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以北35公里的小汤山镇,这个素有“温泉古镇”之美称的京北重镇,因为6年前“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的存在,一夜间让世界知晓。
这座7天7夜赶建而成的占地2.5万平方米的临时建筑曾被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称之为:“世界医疗史上的奇迹”。如今医院早已人去屋空,除了院子里的灌木和杂草,这里看不到任何生机与生气。
看到以下照片,你是否想到了传说中的寂静岭?
2003年4月紧急修建的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位于昌平区小汤山镇东北部、原小汤山疗养院东北方向围墙外。医院距北四环20公里,距昌平区中心10公里。
小汤山医院总建筑面2.5万平方米,可容纳1000张病床,是专门收治“非典”病人的临时传染病医院。医院病区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设备全部按传染病医院标准配备。医院的白色平房共有22个病区,绿化面积达30%。
当时,医院实行的时一种特殊的运转方式——北京市负责建设和后勤保障,总后勤部从全军抽调医护人员负责医疗。
从2003年4月30日到6月20日,小汤山医院共使用了51天。随着最后一批康复患者、医护人员的撤出,这个家喻户晓的医院便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小汤山医院虽然是7天7夜赶建的“临时建筑”,要拆除它似乎并不容易......当时,关于小汤山医院的去留问题,官方讨论了一周,各方意见并不一致。如果保留,保留多长时间,谁来维护,成本投入又是问题......如果立即拆除,可人类并没有摸清SARS的脾性,谁知道2003年秋天SARS会不会卷土重来?
有关人士介绍:尽管小汤山医院为抗SARS作出重大贡献,但从经济学角度讲,根本谈不上床位周转率,1000张床位,动用了850张,接待了680名患者,大概有100多张闲置。但是,小汤山医院的建立,对提高当时“非典”病人收治率、隔离传染源、提高抢救成功率、分级分类管理病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作用是其他任何一个定点医院无法替代的。算经济账于小汤山医院没有任何意义。
在小汤山医院存在的51天时间里,共收治“非典”患者680人,占全世界“非典”患者的1/10,全国的1/7。经过救治,672名患者康复出院,8人死亡,全部1383名医护人员无一感染。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专家表示:“目前小汤山医院不会拆,而且需要进一步整修”,保留时间“可能一年,也可能半年,如果SARS没有复发,小汤山医院肯定会拆掉”。关于小汤山医院的去留,考验着国家如何落实和制订公共卫生预防体系政策。为此,北京市初步决定:这所专门收治“非典”病人的临时传染病医院,作为北京市预防“非典”疫情反弹的收治基地,继续保留一段时间。
现在,医院里仍堆放着当时留下的大量的药品和医用物资、废弃的病床、过期的药品。当年世人瞩目的小汤山医院,现在成了围墙外的一片“无人区”。
8年过去了,不知这座曾创造了世界奇迹的“临时建筑”的未来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