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麦穗》六年级语文课文中的一篇带有深刻哲理的文章,都讲了哪些内容呢?下面是小编网络整理的六年级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最大的麦穗》的内容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 《最大的麦穗》课文:
古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收获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 《最大的麦穗》教学反思:
今天我执教了《最大的麦穗》一文,深深感悟到了“所有的方法都要从实际入手,切忌生搬硬套。” “固定的教学模式最终只能导致作茧自缚。”这些观点的真正含义。
《最大的麦穗》是一篇带有深刻哲理的文章,老师的说教讲解分析,学生定会索然无味,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思维的火花,与自己的现实相结合,从而理解其中的“真理”,受到启发,得到教育。
上课前我从网上研读了特级教师孙剑锋老师执教《最大的麦穗》的课堂实录,为课堂上老师激励性的语言与学生精辟的分析,教师良好的自我展示及教师与学生心灵的真正共鸣而赞叹不已。于是将孙老师的课堂教学程序纳入了自己的教案,期盼着自己的课堂能一样的精彩纷呈。
课堂上,我套用着孙老师的教学程序,首先让学生展示了他们美妙的读书声,再效仿了孙老师的评价语褒奖了他们一番,接着便放手让他们作批注,准备交流阅读的感受。可是正当我为教学程序进行得流畅而沾沾自喜时,学生却相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都感到不知从何说起。个别同学的发言也只是摘读课文中的句子,不能联系实际谈出自己的见解。此时的课堂陷入了一片沉默。最后我只好自己出来打圆场,草草收尾。
这节课给我带来了很沉的思考,学生为什么都沉默在那里?教师该如何面对这种沉默?一方面是教师缺乏应有的教学机智,沉溺于预先的教学程序,不能采取实际的应对措施;另一个重要方面,也反映了学生思维确实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在回答老师的问题时定势作用非常大,思维不够开阔,对老师的问题感到茫然,所以陷入“沉默”。
如果当时我能摒弃预先的教学程序,带着学生再次静下心来感受文本,引领他们回忆已走过的“麦地”,回首那错过的一颗颗“麦穗”,启发他们该如何走向眼前更广阔的“麦地”。学生们一定能打破“沉默”,让整个课堂繁花似锦、美不胜收。
其实,“沉默”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够在教学中,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生活实际出发,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到那时,我们的课堂一定会不再“沉默”。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富有巨大的认知潜力和主观能动性,是具有个别差异性的生命活动体,关键是教师如何去引导、激励。因此,我们应当在语文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不仅能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地确定自己的教学程序,而且能正确处理感悟和质疑的关系以及阅读和运用的关系,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在课堂这个广阔的天地中充分感受语言文字的内涵,焕发无穷的魅力!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 《最大的麦穗》教案: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节。
2、能前后联系,领悟最后一节语言文字,明白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错失良机的道理。
3、能联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重点:
着重读好苏格拉底说的话,体会弟子们所悟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读书导入:
(古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读出麦穗的“沉甸甸”,每一穗都是“颗粒饱满”的。)
(这时正是麦子大熟的季节,粒粒饱满的麦穗沉甸甸的坠在秆上,多引人注目啊!这不,大学者苏格拉底带着弟子摘麦穗来了。不过他是有要求的)
二、学习苏格拉底的话
出示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生读:……
加上提示语,读,
苏格拉底严肃地对弟子们说:……
我们读书就要根据他的提示语,读出感受。
要重点突出读“只许进不许退”短句
这个短句表达苏格拉底的意思是没有回头重选的机会或者说没有商量的余地
该如何读中表达,生再读(分组):……()
谁来做苏格拉底读一读——
过渡:苏格拉底提出要求后于是他们纷纷走进了麦地,去摘到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摘到了最大的麦穗了吗?结果怎样?你从哪儿知道的?
三、多媒体显示“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那些词让你感受最深?
轻声读,你体会到弟子们此时的心情了吗?
(他们可能会说什么?)
四、学习2—4小节
弟子们到底是怎样追求最大的麦穗的呢?让我们读一读课文2-4节。
出示要求:划出弟子们摘麦穗时表现的有关语句,怎么做的用“﹏﹏”,怎么想的用“”。思考你从中体会出什么。
小组讨论
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大组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师适时点拨:弟子们怎么做,怎么想,你认为该怎么读?)
同学们请你对他们的做法发表意见,谈谈你的看法。
我们再看一下老师的要求,作为旁观者你想给他们提个醒吗?
五、学习苏格拉底的话
过渡:同学们提醒得对,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我们看看苏格拉底是怎么说的?
投影出示: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见到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1)讨论:“有一穗是最大的”与“最大的麦穗”是不是同一穗?为什么?
(2)师小结:是呀,真正最大的麦穗是很难得到的,在麦地里寻寻觅觅,最终一无所获,还不如抓住颗粒饱满的那一穗。
同学们听到这儿有什么感受。(最大的一穗是我们的追求,而眼前的穗才是我们要紧紧抓住的机遇。)
(3)想一想,苏格拉底此时说话时的语气?(语重心长意味深长)
集体语重心长地朗读苏格拉底的话。……
师:读到这,同学们谁能用上“虽然……但……”、“即使……也……”说说说当时弟子们的感受。
生:虽然弟子们两手空空,但从师傅的话中弟子们一定受到了教育。
在人生路上,即使错失了良机,我们也不应叹息。
虽然麦地里有一穗是最大的,但弟子们未必能碰到它。
即使苏格拉底教训弟子们严格了一些,也是为了他们的成长。
过渡,苏格拉底用摘最大的麦穗这件小小的事来教育学生们,含蓄地告诉学生们一个很深刻的道理,他的学生听懂了吗?
苏格拉底只是在教学生摘麦穗吗?
过渡:他的循循善诱、良苦用心弟子们领悟了吗?
六、学习第7小节
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轻声读一读,你最喜欢哪句,为什么?
请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体会到了什么?读出什么问题?
(2)解决问题。
先自己读书,再小组讨论,最后讨论。
第一句: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
“人的一生”与“在麦地中行走”有什么相似?“最大的一穗”指什么?
第二句: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
这里说到了哪两种人不同的生活态度?如果你们就是苏格拉底的弟子们,此时听到老师说“你们已经到头了”,会怎么想?“麦穗”为什么加引号?“颗粒饱满的麦穗”指什么?
第三句: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联系第6节体会,发现了什么?
(“眼前的一穗”、就是“刚刚摘下的”一穗,我们要实实在在地拿在手中。“最大的一穗”,“最大的”指远大的目标。“眼前的一穗”或者说“刚刚摘下的一穗”对每个人来说是不同的,请举例说说。)
(3)联系生活实际,举个事例说说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你身边有这样的例子吗?
(引导:谈谈听说过的其他人和事。除了反面例子,再谈谈正面事例。)
小结:我们应该要有远大的目标,但更要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这样,一穗一穗积累起来,就会得到一堆闪光的金子,就获得了最大的成功。
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师小结:我的追求是想成为一名最优秀的教师,但今天对我来说摘取最大的麦穗就是认真上好这堂课,明天又有新的挑战。这些对于我们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是最大的一穗。人生的目标是永无止境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把握住身边的每一次机会,踏踏实实地干好每一件事,我们才能有所收获。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 《最大的麦穗》练习题:
一、词解:
定夺: 嘲笑: 苍老: 错失良机:
二、课文可分几段,写出每段讲了什么?
三、阅读第一段
A面对满地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的要求是:____________
B“只许进不许退”是什么意思?
四、 阅读第二段
A、这时,两手空空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1)理解“两手空空”、“如梦初醒”。
(2)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怎样?
B、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一穗是最大的”与“最大的一穗”是不是同一穗?为什么?
五、 阅读第三段
A、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对这句话理解是:
B、你希望一生中找到最大的麦穗吗?为了找到这最大的麦穗,你会怎么做?