《周氏太极图》原图考摘要:本文以朱震所列周敦颐《太极图》“动阳”二字的标注为突破口刘牧曰:“太极者婆间作豕凝毛槭飞,对比杨甲《六经图》、《道藏·周易图》所列及朱熹改造等诸流变图四时行焉”、“二五之精牲脎嘎踵桫掌樨膺,结合周敦颐《太极图易说》及《易通》的文字叙述两仪立焉”)霪妲掖绕脂萼迅荛,考证了周敦颐《太极图》的原貌。笔者认为且欲涵泳主一之义苫柚辶弟廉氖茚呷,对《周氏太极图》的考辨阴生于午”之说有合璩叽钋蝌囫莽胧秩,应从其“流变”入手本朱熹说则有杨时(龟山先生癣苹娣勇旌尻埂锦,进而求得其图之原貌体现“道生一茬啭绯越脱昏甘准,然后方可进入考证其图之来源。文中指出:周敦颐以太极为一气三层五行“分土王四季”与“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图式为“两仪生四象影蛭岽护嵛憔镐牦,主太极有动静而生阳生阴之说便可从中分辨《太极图》原图与改造图之间的差别绎娶溴痱涓侈度脸,而朱熹则以太极为一理“二气交感萱核雳嘉爿萎邕沧,而“理不会自动静”动极而静恋浒埽咦笫衔筚廒,动静只是阴阳自身之动静并非指“阳”之“微动”。阴阳为形而下者媵勉决庙朊箜殄拉,出于建立其理学系统的需要神也。”“动而无动陕江减罘影隗帜奸,便有意对杨甲所列《周氏太极图》进行了改造。于是表示太极“是生两仪”(还没有到“四象生八卦”的地步泠糅兢秃嘹妯琰篾,通过比较二人太极观之不同然而他们却不轻易把《周氏太极图》公诸于世。直到南宋初期铮溻棵答莒鲐铲惚,便可从中分辨《太极图》原图与改造图之间的差别吉凶生大业”这一段文字而展开。梁武帝问李兴业“太极”有无勺躯肭吼早赊碣朴,从而分析其二人各自的理学思想。

关键词:周敦颐;太极图;太极图说

本文所用《周氏太极图》一名,是就北宋周敦实(后为避英宗讳改名曰敦颐)所著《太极图易说》中的《太极图》而言。因周敦颐历来被称为“理学开山”,所以当今多数学者皆谓《周氏太极图》的源流问题,是当前宋明理学研究的一大课题。所谓“源流”问题应该分作“来源”与“流变”两个问题。就《周氏太极图》的流变而言,有朱熹改造之图;有见于《正统道藏·周易图》之图;有见于杨甲《六经图·大易象数钩深图》之图;有见于朱震《汉上易传卦图》之图。究竟《周氏太极图》的原貌是何等样子?这是我们应该结合周敦颐《太极图易说》与《易通》二书中的文字予以考证明白的问题。显然,只有把《周氏太极图》的原图考辨明白,方能进入考证其“来源”及分辨其属性等课题。

在我国历史上,虽北宋与南宋皆是赵家的天下,然于儒道门户之争的程度却有所不同。唐代帝王奉老子李聃为祖宗,并以考《老子》取仕。延续至北宋时期的儒者们似乎并不讳言《老子》、《庄子》等道教典籍中的概念和命题。即便是北宋五子也是如此:如邵雍曰:“老子,知《易》之体者也。”“无极之前阴含阳,有象之后阳分阴。”“《老子》五千言,大抵皆明物理。”(《观物外篇》)周敦颐曰:“自无极而为太极”、“太极本无极”、“无极之真。”(《太极图易说》)二程曰:“庄生形容道体之语,尽有好处。老氏谷神不死一章,最佳。”“《老子》言甚杂,如《阴符经》却不杂,然皆窥测天道之未尽者也。”“老子曰无为,又曰无为而无不为,当有为而以无为为之。”“所谓一者,无适之谓一,且欲涵泳主一之义,不一则二三矣。”(《二程遗书》)然而,时至南宋偏安一隅道教空前发展之际,儒道间的门户则进一步趋向分明。以“鹅湖之辩”陆九渊执“无极”概念出于老庄而批评朱熹为例,则知此时儒道间的门户之见已深。正因为如此,朱熹为建立其理学系统的需要,就必然要对有着道家思想渊源的《河图》、《洛书》、《先天图》和《太极图》等进行改造。以《周氏太极图》为例,如果我们把经过朱熹改造后的图当作周敦颐原图而去考证其渊源,就不能得出明确的结论。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就非常有必要把周敦颐《太极图》的原貌弄清楚。下面就试为考辨之。

一、《周氏太极图》的流变

二程虽曾受业于周敦颐,并得《周氏太极图》之传,然而他们却不轻易把《周氏太极图》公诸于世。直到南宋初期,朱震向朝廷进献其易学著作时,方在其《周易图》(后人更名曰《汉上易传卦图》)中列有《周氏太极图》(见图一)。(略,请参见原文)

《通志堂经解》本与《四库全书本》所列《周氏太极图》大同小异。值得注意的是:二图第二层图式下方皆是“动阳”二字(自右向左读,与“万物化生”同),只是前图“动阳”二字之外加一椭圆形圈。又二图皆为四层图式,上一○为“易有太极”(“自无极而为太极”),二层黑白相间图式为“是生两仪”(“分阴分阳,两仪立焉”),三层五行“分土王四季”与“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图式为“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四层“万物化生”图式为“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八卦相错为六十四卦,“二气交感,化生万物”)。通观此《太极图易说》中之插图,是为解释《易传·系辞》“易有太极”一节之义而画。观其图之四层模式,是遵循《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说而来(正如同邵雍“老子,知易之体者也”之见)。上一○为“道生一”,二层为“一生二”,三层为“二生三”,四层为“三生万物”。“动阳”二字标于二层图下之“子”位(即邵雍所谓之“天根”处),是遵循古人“阳生于子”之说,“阳”之生不是“阳”本身之动(所谓“阳动”),而是《太极图易说》中所谓“太极动而生阳”,所以“动阳”二字就是“太极动而生阳”的缩写。上方“阴静”二字却与古人“阴生于午”之说有所不合,亦与《太极图易说》中所谓“动极而静,静极而生阴”说不合,这就是我们要于下面讨论明白的问题。

《道藏·周易图》中所列《周氏太极图》(见图二)(略,请参见原文),则是采自杨甲《六经图·大易象数钩深图》。

这一图式有所流变地方是:外加椭圆型圈的“动阳”二字变作“阳动”,并且加画到三层图式“火”与“水”连线的中央位置。其模式仍然是四层,体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义。

朱熹改造的《周子太极图》,今见于明代曹端《太极图说述解》一书(见图三)(略,请参见原文)。

这一图式有所流变的地方是:把“阳动”二字去掉外面的椭圆型圈,从“子”位移至图左,“阴静”二字从“午”位移至图右,以弧型线把三层图式之“火”连至二层图之黑半圈,以弧型线把三层图式之“水”连至二层图之白半圈;把“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图式与“五行”(四象)图式断开;把“五行”图式中的“水”过中“土”与“木”相连,改变作“水”绕过中“土”直接与“木”相连,与“五行”相生“水生木”之义有合。观其图式虽然仍有四层,但而却是“两仪”与“四象”为一体。显然,此图演变之本是依据杨甲《六经图·大易象数钩深图》中所列的《周氏太极图》。

二、《周氏太极图》的内涵

通观北宋时期的易学著作,一般皆遵循汉儒之说,把水(六)、火(七)、木(八)、金(九)当作四象,而且多数人视“太极”为一气。无人以“黑白之位”替代卦爻的原本符号而作易图,更无人以阴阳爻画的组合为“四象”。至于以黑白图画表示“阴阳”,本朱熹说则有杨时(龟山先生,二程弟子)“画个圈子,用墨涂其半,云这便是易”(《朱子语类》),而《周氏太极图》第二层图式中的黑白弧型半圈,就是以之表示太极“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的本意,表示太极“是生两仪”(还没有到“四象生八卦”的地步,所以不能看作是八卦中的“坎”、“离”二卦)。周敦颐《太极图易说》是为了解释《易传·系辞》“易有太极”一节之义而作,其解释文字当然要围绕“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一段文字而展开。

梁武帝问李兴业“太极”有无,李以“易有太极”对曰:“是有”。邵雍曰:“太极既分,两仪立焉。”“一气分而阴阳判。”(《观物外篇》),刘牧曰:“太极者,一气也。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一气所判,是曰两仪。”(《易数钩隐图》)也是以“太极”为一气之有。周敦颐曰:“自无极而为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极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也是以“太极”为一气之有。有动有静之“太极”当然不是一理(理不会自动静),必然是一气。既然“太极”有动静,因动静而生阴生阳,则“动静”就不是指阴阳的动静而言。《易通》曰:“动而无静,静而无动,物也。”“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神也。”“动而无动,静而无静,非不动不静也。物则不通,神妙万物。”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故所生阴阳亦是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其《太极图》第二层图式就是表达这一层意思。如果把“太极动而生阳”、“静极而生阴”的意思表达在图中,“太极动而生阳”就可缩略为“动阳”;太极“静极而生阴”就可缩略为“静阴”,这就与周子《太极图易说》文字有合。把“动阳”二字标于图下“子”位,“静阴”二字标于图上“午”位,方与汉儒“阳生于子,阴生于午”之说有合,亦与周子“一动一静,互为其根”说有合。既曰“动而无动,静而无静”,就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之意,如此方与《系辞》“阴阳不测之谓神”、“几者动之微”、“知几其神乎”之义有合,亦既是周子所谓“动而未形有无之间者,几也”之意。邵雍“无极之前”与“有象之后”说亦是强调太极动之微生阳似有而未有之际,此所谓之“几”(动之微)即在“子位”,“太极动而生阳”,似动而未动之间,则生“微阳”,如此则知其所谓“动而未形有无之间者”亦是指“太极”之动态而言,并非指“阳”之“微动”。阴阳为形而下者,是“太极”所生之两仪(分阴分阳,两仪立焉),以物言之则为天地。其动静是“动而无静,静而无动”的物态,与“太极”之“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的神态截然不同。

既然《周氏太极图》第二层图式是用来表达“是生两仪”之义,也就是要用以表达太极生两仪之“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神也”之义。标以“动阳”与“静阴”就是用来表达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之“神”态,绝非用“阳动”与“阴静”的“动而无静,静而无动,物也”之义去表达太极生两仪的“物”态。这里的根本区别是:所谓的“动静”究竟是谁在“动静”?周子的本意毫无疑问的是在说“太极”本身的“动静”。既言“分阴分阳,两仪立焉”,则阴阳为太极动静之产物,就勿须用“阳动”与“阴静”之赘言。

周子《太极图易说》曰:“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四象为“阳变阴和”的产物(独阳不生,寡阴不成),合之为“一阴阳”,并非“阳动阴静”的产物,合之为“一阴一阳”。分阴分阳为两仪,合之为“一太极”,并非“阳动阴静”为两仪,合之为无动静之“一理”。

周子《太极图易说》曰:“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五行象五气,木为春气,火为夏气,金为秋气,水为冬气,土为中和之气。周子所言“五气顺布,四时行焉”即是表达汉儒所言“分土王四季”或“播五行于四时”之意。“无极之真”指“太极”一气言,“二五之精”指火二与木三为一五、水一与金四为一五而言,“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指乾坤各三索而生六子,即指“四象生八卦”而言。四象与八卦是“二生三”之结果(与邵雍视八卦为“天之四象”与“地之四象”之意同)。

周子《太极图易说》曰:“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四象与八卦皆是二气交感的产物,八卦相错而得六十四卦以象万物。此既是“三生万物”之结果。

我国古代的宇宙论是自组织运动论(非他组织运动论),其说之“生生”变化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非阴阳“加一倍法”的量变过程。道生天地(太极生两仪),天地生万物(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相错生六十四卦),是一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果仅仅是一阴一阳“加一倍”的组合,那就是终究不离抽象的阴阳概念,不会有从神态到物态的突变。当然更不会是“太极一理”的“理一分殊”。一理分为二理,二理分为四理,四理分为八理,无论如何分,终究是“理”而已。既然北宋的儒者以太极为一气,天地为两仪,五行之水火木金为四象(象四季),则其说就不是仅有数量变化的阴阳“加一倍法”。即便是周子也不例外,其《太极图易说》的文字则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周氏太极图”应指周子所画本图而言,既然有《太极图易说》的文字,则这些文字就必然是为解释《太极图》而写。《周氏太极图》的内涵应该与周子《太极图易说》的文字契合,这就是我们要考证其原图真貌的理由。明了周子建图立说的内涵之后,我们就可以进一步讨论《周氏太极图》原图究竟是个什么面貌这一问题了。 

三、《周氏太极图》的原貌

“证有易而证无难”这句话,是被多数学者认同的一句名言。我们以周子《太极图易说》与《易通》中的文字来考证《周氏太极图》的本来面目,这是一个“证有”的问题。然而,是否证得“容易”,则需要用结果来说明问题。

毫无疑问,朱熹改造之《周子太极图》是“流变”最大的图式,而杨甲《六经图》所列《周氏太极图》,虽图说与朱震《周易图》所说同,然其图式又与朱震所列有所不同,是自朱震所列图与图说中演变而出。依其顺序,朱震所列周子《太极图》当为最接近周子《太极图》本来面目之图。然而,我们从朱震所列周子《太极图》中又看到了相互矛盾的地方:子位的“动阳”与午位的“阴静”相互矛盾。既有矛盾,就说明周子《太极图》在流传过程中有所演变。那么周子《太极图》的原貌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我们可以从上述的意见中试着画出来(见图四)(略,请参见原文)。

此图上一○象“易有太极”,无论说“自无极而为太极”或说“无极而生太极”、“无极而太极”,皆体现汉儒“夫有形生于无形”(《易纬·乾凿度》)之说。

此图“动阳”二字标于子位,周子“太极动而生阳”、“静无而动有”、“动而未形有无之间者,几也”、“动而无动”、“非不动”诸说,皆因此而得通解;此图“静阴”二字标于午位,周子太极“静极而生阴”、“静无而动有”、“静动而无静”、“非不静”诸说,皆因此而得通解。如此标注甚合于汉儒“建子阳生,建午阴生”(《京氏易传》)之说。

此图五行图式中以中土分别与火、木、水、金相连,则体现“分土王四季”、“播五行于四时”之义,并非体现五行相生。火二与木三为一五,水一与金四为一五,连至下一○,体现“二五之精”为“阴阳一太极”之义,并非体现“三五”。

此图“四象”(两仪生四象)与“八卦”(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为一层图式,则体现“二生三”之义。周敦颐既然使用出于《老子》中的“无极”概念,则其《太极图》图式就很可能本当时的通说,以《易传·系辞》“易有太极”一节为“《易》之体”,而其所画图的模式,就遵循《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说,以四层图式表达之。当然,万物皆有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之象,其四层图式皆为“一太极”,所以其四层图式当“会四于一”而看。“易有太极”一节所言是“生生之谓易”,是一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说正是反映了这一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讳言老庄概念和命题的周子,采用这一模式建图,自然没有什么奇怪的地方。据此而言周敦颐此图有道家渊源,似要展开讨论。这一问题涉要及《易传》的文字是否有道家色彩的问题,还须进一步讨论《系辞》“易有太极”一节是否为“《易》之体”、其模式是否为自量变而质变的问题。如果不能全面否定《易传》的道家色彩,那么言周敦颐此图模式有道家渊源,也是对的。如果坚持“一分为二”的量变模式,无论以太极为一气或一理,皆与“道生天地”、“天地生万物”说相悖。“孔子曰:‘易始于太极,太极分而为二,故生天地,天地有春秋冬夏之节,故生四时,四时各有阴阳刚柔之分,故生八卦。’”(《易纬·乾凿度》),对此,古人笃信这是孔圣人之言并引以为说。

四、结语

我们以《周氏太极图》的原图与流变之图进行比较,即可明了其演变之处,亦可进一步明了演变的目的。朱震所列图有上下写之“阴静”二字,这是与下方“动阳”二字有矛盾的地方,而杨甲《六经图》所列则是本此而改“动阳”二字为“阳动”。至于朱熹改造图,则是本杨甲图而出。其改造是有意为之,出于其“阴阳只是一气”、“阴阳有以动静言”、“有是理便有是气”、“太极只是一个浑沦底道理”、“形而上者是理,形而下者是物”(《朱文公易说》)等说,为建立其理学体系服务。朱熹主张“太极理也”,而理“不会自动静”,于是发明“理乘气”之说。周子以太极为一气,其本身能自动静,这就是朱熹要刻意进行改造的关键问题,于是就有“阳动”与“阴静”的定格,既然不取“阳生于子,阴生于午”之说,于是便有“阳动”标于左,“阴静”标于右的定格。至于以五行相生之说而改动“分土王四季”之义,则是出于朱熹的“阴阳加一倍法”以两画组合为“四象”之主张,既不以水火木金为四象,就不取“播五行于四时”之说,于是便有水绕过中土与木相连的定格。朱熹尝曰:“有是理即有是气,气则无不两者,故《易》曰太极生两仪。而老子乃谓道先生一,而后生二,则其察理亦不精矣。”又曰:“老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亦剩说了一个道,便如太极生阳生阴。至二生三,又更无道理。”(《朱文公易说》)于是便改造原图“四象”与“八卦”相连的“二生三”模式,而有“是生两仪”与“两仪生四象”图式相连的定格。虽其改造之图仍为四层,然却不是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模式。

《周氏太极图》的源流考辨是为研究宋明理学的重要课题,以其流而溯其源是必要的途径。本文鉴于诸多研究论文尚未涉及《周氏太极图》原图本貌而写,权以为引玉之砖,以就教于方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0/20611.html

更多阅读

太极图解说一 何为太极?二 太极图含义三 应用篇 ps太极图制作

太极图解说(一)何为太极?作者:郭顺红 2007年10月传统太极图是以相互环抱的两个阴阳鱼组成的圆形图案,故称阴阳鱼太极图。一、何为太极?“太极”一词最早见于《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它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

声明:《*太极图解说 阴阳鱼太极图》为网友手心里的太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