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分析是八年级数学考试管理中重要环节。小编整理了关于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质量分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质量分析范文一
期末考试已经落下帷幕,为了更好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特对本次的数学试卷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期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好地成绩!
一、卷面印象与学生分析
本次数学试卷紧扣新教材,考查了双基,突出了教材的重难点,难度适中,是一份不错的试卷。
我校八年级学生特点分析:一部分学生数学基础不是很好,再加上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而且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极不端正,认为学习没什么用处,干脆完全放弃了。数学知识的严密逻辑性对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举步艰难,再加上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使他们积重难返。这几年的中考题都注重了实际应用,注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察,注重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考察,注重了对学生掌握数学思想的考察。这种情况也符合了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而我们学校的学生都是来自农村的,他们接触的知识面本身就很狭窄,所以这些方面的能力更差。
二、试题的特点分析:
(1)强调能力,注重对数学思维过程、方法的考查
试卷中不仅考查学生对八年级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也考查了学生以这些知识为载体,在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的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基本的数学能力,初中阶段数学能力主要是指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理解。
(2)注重灵活运用知识和探求能力的考查
试卷积极创设探索思维,重视开放性、探索性试题的设计,如第7题、第10题、15题、21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与方法的能力;第22题、23题、24题等具有开放性、探索性,有利于考查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析、探求、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视阅读理解、获取信息和数据处理能力的考查
从文字、图象、数据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新课程特别强调的。如第5题、6题、7题、10题、22题等,较好地实现了对这方面能力的考查,强调了培养学生在现代社会中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的要求。
(4)重视联系实际生活,突出数学应用能力的考查
试卷多处设置了实际应用问题,如第22题,考查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数学模型的能力,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感,试题取自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具有时代气息与教育价值,如22题,让学生感到现实生活中充满了数学,并要求活学活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地考查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用数学,做数学的意识。
三、得失分情况分析:
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是失分的主要原因。本次试题基础题所占比例大,容易题占60分左右,从答题情况看,计算题失分较多,导致成绩普遍偏低,主要原因是基础不扎实,对课本知识生疏,或不能熟练运用,相当一部分后进生表现尤为突出。
整体表现为缺乏良好的思考和解题的习惯。平时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过死,灵活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尤其表现在对课本上的一些变式问题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死搬硬套,照猫画虎,因而得分率较低。在考试过程中,发现仍有部分同学解题不用演草纸,直接在试卷上答题,缺乏对解题过程的布局和设计,解题思路混乱,涂改现象严重,答题结束不能认真检查。
四、原因探究
1、学生中存在厌学情绪。
2、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学校的风气存在问题,部分学生对于考试和分数已无动于衷。
3、学生的荣辱观、是非观也存在问题,急需加强教育。学生的学习问题已不是单纯的学校教育问题,它反映出家庭教育的明显缺乏。
四、对以后教学的几点建议:
1、教学中注重体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为学生提供看得到、听得进、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探索,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力求实现《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的课程总体目标。
2、要注重“过程”的教学,注重过程不仅能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而且有利于达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过程性目标”。强化过程意识,注意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重视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在学习期间不是简单地背下一些公式、定理,而要展开思维,
弄清楚其背景和来源,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同时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发展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因此,教学中要加强过程教学,真正做到结论和过程并重。
3、教学中要强化“数学思想方法”,要加强“方程、数形结合、转化化归、分类讨论、探索开放”等数学思想的教学,特别是加强学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因为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应渗透在教学全过程中,使学生不仅学好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内容,而且能领悟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并通过不断积累,逐渐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形成解决问题的自觉意识。
4、转变观念,培养能力。调研考试试题对“双基”的考查,是将数学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多方位的全面考查,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准确地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能力培养应落实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另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和“猜想”能力,因为数学不仅是思维科学,也是实验科学。数学推理不仅包括演绎推理,还包括合情推理。
5、重视教学方法的改进,坚持“启发式”和“讨论式”,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多设计、提出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具有一定探究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面对适度的困难,开展尝试和探究,让学生经历“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还要充分发挥例题教学的作用,适当运用变式,一题多变,一题多解,逐步设置障碍,以不断增加创造性因素。
6、加强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它是数学思维和数学交流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能够进行各种数学语言的转化,还要培养学生会用数学语言准确、简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另外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图像、图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7、面向全体,加强学法指导。鉴于数学考试成绩“两极分化”严重的现状,在教学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促使学生将知识构成网络、形成系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努力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目标。
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质量分析范文二
一、试卷结构
1.试卷结构: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应用题、证明题和其它题型四种题型,各种题型所占分值分别为18分、30分、5分、10分、6分、31分。
2.试卷内容:不等式组求解、三视图、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中位数、众数、方差以应用不等式组来解决实际问题,主要考查方面包括: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活动过程;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等。
3.全卷难度结构为:容易题、中档题、稍难题约为71分、20分、9分。
通过对初二考生进行试卷分析统计数据如下(人数54人):
注: 1、“及格率”指60分(含60分)以上的考生数占总考生数的比例。
2、“优秀率1”指80分(含80分)以上的考生数占总考生数的比例。
3、“优秀率2”指90分(含90分)以上的考生数占总考生数的比例。
二、试卷特点
这份试卷从整体上来分析,题型还是非常清晰、简洁的,把握好了由简单到稍难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既照顾到差生,又能从中挑选出尖子生,起到了一举两得的功效。对于解题的过程中只注重学生的分析能力,对于运算的过程上不做文章,这点还是相当合理的。
1. 注重对数学基础点的考查。如,1—10、11、12、13、14、16、17、18、21、19、22(1)题(共64分占全卷的64%),这些试题大部分都是从教科书的例题、习题中选取后进行适当变式生成的,较好地体现了数学学业考试的基本定位。而且从整体试卷来看,凡属考查初二数学难点的内容,在命题上都适当降低要求,并且都控制了试题的难度,注意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避免过高要求和繁难人为编造的计算题。这样的命题方式有利于引导老师和学生扎扎实实的讲透和学好“双基”内容,夯实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证;注重对重点知识的考查,关注学生的“数感”、“证明能力”、“计算能力” “应用知识”的形成。如,第1、2、3、5、6、10、14、15、21、25、26题,不但增加了试卷的亲和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解题欲望,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2.体现对数学思考的考查。如,第4题通过对空间想象选用已经的平面图形,经过折叠后能否围成一个正方体的类型,第9题体现得是学生考虑问题是否周到,是否有严密的解题过程;第15题考查的是学科的跨越衔接是否到位,科学中平面镜成像原理跟平面坐标点的平移转换很好的连接起来,这一题型合乎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第19题考查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利用立体的图形画出三视图;第23(3)题是一种学生自主讨论的题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证明的思路是否合理。这些试题给考生创造探索思考的机会与空间,体现对数学本质理解的考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观念与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4.注重数学学科知识内部的联系,在数学知识的交汇处命题。试题体现了能力立意,以《课标》规定的知识为载体,知识与能力并重。如,第19题综合考查了等腰梯形与解直角三角形,这些试题既考查了重要的基础知识,也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观察、分析、归纳、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考查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严谨性。
三、答题情况
1.选择题。第9题主要错误为选择B或C,忽视了两种都是满足条件的,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答题时不够细心。第10题错误是最多的,对于同样的题目换成另一种方式去考查的时候很多同学无从下手,从中可以体现出平时学生对于题型见识不够多,碰到没见到的题目就措手不及。
2. 填空题。第15题这个题型考查的是平面坐标点的平移变换知识点;
第16题犯错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审题不够仔细,给出的两个条件有些学生只满足一个要求,有些学生两个条件是考虑在内了,但方向却搞错了,都是非常可惜的。
四、教学建议
1.研读课程标准,以新课程理念统帅教学工作
平时教学要研读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落实到自己的教学中。平时教学应该注意避免采用简单的讲练模式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不然,非但取不到预想的教学成绩,而且会适得其反。在复习阶段,教师要在领会课程标准的思想后,结合《中考数学考试说明》,针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复习计划,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重点突出,对已删除的内容坚决不再复习。这样就能使整个复习教学因符合新的命题方向而更有效。
2.抓好基础,搞好核心内容的教学
学生的基础永远是学生发展的前提,是学生能力提高的先决条件。因此,任何忽视学生数学基础的行为都是不值得提倡的,是必须克服的。新课程更是如此,任何认为新课程忽视数学基础的看法均是错误的。新课程强调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发展,更强调学生数学方面发展赖以存在的数学基础。因此,要加强对学生“三基”的教学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在概念、基本定理、基本法则、性质等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要加强对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使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规范、准确、到位;要加强运算能力的教学,使学生明白算理,并选择简捷、合理的算法,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率;要依纲据本进行教学,踏踏实实地教好第一遍,切不可不切实际地脱离课本,搞难题训练,更不能随意补充纲本外的知识。今年中考的考题大多源于教材,有些甚至就是教材上的例习题的改编。教学中要立足于把已学的知识弄懂弄通,真正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网络,打好初中数学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在复习阶段,教师不能随意扩大知识范围,任意提高复习题的难度,要抓住基础,掌握其中精髓,重视数学思想方法,为获得好的教学成绩提供保障。
3.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能力的提高
以学生为主体是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的根本保障,任何超越学生发展年龄特征的操之过急的教学行为都是不适宜的,任何包办代替学生学习的行为都是不适当的,任何以过多的模仿练习为主要模式、剥夺学生自身的思考和活动以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做法都是不值得提倡的。学生的发展,对知识的掌握,经验的积累,乃至解题答题能力的提高,都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身体力行之上,教学只是学生发生这种作用或变化的“催化剂”。平时教学,应该注意培养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
在复习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给学生更多的空间与自由支配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安排一些学习和活动。这样,既可减轻师生的负担,又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主动探索,积累经验,提高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目的。
4.联系实际,重视数学应用的教学
数学教学应该联系学生的实际和国家与当地社会发展的情况展开,选择的教学材料应该具有时代性和地方特色,藉此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学生一方面应该积极主动地联系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来学习数学,另一方面应该有意识地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分析和看待一些问题,从而培养并发展自己用数学的意识和用数学的能力,真正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能够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和相关学科中的数学问题,以及解决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够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展开交流,形成用数学的意识。试卷从多角度考察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考卷中所暴露的部分学生对常见术语理解有障碍正是我们教学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我们要教育学生,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观点。应引导学生多注意观察社会生活和生产实际,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灵活地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在复习教学中,可以对日常的一些数学应用题进行归类,对所涉及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进行梳理,以优化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进一步提升学生解决自己不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5.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练习教学
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精选一些典型例题和习题进行思维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暴露学生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和形象化的过程;要让学生多说解题思路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暴露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经常性地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暴露学生对复杂的数学语言进行分解与简化的过程;要通过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训练,暴露学生对数学问题多种解法的比较与反思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练习教学既是巩固学生学习成果的手段,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和个性,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提供一些有利于学生通过自主发挥来解决的习题,如用开放题、探索题、操作题、阅读理解题等形式设计一些具有思考性、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作为平时练习教学的题目。无论何时的练习教学均应处理好学生独立练习与学生合作练习之间的关系,要重视通过学生合作练习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6.教要面向全体学生,学要积极主动
目前在一些教师的数学教学(特别是考试复习)中,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抓住优秀学生而忽视甚至甩掉困难学生的做法,这种做法既不符合新的课程理念,更损害了教育的公平性,应该加以制止。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实现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不同层次发展的教学目标。重视培优,更应关注补差。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本班的学情,选择好教学内容,合理地确定教学的起点和进程。课外要多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开“小灶”,满腔热情地关心每一位后进生,让他们尽快地跟上其他同学,促进全体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主动开动脑筋、大胆探索、讨论与交流,特别是遇到困难时,先要努力克服,自己努力但不能解决时要及时请教,保障学生顺利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此外,从今年考生的答题情况来看,推理混乱是考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演绎推理的要求新课标是有所降低,但不等于不要求,几何论证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希望老师要适当加强这方面的教学,但要适度不要做偏题和繁杂难题。
考试复习是学生回顾整理、综合提高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地配合学生制定他们的复习计划,另一方面学生也要主动将自己的学习情况提供给教师,协助老师制定复习教学计划、及时调整复习策略。
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质量分析范文三
一、试卷成绩总体分析
这份试卷,围绕学段教材的重点,并侧重本学期所学知识,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测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以及对于联系生活实际的实践活动能力等等。本次试卷命题较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内容覆盖面广,题型全面、多样、灵活,难度也较大。
成绩反映:平均分一般,及格率较高说明,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可以,但高分率低,说明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数学能力较弱。
二、存在问题分析
1、基础知识掌握好,个别同学较差
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对基本知识掌握得较牢固。个别较差的学生个别辅导。
2、解决问题能力不强
在本张试题中有多个题目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这部分试题基本上都是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的。学生的得分率较低,反映出学生不能很好的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解答方法多样化,但有解题不规范的现象
试题中有一定数量的灵活、开放的题目。可以说学生的解答方法多样,表现出了思维的灵活性和方法的多样性。试卷中有许多同学明明知道道理,却未得满分,在解题规范性上海存在问题。
4. 有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待养成
据卷面失分情况结合学生平时学情分析,许多数学生失分可归因于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很好养成,从卷面的答题情况看,学生的审题不够认真,抄错数字,看错题目要求,忘记做题,计算粗心马虎等,是导致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教师们已经把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教学实际之中。他们在夯实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 “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以及个性发展”等全方位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学习习惯等综合素质的拓展和提升。
三、今后教学工作改进策略措施:
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反思我们的教学,我们觉得今后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1、加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
发挥教师群体力量进行备课,弥补教师个体钻研教材能力的不足,共同分析、研究和探讨教材,准确把握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坚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经常对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进行自我反思,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求改进的措施和对策,总结成功的经验,撰写教学案例和经验论文,以求更快地提高自身课堂教学的素质和水平。学校内部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互相学习,共同发展,提高自身素质,构建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数学模式。《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明确地把“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作为一个重要的课程目标,因此教师应把评价的重心由关注学生解题结果转移到关注学生的解题策略上来。在肯定学生个性方法、带给学生成功感受的同时,认真分析学生不同的解题策略,并通过观察、调查、访谈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掌握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看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
2、夯实基础,促进全面发展。
从点滴入手,全面调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建立学生的“知识档案”,采用分层教学,力求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知识缺陷,进行补缺补漏,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加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对比,通过单元的整理练习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网络结构,以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解题的能力;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和游戏,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能够得到不同的发展。
加强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工作。如何做好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位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师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做好以下工作:坚持“补心”与补课相结合,与学生多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关注学生个性差异,让每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四、对抓好中学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关注学生,培养良好习惯
由于各种原因使得部分学生养成了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导致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师应加强学生的日常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教师在平日的练习中,应结合具体的题目,加强阅读理解,重视题意分析,通过作业及测试及时了解、反馈学生的错误,经常性的进行改错练习,发挥典型错误的指导作用,逐步培养学生认真读题、仔细分析、动脑思考的好习惯,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比以往教材的思维要求高,灵活性强,仅用大量机械重复的训练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一方面要精选、精编灵活多变的针对性练习、发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如: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习惯等等,注重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态度的培养,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