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6日,陈爱京邀请沈龙朱追忆其父亲——20世纪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沈龙朱收藏陈爱京为其创作的书法作品,沈龙朱向陈爱京赠送一幅自己为父亲沈从文创作的钢笔画作品。
沈龙朱先生,原任北京理工大学电子厂副厂长、高级工程师。
沈龙朱说,父亲是他一生的榜样,父亲引导着他坚强地面对生活。
“父亲教会我们乐观。“”
“当时,社会环境恶劣,生活非常艰难,但父亲却引导我们,让我们的视线远离这些灾难,看一些美好的东西,让我们的心态一直处于阳光当中。父亲还引导我和弟弟看一些文学书籍。”沈龙朱说,“小孩子的意识形成非常重要,父亲的引导为我们日后坚强面对挫折起了关键作用。”
谈及父亲,沈龙朱称,“他为人谦逊,一生随和。虽然见过极其悲惨的景象,但生活态度永远乐观。且对事情有自己的观点和评价,不受外界影响。可以说是一个随和又‘顽固’的人。”
从父亲身上学会“忘我”
沈龙朱回忆说,1938年抗战时期,父亲只身一人前往云南,在西南联大任教。后来母亲带着他和弟弟辗转数地才来到云南父亲身边。那时候他还小,总会闹着父亲带他去城里住上几天。父亲白天上课,晚上写作,几乎没有什么空余时间。
沈龙朱回忆说,每天晚上,他都会看到父亲伏案执笔直至深夜。“父亲经常流鼻血,一劳累就会流。我跟父亲住在学校的那几个晚上,看到父亲几乎每晚都流鼻血。遇此情况,他只用冷水拍拍脑袋,鼻子里塞两团纸,又继续趴在桌上写,纸都被血浸透了,他也不会发觉。”沈先生说,“‘忘我’二字就是我从父亲那学来的。”
说到父亲的创作,沈龙朱说,他经常看到父亲将一篇写好的稿子反复地改,每看一次就会修改一次,即便是印好的书,他拿回来也会在上面圈圈点点,似乎对自己的作品永远都不满意。
沈从文(1902-1988),我国20世纪杰出的文学大师、著名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31年—1933年在山东大学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一生创作的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由于其的创作风格的独特,在中国文坛中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30年代后,他的创作显著成熟,主要成集的小说有《龙珠》《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如蕤(rui)集》《从文小说习作选》《新与旧》《主妇集》《春灯集》《黑凤集》等,中长篇《阿丽思中国游记》《边城》《长河》,散文《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文论《废邮存底》及续集、《烛虚》《云南看云集》等。
从作品到理论,沈从文后来完成了他的湘西系列,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以及与它的对照物城市生命形式批判性结构的合成,提出了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是他的全部创作要负载的内容。
沈龙朱收藏陈爱京为其创作的书法作品!
沈龙朱向陈爱京赠送一幅为父亲沈从文创作的钢笔画作品,并题写“赠陈爱京!沈龙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