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运用丰富的辅导方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长时间用同一方式进行单调的辅导,会引起孩子大脑皮质的疲劳,使神经活动的兴奋性降低,难以维持有意注意。如果家长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交替使用不同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不但可以使他们减少疲劳,更能引起孩子注意,一般来讲,学习时要做到“五到”,学习心理学有这样的调查,发现只听效率为13%,只看效率为18%,只动口效率为32%,如果耳、眼、口并用,效率为52%,如果加上双手不断地自然地做动作(口中还要说或喊叫学到的知识,并内心里相信自己理解和掌握了知识)效率可高达72%,而且不会感到累。所以家长要灵活运用辅导方法。
(二)优化课堂辅导结构,把握孩子的注意力
在认识事物过程中,人们感兴趣的东西并不是完全不了解的东西,也不是完全熟知的东西。因此,家长的讲授必须在孩子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把新内容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
(三)严肃学习纪律性,强化孩子的注意力
注意是服从一定活动任务的,对活动的意义和结果理解得越深刻,责任心越强,就越能产生注意的决心,就能长时间地保持注意力。学习是复杂而辛苦的活动,会遇到困难和干扰,只依靠不随意注意难以完成学习任务。为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把注意力贯注在所要学的知识上,家长必须严格孩子的学习纪律,培养孩子自觉的有目的的注意能力。
(四)正确运用注意规律、唤醒孩子的注意力
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交替使用。在辅导中,单一运用随意注意或不随意注意来完成辅导任务是不存在的。随意注意时间过长,会引起大脑疲劳,而每项学习活动,都会遇到困难,所以也不能单靠不随意注意来完成,二者必须交替使用。
(五)提倡劳逸结合,保护孩子的注意力
足够的休息对保护神经细胞免于衰竭很重要,所以家长要关心孩子休息的量和质。心理学家研究:连续学习的时间45—60分钟最好,大脑在进入学习后的10分钟左右达到最佳状态,这种状态能持续25—45分钟,之后效率就下降。
(六)运用心理暗示,增强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在家长的正面鼓励和引导下会渐渐对自己增强信心,认为自己是能安静地坐下来集中注意力学习的。所以家长要经常用平和的态度,对孩子说“你注意力比以前集中了”,“你做作业的速度一定会加快的”,“我相信你再坚持一下,会比前些天做得更好”。这样的心理暗示对加强孩子的信心很有好处的。
(七)排除多余注意干扰,稳定孩子的注意力
学习场所要单纯固定。所谓单纯,即将无关的图书杂志放在视线之外,各类必须的书籍文具放在固定的地方,以免因寻找而中断学习。这就好像烧锅炉,冷却之后再加热又得费去许多时间。而在固定的场所学习,容易定下心来。孩子一旦坐在自己的书桌旁,就很容易和学习的意识联系在一起。心理学上有“防止多余刺激原则”,即尽量防止与辅导活动无关的刺激出现,学习环境要求安静,避免过多的外界干扰。来源 www.zhaoyangjiaji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