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赜:分析司马迁所受宫刑对其影响以及对我们的启示

一、宫刑的简介

宫刑作为古代奴隶制五刑之一,仅次于“大辟”(即死刑),是最为残忍的肉刑。宫刑即“丈夫割其势,女子闭于宫”,简单的说就是对其生殖器用物理手段进行破坏。而破坏方式方法繁多,大部分是将其生殖器整个切去,然而也有“外肾为势,宫刑男子割势”这样的只切除阴囊与睾丸而保留阴茎的方式。至于司马迁到底是遭受了哪一种宫刑,如今已不可考。但不管怎么说,无论他受的是何种宫刑,都一定极为痛苦。虽在《后汉书》中有云:“宫刑者畏风,须暖,作窨室蓄火如蚕室,因以名焉。”,当时的阉割技术已然日趋成熟,受刑者存活率较高,但其苦痛依然是常人所无法想象的。除了肉体上的折磨以外,精神上的摧残更为可怕。试想,还有什么能比将男人的象征切去更有辱男性尊严的事呢?所以,宫刑自古便有一个别称,叫做“辱刑”,它是一种对人有着肉体、精神双重摧残的极刑。

二、宫刑与腐刑的区别

在一部分的史书中记载,司马迁受的是“腐刑”。不少不能理解司马迁受的到底是什么刑罚。事实上,宫刑与腐刑并非是完全相同的,每个朝代对其的定义并不一样,有一些朝代,将仅切除阴囊与睾丸的称为“宫”,而将一个外生殖器一并切去的被称为“腐”。但在汉代,宫刑与腐刑仅为同一种刑法的两个不同叫法,而司马迁究竟受到的是哪一种程度的宫刑,我无法找到资料。

三、司马迁遭受宫刑的原因

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自己指出,由于他为投降匈奴的将领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导致他被关入大牢。而事实上,司马迁他只是见汉武帝得知兵败的消息后,心情不佳,他想叙述李陵的功绩已宽慰汉武帝,谁知想汉武帝竟认为他是在讽刺劳师远征、战败而归的二师李广利,故一怒之下判处他死刑。(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适会召问,即以此指推言陵功,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未能尽明,明主不深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而汉律中有这样一条法律:死刑可以由以下两种方式减免,一是拿五十万钱赎罪,二是受“腐刑”。由于司马迁官小家贫,五十万钱对于他来说是遥不可及的,所以,为了活下来,他只能忍辱负重选择了宫刑。

四、由司马迁受宫刑引出的两个问题

问题一: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他认为受腐刑是最最屈辱的,几乎是不可忍受的,况且当时的大士面对这样的抉择的时候,几乎无一例外地选择了死,因为“士可杀不可辱”。那为何司马迁选择了宫刑而不选择死?

这个问题是比较容易解答的。因为,那时司马迁还不能死,他有未完成的使命——《史记》。作为一个史官,他有他的职责;作为一个儿子,他也应该子承父业,将他爸爸未完成的这本史书写完。正因为这两个原因支撑着他,让他不能倒下。

问题二:司马迁得罪的是汉武帝,在古代的专制统治下,皇帝即法律,如果汉武帝想要除去司马迁大可不去理会汉律中的条款,随便找一个理由,就可将司马迁杀死。而就是如此强硬的一位皇帝,为什么允许司马迁选择腐刑,而不置他于死地呢?

而关于问题二,我个人是那么想的。汉武帝之所以允许司马迁不死,就因为他本来就没想让司马迁去死。汉武帝虽脾气古怪,但终究是一代明君,他心中是有分寸的。首先,司马迁罪不足死,诚然他的那几句为李陵的辩护确实让汉武帝很不高兴,但也没犯本质性的错误。并且,刘彻虽做事很强硬,但终究还是个爱才的人。他还需要一个出色的人为他歌功颂德,使他名垂千古。然而,司马迁却总是让汉武帝失望,不仅把一大堆篇幅放在了诸子百家、游侠刺客等等的无关紧要之事上,还不塑造起汉武帝的光辉形象来,还在众臣面前让汉武帝下不来台。在汉武帝眼中,这是对皇帝威严的一种挑衅,而皇帝为了巩固的自己的统治地位是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他需要的是绝对的威严。所以汉武帝便想给司马迁一个教训,不仅是为了警告司马迁,也是告诉其他大臣,皇帝是不容置疑的。

五、宫刑对司马迁的影响

司马迁受了宫刑之后,“被去其势”,不再分泌雄性激素,所以,从外观上来看,与以前最大的区别就是司马迁没有了胡子。在那个每个男人都留胡子的年代,司马迁受刑之实一看便知。这确实是对他精神上的极大摧残。

而这一些打击非但没有击垮司马迁,恰恰相反,活下去的选择使得司马迁的意志更为坚定,他化悲愤为力量,忍辱负重、呕心沥血地创作出了传世之作《史记》。

从这点来看,腐刑对整本史记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不能说它成就了司马迁与《史记》,也可以说它使巨著更巨,伟人更伟!

张凤赜:分析司马迁所受宫刑对其影响以及对我们的启示

相信大家对这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已然非常了解,我也不多作赘述。

六、思想的宫刑 给我们的启示

司马迁受宫刑的原因是什么?因为他违背了汉武帝的意思,他说了些不该说的话。违背皇帝意思的人就该受到惩罚。这就是汉武帝的做法,他为了达到他的目的——封锁思想,巩固统治。这几乎可以成为汉武帝时代的特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是他所做的,彻彻底底地禁锢思想。司马迁的反抗难道证明汉武帝失败了吗?不,他成功了。至今,我们中国人依然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当时的诸子百家早已不再,然而最大的三家“儒、道、法”,如今法家已经不知去向,道家退居山上的道观之中,只剩下儒家思想横行于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我不是说儒家的思想不好,只是真正理解儒家思想的人实在太少了。这不能怪我们,因为当初汉武帝根本就没有想把百姓培养成思想家,他只是找了一种相对温顺的学派来框定人们的思想,以便于自己的统治。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之后,又有几人懂得“礼乐”、“仁义”?人们留下的只是一种奴性,一种逆来顺受、对统治者俯首称臣的所谓的“儒家思想”,并且此种思想深入人们的骨子里去了,甚至已经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了。

这其实是最可怕的,它实际上是一种思想上的阉割。他不知比司马迁所受的腐刑,凶狠几倍,它不仅有效地控制了人们的思想,并且经久不衰,阉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回望过去,宋朝时,蒙古人打过来,我们在干什么?明朝时,满族人打过来,我们在干什么?清朝时,八国联军打过来,我们在干什么?到了一九三七年,日本人在南京大屠杀的时候,为什么连个反抗的人都没有?为什么每个人都一幅麻木的表情,就像一头头待宰的猪一样?难道就没有人想过为什么同是人,日本人可以杀我们!也许,他们知道反抗是无谓的,也许他们明白横竖都是死,那么为什么不向日本鬼子冲过去,用愤怒的鲜血溅他们一脸?

看到了吧,不反抗、甚至不愤怒,任人宰割,这些都是思想上的太监!

现在,虽在和平年代,但和平总是短暂的。在地球的另一边还有一个敌人正虎视眈眈地看着我们,想着如何瓜分我们的财产,而他的狗正在我们的家门口晃悠,随时准备扑上来朝我们撕咬。

中国的青年们,不能再软弱了,不要再沉迷于网络了,更不要在去无端地崇拜日韩、欧美明星,我们绝不能让自己的思想腐化,绝不能受思想上的腐刑,绝不能再当思想上的太监了!我们要硬起来,好好学习文化知识,为国效忠,在侵略者来临之时,给予他们最沉重的打击。对于我们的仇人,我们一定要让它们血债血还!

最后,分享一首我一直都很喜欢的抗战小诗。

“假如我们不去打仗/那么敌人杀死了我们/还要用刺刀指着我们的骨头说/看哪,这是奴隶!”

对于以上的言论,略有偏激,有着左倾思想。诚然,不必总提打打杀杀,但作为中国的青少年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但现今,社会上,有这样一股风潮,那就是批中国共产党,批中国的生存环境、批中国的人权,认为这样是有着自己的见解。对此,我非常不认同,因为这仅仅是盲从了一些人一些较为偏激的观点,仅仅是从一种思想的引导中跳入了另一种中。我一直认为,要对一件事物发表观点,必须要足够地了解它。故,现今的中国青年需要的是自己去认知社会的能力,建立起自己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做一个完整的人。

一群有思想的人才能支撑起祖国的明天,我期待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0/20229.html

更多阅读

司马迁和他的作品 屈原和司马迁

司马迁和他的作品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位历史名人司马迁,在我的印象中的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中,《史记》这部经典文学作品对我的影响是最大的。《史记》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正是因为这样一部鸿篇巨著的

司马迁评价项羽原文及翻译 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

司马迁评价项羽太史公日: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蒙裔邪?何兴亡暴也!天秦扶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展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由《报任安书》解读司马迁的生死观 司马迁的 报任安书

由《报任安书》解读司马迁的生死观摘要: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提出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这一衡量生死的标准。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表现出的生死取向,一是重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精神,勇于牺牲一死;二是

声明:《张凤赜:分析司马迁所受宫刑对其影响以及对我们的启示》为网友屠夫的斷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