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永福路200号,1985年2月11日英在沪开设总领事馆,1996年5月迁南京西路1376号上海商城301室。
2001年时候正是上海房建改造大兴土木的高峰期,已渐衰败的这栋二层小洋楼被一个叫汪兴政的设计师看中,汪酷爱设计,游历甚广,在这个大上海难得幽静的地方,反复设计推敲历经3年,易名为“雍福会”,借助原有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形态,辅之其个人收藏摆设,这个叫“雍福会”的私人会所渐渐在沪上声名远播,不少显达多会于此。
在这里用餐,是一种尊贵的享受,有门童代为泊车、有老式门生的由来解说、有优雅淑女服务、还有艺术鉴赏和品味闲适,当然菜肴价格不菲,据说包厢最低消费5500元,还要提前预约,菜单上的菜单价没有低于3位数的,如此便是沪上最贵的私人会所餐厅了。
上海富人圈里,雍福会内风头正劲。华尔街日报对它的评价是:“给你了解二、三十年代上海豪门的奢华生活。”这座豪门里面到底什么样?
穿过一段玻璃回廊,眼前是一座七分中国风加上三分西洋气的庭院。院内有一面很显眼的墙,深色的花岗石砌成,上嵌一块匾——“密训室”三字明晃晃的发亮。据说这是旧时相夫教子“不与外人语”的地方。
当然,这地方现在已经换上一扇红外线电控自动门,头顶“密训室”这样的牌匾进出随意,很有点幽默气。门左边当年摆放祭祀用品的地方,现在巧妙变成了吧台,酒吧里摆放着各色仿古家具,明晃晃一面仿古的镜子,看得见镜面的旧痕斑驳,恍然诉说着一个大家族的百年秘史。
雍福会的匾额、对联很有讲究,红木、青瓷、老皮壳、石头和汉白玉,不但分材质,还要看年份、笔法和执笔人的名头。会所占地面积三亩,其中陈列的大小近千件艺术精品及古董,均出自汪先生的个人私藏,一草一木渗透着东西文化交融的气质。
门厅走廊处抬头便看见一块匾额,写着“履无咎(庵)”,据说是乾隆年间刘墉的手笔,字苍劲清俊。匾下有清朝乾隆十七年吉日造的香炉,有趣的是,外形有点像现代浴缸。一楼大堂对联“东鲁雅言诗书达礼;西京明训孝弟力田”,不仔细看,很难发现原来这是用玻璃烧制出来的精仿匾额。说到匾额的精细程度,举个例子,连行书间的细小连笔都保持完好,一根也没有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