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固縣五郎鎮黃家村,位于縣城北十裏,緊傍城(固)小(河口)公路東沿,路西即爲黃家村街,東北俱系稻田。墓在平地壘起,高約二十米,上面樹木茂密,周圍面積爲十畝零六分。墓西靠公路邊豎壹石碑,上刻隸書:“漢舞陽侯樊將軍墓”,系清乾隆四十壹年(1776)陝西撫畢元所書。
樊哙是漢高祖劉邦部下的壹員大將,又是劉邦的老婆呂稚娘家的妹夫,他和劉邦算是“連襟兄弟”,爲劉邦屢立大功,如人們熟知的“鴻門宴樊哙救駕”。當樊哙在轅門外,聽張良說聲事急,便帶劍擁盾入軍門,披帷西向,怒責項羽,項羽折服,劉邦免難。
樊哙于公元前二0六年,隨劉邦來到漢中,但只幾個月,又隨劉邦北越秦嶺,出定“三秦”,壹直升官到舞陽侯。從此再未到過漢中。那麽,漢中城固出現樊哙墓,又是怎麽壹回事呢?原來所謂的樊哙墓,本名樊哙台,是樊哙當年在漢中時率領士卒所築。據《水經注》載:“堵水經樊哙台南,台高五六丈,上容百許人”。《輿地紀勝》載:“樊哙台:在城固縣北五裏,上容百余人。《舊經》雲:‘樊哙所築也’”。
後來有人把樊哙台訛爲“樊哙墓”,清代畢元又附會增飾,給立了壹通墓碑,稱爲:“漢舞陽侯樊將軍墓”,所以當地人便把它叫做樊哙墓或“將軍墳”了。據《長安志》載:“樊川:本樊哙食邑,故名”。又雲:“今其墓在神禾原上”。據此可知,樊哙墓在西安城南樊川神禾原。當無疑義。城固的樊哙墓,是由樊哙台訛誤而來的。
城固樊哙墓位于城固縣北郊五郎鎮黃家村邊上。從西環路出城北,到五郎鎮上城(固)小(河口)舊公路,大約有三裏多路吧,黃家村外濃密的樹蔭裏,高高壟起的便是了,旁邊有縣文物單位立的壹個破爛的舊水泥路牌,暗紅色的字迹:樊哙墓。
小碑牌立在墓的右後側路邊,墓有個明顯的標志,壹棵很高大的老樹!
老樹有壹人環抱那麽粗,高約二十米,枝繁葉茂,綠蔭鋪天蓋地。碗口粗的樹根從墓旁的土裏掙紮而出,相互扭曲盤繞。大樹的濃蔭下,近十米高,占地兩畝多的大墓芳草萋萋,被綠色厚厚的覆蓋著。墓前的主碑嵌在青磚灰瓦的山牆裏,兩旁還有稍矮壹點的畫壁的,只是上面的圖案或文字都己消失了,被人淡淡的刷上了壹層白灰,左邊的畫壁牆下不知是什麽時候被放上了壹尊小小的神像,看上去孤單又滑稽。旁邊有縣文物單位立的壹個新碑,落款時間比路邊的碑更早些,卻很新!
![樊哙墓(城固) 樊哙简介](http://img.413yy.cn/images/30101030/30062027t0170da3d9c4c358603.jpg)
主碑保護得還算好,上面的題字清浙可見:賜進士及弟兵部待郎陝西巡撫兼都察院副都禦史加五級畢元。中間壹行很遒勁的大字書:漢舞陽候樊將軍墓。落款是:大清乾隆歲次丙申孟秋。
墓的周邊都是村裏人的菜園或田地,墓側大樹邊,還因爲常常有人上下走動而踩出了壹條彎彎曲曲的羊腸小道,壹直漫延,消失在墓頂的草叢裏。關于樊哙墓的真實地點,史學界衆說紛纭,還有兩處樊將軍墓,壹處是山東平原縣,另壹處是西安樊川神禾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