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现代散文阅读指导 游记散文阅读指导

◆散文的基本知识◆

1、文学四大体裁:散文、小说、诗歌、戏剧

2、散文的基本类型:写人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哲理散文

3、散文的特点:

n 散文最基本的特点是“形散神而神不散”。形:散文的选材、写作内容。神:中心、主题

n 散文没有离奇的事件,没有吸引人的情节,只能靠描绘或思考的深入细致,构成某种意境来打动读者。散文又是语言的艺术,散文的韵味,是随语言的表达自然地散发出来的。

因此,阅读散文要善于理清思路,分析意境,鉴赏语言及表现手法,从而深入领会散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散文的艺术魅力。

◆散文怎么读?

赏读散文,感悟散文之美,要注意遵循科学合理的阅读流程:

(一)宏观把握——学会整体阅读

n 第一步,善于看题“三问”散文的题目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意味,或点明了文章中心或概括了文章内容或显现作者思想感情。在整体阅读时首先要学会对题目自设三个问题:写什么(主要内容)?为什么写(动机或主旨)?怎样写(思路和手法)?如此以问促读,以读解问,对整体把握文意大有裨益。

n 第二步,中速初读全文,由“形”入“神”,初步了解整体文意,把握感情基调,读完后尝试回答读前“三问”

n 第三步,在前一步的基础上再整体快速阅读,努力理清行文思路。这一步又需要做好:

(1)寻找全文的文眼。文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叫“文眼”,它是感悟主旨的窗口,理清全文脉络的捷径,掌握各段关联的关键。能找出文眼,是读懂文章的一个标志。文眼往往在散文的篇首总起段、篇末总结段。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作者笼罩全文的淡淡的忧愁,从篇首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句中,已悄悄流露了出来。赏读散文,应当树立这种自觉的寻找文眼句的意识。

(2)善抓“段眼”。“段眼”即独立成段的关键句子或某一段中的关键语句,这些语句或与全文主旨相关,或直接揭示了段落要点。从表达方式上看,“段眼”往往是那些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句子,表示观点议论的句子;从结构上看,往往是那些领起全段或收束全段的语句;从修辞上看,往往是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排比、象征等手法的语句以及语意比较含蓄的语句等等。如《城市里的蟋蟀》一文,“那是童年时的那只蟋蟀的声音”“我的童年就这样在蟋蟀的吟唱声中度过”“在城市,我习惯了这种俄罗斯方块般的生活,我那童年的可爱的蟋蟀,你在哪儿?”“没有人告诉我,只有暗淡的月亮对我凄然一笑”“也许,每个城市人心中都有一只蟋蟀”等关键段眼不仅作者的生活经历展示出来,也暗示了作者的态度与感情的变化,更是对主题的多次委婉的暗示,抓住了这些语句,文章思路就清晰可辨了。

(3)善找线索。散文结构不拘一格,乍看似乎散漫自由,其实主旨一定是明确而集中的。优秀的散文,总有一条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整体。散文通常都有叙事、抒情、写景的线索,而所谓线索,就是贯穿全文叙事写人抒情的具体事物,它是散文组材的“纲”。如果说散文的材料是珍珠,那串珍珠的金线就是散文的线索。这条线索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时空、人物的感情变化,抓住线索就等于把握了文章的意脉。如《城市里的蟋蟀》一文,就是巧妙地以蟋蟀为线索来结构全文,托物言志,将儿时的蟋蟀、心中和蟋蟀、城市里的蟋蟀来回穿插描写,虚实交错,形散而神聚。

■第四步,主题定位。经过上述几步后,至此要力争将散文的主旨准确地加以定位。定位了主旨,就把握了散文的重心,在主旨观照之下,散文各部分内容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

n 确定主旨的方法

n 看文眼

n 抓段眼(独立成段的关键句子或某一段中的关键语句)

(二)微观突破,领悟散文的意韵美

理清了思路,把握了主旨,只是从整体上把握了散文的重点,而更多散文的美,比如情感美、语言表达美、艺术手法美,还需要读者从各个细微处去咀嚼去涵泳体会。至于在阅读考试中,问题也大多是着眼于散文微观处的美,着眼于具体语句和具体手法的解读。那么如何从微观处体味散文之美呢?

1.学会用反复品读体悟语句的情感美。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其情自明,即便是在考场中,手眼心并用的默读也是不可缺少的。抒情、叙事类散文常常抒写作者的生活经历、感情历程,表达心灵之声,作者的喜怒哀乐都包含在字里行间,因此唯有在反复默读中体会,在体会时融入联想、思考,才会激起心中的波澜,产生感情的共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老舍的如《我爱北平》,在朴素的写景、叙事中渗透的是作者对故都深深的眷恋之情,而这情同样能唤起读者的乡土情结,这种情感的洗礼反过来又能加深对老舍的北平情结的理解。

2.善于用情品味散文的语言美。语言是作者情动读者情的唯一载体,阅读散文,须善于用情捕捉、感悟文中最有情味的语句,去发掘“情”与“语”之间的联系。以“语”入“情”入“境”,以“情境”赏“语”,文章如出己心,情趣和意韵自然就能揣悟而得。如韩少功的《我心归去》中写道:“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就像我相信所有的中国二胡都只能演奏悲怆,即便是赛马曲与赶集调,那也是带泪的笑”这一段文字,优美流畅,富有节奏,同时也凝炼、干净、富有哲理,让读者充分感受到语言美的魅力。

3.善于利用上下文语境求得对含蓄语句的正确理解。在散文鉴赏中,对含蓄语句的理解是一个难点和重点,这些语句,在考试中也往往设题的热点。当我们单从这些语句本身一时无法理解时,要学会去考察它们的左邻右舍,从对上下文的研读中努力去探求解题所需的“蛛丝马迹”。比如《城市里的蟋蟀》一文中“也许,每个城市人心中都有一只蟋蟀”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答案必须要从对文章思路的把握,对蟋蟀这一线索的理解中获取。句中的蟋蟀已然不是昆虫层面上的蟋蟀,而是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意味着城市人曾经有过的纯真而自然的生活,意味着对曾经的乡村生活的深切怀念。

4.学会定角度鉴赏情艺。散文或叙事抒情,或议论明理,或写景状物,作者无一例外都要将内容、情感和主旨作艺术化的处理才形成散文美。“情艺”即作者表情达意的艺术手段。大而言之,“情艺”包括选材手段、结构手段、表达手段等,小而言之,则有遣词造句、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伏笔照应,虚实相生、情理结合,动静结合、正侧结合,多种修辞综合、渲染铺垫、衬托对比、以小见大等无数具体技巧。善于把握散文写作的技巧,不仅可以让我们掌握众多的散文鉴赏角度,明确鉴赏方向,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散文的内容,感受到更多的散文之美,而且也有助于提高我们写作散文的能力。因此,收集、整理已学的散文写作知识与术语,对同学们而言尤为必要。有了鉴赏角度与鉴赏术语的有意识积累,我们对散文的赏读就能更准确到位,在回答问题时也就能结合文本以片言而居要,切中肯綮。比如读《城市里的蟋蟀》一文,问:作者在文中为什么用了大量笔墨写了儿时的事情?怎样写?回答是:作用——①既照应了题目,又与后文枯燥乏味的城市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②反衬现实中城市生活的茫然和悲哀;写法——撷取片断,点面结合,从蟋蟀的“声”与“形”两个角度进行细致描绘,再现儿时的纯真与欢乐。从这个回答中,我们不难看出定位鉴赏角度,运用鉴赏知识的重要性。

散文的鉴赏方法不一而足,而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关键在于要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建立起必要的阅读储备,养成爱读美文,勤于思考探究的良好习惯,并且在阅读时遵循合理的阅读流程,将宏观把握与微观解读紧密结合,反复用读悟情,品味语言,善于利用语境,掌握并积累一定的鉴赏技能,就一定能提高散文阅读的有效性,也一定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表达方式的答题术语

表达方式

鉴赏术语

鉴赏用语

叙述人称

运用第一人称

能给人自然亲切、真实可信的感受,便于直抒胸臆,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缺点是容易受到时空的局限,非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的事情就无法写进去。

运用第二人称

一般都兼有拟人的意味,因此能使语言生动;而在表情达意方面,便于对话、交流感情,给人以亲切感;便于抒情,增强感染力,有呼告的效果。但有环境限制,有明确的倾诉对象。

运用第三人称

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的生活,显得客观冷静,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便于叙事和议论但缺少真切感。

叙述方式

运用顺叙方式

故事的基本因素交待清楚,使叙述自然顺畅,使文章层次清晰,眉目清楚。

巧用倒叙方式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运用插叙方式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运用补叙方式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详略得当

工笔细描(详、繁)

绘形绘声绘色,淋漓尽致地表现人物或事物的形象性格或事物的完整面貌

粗笔白描(略、简)

廖廖数笔,简洁传神地勾勒出人或事物的神韵

正侧结合

正面描写

直接描写人物或事物的肖像神态、心理、细节、语言、动作,使人物或事物形象更加生动逼真,栩栩如生。

侧面描写

通过旁人或景物、环境来有力的烘托某一人物或事物的形象。

细节描写

人物、事物某一细小的神态、动作

关注细节,于细微处见精神;以小见大,更能表现人物或事物的神韵。

写景技巧

移步换景,定点换景,定景换点;形声色味触结合;由远而近,由近而远;由动而静,由静而动;动静结合,以动衬反衬静,以有声反衬无声;从高到低,从低到高;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由表及里,由外而内;修辞角度

场景描写的6大功能

①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②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抒发感情,感染读者;

③给全篇“定调”;

④烘托人物心理,揭示人物性格;

⑤作为某一现实生活的象征;

⑥烘托主题。

其它描写笔法

主次结合,相得益彰;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先抑后扬,引发好奇;对比衬托,有力突出

夹叙夹议

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是叙述的升华,使文章既有形象性又有哲理性

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情感浓烈饱满,直接感染读者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情感抒发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议论

1.开头或结尾的议论点明文章的主旨。

2.文章中间的议论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

说明

※不作要求

(2)鉴赏表现手法的特点及作用

表现手法的答题术语

鉴赏术语

特点、作用

托物言志(象征)

借此言彼,生动形象;巧妙寄托,耐人寻味;委婉含蓄,引人联想

借古讽(喻)今

借古人古事针砭今天人今事,委婉含蓄,发人深省

以……自比

委婉含蓄地表达了……

善于联想想象

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虚实相济,增添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对比

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烘托

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反衬

乐景反衬哀情,哀景反衬乐情,坏人反衬好人,更加鲜明突出

(3)鉴赏选材技巧的特点

选材技巧的答题术语

以小见大;点面结合;虚实结合;由古而今,从中到外;形散而神不散

(4)鉴赏结构或情节技巧的特点及作用

结构或情节技巧——布局谋篇技巧的答题术语

位 置

术语(特点或作用)

开头

①开门见山,直接点题;②统摄全篇,总领(引起)下文;③巧设悬念,吸引读者;④埋下伏笔,巧作铺垫;⑤巧设文眼,统领全篇;⑥托物起兴,委婉含蓄;⑦直抒胸臆,奠定基调;⑧先抑后扬(欲扬故抑),造成波澜;⑨提纲挈领,引出下文

中段

①承上启下,巧妙过渡;②呼应上文,照应下文;③详略分明,主次结合;④以点带面,点面结合;⑤明暗双线,层层推进;⑥多次延迟,反复摇摆;⑦跌宕起伏,一波三折

末段

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②总结上文,卒章显志;③水到渠成,揭示主旨;④画龙点睛,深化(强调或突出)主题;⑤言尽意未穷,发人深思;⑥戛然而止,回味无穷;⑦结局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⑧结构浑然一体,无懈可击

语言技巧(特色)的答题术语

分类

鉴赏用语

遣词技巧

①善用叠词或拟声词,既有形象美,又富音韵美,读起来琅琅上口;

②十分注重炼字(或推敲字词),有力地表现了……

造句技巧

①句子长短相间,整散交错,既有整齐匀称之美,又有流动变化之美,使行文自然流畅,音韵和谐,极富艺术感染力。

②善于运用X(X=排比、对偶、反复、反问、设问)句,……地表现了(突出了)……(句子的主要内容)

修辞技巧

比喻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比拟

拟人亲切感人,感情鲜明;拟物新颖别致。生动形象

借代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形象代抽象,委婉含蓄又生动形象

夸张

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对比

揭示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的对立,使人们在比较中得到鉴别;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对偶

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排比

内容集中,气势酣畅;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衬托

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

反复

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设问

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反问

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双关

表意丰富,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常用答题的引领性的关键动词

渲染了、烘托了、刻画了、突出了、强调了、再现了、集中表现了、反映了、揭示了、塑造了、象征了、折射了、暗示了、铺垫了、设置了、写出了……

考什么?怎么考?如何应对?

【必须形成的几个阅读习惯】

◎据题设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段落阅读多问为什么,抓住中心或关键,

◎考虑上下段落间的结构与内容关系

◎最后回答最初的三问

【必须确立的几个意识】

先文后题意识先总后分意识带题回文意识扣题筛答意识先筛后概意识技巧联想意识分点作答意识书写端正意识

【考点再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1.作品结构的分析,作品主题的概括

2.作品体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

3.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体会,精彩语句表现力的品味

4.作品形象的欣赏,作品内涵的赏析,作品艺术魅力的领悟

5.对作品所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评价

6.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

7.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探讨

8.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点全解◎

【考点全解1作品结构的分析,作品主题的概括

【典型设问】这篇散文的思路结构怎样?

【解题程序】

1)通读全文,大致把握文章写什么

2)再快读全文,抓住每段关键句(首句、尾句)并概括每段的大意

【答题方向与对策】

1)善于抓住文眼句

2)善于理清散文的线索

3)自觉分点按顺序作答

【高考示例】(2012重庆卷)

问:文章主要写了画家老刘的“太阳梦”,请就此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6分)

答:艰辛寻“梦”——画山画得苦;“梦”的实现——从太阳梦中获得灵感,独创“西藏山水画派”;

再寻新“梦”——陷入苦闷期,想再上一个艺术高峰。

【典型设问】散文的主题如何定位?

【答题方向与对策】

1)可能要研究标题,尤其要自觉据题追问:why要写此文?

2)善于抓住每段中的关键句(段眼)尤其关注结尾段落

3)善于整合关键句,实在不行那就摘抄原句

4)善于抓住主要内容分析概括。

5)遵循通用答题格式:本文通过……(形)的描写/记叙,抒发/表达了作者……(神)的情感。

【高考示例】《被时间决定的讲述》(2012山东卷)

问:你认为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6分)

答:对按部就班又日日常新的生活的赞颂向往;对清淡、恬淡、恬静的基本秩序的赞颂,对城市生活的批判;完全符合自然的悠悠节奏的赞颂,对平凡比非平凡可能更有价值的领悟。

【考点全解2作品体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

【典型设问】1这篇散文的最大的写作特色是什么?2)这篇散文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答题方向与对策】

◎主要特色:形散而神不散

散文主要的表现手法:参见:“表现手法的答题术语+“修辞技巧”

【高考示例】静流(2010浙江卷)

那些坚硬的、暗含敌意的、荒原一般的沉默,是什么时候开始消融,最后随风化为流水的,我不得而知。

柔软悄悄而来,来自两个血脉相连的男人,如静海深流。

尘埃随之落定。

波澜总在不经意间降临人间。

问:文中画线的四个句子在写法和作用上有哪些共同点?(5分)

答:①运用比喻,以有形写无形(答“具体可感、生动形象”也可);②独立成段,过渡自然简洁;③叙事者“我”通过评说,表达感受、看法。

【考点全解3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体会,精彩语句表现力的品味

分考点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高考试题中测试的词语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义,而是在所给语境中的具体含义,即:

①指示代词或临时有指代作用的词语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内容;②能辨析文中同义词、近义词的差别;③能够把握词语在本文的特定语境中临时具有的含义;④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典型设问】对文中加点的词语怎样理解?

【解题程序】

1)将要求理解的词语/短语回归原文。 2)研读题目要求,确认有效信息区间。

3)结合语境和题目要求,捕捉有效信息。 4)筛选、提取、整合信息或根据信息进行概括、

归纳,按字数要求整理答案。

【答题方向与对策】

1、首先考虑该词语有无表层及深层的含意

2、其次分析有无用到修辞及作用

3、分析该词语在文章结构、人物形象、主题表达方面的作用。

【高考示例】转身(李汉荣)

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想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的。

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经常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问:“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一句中,“打捞”这个词用得很妙,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打捞”在句中正好与前文人海相呼应(1分),既可使人联想到“大海捞人”的不易(1分),又具有形象性(1分)。

分考点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作用

所谓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它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

(1)结构比较复杂,意思隐晦的难懂的句子;(2)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等;(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等;(4)统摄全篇,即人们常说的文眼或者是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

【典型设问1文中划线语句应当怎样理解或有何含意及作用?

解题程序

2014届高考现代散文阅读指导 游记散文阅读指导

1)将要求理解的句子还原到文章中,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确认有效区间;

2)研究解题要求,分析句子结构,明确句子包含的信息点;

3)在有效区间内寻找有解释作用的有效信息;

4)筛选、提取、整合信息或根据信息进行概括、归纳,按字数要求整理答案。

【答题方向与对策】

1)考察该句子所处的位置并分析其作用(对情节结构、对人物形象、对主题)

2)善于利用上下句或段落中的关键句来解释句意

3)如有修辞,则答题格式为“这一句运用了……的手法,……地表现了/突出了……”

4)如果句子运用了象征手法,则答题格式为“这个句子运用了象征手法,表面上写……,深层次写……”

【高考示例】白鹤翔集的记忆(2004浙江)

假如我能像以前一样,看到原来的景色,我也会像普里什文笔下的别连杰耶娃那样:“就会跪下来……”

问:简析篇末“就会跪下来……”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及其表达上的作用。(共6分)

答:含义:表明对大自然的敬意;祈盼人与自然能和谐相处;表达对现实的忧虑;渴盼恢复大自然的原貌。

表达作用:使文章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发人深思;有戛然而止,意在言外的余味;暗示主题,强化了作者的感情。

分考点3:精彩语句表现力的品味

精彩语句往往指情感丰富深厚或哲理深刻而又充满文采的语句。

【典型设问1给文中划线的语句或某一段落写一段鉴赏性文字。

解题程序

1)将精彩语句还原到文章中,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确认有效区间;

2)研究解题要求,分析精彩语句包含的内容信息点和文采出众之处;

【答题方向与对策】

1)考虑分析精彩语句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2)考虑分析精彩语句的表现手法(表达技巧)尤其是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3)考虑分析精彩语句的结构作用、对人物的作用

4)考虑分析精彩语句的对主题的作用

5)考虑分析精彩语句的句式特点

6)考虑分析精彩语句的语言特点

【高考示例1】泰山之思(2007浙江)

站在无字碑前,我请人拍了一张照片。尽管迷雾重重,画面十分模糊,但我愿意留下一个纪念。泰山上有数以千计的名碑名刻,或记封禅盛况。或抒豪情壮志,或咏奇瑰风光,惟有此碑不着一字,却给人无穷遐思。无字其实就是有字,这些字是活的精灵,镌刻在历史前行的每一个瞬间。它是深沉的,也是博大的;它是开放的,更是无边的……

站在雾中的泰山上,四顾茫然,我看不清来路,更找不到去路……

问:联系全文,就“我看不清来路,更找不到去路”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7分)

答:(7分)①照应前文,表现泰山之雾浓密;递进句式的运用,表达出思想探索的艰难。②一语双关,既是实写,也是虚写,虚实结合,令人回味。③突出泰山文化的博大、精深,并进而对民族文化、民族命运作更深层的思考。

【高考示例2】母亲的中药铺(2012浙江)

现在,父亲走了,去了天国。母亲一个人守着我们,在空旷的屋顶上栽花种菜。母亲身子瘦弱,时有病痛,我很是担忧,同时,我又安慰自己:生病不正常吗?不正证明了人生活着?何况这世上,还有那么多栩栩如生的药在陪护呢。一根草是药,一撇叶是药,一线阳光,一滴水,也都是,甚至,一个人可以是另一个人的灵芝。母亲多年与草木为伴,沉浸于无边无际的药香之中。于我而言,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为我清热解毒,可以抵御这世间的种种伤害。

问: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答:①运用排比、比喻手法,增强了艺术感染力。②世间万物皆可入药,丰富了“中药”的含义。③点明万物皆有其性、各具其用的哲理。④用“灵芝”设喻,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升华为不可或缺的依存关系/说明同情与爱心是人世间最好的灵丹妙药。

【考点全解4作品形象的欣赏,作品内涵的赏析,作品艺术魅力的领悟

【考点分解】

(1)作品形象:人物性格及其形象,景物形象(意象)及其特点,意境及其特点

【典型设问1文中的XXX是怎样一个人?本文第三段描写了怎样一幅景象?

【答题方向与对策】

1、搜索全文描写该人物/景物的所有句子

2、分析这些句子的描写手法,仔细揣摩人物心理、性格及形象或景物的角度、特点,意境的构成及其特点

3、关于由表及里抓本质

4、多用简洁明确的形容词来概括

【高考示例1白鹤翔集的记忆(2004浙江卷)

意外地看见了委羽洞。心头一惊,听老者说过,这是仙人修炼的地方,称为道教天下第二洞天。“委羽”典出后周刘奉林,他于山中学道,能闭气,三日不息。据说,他吞吐一口气,风走云卷,能控飞鹤上升,群鹤拍打着翅膀,却不再飞翔,停在空中不动了,又掉下一片片羽毛于山后,洞因而有委羽之名。时光流逝,道教逐渐走向了衰落,能够控制白鹤不再飞走的仙人,大概不会再有了。也许,旧说也成了一种传奇。

因为好奇,走向山洞,洞口挂满藤萝,千年以上;一地绿苔,野性十足。它们是装饰洞口,还是装饰神秘?我不知道。好奇是少年的天性,无畏先作了他们的向导。借着洞口微弱的亮光勇往直前地向前走去。然后,黑咕隆咚地在洞中摸索着,穿越时间的黑夜,黑夜没有尽头,路也没有尽头。冷不防头上滴下几滴冷冰的水珠,一阵慌乱。然后又听得“丁冬——丁冬”的滴水声,荡漾于无限无尽的寂静之中;再往前走,有浅水,越走越深,心却越来越虚,拔脚出洞,不知洞深几许。

问:二、三两段写委羽洞,读后请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它的至少4个特点。(不超过10个字)(4分)

答:野性、神秘、幽黑、深邃、寂静。

【考点分解】

(2)作品内涵:作品的情与理、主题、人文价值、民族精神等

【典型设问1联系全文谈谈你对划线语句的理解。

【答题方向与对策】

1)明确语句或段落内涵的可能指向

2)要考察整个上下文语境,联系段落主旨和全文主题来赏析。

【高考示例1】母亲的中药铺(2012浙江)

问:作者在文末说“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答:①母亲这味“中药”,为“我”抵御世间的伤害。②如同中药的药理,母亲的爱与美德,慰藉“我”的心灵,成为“我”无价的精神财富。③形象地表达“我”对母亲的真挚情感。④呼应标题,深化题旨。

【考点分解】

(3作品艺术魅力:内容+技巧及其作用的完美结合

【典型设问1作者运用怎样的手法来写这一段的,这样写有何作用?

【答题方向与对策】

1)熟悉散文基本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2)答题格式:运用了……(技巧或手法名称)的手法+该技巧或手法的普遍性作用+对文章内容的作用。

【高考示例1】母亲的中药铺(2012浙江)

问:简析第三段中的“抓药”细节。(3分)

答:①用白描手法,通过“瞟”、“抓”、“称”、“添”、“减”、“包”、“扎”等一系列动作,表现了她们娴熟的抓药技艺与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②用质朴的语言真实地再现人物及相关场景,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

【典型设问2文章重点写甲,为何用大量文字写乙?

【答题方向与对策】

1)结构作用:用乙为甲作铺垫 2)人物作用:用乙对比、反衬或衬托(烘托)甲

【高考示例1】《报秋》(1998全国高考卷)

问: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不超过12个字)

答:反衬玉簪花生命力之强。

【考点全解5对作品所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评价。

此考点要求对作品所表现出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评价。“价值判断”是指作品本身反映出来的作者对人生价值、时代精神、人文情怀、道德情操等方面的评价;“审美取向”是指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摒弃,对正义光明的歌颂,对黑暗邪恶的鞭挞,对弱小者的悲悯,对恃强凌弱者的憎恶等。

鉴赏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其实就是对作品所体现出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进行解读的过程,对作品中所体现的不同风格流派的文化,不同时代的精神,不同的民族心理作出恰当评价。本考点是文学作品鉴赏评价活动的高层次要求。多以主观题形式出现,带有探究意味,难度较大。

【典型设问1】对于作者的这一看法你是如何评价的?

【答题方向与对策】

1)从分析文章结构人手。善于把握文眼,寻找关键句、过渡句等。把握这统摄全篇的“文眼”,剖析“片言”与“众辞”的依存关系,能深刻领会作品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态度以及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2)从分析艺术形象入手。包括作品所写客观事物形象和作者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自我形象。作品的形象,可以折射出作者对所写主题的是非、爱憎、好恶的思想感情和倾向。

3)从分析作品语言入手。要披文而入,先透过语言外壳初步了解粗略的结构,然后再反复读至“入情”,从而了解作者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3.常用基本术语:

(1)歌颂、赞扬、张扬什么。 (2)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3)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4)表达了什么情感。

【高考示例1】(2009重庆卷池莉《瓷器的意味》)

问:作者认为“大雅寓于大俗之中,无俗也就无雅,不俗也就不雅,俗雅其实是一体的”。结合全文,请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6分)

答:分析:①俗与雅是相互依存和辩证统一的。②超越俗雅,尽自己本色。评价略

【考点全解6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

【典型设问1】这段文字有什么深刻含意在里面?

【答题方向与对策】

1)要求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主题表达等方面切入探究。

2)抓文本内容+重要语句意蕴+ +言外之意(联系主题、能反映什么样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高考示例1】母亲的中药铺(2012浙江)

问:第四段中作者写由药名引发的联想,有何用意?(3分)

答:①点明药名与我们丰富的传统文化的联系。②表现“我”对中药的好奇心与亲近感。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添了文章的神奇性。

【考点全解7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探讨。

【典型设问1请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谈谈作者创作本文的动机。

【答题方向与对策】

1)依本探源。就是依据文本或显或隐的有效信息,如主旨句、过渡句、中心句、点睛句、负有作者情感倾向的词句、暗示作者生平经历的词句、暗示社会环境的词句等,解读作品的主题,从而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探究式解读。如

2)内引外联。就是利用命题人在题面上提供的作者与相关背景资料等信息,筛选辨析,联系旧知,调动体验储备,探知作者身处的创作背景,解读创作意图,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究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高考示例1】2008年高考广东卷第18题:

问:有人说,“河的第三条岸”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它象征着“父亲”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如果这样,那么“我”对“父亲”的这种追求持何种态度?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如果说“河的第三条岸”是“父亲”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我”对“父亲”的这种追求既支持,但又害怕、不理解。首先是支持,表现在乐意跟随父亲一起上船;在父亲需要的时候帮助你“偷”食物;当全家人都走了我还在默默地守护着父亲,说“无论何时,我会踏上你的船,顶上你的位置。”其次是不甚理解,少年的不理解,只为了追求而去,当父亲接受你的提议后,我浑身战栗,害怕极了,甚至“发疯似的逃掉”,把父亲看作是“另一个世界来的人”。

【考点全解8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个性化阅读,就是读者根据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独特体验,把握文本所反映的客观意义,并有创造、有个性地解读其丰富内涵的阅读活动。“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特别强调考生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观点”。而“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观点”不是“为所欲为”、“信口开河”,是依据文本合理推断。要有牢固的“文本意识”,不管是个性化阅读还是有创意的解读,都不能超出文本这一基础。要以对文章的全面、深入的阅读分析为基础,通过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然后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做到个性阅读,尊重文本。

1)文章思想内容或艺术表现的某些方面有多种理解看法,要求结合文本发表自己的看法。

2)文章思想内容或艺术表现的某些方面给考生的启示,或者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某一问题的理解。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整体特点:①开放性。②综合性。③拓展性。

【答题方向与对策】

1)整体感知,深入理解作品;2)用自己的经验、情感对作品进行解读,读出自我;3)多向思维,敢于质疑;4)必须依据答题要求(答题方向、指定角度、字数要求等)作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高考示例1】(2012年四川卷)刘亮程《柴禾》

问:这篇文章有人认为重在写柴禾,有人认为重在写人,你赞成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6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属探究能力考查。本体是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可以从形象、主题和结构等角度来谈理由。答题时要联系全文,不要断章取义。应从形式和内容上去探究,立足文本。

示例1:重在写柴火。因为①柴火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②柴火在今昔生活中的巨大变化是文章的主要内容,③通过柴火的描写表达出了对传统生活方式的留恋,对细微生命的关注。

示例2:重在写人。①虽然写人的篇幅不多,但写柴火的目得是为了写人,对柴火的生命过程的关注就是对人的生命的关注。②文章由物及人,卒章显志,凸显了对人的生命的感悟。

【高考示例2】(2009年浙江卷)(英)大卫•洛契弗特《魔盒》(小说)

问:有人建议把标题“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5分)

答:看法一:以“魔盒”为题更合适。理由:①制造悬念,吸引读者;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③形象生动,具有象征意味。

看法二:以“贝格斯太太”为题更合适。理由:①贝格斯太太是全文主人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②小说中人物关系单纯,以此为题,更能紧扣中心;③外国经典作品常以人物姓名为题。

【高考示例3】(2010年浙江卷)《静流》

问:结合文中弟弟的经历,写出你的亮点的成长感悟。(4分)

答:示例:①成长就是学会承担责任,懂得关心、体谅父母。②成长是一个不断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的过程。

2013届高考散文阅读学生自主命题答题训练姓名:

【你来命题】

园花寂寞红季羡林

①楼前右边,前临池塘,背靠土山,有几间十分古老的平房,是清代保卫八大园的侍卫之类的人住的地方。整整四十年以来,一直住着一对老夫妇:女的是德国人,北大教员;男的是中国人,钢铁学院教授。我在德国时,已经认识了他们,算起来到今天已经将近六十年了,我们算是老朋友了。三十年前,我们的楼建成,我是第一个搬进来住的,从那以后,老朋友又成了邻居。有些往来,是必然的。逢年过节,互相拜访,感情是融洽的。我每天到办公室去,总会看到这个个子不高的老人,蹲在门前临湖的小花园里,不是除草栽花,就是浇水施肥;再就是砍几竿门前屋后的竹子,扎成篱笆。嘴里叼着半根雪茄,笑眯眯的,忙忙碌碌,似乎乐在其中。

  ②他种花很有一些特点。除了一些常见花以外,他喜欢种外国种的唐菖蒲,还有颜色不同的名贵月季。最难得的是一种特大的牵牛花,比平常的牵牛要大一倍,宛如小碗口一般。每年春天开花时,颇引起行人的注目。据说,此花来头不小。在北京,只有梅兰芳家里有,齐白石晚年以画牵牛花闻名全世,临摹的就是梅府上的牵牛花。

  ③我是颇喜欢一点花的。但是我既少空闲,又无水平。买几盆名贵的花,总养不了多久,就呜呼哀哉。因此,为了满足自己的美感享受,我只能像北京人说的那样看“蹭”花,现在有这样神奇的牵牛花,绚丽夺目的月季和唐菖蒲,就摆在眼前,我焉得不“蹭”呢?每天下班或者开会回来,看到老友在侍弄花,我总要停下脚步,聊上几句,看一看花。花美,地方也美,湖光如镜,杨柳依依,说不尽的旖旎风光,人在其中,顿觉尘世烦恼,一扫而光,仿佛遗世而独立了。

  ④但是,世事往往有出人意料者。两个月前,我忽然听说,老友在夜里患了急病,不到几个小时,就离开了人间。我简直不敢相信,然而这又确是事实。我年届耄耋,阅历多矣,自谓已能做到“悲欢离合总无情”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我有情,有多得超过了需要的情,老友之死,我焉能无动于衷呢?“当时只道是寻常”(注释1)这一句浅显而实深刻的词,又萦绕在我心中。

  ⑤几天来,我每次走过那个小花园,眼前总仿佛看到老友的身影,嘴里叼着半根雪茄,笑眯眯的,蹲在那里,侍弄花草。这当然只是幻象。老友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我抬头看到那大朵的牵牛花和多姿多彩的月季花,她们失去了自己的主人,朵朵都低眉敛目,一脸寂寞相,好像“溅泪”的样子。她们似乎认出了我,知道我是自己主人的老友,知道我是自己的认真入迷的欣赏者,知道我是自己的知己。她们在微风中摇曳,仿佛向我点头,向我倾诉心中郁积的寂寞。

  ⑥现在才只是夏末秋初。即使是寂寞吧,牵牛和月季仍然能够开花的。一旦秋风劲吹,落叶满山,牵牛和月季还能开下去吗?再过一些时候,冬天还会降临人间的。到了那时候,牵牛们和月季们只能被压在白皑皑的积雪下面的土里,做着春天的梦,连感到寂寞的机会都不会有了。

  ⑦明年,春天总会重返大地的。春天总还是春天,她能让万物复苏,让万物再充满了活力。但是,这小花园的月季和牵牛怎样呢?月季大概还能靠自己的力量长出芽来,也许还能开出几朵小花。然而护花的主人已不在人间。谁为她们施肥浇水呢?等待她们的不仅仅是寂寞,还有枯萎和死亡。至于牵牛花,没有主人播种,恐怕连幼芽也长不出来。她们将永远被埋在地中了。

⑧我一想到这里,就不禁悲从中来。眼前包围着月季和牵牛的寂寞,也包围住了我。我不想再看到春天,我不想看到春天来时行将枯萎的月季,我不想看到连幼芽都冒不出来的牵牛。我虔心默祷上苍,不要再让春天降临人间了。如果非降临不行的话,也希望把我楼前池边的这一个小花园放过去,让这一块小小的地方永远保留夏末秋初的景象,就像现在这样。

注释1:“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出自纳兰性德为悼念他的亡妻而作的《浣溪纱》。原词是:“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11.设问:

答案:

12.设问:

答案:

13.设问:

答案:

14.设问:

答案:

15.设问:

答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0/19512.html

更多阅读

2013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人物传记

2013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人物传记一、基本知识回顾:(一)文体概念及特点1.概念:传记以写人为中心,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传记是记载人物事迹的文章,它可以由别人叙述,也可以由自己叙述,可以记载一个人的一生,也

现代文阅读专项辅导之·记叙性散文(含答案 记叙性散文

现代文阅读专项辅导之·记叙性散文一、阅读辅导(一)知识积累  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描写见闻、表达感悟,是就散文的内容而言;自由灵活,是就散文的形式而言。所谓记叙性散文,就是通过记人、叙事来表达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语文】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转走背拿满分) 2013-3-2 13:38阅读(6.72万)赞(618)评论(90)转载(6833)分享(1062)复制地址举报更多上一篇|下一篇:【语文】2013高考...  【语文】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转走背拿满分)

声明:《2014届高考现代散文阅读指导 游记散文阅读指导》为网友喜旧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