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类对生活环境改善欲望的不断增强,建设绿色变电站成为各国电网建设的必然趋势。这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变电站职称论文,仅供参考!
变电站职称论文篇一
浅析变电站变电检修
【文章摘要】
纵观检修技术的发展历程,事故后检修、预防性检修都是随着技术发展而发展的,状态检修也不例外。实施状态检修要有一定技术基础支持。只有掌握了技术,状态检修工作才能够向前发展,获得更远、更大的利益。提高供电可靠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现场的工作量,以及减少变电所全停的次数。减少停电次数不仅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减少了线损,而且减少了维护工作量,降低检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因而使得供电的可靠性得以明显的提高。其次,提高人身和设备安全。通过状态检修减少了大量的停电检修和带电检修工作量,减少了发生人身事故的机率。
【关键词】
变电检修;设备;解决措施
1 变电检修
1.1 传统的检修模式
自从电力系统出现,就有了电力设备的检修。事故检修是最早也是最为广泛的变电检修方式。这是一种完全被动的检修模式,只有在电力设备出现问题不得不检修时才进行检修。所以一般电力设备检修前往往是遭到破坏了,这些电力设备出现故障无法再继续工作时才检修。由此可见,这种被动的检修方式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同时还使得电网、设备、系统面临更多的安全威胁。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多,产生了预防性的检修方式,该方式较前一种相对比较主动。早期的预防性检修为定期检修,该方式也是当前我国变电的主要检修方式。定期检修是设定了固定的检修时间和对应的检修工作内容。主要是通过统计资料和经验进行。但是,固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检修无法处理随机引起的偶然事件。这种检修当时产生了良好设备维修过剩,导致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同时由于检修过程通常要对设备进行拆卸和组装,使得引发维修故障。
1.2 状态检修模式
将电力系统设备状态的检修称为状态检修,状态检修建立在电力设备状态的检测和评估基础之上,认真考虑电力设备当前的状态、过往的故障情况以及异常的发展状况,综合的分析诊断之后再合理地安排检修的项目和时间。状态检修的优点是给电力设备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全性能、优质的运行保障体系,状态检修可以大大地节约维修的时间和费用,还可以提高电力设备的可靠性。
状态检修是当今世界上电力设备检修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当前国内电力设备的状态检修仍然处于一个初步阶段,没有完善的检修系统,但是很多专家学者达成共识,随着传感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力设备状态检测及状态检修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虽然我国状态检测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猛,我国已经大量地使用噪声、震动、红外热、测温、绝缘和局部放电等变电检测。同时,随着模糊逻辑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和小波变换技术的应用,将会给状态检修技术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2 35 kV以下变电检修存在的问题
2.1 变电检修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①变电检修人员技术能力不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大力使用,很多变电检修工作人员的技能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难以适应新的变电设备的发展,使得他们遇到设备故障很难及时地采取对应的措施,对电力系统的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影响了电力系统的正常发展。②变电检修工作人员的心理素质不高。当今的变电检修人员承受着家庭、社会、单位的各种压力,如果处理不好这些问题,将会给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进而阻碍了变电检修工作的正常进行。③变电检修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意识对与变电检修的工作人员来说极其重要,一旦出现安全问题不但危及到自己还会危及到他人。
2.2 变电检修目标不够明确
变电检修是一门科技含量较高的技术,电气设备运行出现故障时,检修人员可以对设备进行检修,对设备进行维修。但是,通常情况下,维修人员对变电检修的目的不明确,使得变电检修难以很好地进行。
2.3 其他
除了上述两类问题外,还存在着检修工作对应的技术记录和成本的分析不全面;维修成本过高;同一类型的设备检修经验在各个供电局之间交流不够。随着大量的先进设备使用,设备的工作量增大,但定期检修无法满足突发性故障,使得变电检修工作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3 提高35 kV以下变电检修质量的措施
3.1 提高检修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变电检修人员的综合素质,让他们认真地执行检修工作;加强对每个变电检修人员的技术培训,严格地执行检修的工艺;让检修人员遵照工艺进行检修工作,检修人员工作失误要尽可能地避免。检修管理人员要对每一项任务都要做详细的记录说明;给检修工作人员布置详细的检修工作和技术定义,让检修人员认真的了解并掌握。
3.2 采用先进的检修管理方式
加强检修工作人员的责任感,通过他们的技术积累参与管理;将检修力量集中到最为关键的检修工作中;加强检修管理,采用相应的计算机技术进行检修管理;做好检修后备工作。后备工作包括设备制造商的支持、设备和工具的供应、必要的培训、图纸、文件、实验设备、规程、以及进度的准备工作。
3.3 改进变电站检修方式
当前,国内的新旧供电单位,新旧设备都存在,很多变电站的设备寿命已不长,检修和更新的费用越来越大,状态检修会大大地节约资源。但是,当前我国很多电力企业条件有限,都采用状态检修还存在着很多的困难。应该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新建设的项目中可以先引进状态检修技术,让检测和诊断进入规划的设计中,当取得成功的经验后,再将状态维修推广到更多的地方。对于故障率比较低或者并不重要的变电站预防故障只需安装简单的检测、诊断设备。虽然变电的状态检修是一个全新的技术,但是随着光纤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检测方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旧的变电检测方式已经过时,在实际检修过程中,要衡量检修技术,全面地考虑可靠性、有效性、经济型。
4 结语
21世纪物联网技术和智能电网技术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在变电的状态检修中有很好的应用,主要是在状态检测方面,为更好地分析和决策提供实时的信息。在未来的变电检修技术中将会使用更多的先进技术。然而事故检修―定期检修―状态检修这一规律符合科学的发展,电力系统的变电检修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使用以上3种变电检修技术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结合35 kV以下变电检修的使用主要模式以及现状,提出了当前我国电力系统变电检修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国变电检修质量的策略。
变电站职称论文篇二
变电站验收体会
摘要:通过对变电站新站验收的前期介入,工程交接,以及在验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关键点的控制和把握,分析了变电站在验收过程中的重点难点,为今后在变电站的验收过程中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资料 图纸 资料反馈 危险点
中图分类号:TM41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随着用电需求的不断攀升,电网系统需满足发展需要,变电站的新建以及扩建工程层出不穷,通过对变电站的一些验收体会,总结出变电站验收的前期准备,验收过程以及验收质量要求和关键点的控制,现场调查的结果值得注意和借鉴。
1、验收资料的意义
相当于前期验收。前期验收工作很重要,比如出现问题时有与没有一些资料是不同的。
要求:验收要全面,只有明确资料的意义才能验收全面。并且可以看作是分阶段施工的证明。从此角度,资料的掌握也是在督促施工单位对于施工细节的控制。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29条规定:“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合约规定,对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和商品混凝土进行检验,检验应当有书面记录和专人签字,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对此业主方可以通过查看管母、母线、电缆、绝缘子、金具、钢材、构支架、防火阻燃材料等数量清单、质量证明文件、自检结果、复试报告以及报审表等材料来掌握。
第30条规定,“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的检验制度,严格工序管理”。对此业主方可以通过查看变电站各施工部分(如主变、组合电器、母线、配电装置等)的安装单位工程及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验评记录来掌握。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第17.1款对于工程的隐蔽工程也约定:工程具备隐蔽条件或达到中间验收部位,承包人进行自检,并在隐蔽或中间验收前48小时以书面形式通知工程师验收。承包人准备验收记录,验收合格,工程师在验收记录上签字后,承包人可进行隐蔽和继续施工。对此业主方应认真查看施工单位的各电气设备(主变、组合电器或开关、刀闸等)及构支架的基础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以及直埋电缆、屋外接地装置、避雷针及接地引下线的隐蔽前施工方及监理方签证。
由于在变电站施工建设期间业主方是委托监理进行对承包单位对施工质量监督,所以有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的各种质量证明文件、记录和签证,可以看作是施工和监理单位的承担其质量的施工和监理责任的重要体现。因此作为业主方认真的审查这项资料,也就是在认真的检查施工的中前期施工方和监理方的工作。
虽然现实工作中存在着施工时不注意积累,验收时造资料的情况,但是首先对于业主方而言,将所有应该具备的资料掌握齐全,才能在验收、保修运行期间与各施工、监理单位的相关交涉中保持主动。从责任上来讲,如果在运行中出现的设备问题与施工质量相关,而施工方对应的施工资料都不全,那么作为验收人员也要承担相应的验收责任。其次对于施工企业而言,造资料同样没有好处。虽然临时将各种资料补充齐全,有可能将资料方面存在的缺陷蒙混过去,进而顺利完成工程的交付。但是不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时间进行对应施工质量书面文件的办理,最终损害的只能是施工方自身的施工质量,进而是施工企业自身的效益和发展前景。比如各种材料的进场证明文件不全,在验收时出现了质量问题时,施工单位只能进行更换并承担相应的经济损失;再比如在施工的具体过程中严格质量的分部分项验收,能很好的起到质量监督的效果,从而可能会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质量问题。因此从长远的观点看,对项目各方最好最有利的方式恰恰是权责明确,照章办事,资料完整。这样对业主方而言,可以很好的把握施工方的施工过程,明确施工项目的各项责任;对施工方而言,也可以很好对监督自身的施工过程,同时维护自身的各项权益。
比如笔者在一次验收中发现一次引线的线夹出现了裂纹,需要更换。由于验收时线夹已经和导线进行了压钳的压接,更换一个线夹实际也就意味着更换一次引线及其两头的两个线夹,对于施工企业而言这也就意味着增加近2000元的成本支出。对于施工方而言,这时首先想到的就应该是该线夹的进场质量证明文件。如果没有这份资料,则责任完全可以归咎于施工的材料检验人员和监理人员。如果有证明文件且文件齐全,那么施工企业还要找出一次引线施工过程中的分部分项质量验评表,对问题进一步落实责任。可以看出通过相应资料的查找,可以将问题的责任细化落实,更重要的是通过资料的责任落实,可以有效的防止类似问题的重复发生。同样如果该线夹的裂纹在验收送电后的设备运行期尤其是设备保修期之内出现问题,那么对应资料的完整性还会包含验收人员的责任。
更明显的例子是变电站施工过程中的隐蔽工程。其最大的特点是在最后的全站验收中不易查看。比如主要电气设备的基础,钢筋混凝土的荷载,地网的辐射以及设备与电网的连接等等。这时资料的作用就更为重要。
所以虽然变电站的施工验收资料只是一沓纸,一些签名和盖章,但是其包含的意义以及对应的责任却是非常重大的。而项目的各方如果能明确施工资料的意义,对各方的权益维护都是有益无害的事情。
2、图纸的意义:
验收规程是验收的基础,通过对设备主体、母线、接地、电缆等等各个方面对细节进行质量的验收,并依据规程对设计、施工中对不合格之处提出缺陷。目前验收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是:验收人员对规程的运用和掌握已经比较普遍,但是对于图纸的使用还没有普及。笔者认为只有规程是不够的,还必须依靠图纸进行验收的细化。比如对一个间隔断面对验收,如果单单从规程角度去考虑,架构的固定,引线及金具的施工质量、安全距离,耐张悬垂绝缘子的安装等等,而打开间隔断面图,往往可以发现更多的验收要点。比如对一个间隔断面图纸:导线的规格具体为:架构间的拉线导线为2*(NAHLGJQ-1440)耐热铝合金导线,而出线避雷器、CVT的引下线为LGKK-600的扩径空心导线,其余弓子线为LGJ-1400/135导线。而施工单位需按图施工(摘抄)。所以验收人员对导线规格这样的细节需要从图纸中去查找。同样图纸也是判断缺陷的一个重要依据。比如怀疑导线金具搭接不符合规程时,不仅要从规程中导线与金具的压接施工工艺去判断,还要从具体位置金具的型号判断是否使用了合适的金具。这就需要图纸。
对于变电站的验收,目前广泛采用的模式是根据相关的验收规程,诸如《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等等来编制验收卡然后根据卡来逐条验收。如下图所示针对某500kV架构的验收卡:
某CVT的验收卡:
CVT安装的注意事项,并没有在验收卡中体现出来。这说明单纯的依靠验收规范编制对应的验收卡来验收,并不能达到100%的验收效果。因为验收规范是一个通用的规程,它规定的是适用于大部分的设备的共通的技术标准;而对于一个具体的施工项目而言,还需要在通用标准的基础上,增加对应具体标准的专用的条目。图纸是第一步,规程和设计准则是第二步。当然,多年的经验是第三步。规程也是基于多年经验的基础上的。
3、相邻设备的运行资料反馈:
对于扩建间隔是个很好的提示。同样,设计的反馈也是很有必要的。对同一变电站内的相同电压等级的间隔,往往具有很高地借鉴性,由于同一电压等级的设计及施工的原理,资料,条件均相同或相仿,固掌握相邻设备的运行资料极具借鉴意义,即便如此,也同样需要生产人员的认真负责以及知识的全面性,
4、边干边验的危险点:
边干边验势必会存在一些交叉作业,施工单位施工人员与验收人员在有交叉作业的情况发生时,一定要沟通好,在各自不影响对方工作的前提下,确保双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设备安全
结语
验收涉及自身的专业的不断积累(包括本专业和相关专业),还有工程全寿命周期的相关内容,更有设计的内容。只有兼有三方面的知识,并不断学习深化,才能更好的进行验收工作,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使新上的变电站或局部间隔能尽可能长时间无缺陷运行,为电网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张一群(1985―),男,助理工程师,从事变电检修专业技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