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是公民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工作方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工作方案篇1
一、健康情绪教育
喜、怒、哀、乐等情绪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心理现象。但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只是把情绪视为认识和行为过程中的附属产物,对健康情绪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情绪的破坏作用认识不足。个人既要为社会做贡献,也要过一个有幸福感、愉悦感的生活。损人利己固然不可能有持久的幸福感,但一个生活得很痛苦的人,纵然为社会做了一些有益的事,其人生也是有缺陷的。情绪具有动力功能,它能够激发一个好的行为,也能促生一个破坏行为。情绪对身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健康情绪有益身体健康,消极情绪容易导致生理疾病。当代心理学十分重视对情绪的研究。 健康情绪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但不容忽视的是,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情绪教育的重要性。不少人认为,喜、怒、哀、乐,天生就会,不学而能,实无教育之必要;情绪取决于当事人所遭遇的事件,好事自然令人开心,倒霉事谁也高兴不起来。这些认识上的误区使得学生的情绪生活缺乏教育的有效干预,学生的情绪发展缺乏教育者的有效指引。
(一)健康情绪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健康情绪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主要是,使学生的情绪变化做到目标适宜,方式适当,反应适度,并以积极情绪为主。情绪教育不是要设法消除、压抑学生的情绪,而是使学生学会正确表达情绪,合理宣泄情绪,有效调控情绪,保持愉悦的情绪主旋律。 健康的情绪生活要符合以下两点要求:
1.特定情境中的情绪正常
情绪总是产生于特定的情境之中。此时的情绪,不管是高兴还是愤怒,只要符合下面三个条件,都是正常的。
(1)情绪与刺激事件同质。即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导致其愉快情绪,阻碍个体需要满足的刺激导致其哀怒情绪,而不是相反。
(2)情绪的强度与刺激强度相称。情绪的强弱程度与刺激的强烈程度相对应,而不是情绪过敏或体验肤浅。
(3)情绪的持续时间与刺激作用的时间相宜。当刺激消失后,情绪会随之平息,而不会长久被其影响。
2.心境以愉悦为主导背景
一个人难免有不高兴的时候,愤怒、忧伤和失望等情绪固然会使人不快,有时却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一个人在大多数的时候应当是愉悦的,满意的,有幸福体验的。
(二)健康情绪教育的操作要点
在对学生进行情绪教育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引导学生合理宣泄情绪
过分压抑情绪是有害的。它不仅造成生理健康问题,而且不良情绪的累积会造成情绪泄洪,出现连当事者都难以理解的冲动行为。当然,宣泄要采取合理的方式,如倾诉、运动等。
2.教会学生正确表达情绪
养成表达情绪的习惯,掌握正确表达情绪的技能。积极表达关爱、欣赏、感激、歉意等令他人愉悦的情绪,学会无伤害地表达愤怒和不满。偶尔表达愤怒和不满,只要讲究技巧,可以取得更强烈的表达效果,它说明你对问题的倾注和重视,增进了别人对你的了解。
3.教育学生运用情绪力量激发建设性的行为 情绪会带来生理反应,形成一股能量。不良情绪容易产生破坏性行为,压抑这股能量不如利用它,使之激发出建设性的行为。例如,生气通常导致某些学生的攻击行为,教师就应当让他们懂得,怒气若发泄到别人身上,只会恶化外部环境,是自己更生气;“受气”所激发的能量若能推动“争气”的具体行动,则不仅促进了个人的发展,也从根本上优化了自己的情绪。
4.注重纠正学生对事物的非理性认识
美国心理学家艾丽斯认为,人的情绪不是由他所遭遇的事件决定的,而是由当事人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认识决定的。对事物的理性认识导致当事人的健康情绪,非理性的认识常常使人陷入消极情绪,难以自拔。例如,对于教师的严格管理行为,一个学生认为“老师总是与自己过不去”,自然会产生对立情绪;另一个学生认为“老师是为了自己好,督促自己改正错误”,自然对老师心生感激之情。所以,情绪教育不能就情绪而情绪,关键是发现学生不良情绪背后的非理性认识,通过对非理性认识的纠正,树立起理性认识。例如,面临磨难,变学生认为“倒霉”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遭遇失败,变学生消极悲观的非理性认识为“生活给我提供了一个发现问题、自我完善的机会”的理性认识。
5.帮助学生提高体验生活、学习的幸福、快乐能力
正如有人所言,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能力。一样的生活和学习,有人视为折磨,有人自得其乐。这其中的差别是体验幸福、快乐能力的高下。善于从生活、学习、工作中获得乐趣的能力是人的一种很重要的心理能力,它关系着个体一生的生活质量。马斯洛总结了自我实现者的主要特征,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们呈现出一种永不衰退的欣赏力。”马斯洛这样描述道:自我实现者以敬畏、志趣和愉快的心情体验生活中的事件。每一个婴儿,每一次黄昏,都象第一次见到时那么美妙,那么动人心弦;年过半百的老夫妻还如同度蜜月一样。总之,他们能从基本的日常生活经验中得到巨大的鼓舞的心醉神迷。因此他们从不对生活经历感到烦恼。自我实现者总是毫无例外地致力于他们认为重要的工作、任务、责任或职业。他们对工作感兴趣,工作干得津津有味,工作与玩乐之间通常的界线也变得模糊了。对他们来说,工作是令人兴奋、充满乐趣的,工作就是娱乐。生活实践反复告诉我们,青少年的幸福生活不是我们创造并提供给他们的,而是他们自己体验出来的。
二、人际关系教育
人际关系是个人发展的重要资源。这不仅是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个人拥有更多的发展机遇,也是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满足个人多种心理需要,构成了个人心理健康发展的支持系统。人际关系不良通常导致当事人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人在人际关系中成长。良好人际关系的构建过程,人际冲突的妥善处理过程,就是当事人优良心理品质的形成过程。所以,人际关系教育历来被心理健康教育所重视。
(一)人际关系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人际交往的内容和要求主要是,使学生正确认识他人,学会推己及人,为他人着想,接纳他人与自己的不同之处,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培养社交活动的兴趣,掌握人际沟通的技术,敢于表达自己的正当要求和不同意见,妥善处理人际冲突。
对于学生而言,健康人际关系的基本要求是:
1.有益个人发展
青少年喜欢交同龄朋友,但要有择友而交的能力,构建有益于自己发展的人际交往圈子。学会交益友,并不断增进与他们的友谊。与“玩友”保持适当距离,并能在必要的时候对他们说“不”。有时候选择了一个错误的朋友,就选择了一个错误的人生。
2.交往适度适宜
交往要适度,既不能自我封闭,又不能过度交往。适度交往是有益的,过度交往则有害于个人发展。青少年不能沉湎于人际交往而荒废学业。交往的方式要适宜,符合学生身份,不能盲目模仿成人的交往方式。青少年的人际交往重在沟通思想,增进情谊,相互学习,彼此促进,而不是图热闹,讲排场,整天忙于礼尚往来般的应酬。
3.适应多种交往
青少年要善于处理不同类型的人际关系。既有良好的同伴关系,又能与老师、父母融洽相处。任何一种关系处理不当都反映出当事人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人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对于青少年而言,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的和谐尤为重要。青少年时期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状况,能有效预测其成年后与长辈、领导的关系,因为这些关系的交往规则和技能基本相同。
(二)人际关系教育的操作要点
在对学生进行人际关系教育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主动性
主动、热情是人际关系建构的前提,尤其是血缘关系之外的一般社会关系。人际交往中的被动、害羞、恐惧绝不是“老实”、“单纯”,而是社会功能的萎缩。如果说这一缺陷对以个体形式为主的学习活动的危害还不太严重的话,那么对于学生走上社会以后的事业发展和日常生活的消极影响就会暴露无遗。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要通过多种措施迫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会对他人主动招呼,热情相待,笑脸相迎,学会有技巧地展示、表现自己。
2.帮助学生形成移情习惯和技能
善于理解他人,是个人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特质。对他人的理解,来自于个人的移情习惯和技能。所谓移情,就是设身处地地体验别人的内心世界。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很多时候需要将自己变成他人,去体验对方的所思、所感和所为,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交流效果。人际冲突的产生,有时并不是什么原则性对立,而是我们不注重移情,不了解对方的需要和感受,我们的“好心”就变成了“驴肝肺”。教师要教育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言语,注意观察他人的非言语活动,可以培养对他人心灵世界的敏感性,并习惯于把自己对对方的理解表达出来,提高交流成效。
3.强化学生的沟通意识,提高沟通能力
沟通是人际交往的关键技能。相对于见面打招呼、待人热情、分手道别等初级技能而言,沟通是较复杂的高级交往技能。人际沟通,能增进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深化情谊,消除误解,避免冲突。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习惯,帮助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沟通技巧。使学生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能大胆、策略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妥善地拒绝他人不合理的或自己难以满足的要求,适时、技巧地弥补友谊裂痕,有较强的说服能力,善于吸纳别人的合理意见,优化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工作方案篇2
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化,其中心和主旨是面向全体小学生,旨在全面促进小学生健康心理,包括良好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心理素质,因而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的内容是多方面、全方位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学校生活的心理适应辅导
儿童从幼儿园到学校,其主导活动由游戏变为有目的地完成学习任务,这对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是其生活经历中的一个全新的、根本性的变化,这在心理和行为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个适应的过程。心理辅导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唤起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感到自己长大了”,激发他们作为一名小学生的自豪感和义务感,帮助小学生尽快适应学校里有秩序的学习和生活,以利于身心健康地成长。
为此,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心理学工作者和幼教工作者就有关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一年级的教育教学内容的衔接及心理上的适应问题做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到目前为止,各种形式的学前班已相当普及,为儿童入学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良好的行为训练,绝大多数入学儿童都能顺利适应,同时近年来有关方面的辅导材料也较充分,因而本书不拟专章介绍。
(二)学习心理辅导
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任务,也是小学生心理社会化的主要途径,乐于学习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小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知识,增长本领,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受到家长和教师的赞许,受到同学的好评,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在学习中也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体验到失败的痛苦,经受意志力的磨炼和考验。学习上的成功能增强信心,多次失败也能丧失信心。学习心理辅导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考试心理辅导,目的在于引导小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探讨,进而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帮助小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坚定的学习信念和旺盛的进取精神。
(三)智能辅导
智能的形成和发展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创造未来的先决条件,也是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主导因素和重要标志。人在出生以后,随着机体的发育、成长,包括感觉器官、运动器官,特别是大脑发育的逐渐完善,人们的活动范围和实践领域不断扩大,对外界事物的反映也越来越广泛、丰富和深刻。人们在反映客观事物的现象、本质、规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认识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注意力。而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认识能力因素的有机结合即构成了人们的智力。在认识现实、改变现实、创造社会财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人们的各种能力,包括认识能力、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智能的培养和开发,一切都无从谈起,因而必须从儿童抓起。小学生智能辅导主要是智力因素的辅导、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辅导。
(四)情感和意志辅导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如果人类没有了情绪情感,就没有对真理的追求,也没有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意志是人所特有的高级心理现象,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集中体现。没有意志,任何美好的理想、宏伟的计划和伟大的战略决策都不可能变为物质的现实,任何智慧和潜力都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因而既不可能有个人的美好未来,也不可能有国家和民族的美好未来。可见帮助小学生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克服悲观、怯懦、抑郁、紧张等消极否定的情绪情感,经常性地保持舒畅、喜悦、乐观、自信等积极肯定的情绪情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保持生动活泼、蓬勃奋发的良好心态,对其身心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其中情绪情感的辅导尤其要重视移情体验的辅导,注意引导小学生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去体验他人的欢乐和痛苦,以培养小学生的同情心和正义感,激发自觉的意志行动。
(五)个性心理辅导
个性心理是一个独特的、多系统、多侧面、多层次和多级发展水平的开放性的结构系统。个性的全面发展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条件之一。一个人个性结构中的优势、潜力、特点或弱点,不仅制约着其社会活动的选择性、效能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也往往是事业成败的决定因素。比如三国时期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刘备的宽厚仁义,关羽的忠义和自负,张飞的粗中有细和刚烈暴躁,司马懿的多疑,周瑜的心胸狭窄等都曾是功业成败的决定因素。此外吕布身为三国时代第一猛将,辕门射戟一箭镇住十万大军,然而中原之大何故竟无立锥之地,以致白门楼身首异处?河北袁绍历四世三公,拥有雄兵百万,战将千员,可谓兵精粮足,何故难成大业?究其根源,盖因其个性结构存在着致命的弱点所致。前者吕布有勇无谋,刚愎自用,见利忘义,失信于天下;后者袁绍多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亡命”是也。古往今来,凡成就大事业者其个性结构都有其独特的优势、潜力和特点,如思路开阔,灵活机敏,富有坚定的信念和创新意识,好奇心、求知欲强烈,求真务实,坚忍不拔,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勇于进取,敢冒风险,心胸开朗,达观,富有幽默感等。小学生个性心理辅导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帮助和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心理,包括兴趣、能力、性格和自我意识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六)日常生活中的心理辅导
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心理辅导主要包括社会交往辅导、休闲辅导、消费辅导和常识性的生活技能辅导。社会交往是人类意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的基本条件。运用言语的和非言语的符号系统交流思想、情感,总结和传播知识经验,表达物质的和精神的各种需要,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心理现象,也是协调各方面的人际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统一思想,统一意志,同心同德,团结协作,实现群体目标,取得事业成功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小学生通过正常交往,一方面可获得友谊与爱,得到同伴的接纳、尊重、理解和赞许,从中体验到存在的价值和生活的乐趣,同时亦可学会更好地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心和帮助他人,学会与人合作。这不仅有利于增长知识,增长才干,也有利于身心健康。休闲辅导、消费辅导和生活技能辅导是我国现代社会生活提出来的新课题,是随着我国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飞速发展,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也是素质教育的客观需要。休闲、消费和生活技能方面的辅导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辅导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小学生正确选择休闲方式,发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兴趣爱好,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合理计划消费水平和消费行为,提高生活自理的能力。这一点对于广大独生子女采说,尤其必要。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工作方案篇3
一、青春期心理咨询与辅导
中学阶段正值青春发育期,是一个生理与心理发生巨变的时期。内外急剧的变化往往伴随复杂的矛盾冲突;如果缺乏科学的引导,学生往往感到惶惑与迷惑,并伴随一系列心理与行为问题。中学生心理辅导的一个重要内容便是针对青春期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及其经常伴随的矛盾与问题,为学生提供普遍性的常识与个别咨询辅导。一般来说,中学生常见的青春期课题有:第二性征出现及其它生理变化导致的困惑、性心理萌动与两性交往及早恋问题;自我的确立与认同;情绪的自我调节、心理的开放与闭锁之间的矛盾;心理的独立与依附性之间的矛盾等。其中,尤其应该充分注意到性生理成熟对中学生生活和学习诸方面带来的巨大变化与影响,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知识,消除错误观念,减少不必要的烦躁与紧张。
二、个性发展与人格塑造
常言道:“个性即人生。”学生的个性品质对他未来的生活道路有重要影响。
同时,发展学生的个性也是学校教育的目标之一。我们要在全面了解学生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天资优势,确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指导,针对某些不利特点提出人格塑造的建议、计划与措施。对学生个性的了解可以采用观察法和测验法。较普遍采用的个性测验有Y一6性格测验、卡持尔十六项人格特质测验(16PF)、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等。由于学生个性发展与人格塑造是一个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长期过程,最好能调动家长和科任教师、同学等多方面力量,给予积极配合与督促。
三、学习心理辅导
学习心理辅导是指运用学习心理规律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帮助与指导。影响学习成效的心理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就智力因素方面来讲、我们应教会学生懂得如何观察事物,了解记忆的规律及有效记忆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进行常规思维与创造思维,学会科学用脑、利用共同要素与知识概括性原理积极促成学习迁移,科学合理地组织练习;形成技能技巧和能力等等。另外,有关专家普遍承认,非智力因素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湖南师大一项调查表明,2/3的学习困难学生是非智力因素所致,其中更多的来自学习心理障碍。主要的学习心理障碍有:自信心的丧失与习得性无助;学习策略与方法失当;对学习与考试的过度焦虑与紧张;师生关系紧张、标准过高、学习的不良归因、动机缺失等。中学生心理辅导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针对影响学生学习成效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立足学科课程教学进行有机渗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
四、专业与职业定向指导
目前,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还十分欠缺,这突出体现在升学和专业选择的盲目性上。很多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缺乏定向,在填报志愿时仅凭一时冲动、好奇或盲人摸象式的瞎撞,导致出现升人大学后出现专业兴趣不浓,甚至少数同学大学期间一直为专业闹情绪、无心学习的现象。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专业与职业定向指导之时,除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之外,还必须考虑到学生的气质、性格特点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般来说,反应速度要求较高的工作,对于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较为合适;要求持久、细致的工作,则对粘液质和抑郁质的人较为适合,外倾型的人更适合于从事人际交往性强的工作,而内倾型的人更适合于比较深沉、细致的工作。
五、考试与竞争等压力与挫折的应对
考试与竞争是当今学生普遏面临的课题。尤其在升学压力之下,我国目前中小学普遍存在考试过于频繁的问题,甚至“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考试与竞争的心理调适也就成为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内容之一。一些学校尝试进行过“考前心理辅导”,收到了良好效果。其具体内容大体包括:对待考试与竞争的正确态度、考试与赛前准备、应考与比赛策略、考试与比赛中的情绪自我调节、对待成败的正确态度及合理归因、受挫后情绪的自我调适等等。同时,今天的学生将来走出校门之后,仍将面对一个充满挑战与竞争的社会,学会合作与竞争的统一,积极参与竞争、形成面对成败的正确态度、掌握压力应对技巧与挫折心理自我调节技巧,不仅对学生今天的成长有益,而且对于他们的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也具有积极意义。
六、人际关系协调
中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中应注意教给学生基本的人际关系常识与技巧,帮助学生建立协调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让大家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同时也有利于形成良好心境,提高学习与工作成效。具体来讲,中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与父母长辈的关系、与兄弟姐妹的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与亲朋好友的关系、与陌生人的关系及新环境的适应等等。不同的人际关系要求有不同的态度、分寸与技巧。对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同时,也存在一些基本规律与要点,•如为人正直善良、待人真诚、心胸豁达、理解与关心他人、在具体问题上求同存异、注意形成良好第一印象、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掌握人际交往的语言艺术与行为技巧等。
七 心理障碍的矫治与心理卫生保健
大量调查表明,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中学生的心理障碍主要集中于躯体症状、学习因素与考试压力、焦虑恐怖抑郁敌对等情绪障碍、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强迫症、性心理障碍、精神分裂、离家出走、自杀等方面。对于已经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一定要运用有关心理健康诊断与治疗知识认真对待。必须注意的是,由于我国目前还缺乏有关中学生心理煌康方面十分理想的诊断量表与统一的诊断标准,加之中学生心理障碍的结论一定要慎重,切勿随意夸大症状,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精神负担。更不能对这些学生有歧视态度与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