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让生命找到回“家”的路——《今生今世的证据》教学设计

证据:让生命找到回“家”的路

——《今生今世的证据》教学设计

浙江慈溪中学 黄孟轲 315300

教学随想苏教版必修一《今生今世的证据》是一篇有一定阅读难度的美文。有不少老师及有关教参资料认为这是一篇怀念童年少年时代的故乡的散文。我觉得这是一个严重的误读。我想是不是他们没有真正进人文本的语言内部构成,只对文本外部的“故乡”“村庄”等概念上去理解推断?本文思乡情怀及故乡村庄是文本的外壳,语言内部主要是在于表明,家乡是自己的精神家园。如文章结尾一段:“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我在上课时曾提出问题:1、“家园”究竟是什么?2、何谓“虚无之途,’?3、“家园”与我们的生存意义究竟有何关系?这几个问题非常重要,所以我主张本文最要紧的是文本细读,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师教学的一个基本的真功夫;更是准确解读文本,切实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必由之路。只有这样才能读出文本肌理间的生命内涵。另外,教学中若只停留文本本身,学生可能还只是对文字有感性的认识,也很难真正读通读透文章,所以我认为作一些必要的拓展也十分需要。我的散文,只是作为教学的参与者二呈现,是我对精神家园的一种粗浅的感悟与理解,以与学生交流。

一、细读中感悟文本之魅力:本文的教学设想

1.本文的教学最重要的是读懂文章,实实在在一步一步逐层地把文章读通,读出自己的感觉。所以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方法激活作者在文章中的思想与情感,唤醒学生阅读的思维与情感,从而进入言语的灵魂世界,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文本的细读,这是文本阅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2、细读不只是仔细地阅读,更是在对字字句句揣摩感悟的过程中,去读出作者所要表达的生活态度及思想情感,是一种灵魂与灵魂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互动的过程。细读是仔细领会言语背后的精细微妙之处。我们要细细品味本文的语言,质疑隐藏在语言背后的东西。

3.指导学生能认真细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将文本内化为自己的生命化的言语存在,既唤醒我们自己,并努力去唤醒文本,唤醒作者,那么我们还愁唤不醒学生的言语的生命意识审美意识?把“证据:让生命找到回‘家’的路——故乡村庄与我们的精神家园”作为本文学习的主旨。

4.要学生认真作好预习,每个同学写出几个阅读中的疑难问题,或自己有思考的问题。老师可以在课前先把这些问题整理出来,择要在课堂中讨论。

证据:让生命找到回“家”的路——《今生今世的证据》教学设计

二、 多重探究、思考评点: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通过研读文本体悟内涵展开多重探究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深层思考的能力、通过评点的方法与文本、与作者及想像中的读者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理解体悟刘亮程在文章中表达的生命需要证据,人类应该寻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的深刻内涵。

2、.通过阅读,训练学生运用细读的方法真正读出课文有关人类精神家园的思想情感内涵。

3、本文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性散文,思想情感蕴涵得比较深,需要细读品味,课堂上可通过评点让学生充分讨论,集思广益。

三、生命如何找到回“家”的路:教与学的过程

一)、先在屏幕上打出本文教与学的主旨。(证据:让生命找到回“家”的路——故乡村庄与我们的精神家园)

二)、导入

在这个“爱也喧嚣,美亦招摇”的时代,人们裹身于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疾步于这个人类的精神家园正在塌圮的时代,物质的脂肪臃肿着人的身体,精神的污臭锈蚀着我们的灵魂,已经难得有几处宁静之地了。而故乡村庄与我们生存的家园构成重要的精神关系,生命需要找到回“家”的路,不然我们灵魂会虚空,回“家”的脚步会虚空。

(三)、学生细读文章(屏幕上打出细读提示要求)

1.标好段落,画出自己认为有意味的词语、句子或难懂的地方,提出自己有疑问有思考的问题。

2.联系自己的感悟或体验及知识积累大胆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与老师同学交流共享你的阅读体验。

3.要注意文章中语言所蕴涵的意义,特别感悟语言的空白意义—即语言的内在的深层意义。

4.利用文章边的“对话栏”写上自己的话,来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与自我对话。

教学过程第一步:初步研读并在对话栏上写下自己的思考:(参考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整理)

1.为什么今生今世需要证据?这“证据”在文中指哪些事物或场景?

分析归纳:因为人生是有感情有生命意识的,其生命是栖居于大地之上的,如果没有生命的证据作为记忆,那么其人生其灵魂就会没有一个停憩之地,其灵魂就会飘荡无系成了孤魂。

“证据”在文中有很多事物与场景,如:一堵院墙,那些树,圈棚和炉灶,门洞和窗口,墙角的烟道和锅头,破瓦片,一小块泥皮,泥皮上的烟垢和灰、划痕、朽在墙中的木镬和铁钉,地深处的大风,刮动万物的骨骸和根须。一只大鸟在夜晚的叫声,一棵自己的大榆树,一根拴牛的榆木桩,恒久明亮的月光……

2.画出1,2,3段“我不懂得……”“我不知道……”“还不知道”……”等句子,体会这些句子蕴涵了任教怎样的情感?

分析归纳:这些句子都表现了我那个时候还缺乏对生命意义的真正的体悟与理解,在匆匆离开时在懵懂中忽略了这些本属于我今生今世的人生的重要证据;话语中不断流露出深深的痛惜,深深的忏悔之情。

3.写故乡村庄的文章不少,而本文却是对一般思乡写法及思乡内容的一个反叛,请以四五段举例说说其特点。

分析归纳:如“有一天会再没有人能够相信过去。我也会对以往的一切产生怀疑。那是我曾经有过的生活吗?我真的看见过大地深处的大风?……我真的听见过一只大鸟在夜晚的叫声?”“现在,谁还能说出一棵草、一根木头的全部真实?谁会看见一场一场的风吹倒旧墙、刮破院门,穿过一个人慢慢松开的骨缝,把所有所有的风声留在他的一生中?”这些句子中写到的村庄景物,要表述的不是一般文章那样对它的留恋与回忆,而是强调我曾经在这里生活过,这里的一切对我的人生是有意义的。

教学过程第二步:在前面细读的基础上深入研读讨论:(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整理)

l.体会第6段中的“梦”和“一个人内心的生存”的含义。

分析归纳:“梦”和“一个人内心的生存”都表明:文中有很多事物与场、景—“证据”,曾经在我的心目中是那样的虚幻,我怀疑这能够作为我今生今世的人生的证据。其实文章是在蓄势,是在为下文论证张本。

2.第7段“……那些坑便一直在墙边等着,一年又一年,那时我就知道一个土坑漫长等待的是什么。”你说说“土坑漫长等待的”是什么?

分析归纳:土坑是在等待墙上的土—在等待新生命的轮回,其实土坑如此,村庄如此,所有的生命亦莫不如此。

3.第7段写日常场景,其实涉及到“今生今世的证据”已深人一层,它仅仅是对过去事物的回忆吗?

分析归纳:内容已深人一层了,前文村庄里的事物或场景,主要说明这写的是我的今生今世的人生的证据。而这里要强调的是它们为什么是今生今世的证据,以及这些证据本身的生命意义。

4.“一只早年间二,’’·大红公鸡...…对于今天的生活,它们是否变得毫无意义。”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如何?

分析归纳:经过上文不同角度的论述以后,文章又向前推进一层,无论是一只大红公鸡,一条黑狗,还是一缕阳光,都是人生的一个见证,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

教学过程第三步:联系全文更深入一层研读体悟:

阅读最后一段:“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

1.“家园”究竟是什么?

2.何谓“虚无之途”?

3.“家园”与我们的生存意义究竟有何关系?

提示归纳:我的理解是:故乡、村庄,是刘亮程生命存在的一个证据,也是他内心生存的证据,是其人生的精神家园。其实所有的人都需要这样的一个证据与家园。不然人生会虚惶,会成为精神流浪者。故乡是刘亮程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精神的家园。(屏幕打出文章的思想与情感线索)

(屏幕打出刘亮程散文片段)

故乡对于我,它不仅是出生地,还是一个人的生存和精神居所。我恰恰在

追怀一种永远怀旧的东西,过去千百年仍鲜活如我们古老的血液。……《村庄的事情》

故乡对于中国汉民族来说具有特殊意义。我们没有宗教,故乡便成为心灵

最后的归宿。当我们老的时候,有一个最大的愿望便是回乡。叶落归根。那个

让人心灵定居的地方成了一个人的村庄。……《对一个村庄的认识》

阅读讨论后提炼归纳:刘亮程在《对一个村庄的认识》一文中说过,“我们没有宗教,故乡便成为心灵最后的归宿。当我们老的时候,有一个最大的愿望便是回乡。叶落归根。那个让人心灵定居的地方成了一个人的村庄。”那么,证据、家园等词语的含义是什么?我的解读是,文章中证据、村庄都包含多重意义。既是世俗的,更是精神的。而家园也不只是一种事物的记忆与怀旧,应该转化为一种精神财富思想资源。它可以是一种理想观念,一种创造感觉,一种不为世俗所折服的心灵的寄托,这样对人生会有一种独特感受。

教学过程第四步:拓展思考,在文本细读对话之后让学生思考自身的生命证据之意义。(屏幕打出板书与思考问题)

板书:我们的精神家园在何处?

拓展思考问题(学生自由回答,只要言之成理都可以)

1.今天在浮躁的世态环境中,好多人已经找不到自己的几“回家”的路了。他们常常被利所压服,为物所奴役,家园没有了。如梁漱溟所说:这个世界还会好吗?对此你怎么看?

2.生命的意义一定需要证明。人生要有精神的栖居地。你寻找到了自己灵魂的寄托处了吗?

3.把一棵树砍掉,把圈棚和炉灶拆毁,把小时穿的外婆缝的小布鞋扔弃,把爷爷削的木头枪丢了。这一切就是否与你的今生今世的证据有关?

4.我们心中不能仅有“新”东西。我们记忆中的操场里的一棵树,教室里的黑板报,老屋墙上的一块泥皮,外公的菜园……保存了旧物就是找到了精神的家园?新与旧一定是对立的悖论?

屏幕打出我的散文习作片段:

述说:这是我的散文习作《老屋》的三个片段,这也是我心目中的我今生今世的生命的重要证据。

1.当处理完父母遗留下的一堆家杂,空空荡荡的屋子只刹下我一人,一地零乱地散落着的旧衣物、破瓶罐,还有墙角的我小时和儿子小时用过的已破败不堪的摇篮、坐车,我心中顿落入一种切切的哀伤与沉重之中,泪再也止不住了。三十年生于斯、长于斯的老屋不再属于我的了,我不会忘记这是1993年冬至日,这一天是母亲的忌日。…”·到如今磕磕碰碰又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的老座没有在心中淡褪,且越发难忘,我渐渐悟出,老屋有魂,这魂与我的魄已是分不开了。

2.想来这老屋像是一把桨让我人生的船能摇向远方,是一张泛黄的纸页印记着我生命的痕迹。我最不会记的是朝东的窗与窗下破旧的当写字台用的被拒,以及清灯黄卷的夜晚,我曾在一篇小文章中写过,“将阅读的困顿艰辛融为晓日初开的绿窗之下的一杯清茶,淡淡苦涩之中蕴涵着悠远的沁人心脾的香味。”

3.记得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有一段话似为我与老屋的精神血脉而写:“找到了一颗灵魂,使你在苦恼之中有所依傍,有个温柔而安全的托身之地,使你在惊魂未定之时能够喘息一会:那是多么甜美阿!再孤独了……把你整个的生命交托给她,—她也把整个生命交托给你·”…等你老了,累了,多年的人生重负使你感到厌倦的时候,你能够在她身上再生,恢复你的青春与朝气,用她的眼睛去体验万象更新的世界,用她的感官去抓住瞬息即逝的美景,用她的心灵去领略人生的壮美。”老屋是我的精神栖居地。

板书:证据、家园到底是什么?

提炼归结全文:(屏幕继续打出)文章中证据、村庄都包含多重意义。它既是一棵树一本书,也是一个人,一个场景。正如西方思想家Matin Luther所说:“即使,世界明天就要毁灭,我们也要在今天种下一棵苹果树。”我想Matin Luther他不会有生命毁灭的恐惧了。

李白的月亮,庄子的壕梁,苏轼的黄州,海子的麦地,都是其家园,是他们生命的痕迹。

人的心灵不应该是虚无空缺的,灵魂不应是缥缈荒芜的。一个人有了家园意识,他脚下行走的路会厚实的,不会成为荒野孤魂,精神的流浪儿。

课后训练:以“家园”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1.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2.找到一个合情合理的切人口,不要空发议论与抒情,叙述也要有人有事。

3.有自己生活体验,要言之有物。

4.语言或庄或谐、或浓或淡,要有自己的个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0/19320.html

更多阅读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周长的认识教学实录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41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过自己亲身体验,感悟周长的含义。通过小组合作与探究,用多种适当的方法来求出

获奖论文:《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宣城市2009—2010学年度中小学幼儿园优秀教学设计、教学课例和教育案例评选参评案例”《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绩溪县适之中学 张一、教学设计思路:针对九年

3.《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 草虫的村落教学策略

3.《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篇课文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的课文。本组课文主要是描大自然,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倾听大自然的声音,领略大自然的丰姿。作者以别具一格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我们描绘了这

专题二拓展材料5:《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授课人: 刘 千 海淀区上地实验小学评析人:吴正宪 北京市基教研中心郭丽军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把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参与试验研究。学习活动是学生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

声明:《证据:让生命找到回“家”的路——《今生今世的证据》教学设计》为网友魔鬼温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