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试卷的练习,能够让你掌握新的知识点。现在由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欢迎阅读!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百家讲坛》拉开了“文化奶妈”时代
“《于丹〈论语〉心得》签售一日过万册”,这个新闻近几日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盘旋,因为它不是个枯燥的阿拉伯数字。签售当日,我路过中关村图书大厦,看见好多人绕着楼排队,起先以为是商场要大优惠,他们在抢购什么东西,走近才知道,原来是为了于丹女士讲孔子的签名售书。冬天的风在他们身上肆意拍打着,蛇样的队伍却越来越宠大,从这样的人群旁边走过,心情颇为复杂。
央视《百家讲坛》火爆后,文化传承似乎找到了一条通向罗马的捷径。本来是给闲人解闷的讲坛,成了普及经典文化的圣地。一批嘴皮厉害的讲人次第登场,于此扬名立万,跻身学者兼畅销书作家的行列,名利双收。
自余秋雨开始,文化找到了他的“传教士”,“传教士”也先后找到了文化。人们买名著经典,只是为了装点门面,并不就去如饥似渴地阅读,而要等待“传教士”的出现。比如,刘心武之于《红楼梦》,易中天之于《三国演义》,孔庆东之于鲁迅著作。从普及文化的角度看,这样的现象令人欣喜。每一个讲解者都复活了一本书甚至一个领域,读者也经由他们的讲解,激起强烈的阅读经典的兴趣。在一个精神无指向的时代,他们给出了一条文化传承之路。
一大批文化“传教士”的出现,改变了中国文化传播的方式。我把讲解者称为“文化奶妈”,把这种传承方式命名为“文化奶妈”式——就是得有奶妈吃了文化之草,再挤出奶汁喂养嗷嗷待哺的文化学童。
“文化奶妈”出现的原因很复杂,但大致可以找到这么两条:一是长期与文化的隔离,大众阅读理解能力极度下滑,已经很难弄明白老祖宗的字意了。这就需要人把文化通俗化,导入大众之耳。二是缺乏耐心,渴求速成。效率主导了人的生活,即使润物细无声的文化,也得服从这个硬道理。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体味先哲的精神,我们要的是结论,能让我们受用的东西。因此,文化方便面大行其道。
在这样的时代,我们要放声赞美奶妈的功劳。他们尽管不是最有水准的学者,不能给我们提供学术标杆,但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传达出中国文化的魅力,使百姓愿意亲近文化。当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的时候,有这样安慰国人的二手经典,当然不是坏事。
如果往深里思考,忧虑也不少。已经出版的种种解释,都是个人化的探究与心得,毫无疑问,都在放大或缩小原著的思想空间,甚至背离原著主旨,把读者引向理解的歧途。在读者与经典之间,他们可能是桥梁,也可能是阻燃剂。出版的一窝蜂,使咀嚼式文化产品急速繁殖,读者越来越懒了。由此造成的阅读依赖心理,将使名著远离人们,取椟还珠。
如果注意到《百家讲坛》的产业化运作方式,我们对其弊端就不能不加以警惕。在我看来,“奶妈文化”商业化操作的后遗症非常明显:首先就是急功近利,以市场定选题定人选,完全工业化操作,把精微的理解纳入程式化的规范里,长此以往必将形成恶俗的风气。其次,为了标新立异,对原著发挥离谱,靠过度解释吸引大众耳目。三是庸俗化家常化,以探究人性做幌子,把历史拆解成逗乐子的庸俗段子。
提醒咂巴奶头的文化学童,你们吃的东西毕竟不是原汁,而是替代品,如果想弄明白中国文化的原味,一定要去啃原著啊!
《论语》固然要看,但重在实行。孔子塑造了中国人的特征和行为准则,昭示了礼乐调和的人生境界。人之为人的奥秘皆在于此。用心去读,用力实践,《论语》才有价值,否则就只是滑稽的装饰。我们如果只是冲着某人的签名才会读孔子,孔子真的像艺术家金锋塑造的那样——要哭了。
1.下面关于“文化奶妈”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化奶妈”是指那些讲解中国文化的人,即文化“传教士”,他们改变了中国文化传播的方式。
D.“文化奶妈”传承文化的方式往往是他们吃了文化之草,再挤出奶汁喂养嗷嗷待哺的文化学童。
C.作者认为要赞美“文化奶妈”的功劳,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传达出中国文化的魅力,使百姓愿意亲近文化。
D.作者提醒咂巴奶头的文化学童们,一定要认真去啃文化方便面,因为其中有“文化奶妈”大量的个人化的探究和心得。
2.下面不是“文化奶妈”出现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大众长期与文化的隔离,大众阅读理解能力极度下降。
B.是《百家讲坛》产业化运作的结果,是传统文化与现代传媒结合的产物。
C. 效率主导了人的生活,人们没有耐心去阅读,褐望速成。
D. 普通人读不明白传统文化的字意了,需要“文化奶妈”将其通俗化,直接让大众接受。
3.下面的表达与原文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文化”与“传教士”是一个双向选择,二者的结合,促进了文化的普及。
B.“文化奶妈”的出现,复活了一本书或一个领域,激起了读者强烈的阅读经典的兴趣。
C.作者认为现代人没有时间体味先哲的精神情感,但要知道其中的结论和能让我们受用的东西,因此作者提倡我们阅读“文化奶妈”的二手经典。
D.“文化奶妈”的商业化操作后遗症十分明显:形成恶俗化的风气、对原著的过度解释和把历史拆解成逗乐子的庸俗段子。
二.(32分) ,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拨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本文有删节)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4.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会昌初致仕 致仕:做官。
B.居易累以忠鲠遭摈 累:屡次。
C.与胡杲……李文爽燕集 燕:通“宴”,宴饮。
D.不尚艰难 艰难:艰涩。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权贵有嫌其出位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
B.乃放纵诗酒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与刘宾客齐名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5分)
②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泊舟严滩①
真山民②
天色微茫入暝钟,严陵滩上系孤蓬。
水禽与我共明月,芦叶同谁吟晚风。
隔浦人家渔火外,满江愁思笛声中。
云开休望飞鸿影,身即天涯一断鸿。
【注】①严滩:即严陵滩,相传东汉初年隐士严子陵在这里隐身钓鱼,故名。②真山民:真名不详,宋末进士,宋亡归隐。
8.全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9.首联一个“孤”字领起全诗。请具体分析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这一“孤”字。(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5小题)(5分)
(1) ,砯崖砖石万壑雷 。
(2)江间波浪兼天涌, 。
(3) ,渚清沙白鸟飞回。
(4) ,望帝春心托杜鹃。
(5)银瓶乍破水浆迸, 。
(6)吾尝终日而思矣, 。
(7)空闻虎旅传宵柝, 。
(8)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l—14题。
遗嘱
黄立温
(1)他患有轻度小儿麻痹症,用人们的话说就是个瘸子。他母亲很早就过世,父亲一辈子当小干部,家境极平常。因为残疾,他心灵上一直罩着阴影,强烈的自卑感使他从小不愿意出门。读到初中毕业后打死他也不愿意上学了。父亲原以为长大后他有所改变,谁知,他更加消沉,整天躲在家里无所事事,陪着电视打发时间。
(2)他父亲打他,骂他,亲朋好友苦口婆心地劝导他,还买来很多残疾人自强不息的书籍让他学习,但是毫无结果,他依然烂泥扶不墙的样子,逼急了他就要自杀。父亲束手无策,老泪纵横。
(3)他父亲退休后患上严重的哮喘病,每天咳个不停。他对父亲依然不理不睬,也不肯走出家门一步。看来他注定要当个废人,父亲无可奈何,只好续弦再娶,找了个有些年纪的女人结婚照顾自己的余生。
(4)没过几年,父亲就带着无比的遗憾撒手人寰。不见棺材不落泪,当父亲闭上双眼时他才意识到生活全变了,没有父亲的退休金,他一下子断了活路。
(5)屋漏偏遭连夜雨,在处理父亲后事时,他的后妈,一个冷漠的女人,当着众人的面,出示了一份他父亲亲手写下的一份遗嘱。遗嘱明明白白的写着,父亲的所有财产包括房产全部归后妈所有。
(6)所有的人都愤怒了,都齐声谴责,痛骂他后妈贪婪无耻。他一下子全傻了,天底下竟有如此怪事,住了大半辈子的家竟然不属于他了。他请律师告上法庭。但是尽管法院同情他,包括社会舆论都向着他,可法律无情,在白纸黑字的遗嘱面前,他败诉了。知道这件事情的人都愤慨不已,纷纷臭骂他父亲绝情寡义,所有人都指责他后妈为了将财产据为己有,骗取老人立下如此荒唐透顶的遗嘱。
(7)他被赶出家门。无处可去的他只好到处婆家落脚。外婆家也很困难,不可能整天养着他。他们便介绍他到农贸市场踩三轮车,专门帮人拉菜。活虽然很苦,却很适合他的身体。
(8)他别无选择,只好硬着头皮出门拉活。
(9)因为他不善言辞,干活老实,摊主们都喜欢叫他拉货。几年过去了,所有人都忘记了他的悲惨际遇。
(10)他天天在市场里混,慢慢就熟行了。后来,他接手了一个大菜摊,又请了帮手,生意红红火火。他还处上了女朋友,生活十分开心。
(11)一天,他的后妈,那个千夫所指的坏女人直直地走到他的摊位买菜。按男人的脾气,拿菜刀砍人的念头都闪过。但是,他已经成熟了,为了不影响生意,他只能把她当成顾客。他冷冷地问:“你要买菜么?”
(12)“是的,给我买两斤马铃薯吧。”女人生硬地说。
(13)他称好了马铃薯递过去。奇怪的是,女人付给他的不是钱币而是一张纸——一张从未见过的父亲的遗嘱。
(14)他十分熟悉的父亲的笔字跃然纸上:……
(15)“哇……爸爸,儿子对不起你啊!……后妈呀,儿子错怪你了!……”大庭广众之下,他像小孩一样放声大哭。
(原文有增删)
11.小说中,这位残疾青年前后出现了巨大的变化,请简要地概括出这个人物形象。(4分)
12.从内容和结构上,赏析文章画线的两处句子。(8分)
(1)看来他注定要当个废人,父亲无可奈何,只好续弦再娶,找了个有些年纪的女人结婚照顾自己的余生。
(2)知道这件事情的人都愤慨不已,纷纷臭骂他父亲绝情寡义,所有人都指责他后妈为了将财产据为己有,骗取老人立下如此荒唐透顶的遗嘱。
13. “遗嘱”细节的设置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并鉴赏一下小说在情节设置上使用的突出的艺术手法。(6分)
14.“父亲最后的遗嘱”应该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请加以探究。(7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加点字注音及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间或(jiàn) 撕( sī)打 炮(páo)烙 庠(xiáng)序
B.草窠(kē) 磨砺( lì ) 马嵬(wěi) 寒喧(xuān)
C.烟霭(ǎi) 九宵(xiāo)云外 朱拓(tà) 憎(zèng)恶
D.逡巡(qūn) 锲(qiè)而不舍 石栈(zhàn) 两颊(jiá)
16.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递交了承包治理这座荒山的申请后,我觉得自己当之无愧地将要成为这座荒山的开发者,心里十分激动。
B、我是电脑迷,渴望有一台自己的电脑,当爸爸把新买的手提电脑郑重地递到我手中时,我如愿以偿地笑了。
C、记者在采访时发现,这个饭店洗手间的毛巾、手纸等经常被一些缺少公共道德的人顺理成章的占为己有。
D、这个人在就职演说时信誓旦旦,表示绝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可是一登上官位,就经不起利欲的诱惑了。
1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但是有一年的秋季,大约是得到祥林嫂好运的消息之后又过了两个新年,她竟又站在四叔家的堂前了。
B、屡次想问,而始终中止了;我从四叔正襟危坐的脸色上,又忽儿怀疑起来。
C、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
D、她怔怔的张着口站着,眼睛直着看他们,接着也就走了,似乎自己也觉得没趣。
18.下面是一首题为《门》的诗歌。请在横线上补写有关诗句。要求想象合理,与相关句子连贯一致。(4分)
诗人说:
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
绿阳把夏天的门推开了 ,
飞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
我说:
勤劳把贫困的门推开了,
坚韧把苦难的门推开了 ,
真诚把关爱的门推开了 ,
19.仿照画线句子,写出三个句子与它构成排比句式。(5分)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洒下一片绿阴;
让我们共同创造辉煌。
20.根据下面两种情境,分别写一段话,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每段不少于30字)
情境一:在互联网上有一个绝望的女孩,你想劝慰帮助她。
情境二:暑假里,你想走入社会去打工以丰富社会经验,父母开始不同意,你想说服他们支持你。
五.(60分)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种奇怪的虫子,叫列队毛毛虫。顾名思义,这种毛毛虫喜欢列成一个队伍行走。最前面的一只负责方向,后面的只管跟从。著名生物学家法布尔曾利用列队毛毛虫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诱使领头的毛毛虫围绕一个大花盆的边沿绕圈,其他的毛毛虫跟着领头的毛毛虫,在花盆边沿首尾相连,形成一个圈。这样,整个毛毛虫队伍就无始无终,每个毛毛虫都可以是队伍的头或尾,每个毛毛虫都跟着它前面的毛毛虫爬呀爬,周而复始。这样几天后,毛毛虫们被饿晕了,从花盆边沿掉下来。
——毛毛虫的失误就在于失去了自己的判断,盲目跟从,进入了一个循环的怪圈。
你怎样看待“毛毛虫”的失误呢?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①观点鲜明,论述充实 ②题目自拟 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 ④不得抄袭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全部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