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有关茶文化的好书,一起来看看。
有关茶文化的好书
《茶道入门三篇——制茶、识茶、泡茶》
这本书谈的是初入茶道最急切需要知道的三篇课目,一是“茶如何制成?”如果连茶是怎么形成的都不知道,那喝起茶来不就像瞎子摸象?第二是“各种茶的认识”,市面上的茶叶有那么多种类,它们的区别何在,如果没有一些理论性的理解,难以进入欣赏的领域。第三是“如何享用一杯茶?”包括冲泡与饮用。学茶当然要喝茶,而且也只有从喝茶中才能获得茶的益处,才能体会到以茶为载体的思想、美学境界。
《茶道入门——泡茶篇》
本书具体入微地介绍了泡茶中应该注意的各种事项,分为“观念篇”、“水质篇”、“水温篇”、“茶器篇”等,对于茶道入门者来说,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基础书。
《茶道入门——识茶篇》
在喝茶之前我们希望对茶有个七八分的了解,既包括类型方面的了解,也包括质量方面的了解。本书从色、香、味、形、嫩度、品种、叶底等方面详细地解读了茶之间的差异,还将对茶的认识延伸到泡好的“茶汤”上,有助于我们比较全面地认识和欣赏所有的茶。
《中日韩英四国茶道》
中、日、韩、英同为茶道国家,但由于国情、民俗及产业的变迁,造就了不同的茶道文化。本书主要介绍中、日、韩、英四国的茶道文化知识,包括各国的茶道简史、茶道道具、茶道礼仪、茶事茶话等内容,并配有精美的手绘图片,世界各国的茶道爱好者,都能领略茶道艺术的风貌。
《用心学泡茶》
本书主要从最基本的一道茶的冲泡和品鉴入手,教读者掌握一道茶的冲泡技巧和品鉴知识,并具体分析作为一位茶人是如何达到提升自身冲泡与品鉴能力的。书中着重描述了茶人在冲泡一道道茶时的内心思维活动,对于“有动手能力,愿意自己通过具体冲泡实践来求证”的茶文化爱好者有较为具体的指导作用,而最后几节关于紫砂壶和铁观音、普洱茶的选购以及相关知识,实用性比较强。
《现代茶道思想》
本书从茶道流派、茶道境界、品茗环境、泡茶、识茶、茶器、茶会、市场与推广、品赏与品鉴、茶与艺术、茶人与称谓、茶道教育等方面阐述了对茶道的体悟,既是作者从事茶道三十五年来茶思想的展示,也是当代茶文化的一张地图。
《中国人应知的茶道常识(插图本)》
《中国人应知的茶道常识(插图本)》讲述了初学茶道之人应了解的各类茶道知识,比如高由茶的品质为什么好?什么是制作乌龙茶的真功夫?茶叶应该怎样保存?茶叶的评鉴环境有何讲究?购买茶叶时,如何仅从茶叶的形状和色泽来判断品质?如何判断茶叶的浸泡时间?选购紫砂壶时为什么要看是否三点平呢?应该从哪些方面去鉴赏名家紫砂壶?紫砂壶在使用前为什么要开壶?一次茶会所需的茶叶量如何估算?饮什么茶可以减轻辐射的伤害?等等。
《中华茶文化》
中华茶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朵灿烂的奇葩。《中华茶文化》普及与提高茶文化知识的读物。全书系统地介绍了茶的由来,茶文化的产生、发展和未来走势,进而揭示了中华茶文化丰富的内涵及其与中国人精神生活的关系。《中华茶文化》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说古论今、由浅入深,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获得知识,提高修养。此书尤其适合爱茶者研究、学习所用。
《茶经·随园食单》
《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唐代陆羽所著。此书是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划时代的茶学专著,精辟的农学著作,阐述茶文化的书。
《随园食单》是清代才子袁枚所著,以文言随笔的形式,细腻地描摹了乾隆年间江浙地区汉族的饮食状况与烹饪技术,用大量的篇幅详细记述了中国十四世纪至十八世纪流行的326种南北菜肴饭点,也介绍了当时的美酒名茶,是清代一部非常重要的汉族饮食名著。
《茶经》
《茶经》是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由中国茶道的奠基人陆羽所著。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我们约请专业人士对此书做注释、翻译和点评,并插入大量精美图片,相信读者会在轻松的阅读中对中国悠久的茶文化历史进行一番愉快的游历。
茶文化的古代文学
中国关于茶的文学作品汗牛充栋,仅古诗词一项,总数在2000首以上.
现在能看到最早的关于茶的文学作品是杜育的《荈赋》。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2800部诗歌作品中,与茶有关的有60首。而他本人也是品茶行家,一天到晚茶不离口。
唐代诗人卢仝所作《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北宋范仲淹作《斗茶歌》描绘了茶文化在当时的盛行。
北宋·苏轼《汲江煎茶》描写诗人在月明之夜亲自用大瓢汲取活江水烹茶的情景:
“活水还须活火煮,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