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
廉亲王为圣祖仁皇帝脉下支脉,始祖为圣祖仁皇帝第八子允禩。允禩,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日未时生,生母良妃卫氏(觉禅氏)。康熙三十七年,封多罗贝勒;四十七年,署理内务府总管事务,因故革爵,寻复封。世宗即位,晋和硕廉亲王,总理事务。雍正元年,管理工部事务;三年,退总理事务;四年,革爵圈禁,议罪状四十款,本身并子孙黜宗室,改名阿奇那;本年(雍正四年)九月初十日卒。乾隆四十三年,高宗特旨令其并子孙复入宗室。
【支系】
允禩只有一子名为弘旺,为使女张氏所生。在允禩及子孙被黜宗室之后,宗人府要求更改旧名,于是允禩将弘旺改名为“菩萨保”(希望保住其的意思)。弘旺共有三子,长子早夭,次子为肃英额,第三子为永明额。肃英额共有六子、六孙、六曾孙,但六个曾孙都没有后嗣,在道光二十八年此支绝嗣。永明额只有一子绵森,绵森共四子,前三个均夭折,最小的奕沆活到了光绪五年,39岁去世,死后无嗣。允禩本支断绝。奕沆死后,廉府过继了圣祖第十五子愉恪郡王允禑的五世孙为嗣,所以最后廉王是由愉王的庶流继承的。不过这个承继子也后嗣无力,导致廉王后裔到清末一直单传。
【旗籍】
允禩在康熙朝封贝勒,同时封入了正蓝旗。方式和他的哥哥们一样也是“半代入式”:一部分由上三旗代入,一部分则侵蚀正蓝旗王公的旗份。允禩在雍正朝晋为亲王,获得了安郡王的部分佐领。但是在其革爵之后,其佐领撤回,部分拨给了怡王,允禩的后代则成为左翼近支正蓝旗第二族的闲散宗室。
【地位】
允禩在青年的时候,从随驾情况来看,还是颇得圣祖喜爱的,与世宗、允祐共同封为贝勒,时间也较早。不过随着康熙中后期夺嫡的问题,允禩被圣祖厌恶,这也导致了其爵位一直没有提升。而在雍正朝又遭逢大难,后代闲散。后裔中,绵森还算有一定影响力,而在它宗承继之后,则均是默默无闻了。
【承袭(门长)】
1.和硕廉亲王允禩,后革爵;2.弘旺(允禩独子);3.肃英额(弘旺次子);4.龄贤(肃英额长子);5.奕英(龄贤长子);6.载霖(奕英长子);7.绵森(永明额独子);8.奕沆(绵森第四子);9.载慰(允禑五世孙);10.溥宽(允禑六世孙);11毓漳(溥宽长子)(图借自维基百科)
【名士】
廉王后裔单薄,有名者亦少,比较突出的是绵森和奕沆。绵森,永明额独子,允禩曾孙。嘉庆元年生,道光十年由七品笔帖式出仕,历任主事、理事官、光禄寺少卿、内阁学士,后任各旗都统、左都御史、礼、工、刑部尚书,赏紫禁城骑马。奕沆,为绵森第四子,以父授荫生,任员外郎、侍读学士。
【府邸】
廉亲王府位于东城区台基厂,是允禩晋为亲王之后的府邸。不过允禩获罪革爵后,廉亲王府也随之荒废。到乾隆时期已经改为经版库。从经版库的遗存可以看出,府邸至少有东西两部分,推论西路部分为原府的主体。另,允禩做贝勒时,府邸据说在雍和宫之右,今亦不存。图源自徒儿长乐。
【园寝】
根据弘旺的记录,允禩埋在了“热河石峒(洞)沟左山之阳”,不过根据允禩死时的身份,估计只是土坟一座,难以寻觅。而允禩后代的墓地,同样没有资料,根据清代惯例,廉王本支应该有一块坟地,不过由于允禩后裔的流落,也暂时无法考察。顺便辟谣,北京八大公坟是鳌拜坟地,与允禩无关。
【末世】
1937年修纂的《爱新觉罗宗谱》中,廉王支脉在世者只有50余岁的溥宽和其34岁的独子毓漳。所以理论上来说,毓漳是廉王支脉最后一个独苗。而在1947年的记录上,供奉良妃的家庙(安国寺)的庙主为“金毓评”,此人为怡王后裔。很有可能是毓漳已经去世或者不在北京,便由同旗族长家接任庙主。
【改名】
关于阿奇那有过很多说法。阿奇那,满文akina,《东华录》本注说是猪的意思,这个是作者不懂清语所致,造成了几百年的讹传。后来也有很多学者做出过解释,有“俎上肉”和“夹冰鱼”等等说法。目前我们认为,阿其那写作akina,对应口语akiyana,意为“去冻透”。可以参见我的老师山桃木的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