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王时敏 仙山楼阁图 纸本墨笔纵133cm横63.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图是王时敏74岁时的作品,系为友人陈静孚之母方太君70寿辰而作。王时敏以元黄公望画法写此图,画面上峰峦叠嶂,林木葱郁,流泉曲绕,长松挺立。山谷中点缀着茅亭草舍,环境清幽。图中烟岚起伏,云雾环山,增加了画面的高远感与深远感,同时产生虚实对比,使全图笼罩在朦胧飘逸的氛围之中,宛若仙境。其笔墨画法尤见精绝超逸,是画家晚年精品之一。
本幅款署:“乙巳冬日写《仙山楼阁图》为静孚道兄尊堂方太夫人衮寿,王时敏”钤“王时敏印”(白文)、“西庐老人”(朱文)、“玄赏”(朱文)。上诗堂有清初吴伟业题:“陈子静孚母夫人方太君七十,王烟客奉常、王湘碧郡伯绘《仙山楼阁图》以为祝。郡伯所制可以颉昂松雪,若太常此帧苍深高远,尺幅之中恍见仙真栖止,出入于烟云缥缈间,笔墨之奇非仅得子久三昧也。太夫人女箴妇德可镌琬琰,余将托诸诗歌,得两公妙染,真所谓画中有诗,不待九如之颂,可效口觥之祝矣。吴伟业题。”钤“吴伟业印”(白文)、“梅邨”(朱文)。鉴藏印有“过云楼考藏金石图书”、“顾子山秘笈印”两方。《过云楼书画记》著录。
王时敏 顾见龙 消夏图卷 美国明尼亚波利斯艺术馆
王时敏 长白山图卷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王时敏
王时敏(1592-1680),字逊之,号烟客,晚号西庐老人,江苏太仓人。清初宫廷画风的主要代表,与王翚,王鉴,王原祁,形成受皇室扶植的“四王”画派。他们的山水画风影响着整个清初一代。王时敏的山水画同时也开创了“娄东派”。少年时为董其昌、陈继儒所深赏。祖父王锡爵为明朝万历年间相国,家本富于收藏,对宋、元名迹,无不精研。王时敏少年时学画,颇多方便。“每得一秘轴,闭阁沉思。”对黄公望山水,刻意追摹。入清后隐居不仕,工诗文、书、画。擅长山水,富于收藏。精研宋元名迹,又受董其昌影响,摹古不遗余力,深究传统画法,表示“唯此为是”。并在《西庐画跋》中赞赏王(辉)是:“笔墨神韵,一一寻真,且仿某家则全是某家,不染一他笔,使非题款,虽善鉴者不能辨”,即“摹古逼真便是佳”。“四王”这一派的山水画家正是身体力行,步履古人,于临仿逼肖上,下了实实在在的功夫。泥古之弊,淋漓尽致。但在摹古之中,也总结了前人在笔墨方面的不少经验心得,对于绘画历史遗产的整理与研究,也是有贡献的。王时敏正是溶化古人的笔墨技巧,形成自己的面貌,但他最终缺乏对造化的真切感受。
王时敏 仿王维江山雪霁 轴 纸本 设色画 纵:133.7公分 横:60公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
「仿王维江山雪霁图」作于戊申(1668)画家时年七十七岁。图上山岩有着倾斜的走向,构成奇特宏伟的山形,充满动势。全画多勾染少皴纹,画树以细笔勾勒,设色以石绿、赭石、白粉为主,正是画雪景之古法表现。此幅画笔墨清润,设色皴擦秀雅,有追法唐代青绿没骨山水画的抒情特质。
王时敏浮岚暖翠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画高山纵谷中,溪水潺潺、林木茂密、山腰烟云浮动之景。透过树丛、平台与冈阜形成左右扣合的两股山势。用笔沉稳,敷色大胆,用青绿对比赭色罩染的岩块与峰峦,以山脚树石,山顶平台,圆弧形山峦及高低起伏的远树等黄公望画的母题呈现夏季山间景趣。作于王时敏八十一岁。
王时敏仿大痴山水轴 南京博物院
王时敏 南山积翠图辽宁省博物馆
王时敏端午图
王时敏 云山图上海博物馆藏
王时敏虞山惜别图轴 北京故宫藏
王时敏仿王蒙山水图 立轴
清 王时敏南山图轴 紙本設色 79×35厘米 现藏于怀菊草堂
清 王时敏仿黄子久山水
清 王时敏仿梅花道人山水
清 王时敏烟浮远岫图轴 纸本水墨 86×37cm 太仓博物馆藏
![[转载]清初四王:王时敏](http://img.413yy.cn/images/30101030/30062148t010968f56687bb0ef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