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不到友谊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则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培根
案例引入:
周磊是学习成就非常优秀的孩子,中学三年均被评为三好学生。曾获过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三等奖,是校内老师最看重的学生之一,但是前不久他申请要退学,老师很吃惊,周磊要求退学的理由是:觉得同学们瞧不起他,总在背后议论他,以至于他觉得大家都挺虚伪的,一回到寝室,就胸口发闷,觉得“在学校呆着很没意思”。
专家分析:
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不仅是孩子智力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他们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品质。卡耐基曾说过:“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专业知识所起的作用是15%,而交际能力占85%。”如果孩子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朋友、老师相处融洽,那他就会觉得自己是被接受,被喜欢的,从而便会更快乐、开朗、自信。
孩子的成长有两个特点,第一个是群体性,儿童是在群体来往中长大的,再好的父母也不能取代伙伴的作用。友谊是孩子不可缺少的成长养料;第二个是实践性,孩子通过集体生活可以很多明白道理,这是一种重要实践。当今,对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的重视程度已经提升到新的高度,正像菲律宾大学临床儿童心理学家马-劳迪斯-卡兰丹所说的那样:“一个社交能力低下的孩子比没有进过大学的孩子具有更大的缺陷。
但是目前很多孩子依然缺乏这种交友能力,原因何在?第一原因可以认为是自发性发育迟缓。自发性成长顺利的孩子不仅比较活泼,而且到了三四岁会变得非常积极地想寻求朋友。由于自我主张的相互碰撞,他们常常一会儿吵嘴、打架,一会儿快乐地淘气。这正是交友能力形成的基础时期。并且,自发性发育顺利的孩子,到了小学二三年级时会与伙伴们结成“团体”到处玩耍,迎来了与朋友玩耍的最高峰时期,也即“团伙时代”。但是,如果家长把孩子的淘气当作坏事加以禁止和斥责的话,孩子的自发性便得不到充分发展,到了三四岁也没有寻求朋友的愿望,甚至看到别的小朋友在调皮,他会觉得那是在做坏事情,而不跟那样的孩子一道玩耍。进了幼儿园之后,他也只会在一旁看着别的孩子玩,却不加入玩耍的行列。
孩子不会交朋友的另一个原因,可以说是体谅他人之心没有培养起来。没有体谅之心的孩子会时不时地对小朋友用一下坏心眼,或者是攻击一下小朋友等等。比如故意抢走别人的玩具;破坏别人的“成果”;别的孩子正在玩得好好的,他硬要捣乱等等。这样的孩子问题背后其实是孩子和父母的感情联结不够充分,孩子缺乏安全感,并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亲子关系不紧密的孩子的情绪要么是不安定的,要么已经变得僵化了。情绪不安定的孩子,将失去与他人之间建立和谐、稳定关系的能力;情绪僵化的孩子,大都很少有笑容,而且沉默寡言,即使让他参加游戏,也不会表现出多少快乐,并且,这样的孩子本身也不会主动找朋友玩耍。
专家支招:
那么,家长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来培养孩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呢?
1、鼓励孩子出去玩
幼儿出现社交性的行为,大约是在3岁左右。当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就要经常带他去公园和社区的活动场地,不光鼓励孩子和别的孩子交往,妈妈自己也要给孩子做榜样,主动和别的妈妈愉快地聊天、热情交往。孩子已经渐渐理解人的各种感情,他能感受到与人相处的愉快气氛,自然也会受到感染,安心而愉快地和小朋友玩耍。孩子是在孩子们中成长的,其实孩子之间天生就有一种亲和力,只要家长容许他们淘气,让他们自由地与小朋友玩耍,就能够使孩子的交友能力自然地得到充分的发展。
2、锻炼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
家庭应该是一个孩子可以尽情表达、充分交谈的地方。谈话,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交往方式,所以,如果孩子有比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那么,交朋友也会容易得多。新加坡心理健康博士特丽萨-佛格说:“愉快的谈话会点燃孩子的说话兴趣和欢快的心情,使其无拘无束。总之,应允许孩子谈论他们喜欢的任何事物,这就是在鼓励孩子的创造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你也可以同孩子多谈谈关于感受的话题,让孩子在交谈中常把自己的感觉讲出来,父母也应该经常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讲给孩子听。
3、教给孩子与朋友相处的原则
父母要告诉孩子应该抱着什么样的态度与朋友相处,哪些是受人欢迎的品质,哪些是破坏友谊的行为。比如能分享、会合作、肯赞扬别人、遵守游戏规则、关心别人、公平地玩耍、愿意帮助别人等都是受人欢迎的品种,有攻击行为、霸道、说脏话、抢东西、嘲笑别人、骚扰他人、不懂倾听、吝啬等都会影响到同伴间的友谊。对那些经常被同龄伙伴忽视或被排斥在群体之外的孩子,父母在难过的同时,更要分析其中的原因,采取有效的对策,帮助和教育孩子正确交朋友。
4、欢迎孩子带朋友回家
孩子如果感到父母对自己的朋友不欢迎,那么,渐渐地他就不会再带朋友回家了,他宁愿跟朋友在外面玩,表面上看,家里清静了,但实际上,这样做的后果一是让孩子在人际交往中失掉了底气,二是让亲子关系有了隔阂,非常得不偿失。而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朋友到来表示欢迎,热情地招待孩子的朋友,那么,孩子在人际交往中会变得更加的大方,也会因此在朋友中更有地位。
5、换一种眼光看待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如果自己的孩子总喜欢打架闹事,那么在很多情况下,孩子的表现其实是一种信号:他需要得到母亲的温情和关怀。在家庭教育中,有时候由于各种原因,家长对孩子的亲密接触不能充分实现;另一种情况是,有些信奉“管束主义”的母亲把接受孩子身体上的撒娇当作“娇惯”,从而严加拒绝,这些都导致了孩子心理需要的缺失,这种缺失在孩子身上往往通过攻击性行为来表现。所以周围的大人们都应怀着体谅的心情来温和地对待这样的孩子,要加强身体的抚触。对孩子的坏心眼和攻击性行为不加斥责,理解和满足孩子的需求。开始时孩子可能会表现出抵抗情绪来,但随着次数的增多,他会变得主动地要求抚触,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将随之逐渐减少。
6、让孩子具备更多吸引同龄人的地方
孩子除了主动去结交朋友,如何吸引同龄人主动来结交自己也非常重要,这就需要家长在平时多关注和培养孩子,让他们具备更多吸引同龄人的地方,并且尽量在平时表现出来。比如有个家长平时都会要求孩子把自己合理的想法和建议表达出来,让大家明白他的想法和做法。久而久之,同学和老师都称呼他为“小机灵鬼”,以至班级里的同学参加学校的一些多人组合比赛,都会拉拢他一起参加。家长还可以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友谊是建立在共同的兴趣基础上的,一个没有什么爱好的孩子是很难结交到朋友的。努力培养孩子的广泛兴趣,使他们在参加各种各样活动中和同学建立友谊。如果孩子有自己的特长,那更能增加自身的吸引力。家长应鼓励孩子抓住机会,大胆展示自己。因为适时、适度的展示可赢得同伴的认可。
让孩子具备良好的社交心态和能力,学会更好地交朋友,明智的父母会把它看成是自己送给孩子的最大的财富,孩子拥有了它,也就拥有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