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经营状况这么坏,你得对症下药,才有可能好转。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公司经营成功的案例,欢迎阅读!
公司经营成功的案例1:2011年下半年,由温州民企老板“跑路”事件引发的小微企业融资难再度成为业内普遍关注的话题。造成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其中制度性设计缺失下的信贷资源配给问题是重要原因之一。即在缺乏支持小微企业融资信用机制的制度性安排条件下,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无法掌控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而对其借贷需求实施限额配给,即使企业愿意支付更高的利率,也只能部分获得贷款或者被拒绝。有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分析大多基于信贷供给角度,重点分析银行对企业的甄别筛选机制,从原因和条件上提出缓解信贷配给的途径。本文以制约小微企业融资难点的案例分析入手,提出从制度性设计上构筑政、银、企相互融合的小微企业融资信用机制发展模式,推动和促进小微企业发展。
一、小微企业信贷配给现状
呼伦贝尔市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北疆开发战略的实施,以资源禀赋和地缘优势为特征的区域经济开发推动了地区经济总量快速增长。2011年GDP总量达1145。31亿元,增速为14。4%,其中以小微企业为主的非公经济创造了50。3%的GDP、61。01%的税收,提供了45。64%的城镇就业人数,可以说在推动地区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水平上小微企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平衡,虽然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但因开发建设较晚,经济基础薄弱,导致呼伦贝尔市投、融资渠道狭窄,信贷投放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导,无上市公司,缺少专业性的投融资机构,民间资本的启动没有形成规模整合条件,社会信用过度集中于银行,锁定了小微企业资金需求受到商业银行信贷配给机制的刚性约束。
(一)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狭窄。
(二)小微企业融资门槛过高。
(三)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大。
(四)小微企业融资能力弱。
二、金融扶持小微企业融资的现实难点。
(一)小微企业自身存在不足。
(二)社会信用体系不够完善。
(三)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
(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不完善。
(五)县域资金需求与供给不对称。
三、构筑小微企业融资信用机制
所谓小微企业融资信用机制,就是以信用培育和信用评级为桥梁和纽带,通过创造性的机制设计与模式创新把小微企业发展、政府扶持优惠政策、金融机构信贷支持三者提升到融合与共生的高度,实现彼此深度契合,从而建立小微企业融资在制度设计和安排层面上的良性循环机制。即政府制度安排上的规范性办法、实施方案、组织管理机构、优惠政策与金融机构筛选合格的客户提供合适的金融产品服务以及企业通过规范和变革满足金融支持的条件,三个方面共同依托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完成融资目标。同时打破金融支持就是信贷支持的思维定式。发展全方位的小微企业金融创新模式,上市融资、信托融资、信贷支持、保险产品、结算支持、产业基金等金融服务方式。构建良性循环的融资信用机制具体来说如下图:
四、小微企业融资相关建议
(一)政府政策性扶持措施。扶持小微企业,除了政府报告中列举的各项积极政策外,在公共项目和政府采购方面,也可以更多地考虑扶持和让渡小微企业。同时,在涉及小微生产经营的审批流程和收费方面,也可通过提高行政审批效率,达到扶持目的,做到“能减则减,控高求低”。
(二)企业自身诚信规范经营。有规范的财务报表、良好的信用记录、科学的管理机制,自然能更加顺利地从银行获得贷款。这既降低了贷款风险,同时也与银行建立了良好的信贷关系,让贷款发放更高效、快捷。
(三)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银行、保险和外部中介评级机构共同构建小微企业评级数据共享平台,建立农村信贷机构、涉农保险机构、地方政府三方信息共享与联动机制,合力完善金融服务链。
(四)强化担保和行业协会建设。有效创新服务模式,为金融机构推荐更多资质好的企业。以担保公司为例,当前小微企业普遍缺乏抵押物,担保公司可以适当放大抵押物的价值,从而帮助小微企业提高在银行的贷款金额。
(五)完善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流向小微企业,更有效地服务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让民间资本建立民间的金融机构来支持民营企业,让中小银行体系来支持中小企业。据统计,截至2011年末呼伦贝尔市共有小贷公司15家,注册资金5。6亿元,贷款余额达5亿元。小贷公司已然成为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补充渠道之一。根据规定,小额贷款公司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其资本净额的50%。这也使得不少小额贷款公司虽有大批小微企业客户等在门口,却无钱可放。小额贷款公司普遍存在资金短缺、风险过高、无法纳入正规金融体系等问题,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空间,从事金融业务,却无法享受正规金融机构的税收待遇,建议建立多元化的资金供给体系,结束小贷公司的尴尬处境。
公司经营成功的案例2:迪拜这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200多个国家的人口来到这里淘金,这里如同上个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热潮中的中国一般充满着机遇,而众多的中国企业,也来到这里淘金。作为迪拜最大的自贸区杰贝阿里自贸区至2013年进驻企业已达7100家,其中包含130多家世界五百强公司,170多家中国企业,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央企,同时也汇聚了很多想扩展阿拉伯中东和北非等地区业务的中小企业。现在随着迪拜自贸区范围进一步扩大,国内有越来越多的客户企业正在通过迪拜投资服务中心投资入驻迪拜自贸区。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就是这其中的比较成功的一个案例。“海康威视”是中国专业的监控产品供应商,其营销及服务网络覆盖全球,目前在中国大陆31个城市已设立分公司,在全球设立了多家全资和合资子公司, 其中海康威视中东分公司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公司。
近年国内市场竞争激烈,金融危机后海康威视决定加大中东市场开拓力度,2010年,他们成立了中东分公司,负责开拓中东和非洲市场。之所以选择迪拜自贸区建立分公司,主要是是因为迪拜与其它中东国家不同,它可以实现外资百分之百控股。在除迪拜外的任何一个中东国家进行投资,比如沙特阿拉伯,必须要找一个当地的保人,在法律的框架下,你的公司会被动地剥离51%的股份给这个当地的保人。除此以外,迪拜对外资企业是否雇佣本地人方面没有提任何要求。但在土耳其,则要求企业每雇佣一个中国员工,则需同时雇佣5个当地人,这也导致很多中国企业不敢去土耳其设立公司。
海康威视成立中东分公司,以集中东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物流中心为一体的迪拜为基地,辐射范围为阿拉伯、中东以及非洲等地区的广阔市场,同时,海康威视中东分公司充分利用迪拜完善的仓储物流体系,为相应地区的客户提供及时、便捷的货物配送服务。中东分公司的成立,将为该地区的新老客户带去及时和本地化的服务,并且凭借海康威视多年服务于中东市场的经验积累,进一步扩大我们在中东地区的市场版图,大幅提升海康威视品牌影响力。
2010年来初迪拜时,发现中东互联网虽然比较流行,但并没有国内那么普遍。中东、非洲等地依旧相对闭塞,对中国产品及企业的印象依旧停留在早期,还需要中国企业努力五到十年的时间去转变观念。一般的中国企业想进入当地大的政府工程,难度会特别大。所面临的困境,也是大量中国优质民营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他们无法像特大型企业,如中国银行,抑或华为、中兴般,跟随中国政府高层团前往各国,从高层层面往下拓展国际市场,大量的国内企业走出去,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从最基础的民用、商用市场项目开始,从下往上拓展市场。
海康威视转变了思路。虽然海康威视的安防设备在国内有85%销售份额来自于行业应用,包括公安、交警、金融等其他的重要传统领域,但在中东和北非,业务拓展的重点则转向中小型政府项目和一些商业企业类的应用,以及一些小型企业或社区。
与很多企业设立海外分公司,仅仅派驻一些代表以维护客户资源不同,海康威视则认为这仅仅是“本地化1.0”阶段。认识到真正的跨国企业开设在当地的分支机构,从人员、文化、产品到服务,会让当地客户感觉这就是一家当地公司,从而根本忽略了这个公司的总部究竟在哪个国家,这才配能称作全球化的公司, 于是,海康威视的迪拜分公司便招了一些阿拉伯人加入,在迪拜,当地阿拉伯人的薪资虽然较高,一般在销售市场上干了两三年的阿拉伯人,初级主管级别起步工资为月薪4-5万,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项目需要接触到政府层面,本地人语言上的的优势一点点显现出来。
凭借着自贸区的优厚的投资政策,和迪拜强大的区域经济辐射能力,2010年之后的四年间,海康威视在中东的安防市场拓展迅速。现在中东、北非市场占的市场份额至少前三位。最近几年一直保持50%以上的增速。海外市场去年增长107%,今年估计还能接近翻倍。
相比周边的国家,迪拜以其稳定的政局和经商环境,吸引了世界五百强将中东和北非总部设在这里。仅仅在位于迪拜机场附近的杰贝阿里自贸区自贸区,2013年对迪拜目前GDP的贡献占到了20.6%,对于阿联酋的GDP贡献也达到了8.7%。
通过迪拜投资服务中心,可以获得从公司注册、银行开户、迪拜登入到获取长期居留签证等一整套专业服务,也可享受到协助投资者运营公司,并提供公司运营托管服务,协助投资者在迪拜和阿联酋扩大商业活动丰厚回报。由于迪拜跟周边国家维持较好关系,如果持有迪拜工作签证,那么去其他国家出差会非常方便,有些地方可以免签,大量节约项目时间。
而另一个不可忽略的优势是,迪拜本身作为中东最大的贸易港口,其港口的基础设施和物流建设在中东也是最好的,很多产品运到迪拜大部分是用于转销到非洲、南亚和其他中东地区。因此,这里是全球物流业务最繁忙的地区,但也是物流行业全球竞争最激烈的地方之一。据中国外运中东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永钢介绍 ,世界上能够看到的、能够想到的知名物流公司全部都在杰贝阿里自贸区里面。到2011年为止,杰贝阿里的贸易额达到了3380亿美金,而在该自贸区入驻的物流公司数量达到了惊人的1600家。你打开迪拜地图,就能发现,在杰贝阿里自贸区身处中东最大的港口杰贝阿里港边,在两侧设有两个机场,配有130条以上的航空线,170条以上的船运线,还有70家以上的国际线路,这并未包括即将建成的全球最大的机场。
迪拜正在通过自贸区,将海港和空港进行一个无缝的连接,这个连接可以在三个小时之内实现货物的转运和快速的通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