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民乐 几种别具风味的少数民族乐器:巴乌、葫芦丝和马头琴

【最爱民乐】几种别具风味的少数民族乐器:巴乌、葫芦丝和马头琴

文/李良

华夏大地,五十六个民族和谐共处。汉族有汉族的音乐,而55个少数民族,他们同样拥有各具民族特点的音乐。少数民族音乐是中华音乐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音乐最重要的载体是那些民族特色鲜明的民族乐器。那些别具风味的款款乐器,堪称中国民乐的奇葩,格外的耀眼夺目。

———题记


中国民乐,如诗如画般美丽清雅,却又如梦如风般抽象空灵,只有用心去听,用心去感受,才能体会它那无法用语言形容的魅力。很难说是人掌控着乐器,还是乐器影响着人。从古至今,它们出现在帝王将相的殿堂上,出现在文人墨客的妙笔中,出现在乡间地头的晚霞里,融化在中华大地壮美的山水间……

华夏大地,五十六个民族和谐共处。汉族有汉族的音乐,而55个少数民族,他们同样拥有各具民族特点的音乐。少数民族音乐是中华音乐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音乐最重要的载体是那些民族特色鲜明的民族乐器。那些别具风味的款款乐器,堪称中国民乐的奇葩,格外的耀眼夺目。


(一)巴乌一曲,情深谊长

浪漫的巴乌,响彻在我国西南边陲。多情的巴乌,感叹着爱的海枯石烂。

也许,看似普通的竹管格外惹人喜爱,是因为它吹奏的动人旋律能引人翩翩起舞,而在七彩云南的傣族、彝族、哈尼族、佤族、苗族和布朗族等众少数民族人民心中,它更是美丽爱情的象征。


很久以前,哈尼族有一位美丽的姑娘叫阿珠,她能歌善舞,活波可爱。婉转的歌声能使小伙子心醉。深山的恶魔听到了阿珠的美名,趁人们狂欢的时候,掠走了阿珠,要她在山洞里为自己唱歌跳舞。阿珠无论怎样都不给恶魔唱歌跳舞。恶魔气急败坏,割掉了阿珠的舌头,把她扔到了深山里。当阿珠从血泊中醒过来时,发现自己再也不能唱歌说话,伤心地大哭起来。她哭了三天三夜,泪水汇成一股清澈的泉水从身边流去,流过的地方长出一片片竹林。哭红眼睛的阿珠既逃不出苦海,又不能向亲人情人诉说心中的委屈。一天,林中的小鸟告诉她竹子会说话。于是,聪明的少女就砍下一段竹子,挖了一段舌形槽片,做了一根“巴乌”,用嘴含着吹,用巴乌忧伤柔美的音色向亲人情人倾诉自己的不幸遭遇。寨子里的乡民循声前去搭救,消灭了恶魔,替阿珠报了仇。


巴乌的品种较多,制作方法也各不相同。苗族人多用当地生长的被称为“芦竹”的细管植物来制作巴乌。哈尼族人使用青竹制作巴乌。由于当地气候温和湿润,一般都不会开裂变形,待缓慢干燥后,竹皮变成白色。这里的巴乌有单管、双管之分,由于竹管长短、粗细的不同,还有高音、中音和低音巴乌之分。彝族人和傣族人一样,常用细毛竹制作巴乌。这里的巴乌有竖吹和横吹两种,管身粗而长者横吹,细而短者竖吹。佤族的巴乌,管长2.5厘米左右,上面开有7个(正6背1)音孔,在靠近音孔的管身上,均刻有人字形的纹饰。

传统巴乌外形似萧,用竹管和簧片制成,和笙同是簧管配合系的乐器,但巴乌和笙的簧片存在很大不同。笙是每管一簧发一个音,簧舌是长方形的;巴乌是一管一簧发九个音,簧舌是等腰三角形的,并且顶端翘起。



巴乌也叫“把乌”,其传承没有确切记载。常以伴奏舞蹈和说唱,也用于独奏。在哈尼族,它被人们称为“会说话的乐器”,哈尼族人喜欢随身携带并吹奏巴乌。哈尼族和彝族的青年小伙,常用巴乌来演奏情歌,传递爱慕之情。在彝族,人们放羊时或晚间也常吹奏巴乌。

传统的巴乌,音域窄,音量小,但音色优雅。近几十年来,许多音乐家对巴乌的结构进行反复研究和革新,研制开发出横吹加键巴乌等许多新的形式。可以说,经过变化的巴乌,更适应了现代舞台,充满了新的活力。

巴乌乐曲非常丰富,有《玩调》、《邀约调》、《渔歌》、《苗岭欢歌》、《彝族舞曲》等等,每首都带有浓郁的边陲风情。无论是彝家山寨,苗岭风情、还是静静的江水边,都是巴乌曲调翩然响起的地方。




(二)葫芦丝演绎云南风情

葫芦丝吹响的时候,是那样的如梦如幻、飘渺空灵。如水的月光、葱郁的竹林,雅致的竹楼,多情的卜冒和卜少……葫芦丝的细腻温婉,像阵阵清风荡涤胸怀。

美丽的丽江养育了傣家儿女。远古时候,在大盈江畔,住着一个大户人家的姑娘,名叫朗慕,江边有一个划渡筏的小伙子叫二保。两人一见钟情,约定再次相会。一天,从江上漂来一个小葫芦,里面装着朗慕的信:因家父管教甚严,不能与你对歌谈情,你若心中有我,就在葫芦下面插上主管,待夜深人静之时来到我家墙外,吹起人们用葫芦和苦竹合制成的筚朗叨,畅述衷肠。二保每晚却墙外吹,却被家人赶走。朗慕被禁深宅,听乐声思念情侣,不久含恨而死。二保悲痛欲绝,每天夜里走村串寨弹奏心爱的筚朗叨,把这段爱情讲述给傣家儿女。

葫芦丝是傣家人世代相传的宝物,祝福着情侣们吉祥、幸福。相传很早以前,一次山洪暴发,一位傣家后生抱起一个大葫芦,闯过惊涛骇浪,救出了自己心爱的姑娘。他忠贞不渝的爱情感动了佛祖,佛祖把竹管插入金葫芦,送给了勇敢的小伙子。小伙子捧起金葫芦,吹出了美妙的乐声,顿时,风平浪退,鲜花盛开……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上端一个葫芦,下面三根长管,精美的印花,妙曼的曲线,鲜艳的吊坠,还有那竹子特有的香气,手指轻抚音孔,乐音飘荡,心被音乐浸染。

葫芦丝是傣家的最爱。傣族的葫芦丝又称为“筚朗叨”,意为“带葫芦直吹的筚”。“筚朗叨”是把三根长短不同的竹管并排插入葫芦。竹管下端,嵌有铜簧片,中间一根较长的竹管开七个按音孔,前六后一,可吹出由(g-gl)一个八度的旋律音,称为竹管。其余两根是副管,只设簧片,不开音孔,葫芦柄端开有送气孔或插入一个小竹管形成吹口,吹奏时,主管奏主旋律,副管发单音,形成和声效果,音色柔美悦耳。阿昌族的葫芦箫和傣族相似,阿昌语称“婆勒翁”,意为“有葫芦的箫”。“泼勒翁”用葫芦和金竹管制成。在佤族,称葫芦箫为“拜洪廖”。

筚朗叨历史久远,其渊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1964年,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大波那木橔铜棺墓出土了一件铜制葫芦,它是筚朗叨最早的音箱。这件铜葫芦,通高16.7厘米,上端一侧有长圆形的吹口,底部有一个不规则的扁孔(3.9厘米*3厘米)。通体饰以绳网状花纹。其底部扁孔刚好可插入一根竹制竹管和两根较细的副管。该墓年代约为战国初期。这是我国目前所知惟一的早期铜制筚朗叨音箱实物。

葫芦箫最适合演奏旋律流畅的乐曲和舞曲,常用于吹奏山歌等民间曲调中。1958年,云南省歌舞团首先把葫芦丝的音域大幅扩展。近年来,北京的而一些文艺团体又制成两种新葫芦箫。其中六管葫芦箫,可以吹奏单音、双音、单旋律加持续音及两个和音旋律加持续音,既保持了原来乐器特有的音色和风格,又增大了音量,扩展了音域,丰富了音响色彩和表现力。



【最爱民乐】几种别具风味的少数民族乐器:巴乌、葫芦丝和马头琴
葫芦丝传统乐曲很多,有《泪声调》、《哭调》、《情调》、《歌唱调》、《串门调》、《开门调》、《山歌调》等。近年来,还有《竹林深处》、《婚誓》、《缅桂花开十里香》、《山寨情歌》等优秀曲目流传。至今,在云南德宏州盈江、梁河和三台山等地,德昂族举行婚礼时,还都要吹奏一曲《米伦哀歌》。




(三)草原天籁—马头琴声



每当听到马头琴动人的旋律,总是让人想起草原上流传至今的美丽传说。

很久以前,在察哈尔草原上,有一个蒙古族青年叫苏和。苏和从小和奶奶相依为命,靠放羊生活。一天,苏和在牧归的路上捡到了一匹小白马,深得苏和祖孙俩喜爱。它也整日与苏和形影不离。一年春天,王爷举行赛马大会,并许诺谁取得了冠军就把女儿嫁给谁。苏和骑着小白马参加了比赛,并赢得了冠军。可王爷不仅食言,还夺走了小白马。一天晚上,睡梦中的苏和被外面的声音惊醒。他走出蒙古包一看,原来是身中数箭的小白马回来了。因为伤势过重,小白马第二天就死去了。苏和悲痛万分,几日几夜茶饭不思。一天夜里,苏和梦见了小白马,小白马告诉他,如果想它永远留在身边,就用它身上的筋骨做一把琴。苏和醒来后,就按照小白马的话,用其腿骨为柱,头骨为筒,尾毛为弓做成了一把琴,在琴柱顶部按小白马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每当思念小白马时,便拉起琴来。从此,马头琴便传遍了草原。深情的马头琴,成为草原人善良和真诚的化身,奏响草原天籁之声。



马头琴是蒙古族拉弦乐器。它历史久远,源于奚琴,十三世纪初便在蒙古族中广泛流传。元初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于1275年5月到达上都(今内蒙古多伦县西北),仕元十七年他回国时,把马头琴带到了欧洲,对西洋拉弦乐器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马头琴是独奏乐器,也可用于器乐合奏和为说唱、民歌、舞蹈伴奏或参加民族乐队演奏。由于流传地区不同,马头琴的名称,造型、音色和演奏方法各异。在内蒙西部的巴彦淖尔盟、伊克昭盟、乌兰察布盟和锡林郭勒盟,称作“莫林胡兀尔”;而在东北部的呼伦贝尔盟,哲里木盟和昭乌达盟等地,则叫做“潮尔”,蒙语称为“绰尔”。但无论何种马头琴,都是同根同源,同样彰显着蒙古族人民特有的气质。



马头琴全长100厘米左右,与坠琴相似,不设千斤,琴箱两面都蒙皮膜,从山口到马子为琴弦的有效使用范围。琴弦分别用约40根(里弦)和60根(外弦)马尾合成,拉奏方法与其他拉弦乐器不同,弓子的马尾是在两弦外面擦弦,发音柔和浑厚,音色宏阔低沉,富有草原风味。

琴箱由于流行的地区有别,其造型也不同。西部巴、伊、乌和锡盟为正梯形,琴杆上端雕刻着马头。东北部的呼、哲和昭盟为倒梯形,琴杆上端刻有鳌头。此外,还有六方形或八方形的。琴箱框板用硬质木板制作,上下两面开有装入琴杆的孔眼。左右侧板上开有出音孔,琴箱蒙皮,也有正面蒙皮,背面蒙以薄板的。还有少数的马头琴,两面都蒙薄板,并且做成拱形。

琴杆用梨木或红木制作,在上部左右各有一个弦轴(又称把子),顶端为琴头。

弦轴采用琴杆木料,上面刻有瓣纹,便于拧转。马头的雕饰,有点在琴杆顶端直接雕出,有点则是雕后粘上去的。

弓子用藤条做杆,马尾为弓毛。两条琴弦分别用几十根马尾合成,两端用丝弦结住,系于琴上。用马尾弓摩擦马尾弦,发出的声音柔美、浑厚,特别动听。这在中外拉弦乐器中都是极为独特的。

马头琴的外表装饰很有特色,在原来的马头琴共鸣箱上,多用油漆彩绘民族形式的图案,古色古香,雅致大方;中,大马头琴则在琴箱面板的边缘,用黑白相间的细木条镶嵌出各种图案和线条,加之音孔的对称开列,尽显蒙古族风采。



马头琴优秀曲目很多,风格多样,如《巴雅龄》、《嘎达梅林》、《鄂尔多斯的春天》、《清凉的泉水》、《走马》和《马的步伐》等。新创作的乐曲有《草原新歌》、《草原赞歌》和《万马奔腾》等。



巴乌、葫芦丝和马头琴,是少数民族乐器中典型代表。各少数民族用别具风味的民族乐器演奏出的天籁,在华夏大地上与汉族多姿多彩的音乐互相交融,奏响了五十六个民族音乐大繁荣,奏响了五十六个民族和谐交响曲,奏响了中华民族阔步向前的豪迈旋律。












(江之南,葫芦丝演奏)

图片源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0/20207.html

更多阅读

可爱美女林依晨的减肥方法 宅女最爱 林依晨减肥前后对比

导读:有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可爱美女林依晨是越来越瘦,身材也越来越好。她用了什么减肥方法,可以如此快速瘦身呢?有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可爱美女林依晨是越来越瘦,身材也越来越好。她用了什么减肥方法,可以如此快速瘦身呢?小编为你揭秘她的减肥秘

电影《最爱》影评 最爱结局为什么砍腿呢

《最爱》影评用中午休息的时间看了一下,郭富城和章子怡的最新电影《最爱》,总体上来说,《最爱》这部电影还是蛮感人的,我从这部电影中得到四点启示,来与大家分享。首先这部电影,一开始以一个孩子的死亡来开头,而且还是以孩子的角度来看待这

欧洲的主要民族:日耳曼人、斯拉夫人、拉丁人和凯尔特人

欧洲民族主要有四支: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凯尔特人和拉丁人。其中拉丁人是文明民族,他们创立了伟大的罗马文明,而其他几个民族在历史资料中通称蛮族。在历史的融合过程中,因为地理位置相对接近的缘故,凯尔特人首先开化并且和拉丁人逐渐融

兔年西班牙游,高迪的城市一 :巴洛特之家

有人说高迪是天才,有人说高迪是疯子,我并不喜欢他的建筑,因为常常觉得很诡异,不像地球人的作品,但也不得不佩服他,尤其是了解他想象的源头,设计的原理后,只剩一声惊叹:原来他的设计中的每个细节都来自自然界!如果巴塞罗那没有高迪,没有高迪的建

长寿的运动习惯:动静结合、科学动补

长寿的运动习惯:动静结合、科学动补(1)<imgsrc=“images/2183_TP_D2.jpg”alt=“图片”border=“0”/>(一)晨练的习惯——中国台北百岁老人万足吾的长寿经根据中医“天人合一”的理论,冬季主藏,要“藏精气而不外泄”,晨练需格外注意。中医经

声明:《最爱民乐 几种别具风味的少数民族乐器:巴乌、葫芦丝和马头琴》为网友夕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