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试卷分析是提高学生分数的一个重要手段。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小学一年级数学试卷分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小学一年级数学试卷分析(一)
试题较好体现了北师大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目标体系。内容全面,覆盖广泛,着重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养情况,也适当考查了学生学习过程。试题内容全面,共七个大题。试题整体较好地体现了层次性。数学试题设计富有趣味性。激励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体现了浓浓的人文关怀。取材比较贴近生活,评估了学生联系生活的能力。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况和知识经验出发,选取源于孩子身边的事和物,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与乐趣。
一、主要成绩
1.学生试卷卷面清晰,书写认真端正,正确率高,有15%的学生得了满分,及格率和优秀率都相当高,取得了满意的成绩。
2.直接写得数的题比较简单,由于平时在这方面加强了对学生的训练,大多数学生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失分特别少。
3.第二题填空题中的第一小题,看图填数题是看着计算器的图来填数,题目明了简单,学生一看就明白,大多数学生都正确。
4.具体情况:
本次参考学生共177人,177人及格,及格率为100%,优秀人数为人175,优秀率为98.87%,平均分为95.53.整体效果非常优秀。
二、学生失分原因分析。
1.有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马虎现象严重,一些非常简单的计
算,好多学生却因为看错加减号而失分,一些非常简单的题,有些却因为缺乏审题习惯而导致错误。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成功的保证。
2. 第四大题是看图数一数有几个长方体,有几个正方体,有几个圆柱,有几个球。学生数错长方体的特别多,这是因为学生没有把又大又薄的桌面数出来,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待培养。
3.第七题解决问题中的最后一题学生对选序号和钱数部分学生
没有弄明白,失分较多。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改进措施:
1.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减少学生因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试
卷上所反映的审题不仔细、看错符号、漏写结果等现象 。
2.重视基本算理、基本概念教学,以提高学生对于概念正确地、全面地认识。减少学生因错误地或片面地理解概念造成的失分。
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数学学习特别是新概念、新方法的学习,应当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去体会数学。
小学一年级数学试卷分析(二)
一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卷较好体现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目标体系。具有如下特点:本卷注重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养情况,也适当考查了学生学习过程。试题内容全面,共计十个大题。试题整体较好地体现了层次性。本试卷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况和知识经验出发,选取源于孩子身边的事和物,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一 试卷成绩分析
本班现有52人,全部参加了考试,总分3745分,人平均81.41分,优秀人数30人,优秀率65.2%,及格人数44人,及格率95.7%。
二 试卷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题学生基本没有问题,有极少数学生因为粗心出现错误。
第二题填一填,这里又细分为7道小题,问题主要出现在第1,5,7小题,主要是学生对概念理解不清,第6小题超出课本范围。
第三题,第四题这类题,教师在课堂上反复强调,反复训练,学生掌握得很好,正确率高,出现错误为数不多。
第五题,第六题有些学生空间方位掌握较差出现错误较多。 第七题,填一填画一画,大多是学生掌握较好,少数学生出现错误。 第八题第九题学生做的很好,正确率在90%以上。 第十题,附加题,少数学生作对。
总之,从这张试卷看,我班的学生大都掌握了课本提出的要求。在学生的能力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的反思
1、对学生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够,过分关注对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2、课堂教学不够扎实,个别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得不好,当时应对其加以辅导。
3、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举一反三的灵活性的思维有待于提高。
四、改进措施:
1、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利用课堂教学及课上练习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
2、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备好课准备,每一课都要做到“有备而来”。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水平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
3、关注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多做一些与生活有关联的题目,加强实践活动,强化应用意识,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尤其是动手操作认真分析和实际应用的能力培养。
5、教学中重视知识理解与形成过程,重视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要面向全体,承认差别,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教师设计的提问和练习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