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进校园议论文 传统文化进校园作文

目前在我国中小学中普遍存在着传统文化的教育缺失的现象。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传统文化进校园作文,欢迎阅读!!!!

传统文化进校园作文篇一

中国有历史悠久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融会了几千年来中国人们的智慧结晶。然而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精华却不同程度的遭到毁弃。中国人民大学国剧研究中心主任孙萍在几年前就提出了“文化国防”的概念,提出把文化上升到战略的地位来看。到了中国只能输出电视机,而输出不了电视机里的内容。那时候我们的民族文化就完了,国也就将之完了。

传统文化就是中国自古以来形形色色的文化现象之总和,有精华也有糟粕,其中优秀文化应该得以传承。对于传承传统文化,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不仅应始终保持一种崇敬感、自豪感,还要主动地去承担传承、传播、弘扬的义务。

目前在我国中小学中普遍存在着传统文化的教育缺失的现象。农工民主党天津市委员会曾在中小学进行“国学”教育的问卷调查,在 205份调查问卷中,中小学生和他们的家长、老师认为缺乏应有的文化、历史知识的,竟多达 138人。认为在中小学应设立“国学”教育专门课程的有 165人,占 80%。认为中小学需要专门设立写字和书法课的有 180人,占 88%。认为表达能力差的 82人,不会写信、作文困难的 66人,写字难看的 85人。认为学生的语言、文学、文化水平令人担心的有 74人,占问卷人数的 36%。而希望中小学“要由浅入深地学习中国文化知识”并认为“很有必要”的有 170人,占问卷人数的 83%。可见,无论是中小学生,还是家长、老师,都对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不足反映强烈。近两年来的国学热,使中国传统文化进学校成为一种趋势。国家六部委于2008年4月推出了“中华经典诵读大赛”活动,京剧走进小学音乐教材…等活动,在迎来一片欢呼声的同时,也遭到了许多人的质疑。

传统文化进校园议论文 传统文化进校园作文

我国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到底哪些内容应该进入中小学课程中,这些内容在中小学教育中承担着什么样的角色和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都是我们在做出一些决策之前应该审慎思考的问题。

在最近的一次学校调研活动中,我们听到北京某区(该区在北京经济比教落后)一位中学老师的声音:这里的学生都是一些很难管的孩子,说是北京人,但是他没有城市孩子应有的素质,说他们是郊区的,但是他们没有农村孩子的淳朴。在与老师的交谈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了该学校中学生品德教育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的缺失。说是缺失,也“不缺”,据老师反映,学校在这一块儿工作上花费的功夫并不少:每天都由班主任老师在课前统一检查学生的着装、发型、桌面的整洁摆放;学校对班级的纪律有严格的要求,并列有明确的条款,如果学生违反了某款某条,就扣班主任的分儿;····。但是学校所有的这些努力都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认为学校所做的这些所谓的努力,实际上并没有触及到学生人格和行为习惯教育的实质,只是在做一些表面工作和刺激行为消退的负强化工作。这样一来,学校所付出的成本就很高。学校的管理活动本来是要促进教学的发展,现在却成了教师的负担,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只知道“我不应该做什么”,却不清楚“我应该怎么做会更好”。这是一所完全中学,学生整体素质不高,老师们普遍反映家长对孩子的管教也束手无策。

实际上这个问题追根溯源,还是孩子在童年时期,对于其品德教育和人格养成的工作没有做好,这里面既有家庭教育的原因,也有学校教育的责任。小学阶段对于人的成长来说特别重要,这一时期的孩子可塑性强,是人格养成和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对他们进行教育一定要遵循儿童的认知特点来进行才会更有效果。

根据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对于人的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来看,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具体运演阶段,思维活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到小学高年级的时候,抽象思维能力得到明显的发展。同时,心理学对于小学生记忆特点的研究表明,小学生有意记忆逐渐占优势。一般来说,幼儿主要是无意记忆占优势,直观的、能引起兴趣和富有色彩的事物容易引起儿童的注意。初入学儿童仍然保留幼儿期无意记忆的特点,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不断给儿童提出有意记忆的要求,如老师要求他们必须记住学校的规章制度,要记住某段课文,要记住某个数学题,等等。在这样条件下,小学儿童的有意记忆很快发展起来,并越来越占优势,成为小学生记忆的主要方式。在小学阶段,儿童的有意记忆不仅因年龄而异,也受识记材料的影响。如果儿童识记的材料有概念上的联系(如房子──建筑物)或具体的联系(如房子──窗户)要比没有任何意义上的联系(如房子──鱼)更多地使用有意记忆,但这种影响一般只对小学中年级(9~10岁)的学生起作用,小学高年级学生以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所以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识记材料的选择就显的至关重要。

在这一点上,中国传统蒙学教育就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中国传统蒙学教育有悠久的历史, 是针对5到15 岁的少年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一种称谓,中国传统蒙学教育主张在儿童性情未定之时和心智初开之际,就施以正当的教育,以培育儿童的品德,启迪儿童的智慧。在塑造青少年人格品质和精神家园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经验和实作方法值得借鉴。蒙学教材也种类繁多,流传比较广泛的蒙学教材主要有:《三字经 》、《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千家诗》、《童蒙须知》、《幼学琼林》等,这些蒙学教材,不仅将天文地理、生活生产、历史人物﹑人情世故﹑成语典故、文化知识融为一体,将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所需知识几乎全部包括其中,而且用词简练,读起来又合辙押韵,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轻松。

我们很高兴的看到,目前在中国许多地方,教育工作者已经意识到了这些传统经典文化的价值,并将之引入学校教学当中,中国传统经典文化又开始在学校教育中大放异彩。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小门口的大屏幕上,不停播放着《弟子规》的内容,向过往的小学生和行人昭示着传统的启蒙教育。一位来接孩子的家长告诉记者:“古典蒙学既押韵又富于节奏感,很容易背诵,但其中做人做事的道理,需要一辈子来学习和体会。我小时候也被父亲逼着背诵古文,当时很不理解。但这些不理解的词句会在大脑中、心灵中慢慢沉淀下来,等到年纪渐长,慢慢就会明白。一旦经历到某些事情的时候,孩童时期学过的东西会突然触发,豁然贯通,有一种‘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早已拥有’的感觉。很多东西不一定完全理解了才有作用,正如多数人不理解自行车跑路的道理,同样会骑自行车。”

山东某小学的中国经典文化诵读活动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该校的校园文化墙上有精选的古代诗词,校园的文化宣传栏上还有《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经典作品,学校每天都会组织这些经典作品的诵读活动。这些作品对于小学生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习俗,以及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都具有重要作用,符合小学生的记忆和思维特点,朗朗上口,易于识记,结合具体实例,可感触,易于操作。相比与我们这些80后的学生在上小学的时候所接受的《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的规范教育,更有实效性。

传统文化进校园作文篇二

浅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校园

有言论称,当代中国社会有四大缺失:功德、法制、诚信、感恩。面对这样严峻的现实状况,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更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发扬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者,也是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但是,目前,许多中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精华知之不多,且不能很好地践行。因此,加强中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刻不容缓。

传统文化是民族思想文化的根本,是民族智慧的精华,是世代相传并不断更新的一种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它是优秀的民族品质、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和民族礼仪的总和。一个民族没有传统文化,就失去了深植大地永不可拔的根。传统文化经历了岁月的考验和提炼,留下来很多精华,闪耀着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灿烂光芒。正是这种美德铸成了我们的民族魂、英雄胆,造就了一个举世闻名的文明大国,凝聚了数千年来的中华儿女的心,谱写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

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热爱祖国、勤奋节俭、尊师重教、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礼貌待人、诚实守信、见义勇为、严已宽人、先人后已、勤学不倦等优良传统美德, 和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都可以从我国深厚的思想宝库中找到其渊源。

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对青少年的人格修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传统是现代的根基,传统美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也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核心内容, 是学生成长、学校校风建设和学风建设的重要保证, 与时俱进的开展多样的教育活动,努力完善自身的人格, 成为具有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 大力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意义重大。

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学校实施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积极在班级建设中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对良好班风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以下是我设想在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在此做一交流。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美德教育活动

1、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

2、举办传统美德教育活动:

(1)每周一利用礼仪讲堂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2)组织本班开好以“忆革命先烈树少年壮志”为主题的队会活动。

(3)本班在不同的节日及革命传统纪念日期间,组织了不同题材的征文活动。

(4)开展“勤俭节约 ,争做合格学生”的教育活动。

(5)开展“仁爱友善,讲信重义”教育活动

3、感恩教育:

(1) 感恩系列活动

①开展“百善孝为行”的教育活动

②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

③给父母的一封信

④父母最让我感动的一件事

⑤我为父母做的一件事

⑥以感恩的心为主题的演讲活动

(2)“感恩节、平安夜”思考;负重体验母亲怀胎十月选修课;“三句话”(节日快乐、您辛苦了、谢谢您)活动;“三了解”(母亲的生日、母亲最喜欢的东西、母亲的心愿)活动的开展,使每一位学生了解到了母亲为了孩子奉献着一切。

我们期待,以中华传统美德培养规范学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争取达成以下目标:

1.从规范自我的一言一行做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师生见面问好,礼貌待人。

2.以中华传统十大美德,即正义、仁爱、宽恕、礼仪、勤俭、爱物、自强、诚信、谦虚、孝行为思想行为准则,增强自我规范意识,把中华传统美德融入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中。

3. 教室里的标语、板报尽量引用传统美德名言警句,使学生所见所闻所感全是传统美德,耳濡目染,传统美德就会在学生心灵深处潜滋暗长,形成信念。

4.建立了班级必要的校园传统美德礼仪。

传统文化进校园作文篇三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思考与实践

一、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重要性。

中国有历史悠久而又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智慧的结晶。然而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不同程度地遭到国人毁弃。当然,对于外来文化,我们要采取鲁迅提出的“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现实社会中,不少人热衷于过“洋节”。什么圣诞节、愚人节、万圣节、光棍节、情人节、感恩节等等,不胜枚举。与之对照,传统节日除春节外大多平平淡淡,冷冷清清。圣诞节等洋节日的盛行发生于全球化或者西方文明在全世界渗透的背景之下,是不同文明交融的结果。过洋节往往是个体身份建构的手段。因为西方文明的强势地位,过洋节日可能被贴上有品位、时尚、时髦等标签。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文化霸权。现如今,国人忠孝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差不多都还给老祖宗了,而西方的拜金主义、资产阶级自由化、极端个人主义、黄赌毒、夜总会、性开放等糟粕却学了不少。可怕的是这些糟粕正在影响着下一代。中国人民大学国剧研究中心主任孙萍在几年前就提出了“文化国防”的概念,提出把文化上升到战略的地位来看。如果到了中国只能输出电视机,而输出不了电视机里的内容。那时候我们的民族文化就完了,国家也将要完了。

传统文化就是中国自古以来形形色色的文化现象之总和,有精华也有糟粕,其中优秀文化应该得以传承。对于传承传统文化,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不仅应始终保持一种崇敬感、自豪感,还要主动地去承担传承、传播、弘扬的义务。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自然责无旁贷。

目前在我国中小学中普遍存在着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现象。农工民主党天津市委员会曾在中小学进行“国学”教育的问卷调查,在 205份调查问卷中,中小学生和他们的家长、老师认为缺乏应有的文化、历史知识的,竟多达 138人。认为在中小学应设立“国学”教育专门课程的有 165人,占 80%。认为中小学需要专门设立写字和书法课的有 180人,占 88%。认为表达能力差的 82人,不会写信、作文困难的 66人,写字难看的 85人。认为学生的语言、文学、文化水平令人担心的有 74人,占问卷人数的 36%。而希望中小学“要由浅入深地学习中国文化知识”并认为“很有必要”的有 170人,占问卷人数的 83%。可见,无论是中小学生,还是家长、老师,都对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不足反映强烈。一些青少年热衷于给同学过生日,却连自己父母的生日都不知道。一些孩子花钱如流水,却从不体谅父母挣钱养家的艰难辛苦。何来孝道?

这些问题追根溯源,还是孩子在童年时期,对于其品德教育和人格养成的工作没有做好,这里面既有家庭教育的原因,也有学校教育的责任。小学阶段对于人的成长来说特别重要,这一时期的孩子可塑性强,是人格养成和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对他们进行教育一定要遵循儿童的认知特点来进行才会更有效果。

在这一点上,中国传统蒙学教育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中国传统蒙学教育有悠久的历史, 是针对5到15 岁的少年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一种称谓,中国传统蒙学教育主张在儿童性情未定之时和心智初开之际,就施以正当的教育,以培育儿童的品德,启迪儿童的智慧。在塑造青少年人格品质和精神家园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经验和实践方法,这些都值得借鉴。蒙学教材也种类繁多,流传比较广泛的蒙学教材主要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千家诗》、《童蒙须知》、《幼学琼林》等,这些蒙学教材,不仅将天文地理、生活生产、历史人物﹑人情世故﹑成语典故、文化知识融为一体,将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所需知识几乎全部包括其中,而且用词简练,读起来又合辙押韵,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轻松,也很容易背诵。其中做人做事的道理,需要一辈子来学习和体会。有些内容小孩可能不理解,但这些不理解的词句会在大脑中、心灵中慢慢沉淀下来,等到年纪渐长,慢慢就会明白。一旦经历到某些事情的时候,孩童时期学过的东西会突然触发,豁然贯通,有一种“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早已拥有”的感觉。很多东西不一定完全理解了才有作用,正如多数人不理解自行车跑路的道理,同样会骑自行车。

我们很高兴的看到,目前在中国许多地方,教育工作者已经意识到了这些传统经典文化的价值,并将之引入学校教学当中,中国传统经典文化又开始在学校教育中大放异彩。

近几年来的国学热,使中国传统文化进学校成为一种趋势。国家六部委于2008年4月推出了“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以及京剧走进小学音乐教材等活动,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可以说,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是大有必要,势在必行,这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生存发展,兴衰荣辱。做好这项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当然,我国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到底哪些内容应该进入中小学课程中,这些内容在中小学教育中承担着什么样的角色和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是决策者在做出一些决策之前应该审慎思考的问题,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有待探索研究的重大课题。

二、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哪些内容适合中小学生学习呢?有文学,如唐诗宋词元曲;有儒家哲学,如《论语》《孟子》;有美术,如国画剪纸;有音乐,如二胡古筝;有书法,如毛笔篆刻;有语言文字,如汉字普通话;有伦理道德,如《弟子规》、《增广贤文》等等。

我们彭场中学是一所农村初中,在师资、设备、经费等方面条件有限。但全体教职员工并未忘记自己肩负的神圣使命 ,努力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在教育教学中力争找到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结合点,突破点,做传统文化的普及者。

在校长张进华的带领下,结合实际情况,我校做了以下这些工作:

1、召开教师动员大会,明确认识,统一思想,成立“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专班,布置任务,明确职责,强化落实与检查。

2、优化育人环境。校园主道旁的宣传栏出专刊,定期更换内容。最近一期出的内容是《中国传统科技》,此前出过《中华传统节日》与《中国书画艺术》。校园内古诗文随处可见。“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等出现在显眼的墙面上,古诗文氛围浓郁。楼梯间、走廊里,随处可见图文并茂的古诗文,中华传统文化随时随地感染学生。这些古诗文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开展传统经典诵读比赛。学校组织语文教研组编写了校本教材《<论语>精选四十则》《<孟子>精选》印发给学生,人手一册。语文老师带领学生熟读成诵,选拔学生参加比赛。通过这种形式促使学生了解并积累儒家文化,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为人处世的教育。

4、响应市教科院组织的古诗文背诵默写竞赛的号召,组织学生背诵小学初中阶段课内所有文言文与古诗词、若干课外古诗词、《增广贤文》、《声律启蒙》。这一活动最近几年,每年都进行。

5、校园广播开辟了一个栏目《民乐欣赏》,让学生欣赏琵琶曲《十面埋伏》、二胡曲《二泉映月》等民族器乐。

6、美术老师引导学生学习毛笔书法和钢笔书法,评选优秀作品出专刊展览。

7、班主任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观看《钱文忠解读<弟子规>》。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让“百家讲坛”里的专家为学生传道解惑。

8、发挥班会课主阵地的作用,班主任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开过的班会主题有“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传统礼仪”、“中国古代科技”。

让下一代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健康成长,这是我们教师应尽的责任。为此,我们将竭尽全力。如何让工作更有效果,有待探索。我相信:路是人走出来的,只要方向对,就不怕路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46661/910105391.html

更多阅读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 武术进校园实施方案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八小张淼一、指导思想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德育体系,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高尚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继续深入贯彻落实《调兵山市中小学学习、践行弟子

廉洁文化进校园的资料 廉洁文化进校园作文

廉洁文化进校园作文廉洁是指做人要清清白白、光明磊落。我们从课内外阅读中了解到:古往今来,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两袖清风、为民办事的清官和好人,如海瑞、焦裕禄等,他们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的故事久久传颂。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廉洁永远是时代

廉洁文化进校园作文 廉洁文化进校园作文3篇

廉洁文化进校园作文3篇秋光绚丽,金风送爽。经过廉洁文化洗礼的校园却是一派春光明媚,生机无限的景象,校园美,心灵更美!而就在今天,少先队建队日,那欢乐的乐曲声、稚嫩而洪亮的歌声,又再次在耳边响起。不错的,今天就是我们新一学期的红歌会?

声明:《传统文化进校园议论文 传统文化进校园作文》为网友下雨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