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效益
——洼子店中学教学质量分析会交流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2009——2010学年,在教育体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我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工通力配合,辛勤努力,教学再创佳绩:中考成绩全县同类学校评比第二、综合评比第一,联考两个年级成绩均排名第一,实现了我校办学史上教学质量的新突破。
总结成绩,分析原因:加强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关键。
2008年我校尝试推行集体备课,2009年以来,在原有集体备课基础上,再次完善,确定了集体备课操作流程,强化了教、学案的编写,形成了科学的管理评价模式,从而使集体备课发挥了更大的实效,在促进我校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我校教学质量方面凸显其优势。
下面就我校集体备课操作流程、教学案的编写、集体备课的管理评价、集体备课的反思四个方面和各位领导、同仁做一交流。
一、规范的集体备课流程
我校集体备课操作流程可以概括为7步56个字:“制定计划、确定主备→一人主备、形成预案→个体研究、调整完善→集体研讨、形成共识→个性修改、实施教学→课例研讨、改进教学→小单元清、查漏补缺”。
1、制定计划、确定主备
学期初,在教务主任的指导下,备课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备好两个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小单元备课计划。“学期教学计划”要求备课组集体进行教材和学情分析、确定学期教学总体目标、明确学期教学重、难点、提出教学质量的提高措施。“小单元备课计划”是将教材大的自然单元按知识结构或学生的认知水平细化为更小的单元实施备课和教学的进度计划。做到科学划分小单元,做到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并根据教师特长和意愿确定每一小单元的主备教师。
(2)一人主备、形成预案
主备人提前教学内容一周完成预案设计,复印给辅备教师。
(3)个体研究、调整完善
辅备教师对主备预案进行调整和完善,填写“主备案研究记录”,并在集体研讨前由包学科领导审阅签字。“主备案研究记录”设计为三部分:一是记录需要调整、完善的教学内容和相应的修改意见;二是记录重、难点及解决策略;三是记录需要调整的教法、学法。“主备案研究记录”的填写,使集体研讨有了方向和依托,避免了研讨不“言”和“言”无边际。
(3)集体研讨、形成共识
集体研讨定时定点,分统一活动和分组活动。统一活动即分组活动前学科领导或教研组长对上一次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以讲座辅导的形式,对学科教研组教师进行专业引领指导。(如我们搞了“有效学”、“有效导”“有效讲”、“有效问”、“有效练”、“有效分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的小专题辅导,并通过课例观察、总结反思,积累了丰富的教与学的经验。拿有效讲来说,所有教师达成共识:核心问题必讲、思路方法必讲、疑点难点必讲;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我们的体会就是教学研究不迈大步子,不唱高调子,扎扎实实解决好“小问题”。再如,针对优化教学方法,我们在讲座辅导的基础上,进行同题会课,全体教师颇为受益。再如考试信息、考试方法指导和研究学生怎样“跟我(教师)学”、为我(教师)学”、追我(教师)学”和“我(学生)愿学”的策略辅导,都很有实效。)
分组活动是在组内针对辅备教师提出的有待调整和完善的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交流,最终形成教学设计上的共识。达成共识后,备课组长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布置下一次备课的内容,落实主备教师的备课任务。
(4)个性修改、实施教学
讨论交流后,执教者结合形成的共识,并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修改和完善主备案,形成个性化的、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学案实施教学。
(5)课例研讨、改进教学
课例研讨即主备教师选取一节精备课进入课堂面向组内教师上教研课。每次进行教研活动,都坚持上课、评课、反思的研讨制度,将每节课的得失进行罗列、分析、改进,从而提高每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能力,保存下来的完善的教学设计也为下一届教师备课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6)小单元清、查漏补缺
每个小单元结束后,编写“小单元清”反馈学情。“小单元清”的编写,必须根据学情、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完成。我们要求学生建立错题集,并要求教师编写“小单元清”时做到四分之一的内容必须来源学生错题集中的错题及其变形或拓展。“小单元清”一方面查漏补缺,一方面为教师下一轮集体备课提供客观的学情资料。“
二、以实用为目的编写教、学案
集体备课的最终成果体现于教案和学案。而如何编写教案,如何使用学案以实现集体备课的最终目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就显的尤其重要。
(一)教案编写
我校集体备课备的是每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备课中,教师偏于备教材和知识点,而备教法、学法、学生不足,备重难点突破策略不足,备习题不足,备教学细节的设计不足,实用性较差。针对此现象,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1、从教案设计格式进行规范:教案内容栏里设有“教材与学情分析”、“导学策略”、“难点(易混易错点)预测和措施”、“当堂训练”、“作业设计”这样几个版块。
2、主备案研究记录设有“难点(易混易错点)预测和措施”、“教法学法调整”栏目。
3、包学科领导深入备课组和教师一起探讨“怎么教?”“怎么学?”优化了教法、学法。
4、把备教法、学法、学生、习题选用、“小单元清”和月考试卷的编写作为教案评价的重要指标。
种种措施,强化了教案编写的实用性。拿语文朗读指导来说,起初,教学设计只是“指导朗读”。我们知道,指导朗读是有层次的,于是就抓住这个层次性探讨怎么指导。指导朗读的教法和学法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二)、学案编写
学案编写我们强调三个“功能”:
1、学案的预习功能:学案要提前发给学生,要追求“实效”。要学生预习什么,应该达到怎样的效果,都必须明确。
2、学案的载体功能:学案是集体智慧的集中体现,是集体备课成果的展示。因此,学案必须精心选材,注意以下几个原则:(1)逻辑性原则。选材要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然后由一般到特殊。(2)层次性原则。学案的编写要兼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3)多样性原则。学案的题型应具多样性,不拘一格。
3、学案的复习功能:在使用学案过程中,要注意学生信息的反馈,不断反复强化,充分发挥学案的复习功能。做到“堂结”、“日清”、“月结”。
教、学案的编写注重了实用性,自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三、科学的管理评价模式
集体备课成效的大小,关键在于教师潜能发挥的程度;教师潜能的发挥,则得益于科学的管理和评价。两年来,我校不断摸索,构建了对集体备课实绩的管理评价模式,并将备课组备课实绩纳入小组教师个人“两评四考”的过程考核。备课组团队成绩的合理使用,同时也加强了集体备课的管理力度。
我校对备课组备课实绩考评模式如下:
集体备课组的成绩=集体备课过程得分+备课组的成果得分+备课组的教学成绩得分。
(一)集体备课过程管理评价:
备课组集体备课过程得分等于备课组内所有教师个人集体备课过程得分的平均分。这样能更好调动备课组每一位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潜质,实现共赢。所以首先我们加强了对备课组教师个人集体备课过程得分的评价。
教师个人集体备课过程得分=主备案得分+个性备得分+“研究主备案记录”得分+听、评课得分+(集体备课组奖分-个人罚分)
具体操作:学校成立由校长牵头的“学校集体备课督导评估小组”。采取学科领导平时检查督导,教务处月查和期末检查督导相结合的方式。平时由包学科领导具体负责对日常集体备课的行为进行监督,对集体备课质量,对听、评课反思情况进行评估。集体备课的行为主要观察参与研讨的过程和参与效果。集体备课质量主要评价书面教学设计,为此我们制定了有效的备课评价标准。听、评课采取填写联系卡和学科领导预约,听、评课后,学科领导及时签字。每学期期末督导评估小组根据学科领导平时检查和教务处督导检查的结果为每个备课组设立集体备课奖分,并对不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的个人进行罚分。
(二)集体备课成果管理评价
学校为备课组设立“集体备课成果奖分”,如教案、论文、优质课、教学能手评比等。备课组团体备课成果的管理评价,更好促进了每一位教师自觉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三)教学成绩管理评价
集体备课的效果,最终体现是教学成绩的提升。我校把备课组团队的教学成绩作为对备课组评价的终极指标。从两个方面评价:
备课组教学成绩评价=校际评价得分+校内评价得分
校际评价:备课组教学成绩与其它五所规模学校的同学科联考成绩对比,按名次赋分进行评价。
校内评价:对同学科的三个备课组的教学成绩的方差按名次赋分进行评价。
备课组教学成绩的团队评价、学科备课组教学成绩的方差评价,有利于备课组每一个成员自觉地、充分地发挥自身潜质。
集体备课是集众人智慧、采众家之长,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学校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如何切实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梦想与现实之间总有距离。这样才会让我们不断地去追求,因为最美的永远是前方。
2010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